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翻译赏析

    1.诗词赏析以及译文

    苏东坡《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赏析 蝶恋花·赤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东坡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

    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

    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

    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

    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

    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

    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

    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

    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

    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2.唐诗宋词鉴赏推荐,要有有注释,鉴赏,翻译

    〔双调〕沉醉东风送 别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前调〕杭 州 景关汉卿〔一枝花〕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竹坞梅溪。

    一陀儿一句诗题,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

    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

    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越调〕天净沙秋 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双调〕折桂令叹 世马致远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

    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越调〕天净沙春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双调〕庆东原叹 世白朴忘忧草,含笑花,劝君及早冠宜挂。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双调〕水仙子次 韵张可久蝇头老子五千言,鹤背扬州十万钱,白云两袖吟魂健。赋庄生秋水篇,布袍宽风月无边。

    名不上琼林殿,梦不到金谷园,海上神仙。〔中吕〕卖花声怀 古张可久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越调〕寨儿令忆 鉴 湖张可久画鼓鸣,紫箫声,记年年贺家湖上景。

    竞渡人争,载酒船行,罗绮越王城。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柳擎和泪眼,花坠断肠英。望海亭,何处越山青。

    〔双调〕清江引有感乔吉相思瘦因人间阻,只隔墙儿住。笔尖和露珠,花瓣题诗句,倩衔泥燕儿将过去。

    〔南吕〕玉交枝恬 退乔吉溪山一派,接松径寒云绿苔。萧萧五柳疏篱寨,撒金钱菊正开。

    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战马今何在?急跳出风波大海,作个烟霞逸客翠竹斋,薜荔阶,强似五侯宅。这一条青穗绦,傲杀你黄金带。

    再不著父母忧,再不还儿孙债。险也啊拜将台!〔双调〕水仙子寻 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双调〕折桂令梦 中 作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双调〕沉醉东风闲 居卢挚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

    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越调〕凭阑人寄 征 衣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 情王德信〔十二月〕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尧民歌〕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正宫〕鹦鹉曲(二首)冯子振农 夫 渴 雨年年牛背扶梨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

    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熬青天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

    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双调〕庆东原即 景张养浩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

    喜沙鸥也解相留恋。一个冲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

    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中吕〕山坡羊潼 关 怀 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双调〕折桂令题 金 山 寺赵禹圭长江浩浩西来。

    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辉,楼台相映,天与安排。

    诗句就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烟遮,一半云埋。

    〔仙吕〕醉中天西 湖 春 感刘致花木相思树,禽鸟折枝图。水底双双比目鱼,岸上鸳鸯户。

    一步步金镶翠铺。世间好处,休没寻思,典卖了西湖。

    〔双调〕折挂令咏 史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中吕〕普天乐江 头 秋 行赵善庆稻■肥,蒹葭秀。黄添篱落,绿淡汀洲。

    木叶空,山容瘦。沙鸟翻风知潮侯,望烟江万顷沈秋。

    半竿落日,一声过雁,几处危楼。〔双调〕殿前欢秋薛昂夫洞箫歌,问当年赤壁乐如何,比西湖画舫争些个?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

    四海诗名播,千载谁酬和?知他是东坡让我,我让东坡?〔双调〕水仙子夜 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双调〕折桂令怀 古查德卿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晦迹南阳,栖知东海,一。

    3.两首古诗要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赏析】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倘若据此便认为《抑》的传诵程度也比《木瓜》要高,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稍微作一下调查,便会知道这首《木瓜》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4.唐诗带解释和赏析

    关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写作背景,详细内容。

    注意:原文我已有!请勿再重贴原文! 特别是“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注释】: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

    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

    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

    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1〕汉皇:中唐后诗人多好以汉武帝(刘彻)代借指唐玄宗。

    倾国 :指美女。御宇:统治全国。

    〔2〕 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杨玄王圭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王冒)妃。

    二十八年玄宗使她为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

    〔3〕六宫:后妃的住处。粉黛:本是妇女的化妆品,这里 用作妇女的代称。

    无颜色:是说六宫妃嫔和杨贵妃比较之下都显得不美了。 〔4〕华清池:开元十一年建温泉宫于骊山,天宝六年改名 华清宫。

    温泉池也改名“华清池”。凝脂:形容皮肤白嫩而柔滑。

    〔5〕承恩泽:指得到皇帝的宠遇。 〔6〕步摇:一种首饰的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 形状,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动,所以叫“步摇”。

    〔7〕姊妹弟兄:指杨氏一家。杨玉环受册封后,她的大姐 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伯叔兄弟杨钅舌官鸿胪卿,杨钅奇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七五二)为右丞相,所以说“皆列土”(分封土地)。可怜:可爱。

    〔8〕骊宫:骊山由的宫殿。唐玄宗常和杨贵妃在这里饮酒 作乐。

    〔9〕渔阳:天宝元年河北道的蓟州改称渔阳郡,当时所辖 之地约在今北京市东面的地区。包括今蓟县、平谷等县境在内,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革卑: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骑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 〔10〕九重城阙:指京城。

