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晚唐诗人杜牧根据

    1.晚唐诗人杜牧根据 飞 骑送荔枝一事用什么勾勒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首句“长安回望”四字极为重要。长安是当时的京城,明皇应在京城日理万机,妃子自应留在京城,因而飞送荔枝者直奔长安,而皇帝、贵妃却在骊山行乐!这就出现了“长安回望绣成堆”的镜头。唐明皇时,骊山遍植花木如绵绣,故称绣岭。用“绣成堆”写“一骑”遥望中的骊山总貌,很传神。次句承 “绣成堆” 写骊山华清宫的建筑群。这时候,“一骑”已近骊山,望见“山顶千门次第开”;山上人也早已望见“红尘”飞扬,“一骑”将到,因而将“山顶千门”次第打开。紧接着,便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戏剧性场景。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前三句诗根本不提荔枝,压根儿不知道为什么要从长安回望骊山,不知道“山顶千门”为什么要一重接一重地打开,更不知道“一骑红尘”是干什么的、“妃子”为什么要“笑”,给读者留下一连患悬念。最后一句,应该是解释悬念了,可又出人意料地用了一个否定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确,卷风扬尘,“一骑”急驰华清宫千门,从山下到山顶一重重为他敞开,谁都会认为那是飞送关于军国大事的紧急情报,怎能设想那是为贵妃送荔枝!“无人知”三字画龙点睛,蕴含深广,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惊人的高度。

    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

    2.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A.初唐B.晚唐

    杜牧是晚唐诗人。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46238

    晚唐是公元827-859,而杜牧是公元803-853年,根据其创作活动的主要年代,是晚唐诗人。

    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 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 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 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他著名的《无题》诗究竟是爱情之作,还是隐喻政治内容,中国诗歌评论界至今还有争论。

    3.唐代诗人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4.晚唐诗人杜牧有何著名的作品

    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 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杜牧进士及第,之后又参加制策,登科后被 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随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做 幕僚,自此开始了他的幕府吏生涯。

    太和九年,杜牧被朝廷任命为真监察御 史,在东都洛阳上任。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杜牧四处凭吊古迹,写 下了不少诗篇。

    唐文宗开成四年(840年),杜牧前往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 撰。第二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 比部员外郎,次年外放黄州刺史,之后历任池州刺史、睦州剌史、司勋员外 郎、史馆修撰、吏部员外郎、湖州刺史、考功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中书 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杜牧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

    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 以文会友。 杜牧自少喜好论兵,并做过多篇文章谈论军亊。

    《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几篇文章阐述了藩镇问题和用兵方略,为司马光撰 写《资治通鉴》时所采录。 杜牧的文学创作成就辉煌,无论是诗、陚、古文都堪称名家。

    杜牧最 擅长长篇五言古诗。他的长篇五言古诗气骨遒劲。

    晚唐的张为在《诗人主客 图序》中将杜牧的诗归为“髙古奥逸”类。裴延翰将他的诗文四百五十首编 为二十卷的《樊川文集》。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的古体诗受到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 诗则文词清丽、情韵跌宕。

    杜牧在七律 《早雁》中使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 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 表示同情。《九日齐山登髙》中,杜牧 以豪放的笔调抒写自己的旷达胸怀,同 时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诗歌总体趋向 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风气的影 响,也注重辞采。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 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 合,形成了一种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 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的艺术风格。

    5.唐朝诗人杜牧的简单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称:杜紫薇。

    (来源: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6.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大量以七绝写史,其咏史诗有“”之誉

    二十八字史诗杜牧,在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用鲜明的史论笔法,通过追忆昔日辉煌以抒发末世的感伤,或寻找前人的覆辙以警戒当今,能从时代的变迁中参悟人生的哲理,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蕴藉的诗味之中.他极大地发挥了绝句诗体的妙用,创作出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优秀作品./link?url=mPCkkMzEk92EE2wZdH3yBEkaKKrsitxDt__XPTcbYaNbQLgVdj5pAtQnRC97sZLMvUk2BSnYc908Ah5B0W389a。

    晚唐诗人杜牧根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