唐诗评选
1.《子夜秋歌》(李白)翻译还要赏评啊,多多易善
《秋歌》: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
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 “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
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
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何等一种挑拨呵!“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
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著“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
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无怪王夫之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
(《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遂有末二句直表思妇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过分偏爱“含蓄”的读者责难道:“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 ”(田同之《西圃诗说》)其实未必然。
“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不必故作吞吐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
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
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多么有意味的诗境呵!须知这俨然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亦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
因此可以说,《秋歌》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2.写景的古诗词与写景的现代诗有何区别
中国的诗歌创作氛围繁荣而尴尬,现代诗流行近百年,路似乎越走越窄.追随者虽多,佳作名作却少,能够引起全社会受众普遍关注的诗更少.诗歌沦落为圈子内互相吹捧的花瓶,艳丽而粗俗.应该感谢本次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评选,使“羊羔体”诗歌《徐帆》等作品广为人知,极大地促进了新诗在社会领域的传播.也使广大网民饶有兴致地模仿、参与现代诗写作,繁荣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氛围.如果中国新诗因此而真正走向大众化,《徐帆》等作品的领军作用功不可没.现代诗从古诗词的驿道上走来,然后拐进了一条雨巷,朦朦胧胧走了一段路,迷失了方向.如今忽然走到亮光处,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或许会有短期的兴奋和眩晕吧.而久不读诗的人,也忽然发现,诗歌原来这么容易,人人均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是何等的妙事呀.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古代诗词和现代新诗的根本区别,掌握新诗创作的诀窍,本人试作如下归纳:从意象上看,古诗词是“画”,现代诗是“话”.古诗词文字简洁、饱满,重在以意象来表现诗歌的内涵,通篇写景,情在景内.优美的古诗词是一幅画,文字犹如画笔,为我们徐徐呈现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风情画.而现代诗却是“话”,由于少了结构和音韵上的限制,自由诗体现了真正的自由,无论怎么写都行,你的废话情话官话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的话皆可入诗.你还可以把好好的一句话拆成几行来写,断断续续,或前后倒置,状如结巴,但在诗歌里或许看上去很优美.从技巧上看,古诗词讲究“推敲”,现代诗只需要“敲”.“推敲”一词的来源,我们很熟悉.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骑驴时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推”好还是“敲”好,他一路做着手势,正难以定夺.恰好遇到的官员是韩愈,他建议用“敲”更为形象.“推敲”一词就此而来.可见古人创作诗歌时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认真,惟有不断推敲,才有一流的诗作.而现代诗创作的技巧就是“敲”.习惯了电脑写作的现代人,只要善于分行,猛敲回车键,一篇篇长短句就新鲜出炉了.这就是现代诗作者如此之多,产量如此之丰厚,而质量却长期低下的原因.虽有一些夺人眼球、激发口水的当下名作,却难保长远流传.从音韵上看,古诗词可入曲,现代诗可入剧.古诗词言简意赅,讲究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就如一段流畅的音乐,可以翩翩起舞.如果给其谱上古乐,用琴、筝等古乐器演奏,点上一盘檀香,泡上一杯清茶,手中置一闲书,悠悠地读,悠悠地听,真可谓意境高远、古朴风雅.且古诗词虽有艰涩之字,但通篇却能一看就懂,多读几次,似有所悟.现代诗语言浅白,是我们所熟悉的白话文,也不怎么讲究韵律和结构.正因为限制少了,一些诗人惟恐别人说其浅薄,就在文字、结构上大辟蹊径,故意折腾得弯曲冗长,朦胧婉转,晦涩难懂.少有现代诗可以入曲的,但可以将一大堆文字编成剧本.现代诗的朗诵也很有意思,朗诵者需要不断地摇头晃脑,在个别字句上加重、拖长或飘忽,来体现诗歌的意境.这种依赖朗诵者的技巧来营造的诗味,犹如一部有趣的话剧,早已将诗歌娱乐化$.并且古诗文和现代文的手法不一样。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歌蔷褪巧厦嬲馐住抖谈栊小贰?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就提到它,后来经过小说家渲染,更是家喻户晓了。但此诗究竟写什么?唐代吴兢说它“言当及时为乐”(《乐府古题要解》)。
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认为还是清代张玉谷说得对:“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古诗赏析》卷八)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魏源说得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马上得天下的汉高祖唱《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他发乎其中的心声。
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所以,当此月明星稀之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时,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感谢“越陌度阡”远道而来的贤士们,屈尊相从,在今日的宴会上促膝谈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
他们像南飞乌鹊,择木而栖,绕树三匝,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呢!于是,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在千古诗人中,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写得出来,也只有他能与之相称。
至今读之,犹觉豪气逼人。 读者也许要问:曹操,世之奸雄也,果能有如此爱才、礼贤的胸襟?应该公正地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思想解放的改革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两汉文化思想上的僵化,董仲舒更倡导儒术与神学相结合的谶纬学说。曹操则对神学迷信,封建礼教等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公开否定。
从用人来说,两汉以通经、仁孝取士,曹操则提出“唯才是举”,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抗声雄辩道:“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他“知人善察,难弦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有一位擅草书檄的陈琳,早年曾为袁绍作檄文,辱骂曹操为“敖阉遗丑”(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后袁败归曹,操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左右劝杀之,操怜其才,不咎既往,加以重用。
由此可见,上述曹操横槊赋诗抒发其一片爱才心意,感情是真实的,是符合他的为人的。陈子展教授《谈曹操》一文中评论曹操的诗“慷慨悲凉,千古绝调。
……其诗之风格恰与其人之人格相称。修辞立其诚,迥非后世之独夫民贼盗国擅权,妄为豪言壮语、自欺欺人,终受历史裁判者所可比拟。
此亦其在文学上别有造诣之一秘也。”。
4.子夜四时歌 秋歌
【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秋歌十八首】 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
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
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
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
合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适忆三阳初,今已九秋暮。
追逐泰始乐,不觉华年度。 飘飘初秋夕,明月耀秋辉。
握腕同游戏,庭含媚素归。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
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凉秋开窗寝,斜月垂光照。
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
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 草木不常荣,憔悴为秋霜。
今遇泰始世,年逢九春阳。 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
常恐秋叶零,无复莲条时。 掘作九州池,尽是大宅里。
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 初寒八九月,独缠自络丝。
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
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
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
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别在三阳初,望还九秋暮。
恶见东流水,终年不西顾。 lz给的原诗是两首,即第九首、第十七首。
这两首是的主题类似,都是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祝福,第九首是远行游子思念家乡,第十七首为独居家中的女子思念远方的爱人。 第九首: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
登高去来燕,惆怅客心伤。 金风:秋风;玉露:白露,这里的作用是通过写景点明季节是深秋,后人秦观亦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也是一样的意思。
素节:可以解作1.秋令时节。2.特指中秋、重阳等秋季佳节。
3.清白的操守。4.指竹。
个人认为1、4这两个意思都有。 大意:秋风吹拂竹子,白露凝结成霜。
暮秋时节登上高处,目送北方飞来的大雁远去,异乡的游子(我)惆怅心伤。 十七首: 秋夜入窗里,罗帐起飘飏。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大意:秋夜,一阵秋风吹入窗里,丝帐随风飘扬。
(我)抬头仰望明月,把祝福和思念寄托给月光(传到你的身旁)。 李白有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此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