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经典绝句翻译

    1.急用~~杜甫<绝句>的翻译

    杜甫<绝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

    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

    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

    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

    “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

    此时的柳树是其最美的状态,文人画匠多把此刻的柳树寓意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树,丈余外都犹如一层绿雾漫卷在树冠上,由于细柳条的浅棕色里泛出一丝青绿色,柳条开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状态,变得柔软起来。

    此刻的柳丝多入诗画,曹雪芹在《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回里这样描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如葛紫巾 南乡子的唱和诗“长亭无风柳丝斜,杏花疏影笛声哑。”“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

    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晏殊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

    而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更是给读者描述了柳丝轻柔、无风尚且柳丝斜的状态。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春天柳丝的状态,而这时两个黄鹂鸟正是用爪抓住来回飘动的柳丝,在春意盎然的微风里,啾啾鸣叫,诗人也许正是被这样的闹春鸣叫声吸引到窗前。

    上阕的末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对应的。诗人正是被黄鹂鸟的鸣叫声吸引到窗前,当他的目光从柳丝下的一只黄鹂鸟转移,被上面那只黄鹂鸟的鸣叫声挑起目光时,从树梢上,看到了远方的青天。

    如果说诗人用一种欢快的笔调写出了黄鹂鸟跳跃鸣叫的动感画面,那么此句中“一行”便给读者一种目光直线上升的感觉。白鹭鸟相对于黄鹂鸟来说,一个是体形庞大的候鸟,一个是体形弱小的雀鸟。

    这是一种寓意对比,我在下文中会说明。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春暖花开季节从南方越冬而北归。

    那一种思乡归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诗人精准地用一个“上”字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白鹭鸟的一行,与黄鹂鸟一上一下的分离成两个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也借着两种鸟的状态,把目光从眼前的一棵柳树,投向了一望无际的青天。古诗中描写天色的有很多,而诗人用“青”字来表述早春清晨爽朗的晴空,杜甫作为唐代最具有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描写早春天空的这种定义,也影响到了这个时期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瀛。

    著名日本演歌《北国之春》的首句中“亭亭白桦,悠悠碧空”一句中,日文汉字便是“青空”两个字。这里,“青”所涵盖了这样两层意思。

    一是,青,颜色,蓝、绿的兼色。既没有蓝色的沉闷,也没有绿色的宁静,它是一种很透亮的感觉,在西方油画色彩学里,有一种加光混合法,例如用朱红、翠绿、蓝三种原色光,同原色光双双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

    在色相图标里,自然光的七色只有青色未被列入基本色相,原因便在于,青色的透明感在投光时,无法完全掩盖其它“正”色。二是,青,状态,初生萌发、干净淳朴。

    这层意思对于暮冬已过,春色将至的早春焕发出来的生机,犹为重要。诗人正是抓住了这种感觉,用一个“青”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心不已的情节。

    诗人用“色”的感觉在这里犹显考究。纵观上阕这两句,两个数字“两”、“一”,两个量词“个”、“行”,两种鸟类“黄鹂”、“白鹭”,两个动作“鸣”、“上”,两种颜色“翠”、“青”,两个距离“近柳”、“远天”。

    表面的十四个字,表述了十四种事物。但是,诗人在这首二句里,已经隐藏了递进的豪情。

    2.唐诗名言(翻译)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翻译:你我之间没有彩凤的翅膀可以比翼齐飞,但心灵却像是灵犀的角,有一条不断的线贯通始终。(比喻二人爱情坚贞不渝)

    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翻译:去看过沧海的不会觉得别地的水美,而去过巫山的人也再也看不上别地的云。(比喻曾经沧桑)

    3.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李白)

    翻译:两个好友在山花盛开时节相对饮酒,一杯又是一杯,不觉忘怀了天地。(写对饮的悠然洒脱)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翻译:在之前没有古人与我做伴,他们都埋入黄土。其后的来者也不可能与我做伴,那时我也已经埋入黄土,在这空虚无伴的时刻,我看着广阔的天地,凄然流下了泪水。(写个人的怀才不遇,孤独寂寞。)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翻译:秋风萧瑟,无边无际的黄叶纷纷落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滚滚而来。(写秋日的盛景,也指人生的代谢。)

    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

    我上天入地去寻找,却不见你的踪影。(指寻人的飘渺无期。)

