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小说唐诗鉴赏
1.寻找朗读的古诗词赏析网站
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一)、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描写夏的古诗词 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宋·陆游《初夏绝句》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杜牧《秋夕》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四)、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描写冬天的名句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高骈《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二、古诗词中的花鸟虫鱼 1、带“花”字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唐·李白《月下独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带鸟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唐·白居易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3、绘虫的诗句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宋·乐雷发《秋日行村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到吞声尚有声。
——清·黄景仁《杂感》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清·朱景素《樵夫词》 未悉前头花好否,且令蜂蝶作前驱。——宋·杨万里《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 南窗一枕睡初觉,蝴蝶满园如雪飞。
——明·华幼武《睡起》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对酒》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晓入池塘。——元·宋禧《即事》 竟说田家风味美,稻花落后鲤鱼肥。
——清·朱凤翔《村处闲吟》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三、古诗词中的山水风光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唐·李白《望天门山》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 》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唐·白居易。
2.唐诗鉴赏举隅怎么样
昨天看《中国青年报》,有篇关于本书的评论。
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认为,在浮躁仓促的当下,年轻人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经典阐释。
“因为经典的标准与共识不仅属于空间,也属于时间。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时空转换之后,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古典美感的全部魅力。
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他认为,这套“名家品经典”的最大贡献在于,帮助忙碌的当代人,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个人的精神归宿。
据介绍,“名家品经典”包括夏承焘的《唐宋词品鉴》,夏承焘、盛静霞的《唐宋词选讲》,程千帆的《读宋诗随笔》,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宋词小札》,霍松林的《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艾治平的《花间词品读》、《清词品读》等近十种。作者夏承焘、盛静霞、程千帆、刘逸生、霍松林等,均为现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的一流学家。
一方面,他们所品读鉴赏的诗、词、文、小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经典;另一方面,他们学养深厚,学贯中西,眼力独具,表达古雅。其鉴赏文字也代表当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小说品读的高水准。
品读经典,关键是“知识正确” 在康震看来,“名家品经典”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阐释经典的经典精品。“说它经典,是因为阐释者都是20世纪以来唐诗宋词研究的名家大师,他们对唐诗宋词的阐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早已成为社会民众理解、欣赏唐诗宋词的标准与共识。”
他说,李白、苏轼、辛弃疾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往,他们的精神成就之所以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人,就是因为有夏承焘、程千帆、霍松林等经典的阐释者——“他们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圣贤与民众,意象与生活,诗词与人生的精神光缆,成为我们穿越盛唐气象、大宋雅韵的引领者。” 近年来的图书市场,对中国经典的“品读”、“诠释”、“新解”、“大话”铺天盖地。
为什么要出版这套“名家品经典”?出版方表示,这套“名家品经典”的品质与某些市场化的“品鉴”与“大话”有本质不同。有些“品鉴”,或因作者学养不足而哗众取宠,或因选文不精而粗制滥造,或热炒作秀、市场唯上。
它们所形成的市场风潮,不但没有将中国的文化经典进行条分缕析、细致入微地精华呈现,反而多有错读、粗读、滥读、误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伤害。 “关键是它的‘知识正确’。”
学者鲍鹏山说,“这套书鉴赏的作品,都是公认的古典文学名篇。既代表中国古典诗词的最高成就,又体现着多样性的风格和艺术特征。
这些作品,涉及文学史、文体史、作家生平和风格等诸多知识。能否正确叙述和传达,不仅是作者的水平问题,还有作者的态度问题——这些大家是相应知识体系中的权威,学风优良,学品可靠,学术规范严谨,所以,读这样的书,不会在知识上被误导。”
鲍鹏山批评道:“当下很多类似‘古典诗词鉴赏’的著作或讲演,大行其道。但多是很有限的阅读经验和偏狭的鉴赏趣味,天马行空,随性延伸。
毫不顾忌作品本身之客观情实、之古韵国风。这类‘鉴赏’听多了、读多了,不仅会降低古典诗词的品位,败坏学术品格,甚至还会给大众头脑中塞进一大堆错误的‘知与识’。
