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新昌

    1.关于新昌的诗句(至少3句)

    招道壹归沃洲 晋·白道猷 连峰数十里, 修林带平津。

    茅茨隐不见, 鸡鸣知有人。 闲步践其径, 处处见遗薪。

    如知百世下, 犹有上皇民。 开此无事迹, 以待竦俗宾。

    长啸自林际, 归此保天真。 (录自《剡录》) 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 南朝宋·谢灵运 攒念攻别心, 量发清溪阴。

    暝投剡中宿, 明登天姥岑。 高高入云霓, 还期那可寻? 傥遇浮丘公, 长绝子徽音。

    (录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宿沃洲山寺 唐·魏徵 崆峒山叟到江东, 荷枚来寻支遁踪。 马迹几经青草没, 仙坛依旧白去封。

    一声清磬海边月, 十里香风涧底松。 何代沃洲今夜兴, 倚栏来听赤城钟。

    (录自《会稽掇英总集》) 秋 下 荆 门 唐·李白 霜落荆门江树空, 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脍, 自爱名山入剡中。

    (录自《全唐诗》)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五徵君 唐·李白 何以折相赠, 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 见此令人思。

    虽然剡溪兴, 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 空吟招隐诗。

    (录自《全唐诗》) 别储邕之剡中 唐·李白 借问剡中道, 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 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 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 拂石卧秋霜。

    (录自《全唐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霓明灭或可睹。

    城姥连天向城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 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 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录自《全唐诗》) 壮游(节录) 唐·杜甫 越女天下白, 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 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 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 目短曹刘墙。

    (录自《全唐诗》)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 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 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 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 余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 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 从此濯尘机。

    (录自《全唐诗》) 宿立公房 唐·孟浩然 支遁初求道, 深公笑买山。 何如石岩趣, 自入户庭间。

    苔涧春泉满, 萝轩夜月闲。 能令许玄度, 吟卧不知还。

    (录自《全唐诗》) (注:剡县即指新昌)参考资料:新石论坛。

    2.以《寻访古城历史,感受古城文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是有关新昌的

    新昌又名沃洲,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底蕴厚,到处闪耀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新昌县建置始于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至今已有1100年历史,由此上朔到商代,祖先们就在这里躬耕、繁衍、生息。千百年的悠久历史,数百代的勤劳新昌人,在新昌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历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斗争,孕育了多少志士仁人,创造了多少灿烂的文明,为后代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新昌人文历史积淀深、底蕴厚。翻阅县志,新昌县境原为越国荒徼,秦时属会计郡,汉唐为剡县一部分。

    后梁开平2年(公元908年),吴越王钱镠始析剡东南13乡置新昌县,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新昌人杰地灵,历史上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如北宋兵部尚书石公弼,南宋左承相兼枢密使王爚 ,理学家石墪,监察御史黄度,明兵部尚书何鉴、吕光洵、礼部尚书潘晟,都是其中佼佼者。

    近代还涌现出梁柏台、张万成、张载阳等。 新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早在商代以前,祖先们就在新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躬耕憩息。

    随着历史的演进发展,一代又一代勤劳淳朴的新昌人民,在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发明创造,为后代留下了极其丰富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全县已发现文物点284处,其中县级文保单位15个,省级文保单位4个,这就是:大佛寺石弥勒像,千佛岩石窟,董村水晶矿摩崖题记,桃树坞迎仙桥。

    文物馆收藏文物2517件,其中二级文物23件,馆藏家谱308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更是品类繁多,色彩纷呈。

    王羲之、谢灵运、李白、杜甫、王维、元稹、孟浩然、刘长卿、刘禹锡、崔颢、温庭筠、朱熹、范仲淹、叶朋、袁枚、黄炎培、郁达夫等300多位文人墨客在新昌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遗迹和千古传诵的诗文。尤其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妇孺皆知的唐诗杰品,以此为代表给后人留下了一条文化底蕴极深的“唐诗之路”。

    勤劳智慧的新昌人,世世代代薪火相传,还创造积累了新昌特色的戏曲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等宝贵的地域文化,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昌调腔”、填补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空白的悬链线型单孔石拱“迎仙桥”、天姥岭谢公道等。新昌地方民间文艺更是品类繁多,色彩纷呈。

