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龙舟竞渡

    1.赛龙舟的古代诗词

    赛龙舟也是很多文人捕捉灵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展现出端午习俗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诗词都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竞渡美景。在刘禹锡《竞渡曲》中,详细刻画了沅江赛龙舟的场景和夺标的壮观场面。刘禹锡把胜者欢欣,败者沮丧以及赛后人们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准确详实地描绘出来。宋朝著名诗人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榷歌》十首,也详细描写了杭州西湖赛龙舟的场景。 年代 作者 诗词名 部分诗词 唐 张建封 竞渡歌 南宋 陆游 归州重五 南宋 刘克庄 贺新郎·端午 清 郭钟 东瓯百咏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实况。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 (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实况。

    “破”字形象写出了竞渡船只的凌厉前进的气势。(各2分,意思对即可)(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

    红的旗帜,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的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龙舟飞驶,鼓击春雷,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共4分,能从色彩、声音两方面作具体分析,各给2分)。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 竞渡黄 裳红旗高举,

    (1)“飞”字写出诸多竞渡的船只在比赛开始的瞬间从柳阴深处飞驶而出,冲破浩渺烟波,向前竞发的生动画面。

    “破”字形象地写出了竞渡船只凌厉前进的气势。 (2)此词主要通过描绘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

    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是色彩的热烈;击鼓声如雷炸响,欢呼声震动天地,是声音的热烈;龙舟飞驶,鼓击春雷,是写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欢声震地,是写群众的热烈情绪;衔标而归,是写胜利健儿充满喜悦的形象与心情。所有这些都真实地再现了当日龙舟竞渡、观者如云的情景。

    4.谁帮我写一篇名叫<唐诗宋词话端午>的作文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

    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诗一首

    五月五日

    [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

    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

    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观竞渡

    [明] 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 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渡歌(节录)

    [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6.有关歌颂屈原的诗歌

    1.怀屈原

    _____让今日的雨洗礼你纯粹的灵魂

    汨罗江畔的香花汀蓝

    和怀王的宫殿废墟

    一起沐浴着

    五月初五的细雨

    千百年来的龙舟竞渡

    苇叶青了又黄,黄了又青

    都不足以祭奠你

    包容了家国和诗歌的灵魂

    惟有今日的雨

    这从历史和唐诗宋词里飘落的雨

    能和你怀石投江的坚毅神情

    相映成趣

    这雨,是诗人的血

    这雨,是歌者的泪

    只有它能洗濯你的峨冠博带

    能轻轻敲打你腰间从未拔出的宝剑

    2.汨罗不灭的永恒-----纪念屈原

    一个生命

    渗入了一条长江

    深情的牧笛

    汨罗的滩歌

    一曲桔颂清辞

    在生命的长河里久久荡漾

    一个诗魂

    沱回水系与笔端

    开中华诗歌之先河

    歌不完长江流水意

    诉不尽涛涛岁月情

    一个情怀

    心系离骚长悠悠

    怎能平你胸中的愤懑

    情寄天问每凄凄

    怎能知你茫海天愁

    又寄向哪里?

    一个心愿

    抛棕子划龙舟

    以歌当哭

    是华夏儿女的思念

    插菖蒲烧茱萸

    以求平安

    是万千百姓的祝愿

    落落的诗魂

    绵延了千古的足迹

    悠悠岁月

    见证了诗魂永生

    你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贵品质

    震撼了楚王朝的大厦

    千江万河为你鸣筝弹琴

    汨罗你生命源头

    汨罗你不灭永恒

    7.描写端午节赛龙舟的诗一首

    1、《竞渡诗》——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2、《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扩展资料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来源传说

    (1)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2)沅陵盘瓠招魂

    早在屈原之前,沅陵就有了龙舟。沅陵龙舟发源于远古,祭祀的对象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盘瓠。盘瓠曾落户沅陵半溪石穴,生六儿六女,儿女互婚配,繁衍成苗、瑶、侗、土、畲、黎六个民族。

    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3)纪念曹娥

    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后汉书·列女传》中载,曹娥是投江死去的,民间则传说她下江寻找父尸。浙江地区多祭祀之,《点石斋画报·虔祀曹娥》即描绘会稽地区人民祭祀曹娥之景象。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4)纪念伍子胥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赛龙舟

    8.郭德纲说的唐诗宋词

    郭先生的定场诗全集 大将生来胆气豪 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 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 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 朕与先生解战袍 曲木为直终必弯, 养狼当犬看家难, 墨染鸬鹚黑不久, 粉刷乌鸦白不天, 蜜饯黄莲终需苦, 强摘瓜果不能甜, 好事总得善人做, 哪有凡人做神仙。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透,天缘有份画中游。” ——乾隆、郭德纲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 ——朱元璋 “青山松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河漂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望塞北三千里,近视江南十六洲。

    美景一地赏不尽,天缘有分再来游。” ——康熙 “龙川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看西北三千界,势压江南十二州, 好景一时看不尽,天缘有分再来游。” ——乾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医院 马瘦毛长蹄子肥,儿子偷爹不算贼。瞎大爷娶个瞎大奶奶,老俩口过了多半辈谁也没看见谁。

    好色风流,不是冤家不聚头。只为淫人妇,难保妻儿否,嬉戏眼前谋,孽满身后,报应从头,万恶淫为首,因此上媒色邪淫一笔勾。

    举目维直终必弯,养狼当犬看家难。墨染鸬鹚黑不久,粉刷乌鸦白不坚。

    蜜浸黄莲终必苦,强摘瓜果不能甜。好事总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陆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

    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凉; 小桥流水稻花香,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清晨早念文章; 十年寒苦在书房,方显才高智广。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值公平挨饿。

    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伤情最是晚凉天,憔悴斯人不堪怜。邀酒摧肠三杯醉,寻香惊梦五更寒。

    钗头凤斜卿有泪,荼蘼花了我无缘。小楼寂寞心宇月,也难如钩也难圆。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惹祸根苗,气是无烟火炮。无酒不成宴席,无色人类灭绝,无财寸步难行,无气反被人欺。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楚魏,切糕沾白糖。 马瘦毛长蹄子胖,老两口子睡热炕。

    老头儿要在炕头上睡,老婆儿还偏不让,老头儿拿起顶门棍,老婆抄起擀面杖,老两口乒登乓当打了个大天亮,炕也晾了个冰凉,谁也没摸着睡热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我叫郭德纲。

    9.《和端午》宋 张耒 古诗的意思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和端午》是北宋诗人张耒的七言绝句。

    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 原文如下: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词句注释如下: ⑴竞渡:赛龙舟。

    ⑵讵(jù):岂,表示反问。 ⑶殒(yǔn ):死亡。

    ⑷离骚:战国时楚国人屈原的作品。 扩展资料: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

    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

    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

    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 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端午。

    唐诗宋词龙舟竞渡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