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的语法特点
1.宋词的特点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诗和词都属于韵文的范围,但诗只供吟咏,词则入乐而歌唱.词是诗的别体,它最初是配音乐唱的.词的特点在于它是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的形式有以下特点: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词牌).一般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词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2.诗词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的语法和散文的语法并非完全一样的。
由于格律诗词的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这就使得诗句与现代汉语中一般散文语句在语 法结构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律诗为字数及平仄规则所制约,要求在语法上比较自由;词既以律句为主,它的语法也和律诗相近。
这种语法上的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诗 词的艺术效果。它主要表现在词语的省略、错列和名词性语式等方面。
修辞手段是修饰语言的技巧,运用得好,能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写诗填词时,就很注意运用修辞手段。诗词注重精炼,以尽 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
3.宋词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特点
一、宋词的语言特点: 1。
句式长短不齐,故又称之为“长短句”; 2。每一词调(即词牌)有每一词调的句格、句数和字数; 3。
各词的字声平仄、韵律和韵字数量均不同; 4。对偶、黏合、迭唱与否,也因词调而各异; 5。
本皆合乐,为乐而填词,故宜于吟唱。 二、作者的特点: 1。
晏殊、欧阳修——婉约闲适; 2。王安石、苏轼——豪放感慨; 3。
黄庭坚、陈师道、晁补之、毛滂——飘逸潇洒; 4。宴几道、李之仪、秦观、张耒——清隽婉约; 5。
贺铸、周邦彦——婉豪兼具,工于格律; 6。宋江、赵佶——清秀隽永; 7。
朱淑真、李清照——南北过渡,情系肝肠; 8。叶梦得、张元干、岳飞、张孝祥——激昂踔厉; 9。
朱敦儒、吕本中、陈与义——清疏俊丽; 10。范成大、杨万里——清新疏隽; 11。
陆游、辛弃疾——豪迈壮烈; 12。陈亮、刘过、刘克庄——豪迈悲慨; 13。
姜夔、史达祖、吴文英——骚雅三宗,清峭婉美; 14。严羽、戴复古、黄升苍——苍秀潇洒、江湖义气; 15。
方岳、刘辰翁、文天祥——爱国悲慨; 16。周密、王沂孙、蒋捷、张炎——格律词疏。
4.唐诗的特点以及唐诗与宋词的比较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诗是作出来的,词是填出来的,诗多讲究对仗押韵,五 七言律诗和相应的绝句要求严格些 ,乐府和古体相对没有格式和字数上的严格要求,词是对应一个词牌都有每个词牌的字数韵律限制,所以词是按照严格的格式填起来的,不是作出来的,而且在当初每个词牌都应该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曲子,供演奏吟唱,而诗没有.。
5.唐诗与宋词的区别(写唐诗的特点要宋词没有的特点
啊.先汗一个,首先说说什么是词什么是诗,词在古代一开始是歌词,配上曲是可以唱的,词牌名就是曲目,同一首曲可以配很多词,但是对应于同一词牌名的格式是不变的,所以写词通常叫做填词.词的句子字数是根据曲调唱法的具体需要来的,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但是对押韵要求挺高,因为对词的音乐感要求很高而诗则范围比较广,分狭义的和广义的,这里就不细说了吗,唐诗主要是指唐朝人写的诗,从初唐四杰到后来大李杜小李杜的,他们写的诗通常都是五言和七言的(就是同一首诗里每句话都是七个字,或五个字,并且同一首诗里每个句子的字树一样,但是,唐初早期的诗还没有达到或要求那么严格,李白的将进酒就长短不一,)讲究对仗工整,韵法严谨.。
6.【宋词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派和豪放派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原因如下: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宋词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首先,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使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其次,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感情,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再次,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7.谁能总结一下唐诗宋词的特点
宋词基本都有一个词牌名,比如《水调歌头》、《鹊桥仙》、《八声甘州》、《声声慢》、《如梦令》等,基本都分阙:大部分词直接分为上下阙,少数为上阙,中阙和下阙,个别的是单阙。每一个词牌的字数样式都有规定,其实也是因为一个词牌代表一个曲子,填上不同的词但唱起来是一个调。阙按字数又分:少于五十多个字的叫小阙,在五十和九十八之间的叫中阙,多于九十八个字的叫长阙。
唐诗基本上每句的字数都一样,主要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四句的叫绝句,八句的叫律诗。每两句称为一联。有平仄押韵、对仗工整之说,简单点说就是每个字的四声平仄都有规定,每句话必须字数一样,再就是好像律诗的第三联必须是对联一般的对仗要求,即词性必须一一对应,比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没有固定名字,都是诗人根据自己的用意自拟的,还有很多都直接用“无题”代替。。除此之外还有乐府诗,就是比较长的诗,通篇会换好几个韵,而且个别句子的字数有变化。比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将进酒》等。
8.古诗的语言特点1000字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要准确的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就必须因人而异,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风格流派.因人定格,知人论诗,才能对诗歌的语言特点作出准确的分析、判断、鉴赏.对语言整体风格的鉴赏重点是会用一些有关风格类型的专用名词术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还有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还有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孟浩然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这是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清新、自然. (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显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 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炼(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如贾岛的诗、马致远的散曲等. (7) 雄浑壮丽. 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如曹操的《观沧海》显得胸襟豁达,豪情横溢.最具代表的是盛唐诗歌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的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8) 粗犷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 (9) 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10) 悲壮慷慨. 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 (11)缠绵哀怨. 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尤其是古诗词语言更是凝练有加,真可谓一字千金.元代文学家元好问曰:“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因此,须细细推敲,方能解其中之味. 一、了解古诗词言特点 1. 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固定的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丰富的内容,这就决定了古诗语言往往“用意十分,下语三分”的特点,凝练而含蓄,言尽而意无穷.具体表现有两方面: (1)讲究“准确传神”.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诗人炼字的佳话趣闻.众所周知的贾岛的“推敲”,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就是“炼字”的典范,“准确传神”描摹物态能抓住特征,描摹心理能妙传心绪,描绘情景能使人身临其境. (2)讲究跳跃和留白.古诗词为达到凝神精练,往往会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上的跳跃或戛然而上,留下空白,而这些跳跃,空白之处往往是诗意所在.诗味所在,读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方能完成对诗句的解读,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诗句省略了谓语动词的一些用以衔接的虚词,我们有解读时需在意象与意象间补上这些省略成分. 古诗鉴赏(一)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
9.比较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
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
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
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
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
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
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
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
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
“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
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
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
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
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