    民间艺术有民间音乐、民间曲艺、民间舞蹈、民间杂耍等41种,428个班社。如激昂动听的紫云乱弹,幽默诙谐的布袋木偶,表演独特的目连戏,表演粗犷豪放的舞狮、舞龙,心灵手巧的剪纸艺术…… 新昌名山簇拥,风光秀丽,素有“东南眉目”之称,被道家列为福地洞天。

    古代缁衣羽客,来此修道养生、传经说法,文人墨客纵情山水,诗文唱和,史不绝书。晋世有竺潜、支遁等十八高僧和王羲之、戴逵等十八高士游憩、栖隐于沃洲,与当时的会稽山阴兰亭修禊,同属中国文化史上风流韵事。

    唐代杜甫、李白相继入剡漫游,众多诗人接踵而至,形成“唐诗之路”的文化奇观。至宋元明清,范仲淹、朱熹、叶适、刘基、徐渭、王思任、袁枚、方苞等一代名流,均有诗文流传。

    现代名人黄炎培、郁达夫、高僧印光等,亦来驻足盘桓。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相得益彰,为新昌文化增艳添彩。

    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广泛 新昌县历史文化资源的遗产分布十分广泛,全县1200平方公里,16个乡镇街道大都有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如摩崖石刻,有沙溪龙皇堂的白竹岭题刻,董村水晶矿摩崖石刻,儒岙王渡桥“万马渡”题刻,石城山摩崖石刻。

    大佛寺景区的摩崖石刻更是俯拾皆是,如大佛殿五层高阁后崖壁上有刘建惠所书“壁立万仞”;在濯缨亭外侧峭壁有明嘉靖时俞应星作“天柱屹然”;山门外石壁上有涂鸿占书“南无阿弥陀佛”,其右侧有米芾书“面壁”,其左侧有奉化毛玉佩书“少有洞天”,大小放生池岩壁上分别有钱思廉和僧悔诸书“放生池”,大放生池岩壁上为弘一法师手笔:“南无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大佛洞窟右侧壁上有梁国治之书“最胜庄严”,其左侧壁上有尚书李书“弥勒尊佛”…… 石桥是建筑文化的代表作之一,新昌因山区多溪流,因而县境内有许多造型漂亮的石拱桥,至今仍有保留完好无损者。诸如:班竹村外的“司马悔桥”,下宅的“永济桥”,赤上村前的“迎仙桥”,横渡桥村的“皇渡桥”,坞石坑的“万安桥”,儒岙村的“彼色庙石桥”,真诏村前的“大庆桥”,旧坞村的“吉安桥”,小将村的“灵雀桥”,南洲“永春桥”,儒岙横山村外的“永安桥”等都是其中代表。

    新昌人民自古以来能歌善舞、尚武多艺,喜爱机巧杂赛相传至今,有民乐、曲艺、杂赛共41种,428个班社,遍布新昌各地。 曲艺“坐唱班”是县境内相当普及的民间曲艺,常被群众邀请在喜庆节日和庙会盛典中登堂坐唱。

    有大小班社110个,几乎遍及每个乡镇。大唱班10-12人,小唱班7-8人,每人使用打击乐器或丝弦乐器二三件,并分担生、旦、净、末诸行档角色。

    民间舞蹈是县内所有民间艺术中最为丰富多彩的,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成动物模拟舞、灯具舞、面具舞、人物化妆舞四大类,18。

