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的故事哪一集孟郊

    1.古诗故事游子吟

    一个漆黑的夜晚,小村庄四周静悄悄的,所有人家的灯都熄灭了,只有大诗人孟郊家的灯还在亮着。原来,母亲正在为孟郊远行准备着。

    母亲给孟郊带了一些盘缠,又往葫芦里倒满了水给孟郊带上,还从柜里拿了几件衣服和书。

    在母亲叠衣服时,发现有几件衣服破了,于是,母亲就拿出针线,借着油灯的微光,一针一线,仔细地缝着,生怕没有缝好。忽然,母亲一不小心,把手扎出血了,母亲怕儿子看了伤心,就赶紧把出血的手指往衣服上擦了擦,又接着缝。

    母亲心想:“儿子一个人在外,如果衣服破了,谁为他缝呀!我得给他缝结实点。”

    不知不觉,天亮了。孟郊起床看着忙碌了一夜的母亲,心想:“母亲就像温暖的阳光,我们子女就像小草一样沐浴着的阳光,而小草永远报答不了阳光给它的哺育之恩,我们做子女的也永远报答不了母亲对我们的爱。”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2.关于古诗的故事

    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关于古诗的故事有哪些

    一、孟郊 - 唐 -《游子吟》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

    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

    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

    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陆游 - 南宋 -《游山西村》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

    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进了。

    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进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龚自珍 - 清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龚自珍南行路过镇江时,但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在虔诚的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

    一位道士马上恳请龚自珍写篇祭文,龚自珍挥笔写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意:中华倚仗风雷般的变革才会有生机,这般死气沉沉确实令人悲哀。

    我希望天公重新振作起来,不要拘泥于常规,赐给我们有用的人才。) "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四、杜牧 - 唐 -《赤壁》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在赤壁利用火攻,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六百多年后,唐朝的杜牧,漫步在这个古战场,已经丝毫感觉不到当年大战来临的紧张。

    诗人感叹时光弄人,写下了这首《赤壁》。原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五、陆游 - 南宋 -《客愁》陆游生在积弱积贫的南宋,一生志在恢复中原。

    但由于当时主和派势力很大,陆游受到排挤。他三十岁时,在礼部考试中被除名,四十二岁被免官。

    四十六岁时,陆游入蜀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一年后,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入幕办理军务,这让陆游很兴奋,因为四川宣抚使驻南郑(今陕西汉中),是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战派的领袖。陆游积极投身军旅生活,放马走遍南郑前线,为北伐献计献策。

    但几个月后王炎被召回,幕府被解散,陆游也被调回成都任了个参议官的闲置,这对于做梦都是"兵戈铁马"的陆游来说实在难以忍受,他写下了《客愁》原文:骑马出门无所诣,端居正尔客愁侵。 苍颜白发入衰境,黄卷青灯空苦心。

    六、曹植 - 两汉 -《七步诗》曹操很喜欢小儿子曹植,但曹植不拘小节,加之性格狂放,逐渐不为曹操喜欢,曹操认为大儿子曹丕虽无才,但性格忠厚,沉稳有加。遂死后立曹丕为帝。

    曹丕即位后,一改温厚的面孔,变得非常猜忌,尤其是当年帝位的热门人选,弟弟曹植,曹丕一直不能容忍曹植的才华,加之曹植因不能即位闷闷不乐,平时又不拘小节,酒后言语冲撞了曹丕,曹丕决定借此杀了曹植,但又恐其不服,天下人也难以原谅,遂设计,要求曹植在七步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否则斩首。曹植低吟片刻,看到侍从正在炉子上用锅煮豆子,遂灵感大发,吟上七步诗。

    诗中暗讽曹丕不能容弟弟。曹丕听了,面红耳赤,遂放了曹植。

    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李白 - 唐 -《赠汪伦》汪伦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学,但不愿做官,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

    他对李白所作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知道李白喜欢喝酒,于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酿成酒,并长年窖在地下。

