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于右任唐诗弹琴

    1.刘长卿的古诗《弹琴》的解释

    泠泠①七弦②上,

    静听松风寒③。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诗题一作“听弹琴”(《刘随州集》)。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我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如今毕竟成了“古调”,又有几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呢?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

    ============================================

    【诗文解释】

    七弦琴上弹奏出清幽的琴声,静静地听就像寒风吹入松林那样凄清。虽然我十分喜爱古老的曲调,但现在的人弹奏的不多了。

    【词语解释】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诗文赏析】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2.刘长卿古诗《弹琴》和拼音版

    刘长卿《弹琴》

    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拼音版

    lǐnɡlǐnɡqīxiánshànɡ,jìnɡtīnɡsōnɡfēnɡhán。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ɡǔdiàosuīzìài,jīnrénduōbùdàn。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背景:

    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为《听弹琴》。诗人静听弹琴,描写弹琴人高超的琴艺,对世人不爱高雅的古乐慨叹不已,流露出淡淡的感伤。全诗有感而发,叙事寄情。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3.国殇 于右任 诗意

    1、诗中无限悲痛地抒发了先生对故乡、对大陆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台湾海峡两岸骨肉同胞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心声。

    2、全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3、创作背景

    暮年,于先生深恨祖国处于分裂状态、自己不能叶落归根,深念失散多年的大陆亲人,遗憾而痛苦。1962年,他八十三岁,重病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考虑后事:“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1962年1月12日的日记)。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在日记本中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故乡》。

    4.弹琴 古诗

    弹琴

    刘长卿

    泠泠①七弦②上,

    静听松风寒③。

    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5.古诗弹琴中最后一句“今人多不弹”中的“弹"是读什么音

    弹在这里指弹琴,所以读[tán]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洋溢貌。

    2、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 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 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①这一联是“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找出诗句,1 分) ②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发现不知不觉中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分析意境,2 分)③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分析手法,1 分)表明音乐感染力极强,蜀僧弹琴的技艺高超.(分析效果,1 分)2.①表达的情感不同.前者写诗人对琴声的如痴如醉,自己的心仿佛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也表达了自己对蜀僧的倾慕.后者主要表达了诗人听到笛声之后,触动了内心的羁旅情怀,产生了深切的故园之思.(3 分)②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前者主要采用了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方式,后者主要运用的是想象和夸张的手法.(3 分)译文:蜀僧浚怀抱一张绿绮琴,他是来自西面的峨眉峰.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我仿佛听到万壑松涛风.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余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秋云也似乎暗淡了几重. 赏析: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下面一句“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译文: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赏析: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7.求助:三首唐诗翻译弹琴静听松风寒

    弹琴 【原文】: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作者】:刘长卿唐 【作者小传】: 刘长卿(709~786),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

    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进士,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大历年间任鄂岳转运使留后,因被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陷而被贬为睦州司马,贞元年间又升任随州刺史。

    刘长卿当时诗名颇大,尤其擅长五律,他曾自称自己的诗为“五言长城”。他的山水写景诗风格清淡,与王维、孟浩然颇为接近。

    【体裁】:五言绝句 【注释】: ①泠泠:洋溢貌。 ②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③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凄清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从弹古调而引起对时俗的感慨。

    既叹知音稀少,又感平生失意是因为不合时宜,和前面秦韬玉的“谁爱风流离格调”有相似感。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有《樊川集》。

    【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赏析】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①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②, 却话③巴山夜雨时。

    【注释】 ①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②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③却话:重头谈起。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

    于右任唐诗弹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