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阅读大林寺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人间”涵盖了诗人以往所有历经之地(1分),从而对比(1分)突出了大林寺桃花盛开时节的不同凡响之处(1分),表现了大林寺一带幽深、神秘、别有洞天的特点(1分)。

    小题1:诗人目睹大林寺桃花此时盛开的奇景, 异常惊喜 (2分。不说“惊喜”,而使用“喜悦”“欣喜”之类不见惊异之情的词语,没有提及“喜”的程度,此处给1分);因春日易逝而产生的 失落伤感 一扫而空,在说佛谈禅之地顿生 超凡脱俗 的感悟(2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人间相对的是仙境,所以用人间来对比山寺。答题时要答出对比的目的是突出什么,表现了什么。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长恨春归,转入此中来等词,可见作者因春归而带来的伤感却因为遇见山寺的桃花而烟消云散。

    答成“在惆怅失意之中顿感新的生机和希望”或类似意思亦给2分。 。

    2.阅读下列唐诗与宋词,回答问题

    (1)共同点:惋惜春光流逝。

    不同点:白诗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始盛的桃花。

    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黄庭坚问春而至寻春,却没有找到春天,感到无限怅惘和苦闷。

    (2)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然而,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在这番自问自答中,波澜回环地画出春的脚步和形神,作者的恋春、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主观题意对即可) 。

    3.古诗《大林寺》带有拼音的原文有吗

    1. 人间四月芳菲尽,

    2. 山寺桃花始盛开。

    3. 长恨春归无觅处,

    4. 不知转入此中来。

    rén jiān sì yuè fāng fēi jìn ,

    shān sì táo huā shǐ shèng kāi 。

    zhǎng hèn chūn guī wú mì chù ,

    bú zhī zhuǎn rù cǐ zhōng lái 。

    该诗为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5.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6.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⑷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7.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4.幼儿园小班唐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作于江州(今九江)。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自己因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原来是对春天的错怪。春并未归去,不过是转到这山寺里来了。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和意外的惊喜,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诗阅读大林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