    有一回他听说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请李白前来作客,但又怕李白不。

    4.八十年代出的《唐诗故事》现在哪里还能看到

    也不一定。你可以去易趣、淘宝这些地方找找。

    我们学校图书馆李藏有好多这种书,繁体字、竖排本的都很多,不过估计是很久以前买的了。

    或者你去旧书摊、旧书店之类的地方去看看,说不定也能找到。

    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总可以找到的。

    还有,如果你附近有图书馆的话,可以去图书馆里找一下啊,图书馆里藏书一般都比较全的,而且有好多‘有悠久历史’的书。

    唐诗故事.第一集、第二集 栗斯著 地质出版社 1981

    唐诗故事续集.第三集 栗斯编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8.07

    唐诗故事.第三集 栗斯编著 地质出版社 1981.12

    唐诗故事.第四集 栗斯编著 地质出版社 1983.02

    5.求一个古诗词故事

    孟郊思母 是很经典的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孟郊的所有古诗

    孟郊【诗人小传】游子吟 登科后 登科居 列女操 怨诗 秋怀 劝学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有所思 杂曲歌辞·出门行二首 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巫山曲 古怨别 杂曲歌辞·古离别二首 杂曲歌辞·伤歌行 琴曲歌辞·湘妃怨 古薄命妾 杂曲歌辞·游侠行 看花 洛桥晚望 立德新居 泛黄河 游终南山 游韦七洞庭别业 戏赠无本 杂曲歌辞·车遥遥 横吹曲辞·折杨柳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 杂曲歌辞·乐府三首 杂曲歌辞·灞上轻薄行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送淡公 连州吟 赠别崔纯亮 劝善吟 杂曲歌辞·羽林行 横吹曲辞·长安道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二首 吊卢殷 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峡哀 吊元鲁山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寒溪 济源寒食 石淙 结爱 静女吟 登华岩寺楼望终南山赠林校书兄弟 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 赠万年陆郎中 寄陕府邓给事 寄义兴小女子 吊国殇 寿安西渡奉别郑相公 品松 答友人赠炭 离思 越中山水 古意赠梁肃补阙 赠郑夫子鲂 大隐坊·崔从事郧以直隳职 寄张籍 上达奚舍人 赠主人 赠文应上人 归信吟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塘下行 古别曲 清东曲 寒江吟 百忧 衰松 求仙曲 婵娟篇 赠道月上人 过彭泽 赠建业契公 献襄阳于大夫 上包祭酒 靖安寄居 雪 春日有感 伤时 夷门雪赠主人 尧歌 谢李輈再到 杏殇 悼亡 送卢汀侍御归天德幕 送柳淳 寄洺州李大夫 寄卢虔使君 汴州离乱后忆韩愈、李翱 酬友人见寄新文 寄张籍 寄崔纯亮 寄院中诸公 大隐坊·赵记室俶在职无事 赠韩郎中愈 送无怀道士游富春山水 送豆卢策归别墅 感别送从叔校书简再登科东归 送玄亮师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 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汴州留别韩愈 春日同韦郎中使君送邹儒立少府扶侍赴云阳 送韩愈从军 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和薛先辈送独孤秀才上都赴嘉会得青字 送崔爽之湖南 送超上人归天台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有所思联句 悼幼子 哭卢贞国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读经 溧阳秋霁 子庆诗 夏日谒智远禅师 借车 上昭成阁不得,于从侄僧悟空院叹嗟 晓鹤 邀人赏蔷薇 春雨后 感怀 将见故人 罪松 闻砧 自叹 酒德 冬日 春愁 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 喜与长文上人宿李秀才小山池亭 邀花伴 伤春 下第东归留别长安知己 失意归吴因寄东台刘复侍御 商州客舍 教坊歌儿 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 赠转运陆中丞 赠城郭道士 桐庐山中赠李明府 赠黔府王中丞楚 过分水岭 赠李观 赠苏州韦郎中使君 游枋口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 北郭贫居 济源春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 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同赋十韵 旅次洛城东水亭 苏州昆山惠聚寺僧房 蓝溪元居士草堂 新卜清罗幽居奉献陆大夫 题韦少保静恭宅藏书洞 鸦路溪行,呈陆中丞 独宿岘首忆长安故人 梦泽中行 苦寒吟 山老吟 长安羁旅行 南浦篇 征妇怨 闲怨 古意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 边城吟 巫山高 楚怨 杀气不在边 覆巢行 卧病 隐士 审交 怨别 望远曲 望夫石 织妇辞 古意 和丁助教塞上吟 路病 独愁 遣兴 退居 新平歌送许问 弦歌行 黄雀吟 临池曲 送远吟 杂怨 小隐吟 猛将吟 湘弦怨 远愁曲 京山行 自商行谒复州卢使君虔 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 西上经灵宝观 生生亭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题林校书花严寺书窗 夜集汝州郡斋听陆僧辩弹琴 同年春燕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游石龙涡 浮石亭 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 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 嵩少 上张徐州 严河南 吴安西馆赠从弟楚客 赠章仇将军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监察十五叔,兼呈李益 分水岭别夜示从弟寂 旅行 上河阳李大夫 投赠张端公 大隐坊·章仇将军良弃功守贫 忆周秀才、素上人,时闻各在一方 舟中喜遇从叔简别后寄上,时从叔初擢第归江 怀南岳隐士 春夜忆萧子真 献汉南樊尚书 西斋养病夜怀多感因呈上从叔子云 访疾 长安旅情 长安羁旅 渭上思归 初于洛中选 下第东南行 叹命 远游 择友 夜忧 惜苦 寒地百姓吟 出东门 招文士饮 陪侍御叔游城南山墅 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 懊恼 游城南韩氏庄 游终南龙池寺 南阳公请东樱桃亭子春宴 游华山云台观 饥雪吟 偷诗 晚雪吟 自惜 老恨 湖州取解述情 落第 咏怀 病起言怀 秋夕贫居述怀 夜感自遣 再下第 求友 投所知 病客吟 感怀 游子 结交 感兴 赠农人 长安早春 寓言 偶作 达士 暮秋感思 古兴 劝友 乱离 劝酒 去妇 酬郑毗踯躅咏 和蔷薇花歌 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 摇柳 答李员外小榼味 井上枸杞架 蜘蛛讽 蚊 烛蛾 和钱侍郎甘露 和令狐侍郎、郭郎中题项羽庙 读张碧集 听琴 闻夜啼赠刘正元 喜雨 终南山下作 观种树 魏博田兴尚书听嫂命不立非夫人诗 喜符郎诗有天纵 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 访嵩阳道士不遇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憩淮上观公法堂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列仙文·方诸青童君 列仙文·清虚真人 列仙文·金母飞空歌 列仙文·安度明 烂柯石 寻言上人 喷玉布 姑蔑城 峥嵘岭 吊比干墓 哭李观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 悼吴兴汤衡评事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 逢江南故昼上人会中郑方回 哭秘书包大监 伤旧游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哭李丹员外,并寄杜中丞 哭刘言史 吊李元宾坟 览崔爽遗文,因纾幽怀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 送道士 送孟寂赴举 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 送从舅端适楚地 同茅郎中使君送河南裴文学 送李翱。