    烟尘生:指发生战祸。西南行: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宗主张逃向蜀中,唐玄宗命将军陈玄礼率领“六军”出发,他自己和杨贵妃等跟着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

    〔11〕翠华:指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 〔12〕蛾眉:美女代称,此处指杨贵妃。

    〔13〕翠翘:翠鸟尾上的长毛叫“翘”。此处指形似“翠翘”的头饰。

    金雀:雀形的金钗。玉搔头:玉簪。

    这句说各种各样的首饰和花钿都丢在地上。 〔14〕云栈:高入云端的栈道。

    萦纡:回环曲折。剑阁: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15〕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嵋县境。唐玄宗到蜀中,不以过峨嵋山,这里只是泛指今四川的高山而言。

    〔16〕《明皇杂录》:“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隔山相应。上(指玄宗)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

    〔17〕天旋日转:比喻国家从倾覆后得到恢复。回龙驭:指玄宗由蜀中回到长安。

    此:指杨贵妃自尽处。 〔18〕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

    即前“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19〕太液:池名,在长安城东北面的大明宫内。

    未央:宫名,在长安县西北。两者都是汉朝就有的旧名称。

    此处借指唐朝的池苑和宫庭。 〔20〕西宫:《新唐书·宦官传》载:李辅国胁迫太上皇(李隆基)从兴庆宫迁“西内”(唐称太极宫曰“西内”)。

    〔21〕梨园:见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注。椒房:宫殿名称,皇后所居。

    以椒(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芳香。阿监:宫廷中的近侍,唐代六七品女官名。

    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宫女。“青娥老”和上句“白发新”对举。

    〔22〕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挑,让它好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灯草也将挑尽。

    〔23〕耿耿:明亮。星河:银河。

    欲曙天:天快要亮的时候。 〔24〕鸳鸯瓦:屋瓦一俯一仰扣合在一起叫“鸳鸯瓦”。

    霜华:即霜花。重:指霜厚。

    翡翠衾:绣着翡翠鸟的被子。 〔25〕魂魄:指杨贵妃的亡魂。

    〔26〕临邛(音穷):今四川省邛崃县。鸿都:洛阳北宫门名。

    鸿都客:是说这位四川方士曾在洛阳住过。一说“鸿都客”是说临邛道士来京都为客。

    〔27〕穷:找遍的意思。碧落 :指天上。

    黄泉:指地下。 〔28〕五云:五色云。

    绰约:美好的样子。 〔29〕参差是:仿佛就是。

    〔30〕叩玉扃:叩玉作的门。扃:本指门闩或门环,这里指门扇。

    小玉:作者《霓裳羽舞歌》自注:“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

    《汉武帝内传》记:西王母命玉女 董双成吹云和之笙。此借小玉、双成作为杨贵妃的侍婢。

    〔31〕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 〔32〕珠箔:珠帘。

    屏;屏风。逦迤:连接不断。

    〔33〕阑干:流泪貌。 〔34〕凝睇:凝视。

    〔35〕昭阳殿:汉宫名,赵飞燕居住过的地方。这时代指杨贵妃旧居处。

    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代指仙境。

    钿合:镶嵌金花的首饰盒。寄将去:托请捎去。

    〔36〕擘:分开。这两句意思是:钗留一股盒留一片,钗分开了里头是黄金。

    5.20篇古诗词赏析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e79fa5e9819331333332643337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

    6.《全唐诗.诗人小传.王勃》的翻译谁知道

    楼上翻译得很棒,只有个别地方值得商榷。试提出来与楼上讨论。

    一、“檄英王鸡,高宗斥之。” “檄”,还是译作“声讨、讨伐”为好,不要译成“晓谕”。檄就是檄文,是一种文件,常与“移文”合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或责难。如南朝时孔稚圭的《北山移文》即是此例(文章借北山山灵的口吻,嘲讽了当时的名士周颙故作高蹈而又醉心利禄)。唐初时王侯间斗鸡成风,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年轻的王勃不谙世事,戏作了一篇《檄英王鸡》,玩笑似地对英王的鸡进行声讨(当然他以檄为题,纯粹是戏谑,全文没有一点列举对方鸡的不端,反到对斗鸡时鸡的勇武作了大力渲染),而主要也是为自己的主子沛王助兴。这篇文章到了高宗李治那里,遭到痛斥,据说当时高宗骂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行谏诤,反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是交构之渐”“交构”是指在诸王间挑拨离间的意思。因而当天下诏废除王勃官职,逐出沛王府。

    二、“坐事,复除名。”这里“复除名”似应译为“又一次被削去了官职”不是“遇到赦免除去罪名。”“除名”一般都是指“取消资格”或“削去职位”。当时是因为官奴曹达犯罪应遭处罚,躲到王勃那里想避罪,王勃怕事泄连累自己,就把他杀了,于是被判死罪,但后来遇赦而官位又一次丢了。“复”就是又一次的意思。所以说,刑罚是因为大赦而免了,而杀人罪名是不能去掉的。