    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以及读图的能力,还考查了仿写的知识,阅读材料一,根据“这条路线自绍兴镜湖向南经曹娥江至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的沃江、天姥,最后至天台山,全长约200 公里,贯穿浙江东部”,再读图,找出楠溪江的路线,进行说明即可.(2)悲痛考查对此材料信息的概括,阅读两则材料,根据“浙东的水平静而不阻滞,滩有急流而不汹涌,给人以舒畅的韵律感,尤其适于乘船游览”“浙江山水的尺度刚刚好,山水缠绕,百转千回,正对应着诗歌的起承转合,正是这自成一格的山水,抚慰了那些从中原地区贬谪至此的诗人”,可以概括解答.(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以及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阅读材料二,根据“这些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出来的景观”分析,再看所给诗句,“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是在河流上所见景致,而“危峰入鸟道,深谷泻猿声”是写高山,所以排除CD;“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是说峡江急流的吼声像雷霆在轰击,翠树苍藤笼罩的烟雾使日月为之发昏,不符合材料景观,所以选择B.故选B.(4)本题考查对唐诗的历史以及古诗文的意思的理解,唐诗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看选项可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最恰当.故选C.答案:(1).示例:楠溪江从括苍山流出,逶迤南下,经岩头镇、九丈滩、永嘉,最后汇入瓯江,全长145 公里.评分:4 分.起点、流经地点、终点、全长各1 分.(2).①山环水绕,景色秀美;②没有险峻的高山,水不急不缓,适于游览.(3).B(4).C。

    4.白居易弟弟白简行的个人经历

    白行简(约776~826) 中国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

    唐德宗贞元末(805年),白行简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中,卢坦出任东川节度使,召他为掌书记。

    元和十二年(817年),卢坦死,他便离开东川幕府,于次年春取三峡水路归浔阳,与他任江州司马的哥哥白居易团聚。白居埸曾写了《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和《对酒示行简》两首诗以记其事并庆贺他兄弟俩的重逢。

    元和十四年春,白行简随其兄白居易前往忠州,

    第二年(820年)又随兄回到京城长安,授职左拾遗,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长庆末年,振武水运营田使贺拔志岁终结课失实,朝廷诏命白行简复核,他把情况查实后,揭露了贺的舞弊行为,贺畏罪自杀。

    宝历二年(826年)冬,白行简病卒,时年52岁。

    5.求唐诗之路所有的诗和注解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诗句。唐时的浙东,经济与文化十分繁荣,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浙东籍的诗人有贺知章、秦系、罗虬、严维、灵澈等,李白等诗坛杰出人物,亦不远万里慕名来浙东游览,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而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

    所谓“唐诗之路”,指的是古代剡中(今浙江新昌、嵊县一带)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自绍兴古镜湖、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好游的一条古道。《世说新语》中说这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

    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312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他们中多数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人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元稹、贯休等。他们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携酒扬帆,击节高歌,对沿途风光吟咏不绝。

    这条古道何以赢得诗人青睐?

    原来,浙东会稽、天台、四明三大名山在此盘结,其间百溪清流环绕,奔腾有声,汇聚为剡溪,两岸风光如画。古人畅游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而剡溪乃登天台山必经之路。天台山上又有著名的石梁飞瀑,诗人纷至沓来。

    6.参军戏的发展过程

    参军戏的肇始,或谓在东汉和帝时,或谓在后赵石勒时,两说虽各有所本,其间人 物情节却互有相近是处。论者对之尚有争执,未衷一是,但其起源较早,则是大抵可以肯定的。傀 儡戏或谓始自汉初,或谓起自汉末。汉初之说实近于想象,殊难置信。说是起于 汉末,也是相当早的。猴戏至迟梁时已经有了。梁时散乐中有 《猕猴幢伎》 ,当是以猴作戏。唐时更有《缘竿伎》,又有《猕猴缘竿伎》,作史者未审何者为梁时所传,可能是一事而两有其名。

    参军戏后来演变为宋元时的杂剧,开封、临安以及金的中都,元的大都等处,相继演奏不辍。北宋时 ,开封城中的京瓦伎艺就还有悬丝傀儡和药傀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5《京瓦伎艺》)南宋时,临安城中瓦舍众伎除悬丝傀儡外,更有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法傀儡之类。据说: “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耐得翁:《都城纪 胜·瓦舍众伎》)傀儡戏应该就是当代的木偶戏。所谓悬丝傀儡就是十分形象的说 明,现在的木偶戏依然是以线索来搬演傀儡的。现在的木偶戏有唱有说,至迟在南宋时即已如此。 现在不仅这些古都中仍有这样的木偶戏,就是一般乡曲中也很盛行,成为不可少的游艺项目。猴戏 于宋时仍见于有关都城的记载,似不如傀儡戏的繁多(《东京梦华录》卷6 《元宵》 ),但在各地 的流行却更为普遍。不过宋以后都城中似已少见。现在木偶戏往往与影戏(或称皮影)同时奏演。 木偶戏于白昼演出(近来也多在晚间演出),夜晚则配以影戏。这样的相配演出,似少见于唐代及 其以前的记载。北宋开封的京瓦伎艺就有影戏和弄乔影戏,而影戏的弄者更多,且多名家(《东京 梦华录》卷5 《京瓦伎艺》 )。南宋临安的瓦舍众伎中也有影戏。据说:“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 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所说的和现在的影戏还相仿佛,可知其渊源的所自。

