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小说唐诗密码
1.怎么解比尔密码
大宝藏的钥匙“连城诀”就是31个数字,每个数字对应的是当时的畅销书《唐诗选辑》中的一个汉字,这31个汉字连起来组成的全文是: 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 这就是关于宝藏秘密的叙述,其实前13个字代表的信息就已经足够:“江陵城南偏西天宁寺大殿佛像”(那尊中空的佛像就是宝藏,佛像本身全是黄金铸成,里面再容纳无数珍宝),而后面的18个字“向之虔诚膜拜通灵祝告如来赐福往生极乐”带点玩笑意味。
怎么样才能把那31个数字翻译成对应的汉字呢?照着数字到诗里去按顺序数,比如第一个数字是4,那么在诗里从头数到第4个字“江”字,就是译文的第一个字,第二个数字是51,就数到第51个字,是“陵”字••••••依此类推。 以前看福尔摩斯探案集,读完《跳舞的人》和《马斯格雷夫礼典》后,对密码破译发生了兴趣,就了解了一些粗浅的密码学知识,看了连城诀后,不得不佩服金老的博学,这里涉及比较专业的密码学知识,具体说是“加密方法”问题。
连城诀用到的加密方法叫“比尔密码”,具体说就是用数字来暗示文字,破译时必须找到“密码本”(密钥)——编码者以之为编码依据的某本书籍(文字材料),再把那些数字按编码规律在书(文)里象查字典那样查出对应的文字(就象用“连城诀”的数字从《唐诗选辑》里查出文字一样),连起来就是文字内容了。不知道哪本书(文)是“密钥”的话,世界上最优秀的密码专家也无法破译。
这种密码的得名来源于真实故事:一个叫比尔的探险家留下一份指明他和同伴埋藏大宝藏地点的密码,共三页,全是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人一筹莫展,后来有人终于侥幸猜到了第二页数字的“密码本”就是大名鼎鼎的《独立宣言》,按规律从《独立宣言》里查出了以下信息——宝藏的数额、大致地点以及包装方式,但最关键的“详细地点”却在第一页里,而第一页密码的“密码本”是哪本书(文)却始终无法找到,因此比尔宝藏的埋藏地点多年来一直是个谜。要是第一页的“密钥”不是众所周知的书文,甚至是比尔自己写的某诗文,那这密码恐怕是永远也无法破解啦。
(据说有人绞尽脑汁用了几十年时间想找出那“密钥”最终仍徒劳无果) 关于这种编码方式的真实故事还出现在抗战期间的重庆(看过央视《探索发现》的朋友可能有印象): 当时重庆饱受日军轰炸,日军轰炸机每次都能准确选在重庆上空天气晴好的时候从武汉起飞完成空袭,并成功躲过防空炮火,国民党知道重庆有日方潜伏的特务在和日军进行密码电报联系,但无法破译截获的密电码,于是高薪请来美国密码专家雅德利。 雅德利初期的工作很顺利,成功破译日方密码并端掉特务窝点,再用已了解的密码继续给日方发去假情报,使重庆所受打击大大减少。
可不久狡猾的日方有所察觉,对假情报不再理会,改用了一套令雅德利头疼的全新密码,同潜藏得更深的幕后间谍取得联系,让重庆遭受惨痛损失,这密码就是“比尔密码”。后来雅德利利用巧妙而惊险的方法查到这密码的“密钥”——当时比较风靡的小说《大地》(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写的一部反映中国清末民初老百姓生活的书,曾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成功打掉潜藏在国军内部的间谍。
现在知道连城诀的底细了,可金老就是金老,他亲自进行加密的比尔密码“连城诀”还另有一个绝妙之处: 就算把“连城诀”所有数字,外加“密钥是满街都是的《唐诗选辑》”这个秘密公之于众,其他人也仍然无法破译出正确信息,因为这个密码还有第二重“加密”——“唐诗剑法”招式的正确顺序! 原来,连城诀第一个数字“4”的对应汉字,要在“唐诗剑法”的第一招的出处——杜甫的《春归》里去数第四个字“江”才是正解,第二个数字“51”,要在“唐诗剑法”第二招的出处《重经昭陵》里去数第51个字“陵”••••••以此类推。 所以,不知道“唐诗剑法”招式的正确顺序的人,即使把连城诀的31个数字摆在左边,把《唐诗选辑》摆在右边,他也无从知晓每个数字该在哪一首诗里去数对应汉字! 联手弑师之后,世界上知道“唐诗剑法”招式正确顺序的人就只有万震山、言达平和戚长发师兄弟三人了,所以他们教徒弟(包括亲生儿女)时,故意要把招数顺序乱组合,甚至连名字都要恶搞成“哥翁喊上来,是横不敢过”之类~~~ 《连城诀》真的是很耐看的一部金书。
(写完此文意犹未尽,能耐心看到这里的,都是对我抬爱、我应衷心感谢的朋友了,想用“比尔密码”给朋友们做个游戏: 下面是一小段密码,是我要对各位说的一句话,密钥是金吧第二个置顶帖:【吧务管理】投诉删贴及删贴通知[精品] [置顶] 每4个数字代表一个字,前两个数字表示楼层,后两个数字表示该楼正文里的第几个字,比如“1506”,表示在15楼的正文里第6个字。 不麻烦,才几个字,为了方便查字,可以先把数字抄下来: 4402 0806 3905 5306 1404 把这五个字连起来读~~~~ 呵呵,应该不会失望的! 别忘了回帖哦?)。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1)(4分)本诗以“悲”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送别的伤悲之情。
(1分)首联以“故关”“衰草”“遍”写送别环境,含悲;颔联继续以“寒云”“暮雪”写送别情景,寓悲;颈联写“少孤”“多难”的身世之感,揭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堪悲;尾联以“掩泪”“空相向”直接写悲伤惜别之情,以期待再会的问句将笔锋转向遥遥不可知的未来,抒写悲伤的送别之情,余波不尽,耐人寻味。(3分)(2)(4分)这首诗的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
(1分)“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加上人生“多难”,知音绝少(“识君迟”),(1分)诗人感叹的就不只是个人身世的飘零,而更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揭示出送别的深层社会原因,已超越了写一般的离别之情,感情沉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