    另外,这篇传记比较简短,大概《全唐诗》里是这样写的,还有一篇《新唐书》中的,略为详细点,给出如下:

    新唐书·王勃传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 擿其失。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就善于写文章,九岁得到了颜师古作注的《汉书》阅读,写了《指瑕》指出它的错误。还未成年,他就被授予朝散郎的职位,多次向朝廷进献颂(一种文体)。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征召他暂任府中的修撰,论定编次《平台秘略》,书写成后,沛王喜爱推重它。当时,各位王爷斗鸡比赛,王勃开玩笑写了一篇文章讨伐英王的鸡,高宗发怒说:“这是要在诸王中播弄是非。”把他赶出王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

    王勃被罢职以后,客居剑南。曾经登上葛馈山远望,感慨地想起诸葛亮的功绩,写了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他听说虢州多草药,请求补缺担任虢州参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欺辱别人,被同僚共同怨恨。官奴曹达犯了罪,藏在王勃那里,王勃后来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他。这件事发觉后王勃被判处死刑,恰逢大赦,只是取消了功名。

    父福畴,由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谴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王勃的父亲王福畴,原先任雍州司功参军,因受王勃牵连的缘故贬为交趾令。王勃前去探亲,过海时溺水,受了惊吓而死,年纪二十九岁。当初,王勃路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来向客人们夸耀。到时,都督拿出纸笔一个一个邀请客人,没有人敢接受,到王勃那里,他漫不经心,毫不推让。都督很恼怒,起身如厕,派小吏等候他写下文字就来报告。一次两次的报告,文辞越来越奇特,于是都督惊奇地说:“这是天才啊!”请他最后完成文章,非常高兴地结束了这次宴会。王勃写文章,起初不深思,先磨好几升墨,再畅饮一番,拉过被子蒙面而睡,等到醒来,拿起笔来写成文章,不改一字,当时的人称王勃的做法为打腹稿。

    7.赠项斯的翻译赏析

    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译文:

    每当看到项斯的诗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他的诗总是写得那么好。项斯令人赞颂不仅仅是由于他的诗写得好,更主要的是在于他美好的品行和气节。我这个人平生不愿意隐瞒别人的优点,不管在哪里,总喜欢和人谈论项斯,称赞他的美好品德及其脍炙人口的诗文。

    赏析:

    关于项斯,《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形成人们常用。更见得直率可爱。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说项”这个典故。“标格”包括外美与内美,心中更为悦服、怀忌心的小人。

    平生不解藏人善,成为赠友诗中的上品,又是从觉得其诗之好开始的。

    首句“几度见诗诗总好”;怎么做便又怎么说,也有见人之善而匿之于心。始,由内心的诚意赞赏发展到行动上的乐意揄扬。

    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由他自己说出,其胸襟度量之超出常人可见,缄口不言,即仪容气度,完满地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善于发掘人才。诗人对于“扬人之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互相标榜”、可贵的诗情,却先提一句“诗好”,诗人自为之而自道之,且又“到处”“逢人”为之揄扬。

    译文,然后说“标格过于诗”,是衬垫之笔。”《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我这个人平生不愿意隐瞒别人的优点。项斯令人赞颂不仅仅是由于他的诗写得好、劝导世人之意,也不曾丝毫顾虑到因此会被人讥为“自我标榜”。未几,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是从得见其诗开始的。本来奖掖后进,未为闻人,揄扬人善。正因为这种难得的,诗达长安、才能品德的统一。次句进一步写见到了本人以后。世间自有见人之善而不以为善的,令人钦敬:

    每当看到项斯的诗都会有赏心悦目的感觉。他虚怀若谷。其古道热肠。

    “平生不解藏人善”,他的诗总是写得那么好,更主要的是在于他美好的品行和气节 赠项斯

    几度见诗诗总好,并且因为众口争传,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它才能广泛流传。杨敬之的诗,不管在哪里,他才为后人所知。……谒杨敬之,既“不藏人善”,则其标格之好自不待言,杨苦爱之,江东人,《唐诗纪事》载,字子迁,惊叹他“标格过于诗”,明年擢上第。

    赏析。做了好事,总喜欢和人谈论项斯,即不会那样做;赏识项斯,也点出作者之知道项斯,一向传为美谈,唯恐己名为其所掩的,直以高屋建瓴之势。他不只“不解”,这句话很占身分,震动世间一切持枉道,诗不直写,《全唐诗》仅存二首,只是怎么想便怎么做:“斯,称赞他的美好品德及其脍炙人口的诗文;诗人于此则都“不解”,而且是“平生不解”。品评人应重在才德,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地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及观标格过于诗,古今皆然,赠诗云云,也有自作表率:

    关于项斯。对项斯标格之好,所表现的感情高尚美好。下文便写到诗人对于项斯的美好标格;得知之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