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鉴赏

    1.10首古诗词鉴赏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

    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悠远深沉,韵味无穷。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

    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此诗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登鹤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 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简析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

    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 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 或写愁之长, 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

    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

    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

    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

    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

    2.求20首古诗赏析,急求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译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思想感情: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思想感情。 鉴赏 这首《山中送别》 ,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 唐诗 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

    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 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3.20首古诗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一作灵)籁,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令人发深省。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岱, 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 邀人晚兴留。 霁潭□(“檀”换鱼旁)发发,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 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 归醉每无愁。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 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 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 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钩洫, 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 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 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 遥忆旧青毡。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东岳云峰起, 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 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 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 骑马到阶除。

    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 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 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 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 难酬支遁词。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画鹰 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 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 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 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 悲风日暮多。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一作说)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 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 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何坼, 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 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 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 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 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 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 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 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 青天失万艘。 吾衰同泛梗, 利涉想蟠桃。

    赖倚天涯钓, 犹能掣巨鳌。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 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

    旁 植慈竹,盖兹数峰,□(上山下钦)岑婵娟,宛有尘外 格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一匮功盈尺, 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 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 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 佳气日氤氲。

    龙门 龙门横野断, 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 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 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 生涯尽几回? 李监宅二首(一作李盐铁) 尚觉王孙贵, 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 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 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 女婿近乘龙。

    华馆春风起, 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 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 虚怀只爱才。 盐官虽绊骥, 名是汉廷来。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 北渚临清河。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原注:时邑人蹇处士在座) 云山已发兴, 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 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 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 从公难重过。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 新亭结构罢, 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 气冥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 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 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 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 得兼梁甫吟。

    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野亭逼湖水, 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 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 却望临青关。 霭霭生云雾, 唯应促驾还。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艹专)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 留客夏簟青琅〔王干〕。 春酒杯浓琥珀薄, 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 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 时闻杂佩声珊珊。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

    4.10首古诗词赏析

    1、作者为唐代著名诗人,因擅长写七言绝句,因而被称为“七绝圣手”。

    这首诗与南朝乐府《采莲曲》中的少女的描写,手法不同,性格有异.手法的差别是南朝手法采用白描,王诗用映衬手法。性格差别是王诗更加精巧活泼。

    荷叶和采莲女的衣裙,简直就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芙蓉--这里代指莲花。

    采莲女们进入莲池后,就分不清哪是荷叶哪是衣裳,哪是莲花哪是人面,直到听见歌声,才知道她们来了。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

    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

    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

    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

    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

    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2、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

    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 10 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

    当然。

    5.古诗鉴赏大全200字数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最具特征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从景物的描写来看,这一句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从而反映了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后,暂时得到安宁生活的畅淡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愉情怀的表露。

    6.经典古诗赏析

    行路难的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

    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编辑本段]【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诗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

    74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全部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

    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

    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6 飡:通“餐”。 7 羞:通“馐”。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

    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逐句理解: (1)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

    7.要5首古诗及100个字的赏析 急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山行 七绝·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一幅多么明媚秀丽的天然画,而黄鹂的叫声,白鹭的动态,更使画面充满勃勃生机。诗人足不出户,却好像置身在欣欣向荣的大自然之中了。

    菊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8.初中古诗词鉴赏60首

    1、月夜

    今夜鄜州月儿明,(如同长安的一样,被叛军拘囚的我独自在望月思家,家中)妻子也在独自望着天上的月(妻子的身边不是有孩子们吗?怎么也会是“独看”呢?)。只因孩子们还小还未谙世事,他们是不会懂得母亲望月是在“忆长安”啊!(月光下,妻子望月一定望了很久了,想来)雾湿云鬓,月寒玉臂。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依靠在虚幌(薄帏)之中,让那皎洁的月光照着我们,不再泪水盈盈呢?

    2、昭君怨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3、一鹭图

    4、清江引 秋杯

    5、从军北征

    6、暮过山村

    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 山上稀稀落落的人家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人(作者)感到惊恐月亮在太阳未落之时刚刚升起,点燃的烽火没有越过秦地。(看到)在零落的桑柘树旁出现了袅袅的炊烟,(我)渐渐向之靠近。

    7、蟾宫曲 怀古

    8、赤壁

    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9竹枝词四首

    10、小松

    小松刚出土,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但有人不认识这些凌云树,一直到这些凌云数长高长大。

    11、(1)明月夜留别

    11、(2)送别

    12、兰溪棹歌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3、秋思

    14、泊秦淮

    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15、画眉鸟

    千百声的鸟啭,任意回荡著,(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

    16、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笼罩在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长江流入海门深远不见,江边树木饱含雨滴润滋。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恨,沾襟泪水象江面的雨丝。

    17、从军行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的将士们早已磨穿了身上的盔和甲,但他们已下定决心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18、折桂令 中秋

    19.题小松

    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诗人热烈赞颂小松,寄寓着自己的傲岸清高和政治抱负,以不耐霜雪的桃李嘲讽煊赫一时的显贵和奔走于其门庭邀宠之徒。

    20、送朱大入秦

    21、早梅

    唐诗鉴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