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李绅全唐诗

    1.李绅还写过哪些诗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贞元二十年(804)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悯农

    (一)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二)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宿扬州》唐•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来自/z/q42683126.htm)

    2.唐代李绅写的诗句有那些

    1.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答章孝标》 唐代:李绅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3.《庆云见》 唐代:李绅

    礼成中岳陈金册,祥报卿云冠玉峰。轻未透林疑待凤,

    细非行雨讵从龙。卷风变彩霏微薄,照日笼光映隐重。

    还入九霄成沆瀣,夕岚生处鹤归松。

    4.《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唐代:李绅

    深夜星汉静,秋风初报凉。阶篁淅沥响,露叶参差光。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5.《山出云》 唐代:李绅

    杳霭祥云起,飘飏翠岭新。萦峰开石秀,吐叶间松春。

    林静翻空少,山明度岭频。回崖时掩鹤,幽涧或随人。

    姑射朝凝雪,阳台晚伴神。悠悠九霄上,应坐玉京宾。

    6.《华山庆云见》 唐代:李绅

    圣主祠名岳,高峰发庆云。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

    气色含珠日,晴夫吐翠雰。依稀来鹤态,仿佛列山群。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苍生欣有望,祥瑞在吾君。

    7.《忆春日太液池亭候对(长庆三年)》 唐代:李绅

    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

    舰浮花鹢近蓬莱。草承香辇王孙长,桃艳仙颜阿母栽。

    簪笔此时方侍从,却思金马笑邹枚。

    8.《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 唐代:李绅

    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香径草中回玉勒,

    凤凰池畔泛金樽。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

    归绕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锁千门。

    9.《长门怨》 唐代:李绅

    宫殿沈沈晓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

    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

    10.《忆汉月》 唐代:李绅

    花开花落无时节,春去春来有底凭。

    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6%9D%8E%E7%BB%85

    3.李绅是哪个朝代的人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中唐诗人.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15岁时读书于惠山.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 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元和元年(806年)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历官翰林学士,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后卷入牛李党争.长庆四年(824年)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历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李绅脾气急躁,对于僧徒一向蔑视,“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祗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1],有僧人向李绅宣传因果报应.他问:“阿师从何处来?”僧答:“贫道从来处来.”李绅将他痛打二十下,说:“任从去处去!”[2].当上宰相之后有〈条流僧尼敕〉[3].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职,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全唐诗》录《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诗作中以《悯农》最为著名.。

    4.李绅的诗,谁有

    悯农悯农(唐-李绅)锄 禾 日 当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简析]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悯 农1李 绅春 种 一 粒 粟,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农 夫 犹 饿 死。[注释]1.悯:怜悯。

    2.粟:(sù)[简析]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

    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

    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

    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唐代诗人。

    5.李绅的诗,谁有

    悯农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6.李绅的诗,谁有

    唐代中叶发生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赋税加重,加上灾荒不断,人民生活贫困,尤其是胼手胝足的农民,在官府、地主的敛剥卞,生活犹为窘迫。

    在无锡梅里长大的李绅,耳闻目睹农民生活的惨状,愤笔写下了《悯农》诗两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不仅是李绅所处时代农民生活的写照,也是几千年来在剥削阶级统治下农民生活的白描,因而世代传诵,成为千古绝唱。? 李绅(772—846),字公垂。

    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6岁失去了父亲,靠母亲含辛茹苦抚育成人。

    年青时曾在惠山寺中苦读诗书。于贞元二十一年(805)考中进士。

    历任国子助教、校书郎、翰林学士、司勋员外部、中书舍人、江西观察使、户部侍郎、端州司马、滁州刺史、太子宾客、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宰相),封赵国公。? 李绅在他的官宦生涯中,朝廷中发生了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与以李逢吉、牛僧孺为首的牛党的朋党纠纷。

    李绅是站在李德裕一边的,随着李德裕宦海的浮沉,时而被重用,时而被贬职。直至晚年,唐武宗李炎重用李党,他才官居宰相,掌相位4年,因中风后行动不便辞去相位。

    后身体恢复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李绅为官41个春秋,被提升也好,受贬谪也好,他都没有丢掉年青时那种《悯农》的情感,始终关心着人民的疾苦。

    他在出任寿春太守前就知道这个地方的百姓不仅受到官府的压迫,而且遭寇盗的抢掠,并且山区还有老虎伤人。他到任后,严厉惩处了一些欺压百姓的官吏,铲除了打家劫舍的匪盗,同时在山上设了数十处陷井,命令猎户捕捉猛虎。

    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匪盗就销声匿迹。一年后,山上的老虎就被驱除。

    官府中的“奸吏”也不敢胡作非为了。他任越州刺史时,曾发五万斗粮食贱价售于灾民。

    当他调离越州时:“越人父老男女数万,携壶觞至江津相送。”他感叹的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海隅布政惭期月,江上霜巾愧万人。”

    他在担任河南尹前,当时有一些恶少年,经常戴着高高的帽子,披散开身上的衣服,手击大氇,在官道上横冲直撞,使得车马行人不敢行走。其中的官家子弟,还用鞭子抽打百姓。

    李绅到任后,对这些恶少年严加惩处,使得他们“望风而遁。”百姓十分感戴他的德政,在他调任时,“城内少长士女相送者数万人,至白马寺,涕泣当车者不可止。”

    李绅是一位受到百姓爱戴的官员,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他的《悯农》诗已成为千古绝唱。

    他还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在元和三至四年(808、809)曾创作了《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这一诗作已经散失了。

    我们仅能从元稹的和他的诗中,知道其中的一些诗题,并从诗题和元稹、白居易的诗篇中了解到,这些诗的主题是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弊政和不平。李绅的《新题乐府二十首》经过元稹、白居易的唱和和一批诗人的咏随,形成了我国诗坛上一次革新——新乐府运动。

    李绅一生创作了不少诗篇,可惜,只有他手编的《追昔游集》3卷遗世。从这3卷遗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政治态度、思想情感,了解他的一些生平,政治业绩和社会交往。

    同时,也可以知道,他是热爱家乡这片热土的。在《追昔游集》收人的不多诗作中,就有《忆东廓居》、《忆题惠山寺书堂》、《忆放鹤》、《过梅里》、《泛五湖》、《却望无锡芙蓉湖》、《别石泉》、《别双温树》等十多首。

    在这些诗中,他对家乡秀水明山作了深情的描写,倾诉了不尽思念的情怀。??。

    7.【悯农诗人李绅是哪个朝代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历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悯农诗人李绅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谥文肃.《全唐诗》录《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诗作中以《悯农》最为著名.李绅脾气急躁,对于僧徒一向蔑视,“或允相见,必问难锋起,祗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有僧人向李绅宣传因果报应.他问:“阿师从何处来?”僧答:“贫道从来处来.”李绅将他痛打二十下,说:“任从去处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