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羊春秋全唐诗

    1.羊春秋对联,王庆新对联

    羊春秋对联

    题君山湘妃祠

    尧为父,舜为夫,生应无恨;

    湘之君,山之主,死亦有灵。

    题武侯祠

    望重萧曹,三分业就才难尽;

    功输管乐,八阵图成鼎已摇。

    题岳阳望湖亭

    暝色暗还明,落日渡头船似箭;

    浮云横复断,望湖亭外水如天。

    题南岳高台寺

    松影婆娑,疑有苍龙藏古寺;

    天风浩荡,闲看白鹤舞长空。

    题南岳山庄

    与木石居,与鹿豕游,眼前花鸟同三径;

    是山中客,是物外友,天上星辰共一樽。

    挽韩长耕

    为书淫,为史癖,更为文穷,历尽风风雨雨,君原似我;

    论学术,论才情,还论品性,管他是是非非,我独怜君。

    王庆新对联

    题湖南岳阳大云山三清殿

    岁月如云,可人矣万点青螺,十寻宝殿;

    人生若梦,酬我者一湖碧水,千古名楼。

    题福建武夷山朱熹纪念馆

    集经纶史策大成,勋名百代;

    继孔孟颜曾而后,理学一人。

    自题

    忝添水泊风,得时好汉,失时好汉;

    兴沐圣乡雨,顺境端人,逆境端人。

    题海

    澒澒纳百川,千秋北泻南融,揽下澜沧涛,巫峡浪,壶口洪波,松花碧水;

    浩浩系群脉,九派东流西汇,携来椰林雨,沙漠风,竹溪玉露,岛国丹霞。

    2.应天长韦庄阅读答案

    应天长

    作者:韦庄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注释

    ①一寸:哪怕一寸短短的离肠也郁结着千愁万绪。“一”、“千”、“万”都是虚数,并非实指,“一”言其短,“千”、“万”言其多。

    ⑵花似雪:梨花如雪。

    ③烟月:指月色朦胧。

    ④黦(yuè):黑黄色,这里是指红袖上泪痕点点。《丹铅总录》:韦庄《应天长》词云:“泪沾红袖黦”,“黦”字义与“涴”(wò,油污弄脏了衣物)同,而字则读如涴字入声,始得其叶;然《说文》、《玉篇》均无“黦”字,惟元词中“马骤黦,人语喧”,北音作平,转作入声正叶。《升庵外集》:黦,黑而有文也。此字文中罕用,惟《花间集》韦庄及毛熙震词中见之;《栩庄漫记》:此字亦见于《风土记》“梅雨沾衣服皆败黦”,音“郁”。未知所本。日本青山宏的《花间集索引》一书中,将此字读yè(叶),列二条:毛熙震《后庭花》“画梁尘黦”。韦庄《应天长》“泪沾红袖黦”。

    赏析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的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别后相思之词,不必过于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此词上片写远行人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别来”一句写别离时间半年而书信全无,故尤思念。“一寸”句写思念而痛苦的情状,“一寸”何其小,“千万”何其多,“思念”这一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千万结的寸寸离肠,表现得具体可感了。“难相见,易相别”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李句舒缓,韦词急促,读来如倾如诉。“又是”句,以景触情,倍增伤怀。

    下片从对面写来,写居者在春光里,无日无夜不在思念远人。“暗相思,无处说”,似直而纤,含义有三:一是相思无地方可以诉说;二是本不想说,但闷在心中更难受,还是说出来,说出来又无人理会,则更增相思;三是这种相思是用语言表达不了的。“无处说”将相思、烦恼、零乱的心情合盘托出。“惆怅”三句,由现实到回忆,再又回到现实,凄苦之情自见。

    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毫无掩饰。语虽浅直,而情实郁结。

    3.有情雅士休忘我,无欲清香亦醉人.什么意思

    意思是知己难逢,和志趣相投的雅士在一起一起品茶谈论时不要望了我。虽然我们喝的是茶,没有酒的醉人的清香,但知交对饮仍旧让人陶醉。

    这是余德泉写的一段关于茶的文字。

    余德泉,人名。一位是上海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另一位是中南大学教授,因其长期从事对联理论研究、对联创作等相关工作,并为我国对联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被称为当代对联学泰斗。

    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CAD/CAM/CAE、材料加工中的人工智能技术、KBE、精冲技术。

    余德泉,1969年生,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形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CAD/CAM/CAE、材料加工中的人工智能技术、KBE、精冲技术。曾参加多项国内外科研合作项目。已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对联研究

