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中唐诗歌风格

    1.请结合作品比较盛唐与中唐诗歌风格上的差别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如果不够详细的话,楼主可以继续追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2.请结合作品比较盛唐与中唐诗歌风格上的差别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如果不够详细的话,楼主可以继续追问,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3.简述中唐诗歌创作的概况

    中唐诗人在盛唐那样的艺术高峰面前,表现出拓展新的诗歌艺术领域的巨大努力,从而使中唐成为继盛唐之后诗歌的又一繁荣时期,不仅诗人和诗作的数量大大超过盛唐,而且流派繁多。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诗人,杜甫的诗歌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他忧国伤时,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师,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成为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自大历至贞元中,唐诗处于两个高潮之间的低谷,呈现出一种过渡状况。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韦应物、刘长卿、李益及“大历十才子”,他们大多经历了安史之乱,所以他们的诗对社会的疮痍、民生的凋敝有所反映,但多客观冷静的描:写、低沉感伤的哀叹,缺乏盛唐诗歌那种强烈浓厚的感情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另外还有元结、顾况等,用风格古朴的乐府古体揭露时弊,反映百姓疾苦,成为介于杜甫与元稹、白居易之间的一个现实主义流派。

    从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是唐代诗歌发展的又一高潮。与盛唐相比,此时的诗歌有所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一派由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他们有一套较系统明确的理论,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对杜甫的现实主义有所继承和发展。另一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的风格不尽相同,但都继承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以怪奇怒张为美,追求惊世骇俗的审美情趣,形成奇崛险峭的风格。在元白和韩孟两派诗人之外,柳宗元和刘禹锡标新立异,也是中唐时期优秀的诗人。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4.中唐诗人有哪些

    秉承着杜甫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中唐早期的诗人元结、頋况、戎昱和戴叔伦等人继续在诗歌中贬斥朝廷官吏,关注民生 疾苦。

    继盛唐的王维和孟浩然之后,中唐的山水诗派主要诗人有刘长 卿、韦应物等。 边塞诗的传统仍在延续,代表诗人为李益、卢纶等。

    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 山水,称道隐远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

    在白居易的率领下,中唐的新乐府运动如火如荼。主要诗人还 有元稹、张箝、王建等。

    韩愈、。盂郊、贾岛、卢仝等人别为一派,作诗以奇绝险怪为傲, 但是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等不良风气。

    在元白派和韩孟派之外,刘禹锡、柳宗元也是中唐时代优秀的诗人。 李贺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他也算得上是 异军突起、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5."中唐诗歌之再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6.简述中唐诗坛的概况

    1、简介

    文学史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

    2、中唐诗风的转变:

    1) 时代精神的转变:由盛唐的自由浪漫转为冷静思考,由济时用世转为忧时拯世。

    2)审美趣尚的转变:由盛唐的兴象玲珑、风骨端翔、意境浑融转为大历十才子的清新淡远、韩孟的奇崛险怪、元白的平易通俗。

    3)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 。

    3、中唐诗歌的分期:

    中唐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

    1)中唐前期——自大历至贞元中:

    韦应物、刘长卿:以山水诗为主

    钱起、卢纶等大历十才子及李益的边塞诗

    元结、顾况: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中唐后期——贞元后期至长庆年间:

    元白诗派

    韩孟诗派及李贺

    柳宗元

    刘禹锡

    7.中唐诗歌的开拓与新变

    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 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 (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沈?期、宋之问、陈子昂。 1)诗境上:歌行在卢骆手里“从宫廷走到市井”(卢照邻《长安古意》);五律在王杨手里“从台阁移至江山塞漠”(杨炯《从军行》)。

    (2)重视声律; (3)讲求骨气:如《从军行》慷慨豪迈;《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悲酸之态,爽朗超脱;《在狱咏蝉》有寄托。 四杰有自觉的变革文风的意识,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杨炯《王勃集序》曰:“(龙朔变体)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思革其弊,用光志业。”

    在他们的诗中已出现壮大、慷慨的作品。杨炯《王勃集序》评王诗:“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认为王勃能以风骨充实作品,既壮健又有藻饰。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词旨华丽,固缘陈、梁之迹,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

    认为既有宫体诗华靡的一面,又有风骨。他们努力开拓诗歌境界,能够运用比较畅达的气势来去感驾文辞,将六朝的骈俪转化为流丽矫健。

    杜甫《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 盛唐 (712 -- 675):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了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 -- 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的诗人。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

    3)、大眼光、大格局。初唐诗歌精细,盛唐诗歌阔大。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李白)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寒士阶层大量地走向诗坛。 3. 中唐 (766 -- 835):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继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至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孟、元白两大风格迥异的流派和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标的名家,唐诗又掀起了第二次高潮。

    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与盛唐时期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如下的特征: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多、远远超过盛唐时期 2)、追求新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高峰,盛极难继,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

    正如白居易所说:“诗到元和体变新”(《余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借用,实际白是专指唱和长律而言)。

    3)、多元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有不同的新变追求,结果就形成诗歌创作的多元化。

    其表现就是创作个性更为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为丰富多样。 4. 晚唐 (836 -- 906):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晚唐诗歌普遍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很浓。叶燮《原诗?外篇》: 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余恕诚《唐诗风貌》把晚唐诗歌分为两大群体:一是穷士诗人,以贾岛、姚合、孟郊为代表,包括皮日休、陆龟蒙。

    风貌特点:收敛境界缩小、淡冷淡泊冷清的心理、着意写诗用心思。二是绮艳诗人,以“小李杜”、温庭筠为代表。

    风貌特点:悲怆、绮丽、委婉。 晚唐诗人以李商隐、温庭筠、杜牧三人为代表。

    初唐约百年,诗人大约270人,诗歌2757首,其中心问题是要批判地继承六朝文学,融合南北文风,为诗歌发展开辟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 初唐百年诗歌的演进,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前后两个五十年。

    初唐的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2)。从作家来讲,初唐前五十年主要是以李世民为代表,包括李百药、虞世南、马周、许敬宗、杨师道、长孙无忌、魏征、上官仪、褚亮等人在内的作家群,而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

    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高宗武后时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

    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