    7.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

    江南二十四桥的明月之夜,莹润如玉的女子在哪里吹着笙箫,(描写江南风光。)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行走在大漠上,远望狼烟,扶摇直上。曲折的长河映着浑圆的落日。(写塞上风光)

    9.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以前的名门望族王氏谢氏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寻常百姓之家。(写世事的兴衰更替)

    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孟郊)

    我用十年磨出了这把利剑,现在它锋利的刃还没有使用过。(写任侠之气,自我的磨练。)

    3.杜甫的绝句翻译~~急用

    《杜甫<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

    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 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

    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 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

    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 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

    “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 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

    此时的柳树是其最美的状态,文人画匠多把此刻的柳树寓意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树,丈余外都犹如一层绿雾漫卷在树冠上,由于细柳条的浅棕色里泛出一丝青绿色,柳条开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状态,变得柔软起来。

    此刻的柳丝多入诗画,曹雪芹在《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回里这样描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如葛紫巾 南乡子的唱和诗“长亭无风柳丝斜,杏花疏影笛声哑。”“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

    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晏殊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

    而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更是给读者描述了柳丝轻柔、无风尚且柳丝斜的状态。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春天柳丝的状态,而这时两个黄鹂鸟正是用爪抓住来回飘动的柳丝,在春意盎然的微风里,啾啾鸣叫,诗人也许正是被这样的闹春鸣叫声吸引到窗前。

    上阕的末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对应的。诗人正是被黄鹂鸟的鸣叫声吸引到窗前,当他的目光从柳丝下的一只黄鹂鸟转移,被上面那只黄鹂鸟的鸣叫声挑起目光时,从树梢上,看到了远方的青天。

    如果说诗人用一种欢快的笔调写出了黄鹂鸟跳跃鸣叫的动感画面,那么此句中“一行”便给读者一种目光直线上升的感觉。白鹭鸟相对于黄鹂鸟来说,一个是体形庞大的候鸟,一个是体形弱小的雀鸟。

    这是一种寓意对比,我在下文中会说明。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春暖花开季节从南方越冬而北归。

    那一种思乡归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诗人精准地用一个“上”字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白鹭鸟的一行,与黄鹂鸟一上一下的分离成两个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也借着两种鸟的状态,把目光从眼前的一棵柳树,投向了一望无际的青天。 古诗中描写天色的有很多,而诗人用“青”字来表述早春清晨爽朗的晴空,杜甫作为唐代最具有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描写早春天空的这种定义,也影响到了这个时期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瀛。

    著名日本演歌《北国之春》的首句中“亭亭白桦,悠悠碧空”一句中,日文汉字便是“青空”两个字。 这里,“青”所涵盖了这样两层意思。

    一是,青,颜色,蓝、绿的兼色。既没有蓝色的沉闷,也没有绿色的宁静,它是一种很透亮的感觉,在西方油画色彩学里,有一种加光混合法,例如用朱红、翠绿、蓝三种原色光,同原色光双双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

    在色相图标里,自然光的七色只有青色未被列入基本色相,原因便在于,青色的透明感在投光时,无法完全掩盖其它“正”色。 二是,青,状态,初生萌发、干净淳朴。

    这层意思对于暮冬已过,春色将至的早春焕发出来的生机,犹为重要。诗人正是抓住了这种感觉,用一个“青”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心不已的情节。

    诗人用“色”的感觉在这里犹显考究。 纵观上阕这两句,两个数字“两”、“一”,两个量词“个”、“行”,两种鸟类“黄鹂”、“白鹭”,两个动作“鸣”、“上”,两种颜色“翠”、“青”,两个距离“近柳”、“远天”。

    表面的十四个字,表述了十四种事物。但是,诗人在这首二句里,已经隐藏。

    4.杜甫的绝句翻译~~急用

    《杜甫<绝句>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

    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 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

    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 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

    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 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

    “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 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

    此时的柳树是其最美的状态,文人画匠多把此刻的柳树寓意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树,丈余外都犹如一层绿雾漫卷在树冠上,由于细柳条的浅棕色里泛出一丝青绿色,柳条开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状态,变得柔软起来。

    此刻的柳丝多入诗画,曹雪芹在《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回里这样描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如葛紫巾 南乡子的唱和诗“长亭无风柳丝斜,杏花疏影笛声哑。”“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

    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晏殊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