    余德泉是当代公认的对联学泰斗,其理论成果和学术活动多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对对联界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有五个方面:对联理论研究、对联创作、对联教育、对联组织及对联书法。分述如下:

    对联理论研究:余德泉数十年来致力对联学研究,历时弥久,功力浓厚,著述宏富,代表作是《对联纵横谈》、《对联格律·对联谱》、《对联通》三部著作,《对联纵横谈》198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次就印了十万万册。该书对对联的起源,对联的艺术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南方日报》评价说:“就对联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而论,当推余著为嚆矢。”

    对联著作

    《对联格律·对联谱》1997年由岳麓书社出版。此书首次总结出了作为我国对联格律核心的传统声律规则——马蹄韵,并编制出了我国第一个对联谱,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1998年的南岳全国对联学术研讨会以及此后的评论文章,都肯定此书“揭示了对联与其他文学形式特别是与诗词曲的质的区别”,“使我国对联的创作真正有章可循”,“实补学术界之一大空白”,是对联方面“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在对联界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是一个开拓性的成果”,“一座高大的里程碑”,“是对对联学理论的拓新和对对联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它对我国对联事业的又一次大繁荣,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韵文学会会长、湘潭大学教授羊春秋先生在给岳麓书社的信中,建议有关方面“给此书以重奖”。

    《对联通》,1998年列入湖南大学出版社《中华通艺丛书》出版。该书全面讲述了对联基础理论,包括对联史、对联特点、对联格律、对联艺术技巧,以及对联的书写、钤印、张贴等等,是当代可作对联教学教材的权威著作,被誉为“通往对联殿堂的向导”。

    4.南岳衡山对联

    直穷七二峰巅,俯天下名山巨川,渺乎小矣;

    压倒三千世界,祝中国英雄豪杰,大而化之。 周延俊题祝融峰

    放眼愁天压;

    低头觉地空。 祝融峰

    杯举龙池,愿大众洗心,净对空中皓月;

    杖扶天柱,试凭虚放眼,全收界下浮云。 祝融峰。 龙池:祝融峰顶有雷池,附近侧刀峰右侧有老龙池,水帘洞下有龙潭。 天柱:72峰之一天柱峰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祝融峰。 文公:韩愈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南天门,在祝融峰下,是通往峰顶必经之路

    西极云重,四围雨润尘难染;

    川流月满,一望晴空波不扬。 西川门

    身在最高峰,不怕浮云遮望眼;

    我来绝险处,要扶初日上微栏。 羊春秋题祝融峰观月台

    俯身看月上;

    昂首觉天低, 观月台

    上天攀月拨星云,看玉宇琼楼,长吉当年何等赋;

    封云锁雾迷昏晓,问岳灵真宰,昌黎以后几时开。 观月台。 长吉:唐诗人李贺,字长吉。 昌黎:唐代文学家韩愈

    寅宾出日;

    峻极南天。 祝融峰望日台

    高无见硕相;

    明不借他光。 高明台

    红透夕阳,好趁余晖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红茶亭

    秀气来高宇,看四绝奇观,五峰胜景;

    文明称奥区,有二贤吟迹,七祖道场。 胡遐之题南岳牌坊

    天下数名山,五岳之中称独秀;

    人文传太古,六朝而后见多姿。

    南岳牌坊

    七二峰雾失云迷,好留佳客寻衡岳;

    九千丈风迥雪舞,喜看飞花落洞庭。 南岳牌坊

    北望神州,擎天四岳皆吾友;

    南来胜景,播誉千秋是此山。 南岳牌坊

    雁阵破长空,展翅腾云,俯仰方知天地阔;

    峰头揽胜景,骋怀极目,登临不尽古今情。 雁峰寺山门,位于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上,建于南朝,后废。唐天宝元年重建,宋、元、明、清皆屡加修葺,与西禅寺、花药寺、罗汉寺并称衡阳四大古刹。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仅存前殿与后院。1950年后多次修葺,并增建亭榭,广植花木,已成当地著名游览区

    到此一回头,忆幽燕云树,吴楚烟波,证五千里新旧,鸿泥敢去倦也;

    会当凌绝顶,指太华岩绕,岱宗神秀,比七二峰郁葱,佳气毕竟何如。 周延俊题雁峰寺

    雁序本无心,形影偶留,便令寿域同登,福田广种;