    7.唐诗宋词的故事

    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8.古诗故事《游子吟》

    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鹅毛般的大雪覆盖了大地,到处粉装玉砌,银装素裹。

    一间破旧的小屋中,微弱的灯光下,只见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坐在灰暗的灯光下,正为即将离家的孩子缝补衣服,母亲眯缝着眼,左手拿着针,右手拿着线,在这一针一线中,包含着母亲对儿子的多少牵挂与担心,家中贫困潦倒,没钱买绫罗绸缎给孩子,只能为孩子缝些粗衣麻布,但在这些粗衣麻布中,溶进了母亲的千般情与千般爱。 夜深了,刺骨的寒风透过一快破布侵入屋内,使母亲不禁打了个寒颤,她站起身,垂了垂酸痛的被背,端起一杯热腾腾的茶,走进了儿子的房间,为儿子披上衣裳,担忧地说:“儿呀,天冷了,早些歇息,明还要起程呢!”孟郊放下手里的书,看着憔悴的身影,思绪万千,母亲一丝不苟地为将要离家的儿子缝补衣裳,生怕在外地没有人给他缝衣,树枝般枯黄的手上长满了老茧,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在昏供担垛杆艹访讹诗番涧暗的灯光下为儿子穿针引线,不时揉了揉眼睛,理了理头发,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憔悴与担忧,“你出门在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

    孟郊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上,热泪盈眶,握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感动不已,想留下来陪着母亲,但是又不想辜负母亲的希望,扬名于世,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个小官,欣喜若狂,但这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的恩情,却无法报答。这不禁使孟郊感慨万千。

    明日就要离开慈爱的母亲,离开生他养他的故土了,母亲的怎能报答?这小草的心怎能报答春天的温暖呢?儿子又怎能报答母亲的恩惠呢? 窗外依然寒风凛冽,但屋内却依旧温暖。 原文: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四年级用古诗编故事350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傈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诗的故事哪一集孟郊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