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吴姬和越女形象对比研究
1.吴姬越女何丰茸是什么意思
相和歌辞是乐府诗集中的一类。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等12大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描写莲的诗句。
关于莲的诗句:游后湖赏莲花 李璟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相和歌辞·采莲曲 崔国辅 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
相逢畏相失,并着采莲舟。* 相和歌辞·采莲曲 徐彦伯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相和歌辞·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相和歌辞·采莲曲 贺知章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相和歌辞·采莲曲三首 王昌龄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楫。
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
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 戎昱 虽听采莲曲,讵识采莲心。
漾楫爱花远,回船愁浪深。烟生极浦色,日落半江阴。
同侣怜波静,看妆堕玉簪。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
春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相和歌辞·采莲曲 储光羲 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
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
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
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 鲍溶 弄舟去曷来南塘水,荷叶映身摘莲子。
暑衣清净鸳鸯喜,作浪舞花惊不起。殷勤护惜纤纤指,水菱初熟多新刺。
采莲去曷来水无风,莲潭如镜松如龙。夏衫短袖交斜红,艳歌笑斗新芙蓉,戏鱼住听莲花东。
* 相和歌辞·采莲曲 张籍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荡漾波。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谁家家住远。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
莲花诗词第二辑* 相和歌辞·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 相和歌辞·采莲曲 僧齐己 越江女,越江莲,齐菡萏,双婵娟。嬉游向何处,采摘且同船。
浩唱发容与,清波生漪涟。时逢岛屿泊,几共鸳鸯眠。
襟袖既盈溢,馨香亦相传。薄暮归去来,苎罗生碧烟。
* 相和歌辞·采莲归 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摇轻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今渠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叶何重迭。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
不惜南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更几重。* 相和歌辞·采莲女 阎朝隐 采莲女,采莲舟,春日春江碧水流。
莲衣承玉钏,莲刺罥银钩。薄暮敛容歌一曲,氛氲香气满汀洲。
* 相和歌辞·湖边采莲妇 李白 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
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愿学秋胡妇,真心比古松。
* 相和歌辞·张静婉采莲曲 温庭筠 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盘云。城西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潾潾。
麒麟公子朝天客,佩马珰珰度春陌。掌中无力舞衣轻,翦断鲛绡破春碧。
抱月飘烟一尺腰,麝脐龙髓怜娇饶。秋罗拂衣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
鸂鶒胶胶塘水满,绿萍如粟莲茎短。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
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郎心似月月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圆。
关于荷叶的诗句:>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调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
2.王昌龄的采莲女二首(其二)刻画了一群怎样的采莲女形象
采莲女形象:美丽动人,勤劳,活泼。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动人,从“乱入池中”“闻歌”看出活泼。
《采莲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这两首诗主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
其二全诗原文如下: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白话文释义: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碧罗裙芙蓉面混杂在荷花池中难以辨认,听到歌声才发觉池中有人来采莲。
注释:
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贬龙标时所做,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七载(748)夏。有本事载,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深深被气所吸引,遂作《采莲曲》。
组诗其二可以说是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
次句“芙蓉向脸两边开”不e5a48de588b67a6431333431346361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
“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
3.古诗:白居易的《村夜》中塑造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诗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幅乡村秋夜图:经霜的野草灰白一片,草丛中隐约传来秋虫细碎的呜叫声。
夜已深了,人们都已入眠,村南村北的乡间小道上,已没有行人的踪迹,诗人独自一人步出前门,望着广袤的田野,只见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射下,犹如一片灿烂耀眼的白雪。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4.比较分析红楼梦中的探春和惜春形象
手边没有书,有些地方说得可能不太准确,欢迎指正。
先说惜春。 她是贾家四姐妹中最小的,她是贾珍的胞妹,是宁国府唯一嫡出女儿,论封建地位,除了荣府的元春,就应该是惜春了(迎春、探春都是庶出)。
遗憾的是没有母亲,父亲贾敬一心向道不问俗事,哥哥贾珍又是一个俗而又俗的人。 嫂嫂尤氏出身、品行都不算太高贵,且与惜春脾气不合,对惜春缺少关爱。
惜春在骨子里是看不起嫂子的。惜春是在叔祖母史太君的照顾下成长的,因为孙女太多,有时也照顾不到。
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惜春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漠,对家族的前途持悲观态度,把个人的前途寄托在空门,所以从小就爱跟女尼接近,而对姐妹、丫环感情平平,对入画被逐,迎春出嫁都没有同情的表示。 书中惜春出场比探春少得多,看上去,惜春没有探春张扬,比较柔弱,其实惜春的内心比探春要高傲得多,比探春更不可侵犯。
她以遁入空门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探春看似坚强,其实内心很自卑,庶出的身份成了她的思想包袱,她的一言一行都是为了摆脱这个包袱,抹掉庶出的印记。
为此她不认亲生母亲,不认同母的弟弟,奉迎王夫人,处处强调主子奴才的分别。即使是对待亲戚也要掂量分量,占热炕头。
她保护自己的丫头,打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是为了标榜自己的主子地位。因此她活得很累。
她服从家长的安排远嫁她乡是她摆脱出身地位的无奈选择。 惜春看似柔弱,实际很坚强。
探春看似强硬,实际很自卑。 。
5.叶千华诗歌《江南美女》赏析
诗歌作品欣赏(歌词)
江南美女
◎叶千华
桥河边沉思的垂柳
门窗上悬百起的绣帘
松竹下激流的溪水
山石间奔度涌的清泉
桑林中唱出的歌声
茶园里传来的笑言
笛子和古筝悠长的韵味
扬琴与琵知琶投缘
二胡和唢呐深厚的意味
三弦与洞箫赴宴
芦笙和巴乌永久的情味
吉他与黑管依恋
看看美丽 想想平淡
听听自然 品品香甜道
轻轻如云如风
悄悄似神似仙
穿得回如春天般的浪漫
生得秋收时的灿烂
爱得如夏日般的热烈
长得冬藏时的温暖
啊 美女江南
江南美女
撑着天堂伞
坐过乌篷船答
说着吴越语
赛过百花鲜
6.如何理解古诗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 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 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常见的诗人形象有: ① 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李白的“天生 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 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 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 性格。 ② 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如杜 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 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仅只停留 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 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如陶 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 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 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 乐道的思想。
④ 爱惜人才的形象。如龚自珍的“我 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己 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 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⑤ 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李商隐的“相 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 P艮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 对诗人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鉴赏诗人形象的思路与鉴赏其他文 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致,一般从 其社会地位、思想意识、性格特征等方 面入手。
(2) 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 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 出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 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 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 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 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写景抒怀诗中的客体形象主要指景 物,它们或是雄浑壮丽的山水,或是栩栩 如生的花草树木、田园风景。然而作者并 不是仅仅是为了展示这些客体形象,而是 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自然景物 一旦摄入诗人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主 观感情色彩。李白有诗句“雁引愁心去, 山衔好月来”,此时的李白正遇赦,心情 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 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你看,雁儿高飞,带 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 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总之,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象或 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 整的场景,但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 和情融合在一起。
分析诗歌形象即分析这 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们的 象征意义。 如郑思肖的《寒菊》:“花开不 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 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所表现的就是菊 花孤傲、清高以及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 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
所 以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抓取“象”的基本 特征,既而指出它的人文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