    峰峦如有意,菩提常住,管教佛宇清净,道场庄严。 雁峰寺

    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

    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声。 王闿运题雁峰寺

    五百年化身归来,十万福地斯为美;

    七二峰从头数去,千古名山不在高。 雁峰寺

    大梦忽闻钟,任他烟雨迷离,还当醒眼;

    浮生真类雁,看到天花欲坠,我亦回头。 雁峰寺

    真诚招来飞鸿落;

    深情激静玉石开。

    雁峰寺

    楼外山川,知是何年图画;

    槛前烟雨,须看此日天堂。 雁峰寺

    寿者原有相,觉路常开,希众生都悟寒塘雁;

    佛法本无边,慈航普渡,愿比丘同登须弥峰。 雁峰寺

    上一点、下一点,与我何干?到此处看看,都只为游山玩水;

    达也好、窘也好,管他怎甚!来这边走走,无非是拜佛烧香。 破门和尚题雁峰寺

    上乘希佛、上界希仙、上域希圣,庶民无一上一希,我只得仰天问来鸿去雁;

    达道立德、达智立言、达人立功,君子有三达三立,谁又能着地便造极登峰。 破门和尚雁峰寺

    一笑悟前缘,故国啼鸟,阅世间久同云变幻;

    廿年留梦影,浮生似雁,冲之霄会见海澄清。 雁峰寺

    瞰城郭雾散云开,四面氛烟皆归尽;

    临福地神怡心旷,千年名胜又重新。 雁峰寺

    5.黄河一掬的对联

    黄河水滚滚而来文应如是 韩信兵多多益善士亦宜然 周恩来题淮安县学校门 九曲黄河曲曲奏来华夏韵 八声甘州声声谱得神州行 四海升平黄河水变青罗带 万家向阳白塔山成碧玉簪 兰州:白塔山 挽毂东西一水流通三万里 指挥中外两京交互几千年 黄河:刘宝和题卧虹桥 万里长江潇潇细雨知春暖 千年黄河滚滚惊涛报冬寒 一柱撑天东带黄河明献瑞 孤标拔地西屏兰岳秀争辉 宁夏平罗田州塔,因位于田州城而得名 奥运属北京长江黄河迎凤舞 圣火燃华夏天南地北喜龙腾 古寺对金山看翠巘扑人眉宇 长桥开铁索放黄河入我胸襟 兰州:慕寿祺题怡园,位于袖川门外北垣 黄河醉谷香浏水二泉映秋月 红袖传春讯草原百鸟舞夕阳 节义凛风霜碧血千年殷塞草 春秋绵俎豆黄河九曲咽忠魂 兰州:魏光焘题甘肃省忠义总祠 义勇镇边疆泽并黄河流万古 武安延社稷群瞻紫塞峙千秋 兰州:华林寺 畅言天下事继往开来谁为健者 怀具胞与情先忧后乐我思故人 黄河:羊春秋题畅怀亭。