    唐代不仅流行如上所说的三种戏,而且也已经有了从事“说话”的人。说话就是讲故事,是一种说唱 的艺术。唐代元稹曾说过:“尝于新昌宅说 《一枝花》 话,自寅至巳犹末毕词也”(《全唐诗》卷 405,《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注》)。说话亦如影戏一样,也有话本。敦煌卷子写本有唐代的说话话本《*<;山+卢>;山远公话》,就是例证。

    到了宋代,说话屡益普遍起来,开封的京瓦伎艺中就有讲史、小说、说三分、五代史的(《东京梦华 录》卷5《京瓦伎艺》)。其实说三分和五代史都应属于讲史,既然特立名目,可能所讲的更为细 致,南宋临安众伎中有很多专从事说话的。耐得翁在所撰的《都城纪胜》中记载着:说话有四家, 其一为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银字儿应是所说小说的总称,为什么称为银字儿 ?银字是用银刻在管乐器上字迹或符号,用以表示音色的高低,这在唐时也已经有了,唐人诗中多 有咏及银字的,杜牧《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说:“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更奇”(《全唐 诗》卷523),即其一例。讲小说而称为银字儿,则说中有唱,致少是以银字助定其说话的高调 。近来说书的人辄手持木板或金属板,且说且敲,声调铿锵,相得益彰,应是唐宋时遗留下来的旧 规,《都城纪胜》所说的其余说话诸家为“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捧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 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益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这里所说的不只四家, 但都应属于说话的一类,前面说过说话的人皆有话本。这是少不了的,可能愈说愈多,话本也就更 为精彩。据说后来的 《水浒传》 及《三国演义》可能都采用相应话本作其素材的一部分才撰写成书 ,单就说话这一行道来说,就一直传下来,现在不仅古都中皆有说书的人,就是古都以外的城市也皆有之,其中还往往有名家,成为现代城市文化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7.白居易的弟弟叫白行简吗

    是的 白行简,唐代文学家。

    字知退。华州下圭(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

    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九年,入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幕府为掌书记。

    卢坦去世,他东出峡至江州,与当时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团聚。居易授忠州刺史,行简随同前往。

    后居易入朝,行简亦于穆宗长庆初 (821)授左拾遗。累迁主客员外郎,进为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

    《旧唐书》本传说他的“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 白行简以传奇著称。

    代表作《李娃传》,一名《拜国夫人传》。据篇末作者自述,因其伯祖与故事中人物荥阳生相识,故知之颇详。

    而近世研究者或以为系据当时民间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写成。篇中述天宝年间荥阳世族郑姓的公子荥阳生赴长安应试,与娼女李娃相恋,资财荡尽,遂为娼家设计弃逐,流落成为代办丧事的“凶肆”的挽歌手。

    后其父因事入京,知道荥阳生堕落情形,恨他玷辱门风,乃毒打几致于死。虽得同伴救护,但仍沦为乞丐。

    一日大雪,他乞食恰至李娃住处。李娃感念旧情,不顾鸨母阻止,毅然赎身与之同居,并竭力勉励他奋志读书,以求功名。

    郑生遂连中高第,授成都府参军。这时,李娃却坚决要与他分离。

    恰好他父亲移官成都,父子如初,并为子娶李娃为妻,郑生后居高官。李娃亦封为拜国夫人。

    唐代士族婚配,极重门第。此篇写李娃求去时说:“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

    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她自以为出身卑贱,不能与高门相配。

    这正是当时社会门阀婚姻制度的真实反映。而在李娃的鼓励下,郑生通过读书应试,终于获取高位,享受富贵荣华,则体现了当时封建文人的普遍理想。

    《李娃传》在当时之所以广泛流传,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李娃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对李娃、郑生的描写,能与其身份、经历切合,其形象较有个性;对某些具体场景的描绘亦颇为细致逼真,表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高度成就。 李娃的故事曾广为传播。