    而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更是给读者描述了柳丝轻柔、无风尚且柳丝斜的状态。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春天柳丝的状态,而这时两个黄鹂鸟正是用爪抓住来回飘动的柳丝,在春意盎然的微风里,啾啾鸣叫,诗人也许正是被这样的闹春鸣叫声吸引到窗前。

    上阕的末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对应的。诗人正是被黄鹂鸟的鸣叫声吸引到窗前,当他的目光从柳丝下的一只黄鹂鸟转移,被上面那只黄鹂鸟的鸣叫声挑起目光时,从树梢上,看到了远方的青天。

    如果说诗人用一种欢快的笔调写出了黄鹂鸟跳跃鸣叫的动感画面,那么此句中“一行”便给读者一种目光直线上升的感觉。白鹭鸟相对于黄鹂鸟来说,一个是体形庞大的候鸟,一个是体形弱小的雀鸟。

    这是一种寓意对比,我在下文中会说明。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春暖花开季节从南方越冬而北归。

    那一种思乡归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诗人精准地用一个“上”字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白鹭鸟的一行,与黄鹂鸟一上一下的分离成两个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也借着两种鸟的状态,把目光从眼前的一棵柳树,投向了一望无际的青天。 古诗中描写天色的有很多,而诗人用“青”字来表述早春清晨爽朗的晴空,杜甫作为唐代最具有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描写早春天空的这种定义,也影响到了这个时期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瀛。

    著名日本演歌《北国之春》的首句中“亭亭白桦,悠悠碧空”一句中,日文汉字便是“青空”两个字。 这里,“青”所涵盖了这样两层意思。

    一是,青,颜色,蓝、绿的兼色。既没有蓝色的沉闷,也没有绿色的宁静,它是一种很透亮的感觉,在西方油画色彩学里,有一种加光混合法,例如用朱红、翠绿、蓝三种原色光,同原色光双双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

    在色相图标里,自然光的七色只有青色未被列入基本色相,原因便在于,青色的透明感在投光时,无法完全掩盖其它“正”色。 二是,青,状态,初生萌发、干净淳朴。

    这层意思对于暮冬已过,春色将至的早春焕发出来的生机,犹为重要。诗人正是抓住了这种感觉,用一个“青”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心不已的情节。

    诗人用“色”的感觉在这里犹显考究。 纵观上阕这两句,两个数字“两”、“一”,两个量词“个”、“行”,两种鸟类“黄鹂”、“白鹭”,两个动作“鸣”、“上”,两种颜色“翠”、“青”,两个距离“近柳”、“远天”。

    表面的十四个字,表述了十四种事物。但是,诗人在这首二句里,已经隐藏。

    5.六首唐诗带翻译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今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兰草的叶子长的茂盛芳馨, 秋天,桂树的花朵开得明洁清新。 兰草充满着朝气,桂花生机勃发, 它们各有其节操,适应美好的季节。

    然而谁又能想得到徜徉山林的隐士, 因为闻到了芳香产生爱慕之情? 兰桂虽是草木,却有自己的本性, 何需美人来赏识,采撷攀折扬名。感遇(其二) 张九龄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译文: 江南有一种红桔,寒冬仍碧绿成林。

    岂止南方地气暖,而是本性更耐寒。 红橘本可献贵客,怎奈山高水又深? 命运决定了其遭遇,循环奥秘实难寻。

    世人偏爱栽桃李,难道红桔没绿荫。月下独酌》 作者: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韵译】: 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 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 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 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 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 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 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长干行(乐府)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翻译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在门前折花做游戏。

    你骑着竹马过来,把弄着青梅,绕着床相互追逐。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

    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

    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

    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

    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

    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汤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 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

    终要登上泰山的巅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6.唐诗10首翻译

    1.《春宫曲》作者:王昌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翻译:昨夜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华。

    平阳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帘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锦袍赐她。2.《宫词》作者: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翻译:《宫词》作者:顾况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近秋河。3.《秋夕》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翻译: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4.《寻西山隐者不遇》作者:邱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叩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翻译:西山顶上有一座小茅屋,寻访隐者直上三十里路。轻扣宅门竟无开门童仆,窥看室内只有几案摆住。