    联嵌“畅怀”二字 两只赤臂两址赤壁赤臂游赤壁 九曲黄河九瞿黄鹤黄鹤越黄河 世间无水不朝宗岂止黄河一派 天上有妃能降福何愁碧浪千重 台湾:云林朝天宫 五千年中华民族文明导源于此 十亿众社会主义事业与日俱新 虞愚题黄河游览区 西电东输地方中央瞩目西三峡 南水北调长江黄河握手南四湖 喜看日出东南自古长河堪入画 休叹沟分汉楚而今四海已为家 黄河:林从龙题汉霸二王城 国庆众迎澳胞热泪欲涨长江长河 中秋独思台客愁肠直动秋月秋风 华岳黄河俱有灵其间气必钟英哲 圣贤豪杰都无种在儒生自识指归 陕西味经书院二门,位于泾阳,创建于清 黄河水清黄禾时几个黄鹤翔碧海 白鹿书院白露日一行白鹭上青天 南瞻嵩岳立地顶天依稀乾坤砥柱 东去大河争分夺秒实乃民族摇篮 黄河:杨怀武题郑州黄河游览区 水石便能奇况楼阁拂云林花绕屋 河山真大好喜风沙净塞烟火环城 兰州:张广建题拂云楼,位于城内黄河北岸 出塞上战神州灭明兴大顺楚天遗恨 诞湘潭转陕北驱日创共和华夏留芳 贵州茅台黄河特曲名川大江酿美酒 高山云雾西湖龙井青山秀水出香茗 过门不入诞子不亲终使洪流归大海 善言是拜寸阴是惜留将遗范育斯民 黄河:羊春秋题大禹岭 昆仑翘首岱岳钟情万仞仙峰迎圣火 扬子流欢黄河含笑两条龙臂擎环旗 作者:湖北祝大光 楼傍三秦看岳色苍苍久矣扩开眼界 地邻九曲听潭声浩浩诚哉荡涤胸襟 山西芮城永乐镇门楼,永乐宫的原址 牛羊在野菽麦连云欣看万里升平象 钢铁为弓风涛谱曲犹忆千军破阵声 黄河:谢彦玮题浮天阁 天险化康衢直如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濡开画本安得云梯关外作如是观 梁章钜题兰州黄河浮桥 逶迤万里跌宕千年雄踞关山连大漠 汹涌十分蜿蜒九曲直倾霄汉下中原 夏无酷暑冬不祁寒四季得中和景象 南倚雪山西连星海九州灵岳渎根源 叶昌炽题甘肃麦积山石窟,位于天水东南 单港永存名典籍流芳抚墓碑追怀故旧 黄河长饮恨烽烟尚炽闻鼙鼓痛失忠良 黄克诚挽董世明 寒露露寒霜降降霜小雪大雪雪大雪小 长江江长黄河河黄微波巨浪巨浪微波 探源头天上而来仗神力疏通澜安九曲 展祀则人心致敬知典章隆重秩视三公 兰州:崧蕃题河神庙,又名黄河大渎庙 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然黄河翻滚 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廓犹是人民已非 康有为题河南省开封龙亭 边塞起风云喜紫气东来会有輶轩随雁度 苍生盼霖雨问黄河远上此中多少化龙才 兰州:谭继洵题甘肃贡院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梁章钜题甘肃兰州清泉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启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雁落平沙听古调冰弦响遏行云声回幽壑 人来雅座分晴窗细乳杯衔日月盏酌江河 黄河:侯孝琼题河清轩 印来明月一潭青霭冥冥此地上通星宿海 傍着大河九曲黄河滚滚出门如见浙江潮 兰州:小西湖,位于袖川门外,旧称莲花池 终南太华镇东方杨柳金城万井挹关中紫气 葱岭昆仑睇西极葡萄玉塞一樽撰天上黄流 兰州:裴伯谦题拂云楼。终南太华:二山名 秦岭巍峨悼先烈舍身成仁光耀西北永垂不朽 黄河怒吼看三军气冲霄汉直捣长安胡贼难逃 ——彭德怀挽杜斌丞 登堂如见此人我曾经泰岱黄河举酒遥生千古感 饮水当用此味君莫道峨嵋太白隔江且看六朝山 扬州:龚易固题街南书屋 入世复关经贸涌商潮趋利避害黄河扬子双龙舞 迎春跃马改革添虎翼搏雨追风西部东方两凤飞 治黄河巡江苏督湖广垦辟新疆烈烈丰功感黎庶 禁鸦片逐奸商灭夷威销烟虎门沉沉伟绩动西洋 唐达挽林则徐 看万里山川峰旋峪转滚滚黄河天上来又流天际去 阅千年典籍国废邦兴悠悠青史世间起还待世人评 黄河:刘流佳题极目阁 四岳踞黄河个个称雄惟兹坐控长江使挟汉潜望洋朝海 一尊瞻赤帝巍巍在上但愿灵钟大楚笃生申甫为国补天 衡山:陈逢元题南岳庙。

    申甫:周代大臣申 凭几载青春踏几遍青山地完成远征以后吟几句诗词天之骄子 捧一把黄土喝一口黄河水站立长城之上吼一声京腔龙的传人 商彝周鼎楚辞汉赋魏碑晋帖唐诗宋词元曲清联五千年文化光辉夺目 青海黄河香港澳门秦岭新疆西藏阳朔台湾大理百万里江山风景多娇 钟华一先生题《清联》书 100 吾乡多贤豪汉子长隋仲。

