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收录了杜牧
1.有没有哪位诗人的诗全唐诗里只收录了一首
唐代有名有姓的共有2536名诗人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初唐逗四杰地:王勃、洛宾王、卢照邻、杨炯。 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 中唐:柳宗元 孟 郊 韩 愈 白居易 卢 纶 李 贺 李 益 刘禹锡 贾 岛 张 继 韦应物 李 坤 元 稹 张 祜 杜秋娘 张 籍 戴叔伦 顾 况 晚唐:李商隐 杜牧
没有收录的就更多了,典型的张打油写的打油诗逗咏雪地
江山一笼统,井口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应该算诗人吧
2.清明节《全唐诗》中为什么没有杜牧的《清明》一诗
《清明》现在可以查到的最早出处见于南宋孝宗时期编撰的类书《锦绣万花谷》,该书《后集》“村·杏花村”下录有《清明》,小注“出唐诗”。但既未署杜牧名,也无“清明”题名。杜牧成为《清明》作者,最早是在《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上,此诗集旧题编纂者为南宋诗人刘克庄。该诗选前集“节候门”下,收录了13首清明、寒食诗,第一首即是《清明》,并标明作者是“杜牧”。
刘克庄是宋末文坛领袖,他说《清明》的作者是杜牧,还是比较可信的。但后来学者考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本“盗版书”,系当时福建书商盗用刘克庄之名编成的,和现代书商盗用文化名人的名字出书牟利,如出一辙。
可见,杜牧其实是“被署名”。直接佐证之一是,最权威的《全唐诗》中收录了杜牧好多诗,却不收录影响很大的《清明》。《全唐诗》是清康熙年间彭定等10人敕编,《清明》在宋后已有广泛影响,如果是杜牧作品,不可能不收录书中,这说明清人已认为,《清明》作者非杜牧。更有说服力的,是杜牧外甥裴延翰编的杜牧文集《樊川文集》,该书中也不见收录此诗。而再后北宋田概编《樊川别集》以及《樊川外集》中,均无《清明》。
稍晚的《樊川续别集》里才出现了《清明》一诗,而《樊川续别集》系南宋人抄辑,讹误多多,当时即为刘克庄、洪迈等人否定。
因为这些明显的疑点和漏洞,“《清明》作者非杜牧”一说已为现代学者所接受,1992中华书局版《全唐诗补编》便未收录《清明》。
《清明》诗的真实作者到底是谁 与杜牧同时代诗人许浑薛能温庭筠
如果说《清明》作者不是杜牧,那会是谁?这应该是《清明》隐藏的第四个悬疑。
国学大师陈寅恪称,该《清明》诗来历不明,“若究其出处,则殊为可疑”。近几十年来,不断有学者作出推断,流传较广的一种观点认为,《清明》的原作者可能是与杜牧同时代的诗人许浑。
许浑以写水、雨之景出名,后人将之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身愁”之说。为什么说《清明》是许浑的作品?最直接的理由是许浑曾写过“杏花村”。其《下第归蒲城墅居》诗称,“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意境与《清明》接近,由此得出《清明》可能是许浑去蒲城途中所作。
检索《全唐诗》,写过“杏花村”的唐代诗人并非仅许浑一人。如薛能《春日北归舟中有怀》诗中,有“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温庭筠《与友人别》诗中,有“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如果以写过“杏花村”作为推测之理由,那薛能、温庭筠都有可能是《清明》的原作者,而且温庭筠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他见到的“杏花村”正好在清明节。
值得一提的是,坚持《清明》作者是杜牧的学者,从薛、温二人诗中找到“挺杜”的理由,反正《清明》是杜牧在受到薛诗和温诗的影响下写出来的。
还有一种推测,认为《清明》作者可能是北宋诗人宋祁。宋祁有词《锦缠道·春游》:“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但是,《锦缠道》所描述的意境颇似《清明》,并不能证明《清明》就是宋祁所作,况且杜牧《并州道中》诗中也有“醉醺醺”一语。有学者分析,《锦缠道》很可能是宋祁受当时已流传的《清明》一诗影响,才创作出《锦缠道》的。当然,也不排除南宋及后人受宋祁《锦缠道》影响重新创作,或者说改写出《清明》诗。也有学者认为,《清明》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而是南宋民间诗人所作,最有可能的是通文墨的南宋盗版书商。
然而,这些也都仅仅是分析,真正的作者到底是谁迄今仍无定论。
3.《全唐诗》收录作品最多的诗人是谁
《全唐诗》共收录42921首诗。其中669首归属在2人的名下。还有10首诗归属的作者有3人。
《全唐诗》有466391 个句子。
《全唐诗》有2610名作者,有一个叫“无名氏”的作者有158首作品,和无名的843首作品。这个“无名氏”统计为1人。
TOP30 作品最多的作者为:括号中数字为收率作品数目
(2643,'白居易')
(1151,'杜甫')
(897,'李白')
(843,')
(783, '齐己')
(727,'刘禹锡')
(593,'元稹')
(555, '李商隐')
(553,'贯休')
(551,'韦应物')
(521, '陆龟蒙')
(509, '刘长卿')
(506, '皎然')
(485, '杜牧')
(482, '许浑')
(471, '罗隐')
(467, '张籍')
(458, '姚合')
(422, '钱起')
(406, '贾岛')
(402, '孟郊')
(395, '王建')
(388, '岑参')
(372, '韩愈')
存在问题: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编成。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当时朱彝尊已有“业经进呈,成书不说”之叹。其主要有如下数端:
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
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
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
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
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这些也都是当时一般官修书不愿深究的积习。以上来自360图书馆,供参考。
4.全唐诗收录主要是那些诗歌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 流行于初盛唐期间的民间词,是词的萌芽阶段。
盛唐文人所写的曲子词基本上都是整齐的五言、七言形式,个别为长短句。 到中唐,文人开始认真地倚声填词。
元和年间后,文人填词逐渐增多,词正式成为一体。但是,此时文人运用曲调的范围还比较狭窄,就现存资料看他们常用的是有限的十几个曲调,如《一七令》、《忆长安》、《调笑》、《三台》等,不过在语言上,他们开始引入近体诗的语言,写来精致凝炼、细腻华美。
这样,文人诗的语言及思想感情便开始渗入词中,使词逐渐脱离原来的淳朴真挚、朴素生动但又粗糙简陋的原始状态,形成一种正式的文人文学体裁。到晚唐,温庭筠的词以浓艳的色彩、华丽的词藻、细腻的手法来描绘形象和刻画心理,形成了一种香而软、密而隐的艺术风格。
这是文人词趋于成熟形态的一个标志。温庭筠之后,写词的文人越来越多。
到五代十国时期,倚声填词更尉为成风。西蜀与南唐二地,经济文化最为发达,成为词人汇集的两大基地。
西蜀词人的词大多收集在《花间集》里。西蜀花间词人中,以韦庄的成就最高;而南唐词人中则以李璟、李煜、冯延巳最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