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500字左右的

    1.关于古诗的作文 500字

    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 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 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 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 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 ,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 《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 ,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 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 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 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 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 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 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 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 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 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 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 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 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 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 ,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 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 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 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 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 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 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 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 ,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 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 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 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 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 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 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 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 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 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 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2.简单的古诗赏析 500字左右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 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330343261”,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见《艺概。

    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

    钟惺评此诗:"只是真。"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

    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不过,词人所描写的夏景并没有就此终止。

    如果说词的上阕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绘,那么下阕却显然是以波澜变幻、柳荫路曲取胜了。由于上阕结尾构思和音律出现了显著的停顿,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

    3.五百字以上的诗词

    『诗词比兴』 文人自古狂,集韵正文章。我来纵今古,知己知彼当。

    酒逢故人醉,笙歌伴舞娘。飞雪邀春到,唯有傲梅香。

    丈夫能欲大,君子行欲方。清雅圆如志,事欲少唯良。

    海纳百千浪,猛虎深山藏,紫内真红色,临老才思量。

    龙归云悠荡,麝过春草芳。好马英雄骑,奋蹄敢放缰。

    漫天群星灿,难如孤月光。好诗书尽有,名山多僧堂。

    仁义礼智信,孔孟和老庄。逢春枯木发,难做两度王。

    尚志徒高远,少小离梓桑。数尽凌云路,汗颜不归乡。

    谁懂世间事?道指张子房。石公桥上戏,成就汉刘郎。

    家须一孝子,国里有栋梁。花红无百日,生死皆平常。

    巍壁立千仞,无欲志能刚。君家中道落,十有中山狼。

    纵有书万典,圣人不乱纲。谁能不白发?王孙贵贾商?

    指山卖磨者,信口都雌黄。徐福谀赢正,东海自种粮。

    大厦广千间,夜宿六尺床。酒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五岳图挂上,指手山行行。谈沧溟之广,如同海上航。

    疏八珍之馔,庖丁且心慌。守分耕锄地,温饱谢天苍。

    窗下十年寂,一榜天下扬。群狗围虎吠,雄心落平阳。

    莫问荣枯事,观颜便知详。青莲空怀志,武穆为忠亡。

    黄雀总在后,传世笨螳螂。药可治假病,酒后更神伤。

    平生皱眉事,忠义两茫茫。对酒当歌赋,人生几何昌?

    读了百年史,长城却河殇。学得乌龟法,失事头不昂。

    接人蔼然处,遇事若然祥。无事超然者,必得众人帮。

    民情求本质,文过则伪装。人道本直路,虑佚则倾疆。

    圣人故制礼,循序自然彰。势其有所梏,小柔克大钢。

    仁暴殊途至,非暴无仁猖。察微在乎定,来乱岂慌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词进曲囊

    4.用古诗编故事500字李白的诗

    《李白的创作过程》 中秋节的午夜 中秋节来了,李白坐在床头想:唉!城镇里多热闹啊!我隐居山林,此地无人知晓,真孤单啊!突然,李白似乎听到了悠扬的琴声,“王维!他不是每年的中秋午夜在此林练琴嘛!不知,去年送他的月光饼吃完了没有?”琴声越来越悠扬.李白突然想到:为何不请王维共度中秋节呢? 李白摆宴席 “就请王维!”李白赶紧摆宴席.他找了两个碗,往碗里倒上白酒.出门踩了一些韭菜,砍了一点柴回家.把柴扔进了火炉里点上火,把一些韭菜放进火锅里.这时,李白用另一些韭菜和一些面做了一个大大的月光饼,放在了一个大盘子里,端到桌子上,再用筷子把韭菜从火锅里夹到一个小碗里,捧上桌来.摆好宴席,半个小时过去了. 李白请客 这时,仍然能听到那美妙动听的琴声.李白走出了半圆形拱门,来到了阳台坐在藤椅上,清清嗓子喊道:“王维!”王维听到了喊声问:“你是谁?”“是李白!”李白回答道.“哎哟!是李白!”我得去找他!王维想到.顺着声音找去,不久,他看到了一个白色的阁楼. 不眠之夜 李白已在门外等候了,李白请王维上阳台去.王维跟随着李白上楼,到了一楼卧室旁边的阳台.两人把袖子一甩,胳膊搭在桌上,两人拿起酒杯,碰了一下酒杯,把酒喝掉了.“也不知家里怎样了?!”李白叹了一口气:“唉!” 李白作诗—静夜思 “是你看见月光饼想家了?”王维问.李白回答道:“是啊!”“哈哈!别把这事往心里记!您—既然是诗圣,看着这洁白的月亮,为何不作诗一首呢?”“好呀!就编一首--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如何?”“好!不愧诗圣!好诗!好诗啊!”王维连连夸奖.“哈哈!哈……!” 两人说说笑笑,一同过了中秋节的午夜.。

    5.《我向你推荐一首唐诗》500字作文

    我向你推荐一首唐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出自于杜甫的笔下,诗名《春望》,是杜甫在安禄山的军队占领长安后写的。