    6.南岳进香的对联怎么写

    001 回雁峰

    斗鸡巷 回雁峰乃衡山一峰

    002 德敷上下

    道贯古今 湖南衡山丹霞寺

    003 六朝古刹

    七祖道场 湖南衡山福严寺(南岳系祖庭)——怀让

    004 山矗天止

    云起峰流 衡山:祝融峰

    005 望衡九面

    瞰郭万家 岳麓山:望湘亭

    006 寅宾出日

    峻极南天 衡山:祝融峰望日台

    007 放眼愁天压

    低头觉地空 衡山:祝融峰

    008 高无见顶相

    明不借他光 湖南衡山福严寺后山“极高明”石壁

    009 一日无心出

    群山不敢高 ——萧髯公题山东泰山绝顶亭

    010 记迹形骸以外

    寄迹山水之间 衡山:藏经殿

    011 白云飞去青山在

    青山常在白云中 湖南衡山祝融峰顶舍利塔

    012 飞过烟云疑化石

    仙参星斗尚留坛 湖南衡山飞仙石

    013 敢向烟霞坚啸傲

    不妨诗酒作生涯 衡山:邺侯书院

    014 尽把好风藏寺里

    不教幽景落人间 衡山:方广寺,在莲花峰下

    015 进去都是有缘客

    归来何须别看山 衡山:丹霞寺

    016 明通幽时光常住

    心到虚天色是空 湖南衡山明心殿佛龛

    017 石径有尘风自扫

    山门无锁月常关 湖南衡山石头寺

    018 万觞珠玑辉梵宇

    一襟星斗焕经台 衡山:藏经殿,位于赤帝峰下

    019 湘江蜀道魂难越

    燕塔衡山梦可攀

    020 上摘星辰旁飞日月

    封弥云雨泽沛山河 衡山:上封寺,在祝融峰下

    021 太微为衡门罗将相

    盛德在火运启秋冬 衡山:陈逢元题南岳庙

    022 天半朱霞云中白鹤

    山间明月林下清风 湖南衡山上封寺

    023 二月莺花声色动人耳目

    九秋蟾桂影香惹我身心 明朝文衡山对王宠

    024 小大由之合成尖迪二字

    千里见王凑作重现两文 文衡山答对王雅宜

    025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 岳麓山:岳麓书院。衡湘:衡山和湘江

    026 红透夕阳好趁余晖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湖南衡山九龙泉附近红茶亭

    027 门可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

    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屿低 衡山:南天门,在祝融峰下

    028 亭有龙盘何不在天飞霹电

    岳常凤集都来此地听箫韶 ——湖南衡山盘龙亭

    029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湖南衡山半山亭

    030 钢齿血中存留吃爹娘田里饭

    瞳光天外炯聊删魏晋劫前书 王夫之题衡山武夷公墓,王夫之父字武夷

    031 身在最高峰不怕浮云遮望眼

    我来绝险处要扶初日上微栏 衡山:羊春秋题祝融峰观月台

    032 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衡山:邺侯书院。名宰相:李泌

    033 我读文山词劝过往奸雄思量仔细

    神知韩子意要扫开晦昧突兀晴空 吴獬题南岳衡山

    034 杯举龙池愿大众洗心净对空中皓月

    杖扶天柱试凭虚放眼全收界下浮云 衡山:祝融峰。龙池:祝融峰顶有雷池

    035 当代需人才正望着岣嵝峰七十二般云气

    自家定功课莫等他清凉寺一百八下钟声 吴獬题湖南研经书院

    036 望望七十二峰工部游时诗圣有谁能继响

    遥遥一千余载文公去后岳云从此不轻开 衡山:祝融峰。文公:韩愈

    037 直穷七二峰巅俯天下名山巨川渺乎小矣

    压倒三千世界祝中国英雄豪杰大而化之 衡山:周延俊题祝融峰,为72峰最高峰

    038 蓝关雪拥尚存疑我识先生万里初程来此土

    衡岳天开遥纪胜人怀刺史千秋元气在斯文 刘映榆题龙川韩愈祠。衡岳天开:韩愈诗

    039 明窗啜茗时半日闲三日忙须勘破庭前竹影

    画船携酒处衡山月嶷山雨冷思量城外钟声 衡山:王湘绮题雁峰寺

    040 岳脉接衡山直通泰华恒嵩万古神灵扶宇宙

    峰头耸天际俯眺资湘沅澧几派波涛下洞庭 安化岳峰殿,在安化南的大峰山上

    7.董仲舒的“三才之道”思想是什么

    董仲舒,生于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 年),死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 年)。

    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或说景县)人。他少年时代治《公羊春秋》,与公孙弘同学于胡毋生。

    汉景帝元年(公元前156 年)与胡毋生一起立为博士。他授徒著书十分用功,有“三年不窥园”之说。

    因为他治学认真,所以在学术上造诣很高。《史记·儒林列传》说:“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其传公羊氏也。”《汉书·五行志》也说:“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在司马迁看来,自汉初到汉武帝,传《春秋》公羊学的学者中,水平最高的是董仲舒。班固则认为,董仲舒是西汉儒者的一代宗师。

