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曲是唐诗吗
1.霓裳羽衣曲的所有资料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一首著名的法曲,传说它是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所作。乐曲描写了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时仙乐飘飘、舞姿婆娑的情景。中唐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年间见到当时宫廷里表演此曲时,称舞者「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俨然是一副道家仙女的打扮。其舞姿也是「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现代人常假《霓裳》喻服饰蕴涵的美。
唐代诗人白居易名篇《琵琶行》有句曰:「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其中,《霓裳》即是唐代大型歌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唐会要》称为《破陈乐赤白桃李望瀛霓裳羽衣》,系当时著名法曲。
《霓裳羽衣曲》原为印度舞曲《婆罗门》。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广泛,西域及南亚印度(天竺)一带的音乐大量内传。贞观年间,朝廷已设有「十部乐」,其中天竺乐是随佛教东传入我国并流行的。唐玄宗李隆基「洞晓音律」,「凡丝管必造其妙」,均能「制作调曲」(唐
2.笛子霓裳羽衣曲
你可以去找《新翻羽调绿腰》
《霓裳》又称《绿腰》,但是《绿腰》已经失传,《新翻玉调绿腰》是由杨洁明创作于1982年,王伟华订指法的新曲子。不过也不错,7级的曲子.
《绿腰》又名《六幺》、《录要》,为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据传唐贞元年间,乐工进新曲。乐曲清新委婉,德宗非常喜爱,但又嫌其太长,于是命乐工录其主要的精彩部分演奏,故名《录要》。以后,琵琶上也有了《绿腰》的独奏曲。
此曲是作者根据唐诗中关于《绿腰》舞的描述创作的,并刻意追求唐代的风韵在琵琶上加以发挥。乐曲分为五个段落,模拟唐代大曲的结构。五个小标题,除第一个取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琵琶歌》外,其余四个均取自李群玉的《长沙九日登东屡次观舞》诗。
第一部分名为“散序多拢捻”,节奏自由。
第二部分首段名为“轻盈绿腰舞”,中序入拍,旋律优美典雅,节奏舒缓,充分展现了宫廷舞女轻盈婀娜的舞姿。二段名为“慢态不能穷”,慢起渐快,用摭分起后用附点节奏,情绪较为活跃,舞女们姿态百生,令人目不暇接。三段名为“婉如游龙举”,为中板,气势浑腾,用摇指、勾轮等手法,表现了舞女们穿插如梭,犹如金鱼般地来回嬉游。
第三部分名为“繁姿曲向终”,入破,也称“花十八”,音繁节促,旋律在琵琶宽广的音区中跌宕起伏,强烈的扫拂和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进行,表现了绿腰舞蹈临将曲终时,急速翻旋高潮迭起的生动场面。
全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节拍多变,颇具古风。
3.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唐诗中最长的吗
《古诗源》(沈德潜):《孔雀东南飞》,“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馀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关于《霓裳羽衣舞歌》
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俄国萨马尔汉)乐、安国(今俄国布哈拉)乐、天(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
其中龟兹乐、西凉乐更为重要。燕乐还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据白居易的《立部伎》诗,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
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
见于《教坊录》著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以其为著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有描绘该大曲演出过程的生动诗篇《霓裳羽衣舞歌》。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还表现为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机构,如教坊、梨园、大乐署、鼓吹署以及专门教习幼童的梨园别教园。这些机构以严密的考绩,造就着一批批才华出众的音乐家。
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快;诗人也以自己的诗作入乐后流传之广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唐代的乐队中,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它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
现在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某些特点。 受到龟兹音乐理论的影响,唐代出现了八十四调,燕乐二十八调的乐学理论。
唐代曹柔还创立了减字谱的古琴记谱法,一直沿用至近代。参考资料:中 国 音 乐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