非但不让他们接近‘真与美’,反而误导之趋近歧途。”还有专家则认为,大部分读者读书是盲目的,往往随波逐流,跟风而动。
因而近几年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伪国学热”风潮。 因此,鲍鹏山认为,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一个好的选本可以让读者窥斑知豹,经过大家的分析、鉴赏、导读、指点,一般读者可以由此门径,入古典文学的堂奥。一套货真价实的“名家品经典”,可以对当下的“伪国学热”起到一种对峙作用。
唯有大家,才能在时空坐标上观照经典 康震则从中国诗歌历史评价“名家品经典”的价值。他认为,唐宋诗词的经典性表现在它是中华民族表达情感、抒发情怀最精粹最敏锐的诗歌形态。
就诗歌形态而言,唐宋诗词的格律、意象、语汇达到了最精密的程度。“在诗歌的最初,格律是自发的,是一种悦耳的协调感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因循继承。
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累积,对美的追求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而格律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悦耳的经验,更成为悦神悦志的精神节拍。并且,在无数次的演练学习中,悦神悦志的节拍将格律诗推向民族审美意识最巅峰的体验——在这套选本中,这些得以充分体现。”
他说。 以霍松林的《宋诗鉴赏举隅》为例。
其中品鉴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之“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说:“王安石变法,受到猛烈攻击,阻力极大,因而罢相。二次拜相,赴京师途中疑虑重重。
这首诗,便是心态的外化。有的鉴赏家东拉西扯,全未搔到痒处。”
不仅言诗,更言世情与情志。如,品鉴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中言:“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诗为学习榜样。
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堪称诗人小传。其传承之来龙去脉,一览无余。”
“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康震。
3.唐诗鉴赏举隅怎么样
昨天看《中国青年报》,有篇关于本书的评论。
把我想说的都说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认为,在浮躁仓促的当下,年轻人需要经典,也需要对经典的经典阐释。
“因为经典的标准与共识不仅属于空间,也属于时间。在经历了上千年的时空转换之后,后来者很难凭借现代汉语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古典美感的全部魅力。
这就需要经典的阐释者拨开重重迷雾,为我们展现经典丛林的深层景观。”他认为,这套“名家品经典”的最大贡献在于,帮助忙碌的当代人,在上下几千年的传统坐标中找到属于个人的精神归宿。
据介绍,“名家品经典”包括夏承焘的《唐宋词品鉴》,夏承焘、盛静霞的《唐宋词选讲》,程千帆的《读宋诗随笔》,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宋词小札》,霍松林的《唐诗鉴赏举隅》、《宋诗鉴赏举隅》,艾治平的《花间词品读》、《清词品读》等近十种。作者夏承焘、盛静霞、程千帆、刘逸生、霍松林等,均为现当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界的一流学家。
一方面,他们所品读鉴赏的诗、词、文、小说,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经典;另一方面,他们学养深厚,学贯中西,眼力独具,表达古雅。其鉴赏文字也代表当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小说品读的高水准。
品读经典,关键是“知识正确” 在康震看来,“名家品经典”系列丛书就是一套阐释经典的经典精品。“说它经典,是因为阐释者都是20世纪以来唐诗宋词研究的名家大师,他们对唐诗宋词的阐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早已成为社会民众理解、欣赏唐诗宋词的标准与共识。”
他说,李白、苏轼、辛弃疾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往,他们的精神成就之所以依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人,就是因为有夏承焘、程千帆、霍松林等经典的阐释者——“他们成为连接古代与现代,圣贤与民众,意象与生活,诗词与人生的精神光缆,成为我们穿越盛唐气象、大宋雅韵的引领者。” 近年来的图书市场,对中国经典的“品读”、“诠释”、“新解”、“大话”铺天盖地。
为什么要出版这套“名家品经典”?出版方表示,这套“名家品经典”的品质与某些市场化的“品鉴”与“大话”有本质不同。有些“品鉴”,或因作者学养不足而哗众取宠,或因选文不精而粗制滥造,或热炒作秀、市场唯上。
它们所形成的市场风潮,不但没有将中国的文化经典进行条分缕析、细致入微地精华呈现,反而多有错读、粗读、滥读、误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所伤害。 “关键是它的‘知识正确’。”
学者鲍鹏山说,“这套书鉴赏的作品,都是公认的古典文学名篇。既代表中国古典诗词的最高成就,又体现着多样性的风格和艺术特征。
这些作品,涉及文学史、文体史、作家生平和风格等诸多知识。能否正确叙述和传达,不仅是作者的水平问题,还有作者的态度问题——这些大家是相应知识体系中的权威,学风优良,学品可靠,学术规范严谨,所以,读这样的书,不会在知识上被误导。”
鲍鹏山批评道:“当下很多类似‘古典诗词鉴赏’的著作或讲演,大行其道。但多是很有限的阅读经验和偏狭的鉴赏趣味,天马行空,随性延伸。
毫不顾忌作品本身之客观情实、之古韵国风。这类‘鉴赏’听多了、读多了,不仅会降低古典诗词的品位,败坏学术品格,甚至还会给大众头脑中塞进一大堆错误的‘知与识’。
非但不让他们接近‘真与美’,反而误导之趋近歧途。”还有专家则认为,大部分读者读书是盲目的,往往随波逐流,跟风而动。
因而近几年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伪国学热”风潮。 因此,鲍鹏山认为,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一个好的选本可以让读者窥斑知豹,经过大家的分析、鉴赏、导读、指点,一般读者可以由此门径,入古典文学的堂奥。一套货真价实的“名家品经典”,可以对当下的“伪国学热”起到一种对峙作用。
唯有大家,才能在时空坐标上观照经典 康震则从中国诗歌历史评价“名家品经典”的价值。他认为,唐宋诗词的经典性表现在它是中华民族表达情感、抒发情怀最精粹最敏锐的诗歌形态。
就诗歌形态而言,唐宋诗词的格律、意象、语汇达到了最精密的程度。“在诗歌的最初,格律是自发的,是一种悦耳的协调感受,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因循继承。