    汉武帝即位之后,举贤良文学之士,于是董仲舒“以贤良对策”(即“天人三策”)上书汉武帝。据《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五月,诏贤良⋯⋯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

    董仲舒“天人三策”的主要内容是以《春秋》公羊学为理论基础,从“天人相与”出发,论证“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同时又提倡“礼乐教化”,主张办太学,求贤养士,实行“量材而授官”,建议“州郡举茂才孝廉”。

    汉武帝对董仲舒所上“天人三策”十分满意,于是用他为江都(今扬州)相,辅佐易王刘非。易王是汉武帝的哥哥,向来骄横,喜好武勇。

    而董仲舒能以礼义予以匡正,因此易王对他也很敬重。董仲舒任江都相期间,治理封国用《春秋》灾异学说的观点,推衍阴阳的变化,例如求雨的方法是要闭塞阳气,而放纵阴气的发展;要使雨停止,其方法则相反。

    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的仪式而已。著书立说元光五年(公元前130 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易王刘非上书汉武帝,愿意领兵出击匈奴。

    汉武帝不许可。因为刘非“好气力,治宫馆,招四方豪杰,骄奢甚”①。

    很可能因为此事,董仲舒被“废为中大夫”。中大夫是“掌论议”之官,居于都城长安。

    在此期间,董仲舒因善为灾异之说,便在家里就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推说其意,写成《灾异之记》②草稿,尚未上书皇帝。主父偃私见其稿,因为嫉妒董仲舒,所以将《灾异之记》草稿偷窃出来上奏朝廷。

    汉武帝将它交与朝中诸儒审阅。其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当时董仲舒的弟子吕步舒并不知道它是老师所写,以为是很愚蠢之作。

    汉武帝一怒之下,把董仲舒下了大狱,继又下诏赦免其罪。因此,董仲舒再也不敢谈论灾异。

    董仲舒之所以被赦免,大约与汉武帝看重他是著名的经学大师有关。在他复为中大夫以后,汉武帝又下诏书,要吾丘寿王“从中大夫董仲舒受《春秋》”①,即要吾丘寿王向董仲舒学习《春秋》公羊学。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 年)公孙弘任丞相,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一文中有“江都相董仲舒”之语,可见此时董仲舒已由中大夫复为江都相。董仲舒为人廉洁直率。

    他治《春秋》公羊学,造诣很深,而丞相公孙弘在这方面远不如他。公孙弘此人对于和他有过矛盾冲突的人,虽然表面上与其亲善,而背地里却喜欢陷人于罪。

    他妒嫉董仲舒,盘算着找机会报复。他知道汉武帝的哥哥胶西王特别恣意放纵,便对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任用为胶西王相。

    汉武帝便调董仲舒为胶西王相。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是个大儒,很有德行,因此也还能善意的对待他。

    但是董仲舒还是怕时间长了难免得罪,于是推病辞去胶西王相之职。董仲舒退居家中,始终不过问家里的产业情况,专心从事著书立说。

    董仲舒在家居数年中,朝廷中如有重要事情商议,汉武帝都派使者及廷尉张汤到他家里去询问,而他的对答都能阐明纲纪法度。董仲舒的著作,“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

    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于后世。”这些著作,后来大都搜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

    董仲舒最后因“年老,以寿终于家”。他的弟子有褚大、吕步舒、殷忠等以百数,而他的子孙皆以有学问而做大官。

    “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说董仲舒的哲学基础是“天人感应”的学说。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是最尊贵的“百神之君”①。

    天不仅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因此,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和人一样“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②。

    而人在自然界的万物之中处于特殊地位,最为可贵。人与天是相合的,“天人一也”③。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继承了思孟学派和阴阳家邹衍的学说,而且将它发展得十分精致。董仲舒认为,只有人的结构能与天地偶合:成人有骨366 节,与一年的天数相副;大骨12 节,与一年之月数相副;体内有五脏,与五行相副;外有四肢,与四季相副④,如此等等,总之,人确乎与天数相似而“合二为一”。

    董仲舒还认为,天生万物是有目的的。他说:“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

    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⑤其实天本无目的可言,在自然界只存在因果关系,而并不存在目的关系,天有目的之说,是董仲舒强加给自然界的。

    它便于统治者假借天的目的来推行自己的主张。董仲舒精心构筑的“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