    白行简之友元稹所作《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有“光阴听话移”之句,元氏自注云:“又尝于新昌宅(白居易住所)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已,犹未毕词也”。据研究,“一枝花”即李娃。

    元稹又作有《李娃行》诗,今有佚句留存。后世将《李娃传》故事演为戏曲,如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明《绣襦记》传奇戏曲等。

    另外,白行简还撰有《三梦记》,叙“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辞简质,而情节颇为离奇。《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即受其影响。

    白行简去世后,白居易整理其诗文,编成《白郎中集》20卷,今不传。 《全唐诗》录其诗7首,《全唐文》载其赋18篇,又《三梦记》 1篇。

    《李娃传》见《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四,下注出《异闻集》。

    8.<李娃传>的作者是白居易的弟弟吗

    是的。

    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圭(今陕西渭南东北)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九年,入剑南东川节度使卢坦幕府为掌书记。卢坦去世,他东出峡至江州,与当时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团聚。居易授忠州刺史,行简随同前往。后居易入朝,行简亦于穆宗长庆初 (821)授左拾遗。累迁主客员外郎,进为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旧唐书》本传说他的“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

    白行简以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一名《拜国夫人传》。据篇末作者自述,因其伯祖与故事中人物荥阳生相识,故知之颇详。而近世研究者或以为系据当时民间流传的“一枝花”故事写成。篇中述天宝年间荥阳世族郑姓的公子荥阳生赴长安应试,与娼女李娃相恋,资财荡尽,遂为娼家设计弃逐,流落成为代办丧事的“凶肆”的挽歌手。后其父因事入京,知道荥阳生堕落情形,恨他玷辱门风,乃毒打几致于死。虽得同伴救护,但仍沦为乞丐。一日大雪,他乞食恰至李娃住处。李娃感念旧情,不顾鸨母阻止,毅然赎身与之同居,并竭力勉励他奋志读书,以求功名。郑生遂连中高第,授成都府参军。这时,李娃却坚决要与他分离。恰好他父亲移官成都,父子如初,并为子娶李娃为妻,郑生后居高官。李娃亦封为拜国夫人。唐代士族婚配,极重门第。此篇写李娃求去时说:“君当结嫒鼎族,以奉蒸尝。中外婚媾,无自黩也。”她自以为出身卑贱,不能与高门相配。这正是当时社会门阀婚姻制度的真实反映。而在李娃的鼓励下,郑生通过读书应试,终于获取高位,享受富贵荣华,则体现了当时封建文人的普遍理想。《李娃传》在当时之所以广泛流传,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李娃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对李娃、郑生的描写,能与其身份、经历切合,其形象较有个性;对某些具体场景的描绘亦颇为细致逼真,表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高度成就。

    李娃的故事曾广为传播。白行简之友元稹所作《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有“光阴听话移”之句,元氏自注云:“又尝于新昌宅(白居易住所)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已,犹未毕词也”。据研究,“一枝花”即李娃。元稹又作有《李娃行》诗,今有佚句留存。后世将《李娃传》故事演为戏曲,如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杂剧、明《绣襦记》传奇戏曲等。

    另外,白行简还撰有《三梦记》,叙“或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者,或此有所为而彼梦之者,或两相通梦者”三事,皆篇幅短小,文辞简质,而情节颇为离奇。《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即受其影响。

    白行简去世后,白居易整理其诗文,编成《白郎中集》20卷,今不传。

    《全唐诗》录其诗7首,《全唐文》载其赋18篇,又《三梦记》 1篇。《李娃传》见《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四,下注出《异闻集》。

    全唐诗新昌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