    主人不是驾着柴车外出,一定是垂钓在秋水之渚。来得不巧不能与其见面,殷勤而来空留对他仰慕。

    绿草刚刚受到新雨沐浴,松涛声声随风送进窗户。来到这惬意幽静的绝景,我心耳荡涤无比的满足。

    尽管没有宾主酬答之意,却能把清静的道理领悟。兴尽才下山来乐在其中、何必要见到你这个隐者?5.《宿王昌龄隐居》作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翻译: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6. 《长安遇冯著》作者:韦应物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冥冥花正开、扬扬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翻译:你从东方回到长安来,衣裳沾满灞陵的春雨。

    请问你来此为了何故?你说为开山辟地买斧。冥冥春雨百花淋雨开,习习和风燕子新孵雏。

    去年一别如今又逢春,双鬓银丝添生了几缕?7. 《凉州词》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翻译: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8.《滁州西涧》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翻译】: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9. 《寒食》作者:韩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翻译: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10.《逢入京使》作者: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翻译: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你这个题目回答的好辛苦,要给我追加分啊,o(∩_∩)o。

    居然还追加题目,晕倒。

    /Translation/index.asp自己查宋词吧。

    太多了。

    7.求绝句赏析及翻译

    诗词及赏析 一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处着眼,视野开阔,描写了自然界的大环境。

    诗的开头突出“迟日”,统领全篇。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现象。

    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种可爱的动物,写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

    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 【中心思想】这首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鸳鸯、泥融与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2 绝句 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释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予深爱之。’”朱熹激赏其诗,所使用的标准是有无“蔬笋气”,实际上是宋代诗学理论探讨的问题之一。

    苏轼在《赠诗僧道通诗》中说:“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自注:“谓无酸馅气也。”

    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这一命题。他评唐代司空图“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二句说:“吾尝游五老峰,入白鹤院,松荫满庭,不见一人,惟闻其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

    但恨其寒俭有僧态。”(《书司空图诗》)便明确表现了这一倾向。

    他的对僧诗蔬笋气的反对,也得到了不少诗人的赞同。如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说:“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

    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考察蔬笋气的内涵,大约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俭之类,这本是与僧家生活和精神紧相联系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特定的“林下风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所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诗话》说:“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

    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问在《木庵诗集序》中更直截了当地说:“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确,如果我们承认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话,那么,对那种最能反映诗僧生活状态的蔬笋气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认可呢?苏轼诸人的说法其实是要把一切诗歌创作都纳入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标准中,而抹杀其应有的独特性。

    这一点,甚至和苏轼本人经常在诗歌理论中所表示的对多样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宁可理解为是他的一时之言,因为,从他的一些具体作品来看,也是并不缺少“蔬笋气”的。

    话又回到志南的这一首诗,朱熹称赞其没有蔬笋气,也是从士大夫的立场说的。这说明释志南是诗歌创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无蔬笋气,僧人都能写出好诗。

    3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解】: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韵译】: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评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 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

    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 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

    蘅塘退士批注:“四句 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4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字意〗 逾:更多。 欲:好象。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点评〗 这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

    〖鉴赏〗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写于暮春之时。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 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

    8.急用~~杜甫<绝句>的翻译

    杜甫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

    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

    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

    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

    “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展开杜甫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

    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

    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

    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

    “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

    此时的柳树是其最美的状态,文人画匠多把此刻的柳树寓意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树,丈余外都犹如一层绿雾漫卷在树冠上,由于细柳条的浅棕色里泛出一丝青绿色,柳条开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状态,变得柔软起来。

    此刻的柳丝多入诗画,曹雪芹在《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回里这样描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如葛紫巾 南乡子的唱和诗“长亭无风柳丝斜,杏花疏影笛声哑。”“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

    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晏殊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

    而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更是给读者描述了柳丝轻柔、无风尚且柳丝斜的状态。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春天柳丝的状态,而这时两个黄鹂鸟正是用爪抓住来回飘动的柳丝,在春意盎然的微风里,啾啾鸣叫,诗人也许正是被这样的闹春鸣叫声吸引到窗前。

    上阕的末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对应的。诗人正是被黄鹂鸟的鸣叫声吸引到窗前,当他的目光从柳丝下的一只黄鹂鸟转移,被上面那只黄鹂鸟的鸣叫声挑起目光时,从树梢上,看到了远方的青天。

    如果说诗人用一种欢快的笔调写出了黄鹂鸟跳跃鸣叫的动感画面,那么此句中“一行”便给读者一种目光直线上升的感觉。白鹭鸟相对于黄鹂鸟来说,一个是体形。

    唐诗经典绝句翻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