    杜甫旅居长安,时当暮春三月,他看到便地战火,便回想起了自己的家人,不由得见花流泪,见鸟悲痛。见到一封家中寄来家书,就像得到万金一样珍贵。

    渐渐地,自己越来越老,头发越来越稀,都快插不上簪子了。杜甫一生坎坷,大部分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当他看到国家败破,城池残破,城中杂草丛生的景象,心中不禁一酸,泪水夺眶而出。这首诗将杜甫当时悲痛的心情与思乡的迫切刻画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当我怀着一种崇高、敬佩的心情读完这首诗后,心中的爱国之情油燃而生,看着已经败破的国家,仅管山河仍在,可我却丝毫感受不到一个国家所应有的欢乐,感受到的却是一丝丝寒意与心酸。古今中外,有多少诗人弃笔从戎,他(她)们为了祖国的兴旺,戴上了头盔,手持利剑向敌人冲去。

    有的诗人为了国家,最后连自己的鲜血也渗入大地。又有多少诗人心愿未达成,便含恨而去。

    虽然他(她)们已西去,但他(她)们却留下了千首万首爱国诗歌。作者以《春望》作题,通过对春天城中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深刻地表现了对国事、时局的关切,又再次散发了此诗所透露出的丝丝凄凉。

    6.五年级500字的古诗词有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我小学时,朗朗上口的诗句。每当我情不自禁的朗诵出来时,那一望无际、白茫茫的雪好想就出现在我眼前,所有的山上,鸟儿们都飞走了,一只都看不到了。所有的路上,没有行人的踪迹。唯有老翁披蓑戴笠在船上,独自钓鱼,不怕冰雪的袭击。我隐隐约约的感觉我的眼镜好像蒙上了一层雾,望向远方,老翁拿着鱼竿在默默的垂钓……

    这时,我恍然间走进了古诗之中,那雪!那山!那水!还有那位不畏寒冷的老翁!这是一幅多美的江乡雪景图啊!但是我最欣赏的还是那老翁身上的某种精神。诗中,我站在岸边,望向远方的老翁,小船破破的在江上安安静静的……老翁一动也不懂,蓑衣上面早已染上白茫茫的雪花,斗笠上也是一片雪白。我慢慢的走进他,他离我不远,我清楚的看到他岁月留下皱纹,一条一条的,胡子短而花白,不知是雪染还是……只见他动也不动,而这就是我所欣赏的!那种坚持不懈、独来独往、不拘一格的精神。我猜想老翁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我慢慢的从幻想中走了出来,我才发现我原来一直在梦中,梦醒了,雪停了,风也安静了,老翁也该回家了。

    7.收集古诗的作文500字

    荷花

    花入诗,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情……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一)、清闲散淡之花.

    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抒写诗人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霄劳梦想.”一、二两句遇景入咏,融情于景.夕阳西下,素月东升,“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一快一慢凸现诗人的愉悦心理.三、四两句即事抒怀,活灵活现.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披头散发,靠窗而卧,逍遥自在,令人羡慕.五、六两句细化身心快感.清风送爽,荷花飘香,如丝如缕,沁人心脾;翠竹滴露,清脆悦耳,如丝如筝,清幽绝俗.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意境幽深静谧,情调高雅别致,荷香和佳竹巧妙地烘托出诗人悠然自得,闲适自乐的素淡情怀,为下文抒发诗人渴盼知音,怀想故人创设了氛围.

    8.【求诗歌鉴赏500字的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谁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9.关于古诗的话题,五百字作文

    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10.改编唐代古诗(500字)

    改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阳春三月,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将美丽撒满人间。你瞧,大地红花悦目,绿草赏心;茂密的树林里,鸟儿欢唱;微微湿润的空气中,散发着百花、泥土的芳香。

    面对这美丽的景色,有两个人却无心观赏。他们正在通向黄鹤楼的林间小路上,手拉着手,低着头,默默地缓缓而行。

    这两人就是李白和孟浩然。今天,孟浩然就要辞别老朋友,辞别这风景秀丽的黄鹤楼,到遥远的扬州去了。

    登上黄鹤楼,看到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东流去,往事一起涌上心头:春天,一起到花园,边赏花边吟诗;夏天,在山间的小亭子里,他们一起论诗、作画;仲秋之夜,互相勉励,一起赏月:重阳节他们又一起登高,一起喝茶;冬季雪天,一起对酒、赏雪,谈古论今……

    “快上船,快开船咧!”船家的催促声打断了李白的思绪。

    李白轻轻地唤了一声书童,书童应声而出,手里捧着一首李白的诗。李白深情地说:“仁兄啊,这是我昨夜作的诗,我也没什么好东西送给你,就把它留作纪念吧。”

    孟浩然激动地接过那首诗,转身也从行李中取出了一幅古画,“贤弟啊,这是我珍藏多年的《梅花图》,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现在赠给你,愿我们的友谊像这梅花一样,经久考验。”

    李白神情庄重地接过《梅花图》,让书童放好。两位好朋友握手再握手,抱拳再抱拳,孟浩然在船家的再三催促下,终于挥泪登上了船,李白赶紧转过身去悄然把泪水擦干,双手抱在胸前对孟浩然说:“一路顺风!”

    孟浩然用袖子拭干眼泪,挥手对李白说:“后会有期!”

    “多保重——”

    “多保重——”

    汹涌的长江水渐渐地淹没了他们的声音,孤零零的白帆越去越远,渐渐消失,李白久久地站在长江边远眺……

    唐诗500字左右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