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累积,对美的追求开始由自发走向自觉,而格律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悦耳的经验,更成为悦神悦志的精神节拍。并且,在无数次的演练学习中,悦神悦志的节拍将格律诗推向民族审美意识最巅峰的体验——在这套选本中,这些得以充分体现。”
他说。 以霍松林的《宋诗鉴赏举隅》为例。
其中品鉴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之“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说:“王安石变法,受到猛烈攻击,阻力极大,因而罢相。二次拜相,赴京师途中疑虑重重。
这首诗,便是心态的外化。有的鉴赏家东拉西扯,全未搔到痒处。”
不仅言诗,更言世情与情志。如,品鉴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中言:“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诗为学习榜样。
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古之能为文章者,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堪称诗人小传。其传承之来龙去脉,一览无余。”
“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康震。
4.毛泽东诗词鉴赏的有声图书
张诚笃,字岁寒,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任企业行政总监多年,为实战派企管培训演讲专家,兼任众多企业战略顾问。张老师数十年精研儒、道、佛之文化与国人心里结构,致力于儒、道、佛与现代企业文化的嫁接与传承。身体力行于民族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深度契合之演讲与写作。张老师独特的参照视角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比较互补论证,从哲学到商战转换心智模式的智慧创新,真刀真枪的操练内容于企业决策则为智慧方法论,于企业培训则为净化转化职业白领心智之上乘心法。
毛泽东将伟人之大气魄、诗人之大手笔、兵圣之大智勇,浑然集于一身。伟人、诗雄、兵圣之最集中诗意凸现,莫过于数十首毛泽东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雄奇瑰丽的毛泽东诗词,以国人诗学而论,李白诗仙,杜甫诗圣,毛泽东则为诗雄词豪。 著名国学应用专家张诚笃先生论毛泽东诗词意境如天地之苍茫、江河之奔涌、山岳之岿然、星光之灿烂,是民族文化的奇珍异宝,思想武库、诗作灵河。
毛泽东诗词鉴赏--大智勇、大气魄、大手笔--毛泽东诗词欣赏
第一讲 国学精神 诗词情绪——毛泽东诗词之国学神韵
第二讲 《七律·长征》赏析
第三讲 史论抒怀 政论绝调——《沁园春·雪》赏析(上)
第四讲 君师合一 舍我其谁——《泌园春·雪》赏析(下)
第五讲 推翻历史 自出机杼——叛逆者之翻案史论
第六讲 英雄暮年 无可奈何——词作绝笔《诉衷情》赏析
第七讲 偶涉婉约 一往情深——两首情词赏析
第八讲 英雄解诗 异代知音
第九讲 风月无古今 情怀自浅深——含英咀华与自铸新词之悼亡作品
第十讲 风月无古今 情怀自浅深——含英咀华与自铸新词之梅
第十一讲 风月无古今 情怀自浅深——含英咀华与自铸新词之秋
第十二讲 横绝古今 不见顶相——毛泽东的诗人形象及主席诗词意境举要
5.10首古诗赏析,越短的越好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
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
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
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其一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解说]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 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
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 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苏轼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释] 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难以。
6.学唐诗宋词有哪些书可以读的
这个多了
诗词格律 王力 / 中华书局 / 2009-5-18 / 25.00元9.0 (287人评价) 本书是王力先生讲解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名作,自出版以来,已售出几十万册。因作者的初衷便是将诗词格律作为一种基本知识来告诉读者,故而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便于学习。
有售 18.10 元起 词学概论 : 诗词常识名家谈 宛敏灏 / 中华书局 / 2009-5 / 36.00元9.2 (26人评价) 宛敏灏先生致力于词学研究近七十年,成果丰厚。《词学概论》是由其词学讲义剪裁补缀而成,对词之体制、词调之由来与繁衍、词之章法与句法、音律的择腔与择律、词谱的编。
有售 27.00 元起 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 / 中华书局 / 2009-05 / 23.00元9.0 (27人评价) 本书是启功先生的一本专讲古典诗词、曲文之声调,尤其是律调法则的知识性普及读物。讲解鞭辟入里,例证生动丰富,归纳全面系统,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了解古典诗文声律知识。
有售 18.20 元起 读词常识 夏承焘、吴熊和 / 中华书局 / 2009-05 / 22.00元8.6 (25人评价) 夏承焘、吴熊和二位先生均为词学名家,这本关于词学基本知识的普及读物,在大家写来,真可谓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本书主要讲的是词的起源与特点及词的名称、词调、四声。
有售 16.50 元起 词学概说 吴丈蜀 / 中华书局 / 2009-5 / 23.00元7.4 (14人评价) 本书是一部知识性作品。除了词的写作和欣赏方面的知识不属本书讨论范围,没有涉及,其余有关词的一些基本知识,在本书里几乎都谈到了。其中还以较多的篇幅介绍词的格律。
有售 17.30 元起 诗词读写丛话 张中行 / 中华书局 / 2009-5 / 38.00元8.9 (15人评价) 本书的目的微乎其微,不是培养诗人和诗论家,而是让活动于街头巷尾的一般人,如果有幽微的情感,也可以利用这神州的敝帚,或读或写,取得或多或少的境界化。 本书介。
有售 29.90 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