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选读之思乡怀人诗导学案教师版版

    1.所有苏教版初中古诗按思乡怀人,写景抒情,哲理诗分类

    1 诗歌分类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文学,以其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学一轨同奔。

    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遗产的奇葩。追溯中国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

    然而由于诗歌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1. 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 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等),也应注意。

    3. 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4. 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5. 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6. 咏史诗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7. 咏物诗。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8. 咏怀诗。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9. 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10. 山水诗、田园诗因为读者熟知,故不作介绍了。此外,还有题画诗、宫怨诗、无题诗等,因其题材或与其他题材相容,或要依诗的内容确定,也不再赘述。

    2.求有关思乡怀人的古诗词名句用太太太僻要课本谢谢

    1、《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眠客何事转凄 故乡今夜思千霜鬓明朝 2、《归家》【唐】杜牧 稚牵衣问归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鬓边丝? 3、《乡思》【宋】李觏 言落涯望极涯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暮云遮 4、《京师家书》【明】袁凯 江水三千家书十五行行行别语道早乡 5、《与浩初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处处割愁肠 若化身千亿散峰望故乡 6、《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 7、《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应知故乡事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异乡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楚游山随平野尽江入荒流 月飞镜云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送行舟 10、《月夜亿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行边雁秋声露今夜白月故乡明 弟皆散家问死寄书达况乃未休兵 11、《秋登吴公台寺远眺》【唐】刘卿古台摇落秋望乡野寺少云端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江独自今12、《竹枝》【唐】刘禹锡白帝城春草白盐山蜀江清南歌曲北莫乡情13《于安归扬州九月九行薇》【隋】江总 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故乡篱菊今几花14、《示》【宋】陆游 死元知万事空悲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原家祭忘告乃翁 15、《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秋风景异衡阳雁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烟落孤城闭 浊酒杯家万燕未勒归计羌管悠悠霜满寐军白发征夫泪 16、《思江南》【唐】干昨草枯今青羁故乡情夜梦登归路桐庐已及明17、《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树昏鸦桥流水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断肠涯 18、《渡江汉》【唐】宋问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敢问19、《滞雨》【唐】李商隐滞雨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归梦宜秋20、《送吴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龄沅江流水辰阳溪口逢君驿路远谪谁知望雷雨明春水共乡。

    3.“送别诗”“咏物诗”“咏物怀古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思

    送别诗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咏物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呤。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李贺《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咏物怀古诗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元.张可久.《人月圆·吴门怀古》) 5、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 从 军 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从 军 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归园田居五首 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思乡怀人诗 【长相思】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独望驿台】唐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春夜洛城闻笛】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唐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1.羁旅思乡诗常用意象,并举例2.羁旅思乡诗的意境3.羁旅思乡诗常用

    一,常见意象 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杜鹃:又叫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哀伤,声如"不如归去".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 之说.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鸿雁[候鸟,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愁]"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落日意在爱惜,如"故人";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二,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常见思想情感: 1.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 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妙喻传情:乡愁.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三,手法方面 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5.如何设计导学案 教师版 学生版

    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学教合一”,突出学生主体性1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导学案在设计教师教的同时,要突出学生学的内容,教师在教法中要融合学法指导,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2 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同时,知识传授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的特点。

    在设计和实施导学案时,我们需要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解决实际问题中所获知识的随机性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基于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来设计问题,做到课时教学服从单元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服从整体教学的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弄清知识的新旧联系,做到由旧知带动新知,由熟入生,如此,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相互联系的中, 既加强了对旧知的巩固,又引导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求。

    3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以教者的认识规律来取代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违背了主体教学原则。因此,导学案的设计,必须是在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设计符合学情的问题、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确定课堂教学过程。

    要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易懂易会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念。4 遵循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原则交往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互动过程。

    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教学任务就难以真正落实。现代教育思想倡导的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论,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

    导学案的设计应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利用导学案使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师生之间展开交流,教师之间探讨经念,形成一个多边的信息交流网络,体现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6.描写思乡怀亲的古诗、词、句我已经知道了《秋思》《长相思》《泊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赴北庭度陇思家 岑参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鸿雁满回塘. 《渡汉江》 [初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夏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回答者:argent_1987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2-6 18:03 -------------------------------------------------------------------------------- 日暮乡关何处是——古诗中的乡愁 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萦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被称做中国第一思乡诗的《静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深秋之夜,一轮满月挂在天边,月光透过窗户,照在诗人的床前,那么皎洁,以至诗人疑是“地上霜”.一个“霜”字,不仅写出了月色之白,更给人以清冷孤寂之感.接着诗人不禁一“举”头、一“低”头,由“望”而“思”.细致的动作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仰望着玉盘的明洁,月桂的婆娑,思绪联翩:今夜的月儿多圆啊,可人呢?怎能团圆!于是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什么呢?诗人没有具体讲.还是让我们读者去想象吧. 再来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中,也写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凉的氛围.这样的景色加上戍卒将士长年在边关要塞,更觉寂寞.在这样的氛围中,忽然不知从何处传来芦笛声,婉转悲切,如泣如诉.这袅袅之音,深深地触动了将士们的怀乡之情.“一夜”可见思绪持续时间之长;“尽望”点出感染范围之大.同样,李白也写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都以芦笛声为诱因,表现深切的思乡之情.悲凉哀怨,感人至深. 遥思远忆.上一类的古诗往往是诗人因景物而引起思乡之情,而思乡的具体内容,诗人并没说明.还有一类诗则是通过思念故乡的具体情景来表现诗人的乡愁.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节,本是家人亲友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因而“倍思亲”.诗人思念什么呢?诗中构想了这样一幅情景:在这重阳佳节,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他们一个个唱着跳着,欢快热闹.可就在他们挨个插遍茱萸的时候,遗憾地发现还少了一个人.兄弟们也许一下子安静下来,手执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着远行的我呢.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诗人通过想象出来的情景,曲折地表现自己的乡愁,显得婉约动人. 无独有偶,白居易的《邯郸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远在异乡的诗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此时只有灯影相伴,寒气逼人,所以“抱膝”而坐.孤灯加上冷清,自然会想起家里的温暖,亲情的温馨.但诗人并没有写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时也会坐到深夜,同样在想着自己.他们此时大概正在念叨着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样吧.其实诗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笔表现出自己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质朴而深情. 问讯梅菊.“美不美,家乡水;亲比亲,故乡人.”远在异地,当见到从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见面时一下子涌上心头的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等等.但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他并不问这些,而只是问绮窗前的寒梅开了没有: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热爱家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热爱家乡的山水、土地、风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你看,诗人问家乡寒梅时是那么仔细——“绮窗前”,那么关切——“著花未?”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圣洁的象征,诗中的寒梅显然是代表故乡的.故乡在诗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诗歌从小处着眼,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其实于平淡处,含有浓郁的诗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眷恋. 我常想,王维写这首诗是不是受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启发呢?《长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园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诗中先写自己“心”与“形”的南辕北辙,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却飞回了故乡.诗人想念故乡,想象着那篱笆边纯洁美丽的菊花,“今日几花开?”是开了一朵、两朵,还是三朵、四朵呢?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还要一一去点数似的,那急切之状、痴情之态,跃然纸上,真是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