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的历史

    1.唐诗发展史

    唐诗发展概况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

    他们无沦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

    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

    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

    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

    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

    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

    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

    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人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

    《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

    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

    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

    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

    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

    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

    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

    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

    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

    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

    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

    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干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

    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

    2.【唐诗宋词中的历史最近,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成了“网红”

    (1)本小问的少数民族,依据材料一的诗可知,少数民族是匈奴;依据材料二的词可知,少数民族是女真.(2)本小问的匹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是修筑长城,因此①与C匹配;汉朝是设置河西四郡,因此②与D匹配;唐朝是文成公主入藏,因此③与A 匹配;北宋是澶渊之盟,因此④与E 匹配;南宋是厓山战役,因此⑤与B匹配.(3)本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唐诗盛行的原因是科举制度完善,如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地位高;唐宋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民族融合和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皇帝推崇诗词文化.故答案为:(1)材料一:匈奴;材料二:女真.(2)①C ②D ③A ④E ⑤B(3)科举制度完善,如诗赋是唐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宋代重文轻武,文人地位高;唐宋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唐宋封建经济的繁荣;民族融合和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皇帝推崇诗词文化.。

    3.古诗词的历史大全

    古诗的历史: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

    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

    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词的历史: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敦煌词曲数量很大。

    其中有温庭筠、李野(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

    其中最重要的抄卷是《云谣集杂曲子》,收词30首,抄写时间不迟于后梁乾化元年(911),比《花间集》的编定(后蜀广政三年,940),早出近三十年。所用词调,除《内家娇》外,其馀12调,《教坊记·曲名表》均有著录。

    其中有慢词,亦有联章体。 敦煌词创作的早期与作者成分来源的民间性,使作品从内容、体制到语言风格,都表现出这些初起的词,初步脱离一般诗歌的大文化系统,开始独立成体的过渡性特征。

    朱祖谋跋《云谣集杂曲子》晕:“其为词拙朴可喜,洵倚声椎轮大辂。”可以用于对整个敦煌词的评价。

    4.唐诗的历史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诗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见存世唐诗五万四千余首.这不过是唐诗的一部分.但我们从中已经可以大略窥见当时诗歌繁荣的面貌.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 .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

    5.中国诗词历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6.唐诗的发展史

    一、初唐——走向繁荣

    第一个三十年,理论上太宗君臣明确提出了反对浮靡文风和合南北文学之两长的主张。创作上,诗坛弥漫着“梁陈宫掖之风”,连雄才大略的英主李世民,也每每写起绮艳的宫体。

    此时少数作品如李世民《经破薛举战地》、《还陕述怀》,魏征《述怀》等,抒写建功立业的抱负,追怀昔日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活,具有刚健壮伟、雄浑豪迈的气势,透露出初唐诗歌逐渐变革的讯息。个别作家如王绩,诗风朴质平易。

    二,盛唐——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林庚《盛唐气象》)

    三、中唐——中兴梦想

    后期自贞元至长庆年间,唐诗第二次发展高潮掀起。改革思潮促使人们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诗坛上也随着出现了大活跃的景象,形成多种风格流派相互争奇斗艳的局面。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是这个时期双峰对峙的两大诗派。元、白致力于写作“救济人病,裨补时缺”的讽谕诗,将诗歌创作与改革弊政、减轻人民的痛苦紧密结合起来,直接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韩孟诗派以“不平则鸣”和“务去陈言”为自己的创作准则,注重构思的奇特、造语的怪癖和内心激情的抒发。此外,刘禹锡的民歌体诗歌,柳宗元的山水之作,也各有独到的成就。

    四、晚唐——西风残前期自宝历初至宣宗大中年间诗歌出现了又一次发展高潮。这个时期的诗作,多侧重于表现个人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因为受到世运衰微的影响,常常深含着一种忧愤、感伤的情绪。在艺术上,诗人们多学杜、韩、李贺,但又各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李商隐的诗,构思细密,意境朦胧,造语绮丽,含蕴幽深,创造性极为显著。温庭绮的诗偏于秾丽浮艳,也为唐诗增添了一种新色彩。杜牧的诗情致俊爽,风调悠扬,“不今不古”,同样具有独特风格。这时作家则更多地在近体上用力,如李商隐的七律和杜牧的七绝,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照

    7.唐诗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唐诗发展历史唐诗:中国唐代诗歌的称谓。

    唐诗,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创作繁荣,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流派众多、体制齐备,作家作品量多质高,据《全唐诗》存录,诗有4.89万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

    唐诗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在社会思想比较开放,艺术文化普遍高涨的推动下,诗人们继承和发扬《诗经》、《楚辞》以来的优良传统,广泛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结果。它显示出中国古典诗歌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发展过程: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个阶段。①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余光返照中。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浮艳柔丽。

    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

    直到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

    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他提倡“汉魏风 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与他略同时而不同流派的,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

    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在律体完成方面。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②盛唐诗歌。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③中唐诗歌。

    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

    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

    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

    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

    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

    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

    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④晚唐诗歌。

    晚唐五代诗风渐趋纤巧。虽有过在文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作者和作品,但总的来说,缺少盛、中唐的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

    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

    温庭筠才思清绮,词采秾丽,但格调低。他也是有佳篇秀句而总体风格轻浅纤微。

    此后诗家多是效法前人,艺术上无重大突破。较有名的诗人有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人。

    成就:唐代诗歌体制多样,宋以后的整个中国古典诗歌,都未超出它的范围。唐人古体诗既可抒情,又可叙事、议论。

    由于受近体诗影响,唐人古诗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于晋、宋以前古诗的纯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犹承齐梁变体,经陈子昂的变革,张九龄、李白的发扬,至杜甫而堂庑顿开。

    七言则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诗与精工整炼、有律化倾向的传统歌行体的双轨并行。乐府是古体诗中特殊的一类。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或借旧题写新意,或立新题记新事。以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成就为最高。

    五七言律诗是唐代新兴诗体。五律经王绩、初唐四杰,至沈、宋终于实现体制规范化。

    七律兴起较晚,至沈、宋和杜审言始有成篇。经王维、李颀和高、岑等人的发展,到杜甫境界大开。

    此后,五七言律平行发展。大历十才子、贾岛、姚合、许浑、赵嘏等均是律体名家。

    至晚唐李商隐,七律的音调美和语言技巧,发展到更为成熟的境地。律诗中又有排律,多数作者往往逞博矜奥,夸多斗靡。

    少有佳作。杜甫的部分排律,写重大题材,工整流美,成。

    8.唐诗的历史是什么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唐诗中的历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