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为唐诗之一大变

    1.为什么说韩愈诗为唐诗之一大变

    韩愈的诗歌创作和其散文创作密不可分,如同他以复古为标志,倡导古文运动一样,韩愈的诗作也继承了自陈子昂以来的以复古为革新的传统.他推崇李白、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他的景慕之情.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继承了李白诗歌的自由豪放,杜甫诗歌的体格变化及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创作精神.因其独创性的发展,在中唐诗坛别开生面.从内容上看,韩诗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题材比较广泛,有不少和其古文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把自己的身世 感触溶入诗中,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弊端,可说是韩诗内容上的一个特点.韩愈早年仕途坎坷,中年以后为谏皇帝迎佛骨等,几遭杀头之祸,因此有 一肚子“不平之气”.他曾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在他的诗文中,这种“不平之气”时有流露.韩 愈存诗三百余首,有些诗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如《汴州乱》二首写汴州军阀间互相杀戮的情况.《归彭城》写政治的腐败,和自己伤时忧国的心情.把政事的腐 败与个人的失意结合在一起写,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反映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自己的遭遇,也反映了自己伤时忧国之情,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右迁兰关示侄孙湘》等.韩愈也有少数近似白氏讽谕诗的作品,如《华山女》、《射训狐》、《泷吏》、《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这些诗对社会习俗和政治时 事都有所讽刺.《华山女》选取典型的事件,运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嘻笑怒骂地讽刺了上上下下整个统治阶级的昏庸.不过总的看来,他的诗反 映当时的社会问题,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韩愈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也写得清新隽永,诗意盎然.这首诗写早春景色,这时春色虽然还不够浓,但是有着对春的期望,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所以比仲春时候还要可爱.然而,使韩愈在诗史上争得一席之位的并不是其诗中所表现的内容,而是他在诗歌艺术形式方面所做的探索.李杜之后,极盛难继.是一味摹拟,还是另辟一径,韩愈选择了后者,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开创了一种“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清人赵翼指出:“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瓯北诗话》).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在 中唐,韩愈的诗追求创辟,是诗格的一大变化,对后来宋诗影响极大.所以苏轼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退之”是韩愈的字.苏轼这 两句话,前一句从宋人口味出发,未免偏爱过誉,后一句则如实地指出韩诗变创的特点和作用.韩愈才富学博,以文为诗,驱驾气势,追求奇崛险怪,创大篇,用奇 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具体地说表现以下点:一、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韩 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 山火》、《记梦》等.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他还喜欢掇拾琐屑情事而大肆铺陈,如《雉带 箭》全从动态中把握雉、箭和将军的形象,大笔淋漓,一气呵成.这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固然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追求过甚,不免陷于极端.清人刘熙载 云:“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艺概》),就是指这些方面.《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新颖的比喻,把南山写得光怪陆离,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二、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 道理.《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赠 张仆射》和《听颖师弹琴》,一写击马毯,一叙弹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动.在《听颖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以描绘音乐的形象:“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接 着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自己听琴时的感受,使听觉、触觉和视觉相贯通,予难于捕捉的声音变化为可视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声的感染力量.韩诗在这方面的一个 特点,就是极尽想象之能事.在《南山》一诗中,作者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来描摹山势形状,取譬设喻的范围极其广阔.举凡天上地下,人兽鬼神,乃至琴棋书 画,碗盆锄耨,都成了比喻的对象.这一切也正是韩诗“力大思雄”的一个特征.与此相联系的是韩诗奇特的夸张.在《苦寒》诗中,作者描摹寒风之烈,是“凶飚搅宇宙,铓刀。

    2.为什么说韩愈诗歌“为唐诗之一大变”

    韩愈的诗歌创作和其散文创作密不可分,如同他以复古为标志,倡导古文运动一样,韩愈的诗作也继承了自陈子昂以来的以复古为革新的传统.他推崇李白、杜甫,在诗中表达了他的景慕之情.从创作实践来看,韩愈主要继承了李白诗歌的自由豪放,杜甫诗歌的体格变化及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创作精神.因其独创性的发展,在中唐诗坛别开生面.从内容上看,韩诗和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题材比较广泛,有不少和其古文所表现的内容相一致.把自己的身世 感触溶入诗中,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弊端,可说是韩诗内容上的一个特点.韩愈早年仕途坎坷,中年以后为谏皇帝迎佛骨等,几遭杀头之祸,因此有 一肚子“不平之气”.他曾云:“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在他的诗文中,这种“不平之气”时有流露.韩 愈存诗三百余首,有些诗反映了社会政治的黑暗.如《汴州乱》二首写汴州军阀间互相杀戮的情况.《归彭城》写政治的腐败,和自己伤时忧国的心情.把政事的腐 败与个人的失意结合在一起写,是一首比较深刻的政治抒情诗.反映社会政治的黑暗和自己的遭遇,也反映了自己伤时忧国之情,如《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右迁兰关示侄孙湘》等.韩愈也有少数近似白氏讽谕诗的作品,如《华山女》、《射训狐》、《泷吏》、《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这些诗对社会习俗和政治时 事都有所讽刺.《华山女》选取典型的事件,运用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鲜明的形象,嘻笑怒骂地讽刺了上上下下整个统治阶级的昏庸.不过总的看来,他的诗反 映当时的社会问题,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韩愈还有不少描写自然山水的好诗.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也写得清新隽永,诗意盎然.这首诗写早春景色,这时春色虽然还不够浓,但是有着对春的期望,有着无限发展的可能,所以比仲春时候还要可爱.然而,使韩愈在诗史上争得一席之位的并不是其诗中所表现的内容,而是他在诗歌艺术形式方面所做的探索.李杜之后,极盛难继.是一味摹拟,还是另辟一径,韩愈选择了后者,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开创了一种“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清人赵翼指出:“韩昌黎生平,所心摹力追者,惟李、杜二公.顾李、杜之前,未有李、杜;故二公才气横恣,各开生面,遂独有千古.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可推扩,故一眼觑定,欲从此辟山开道,自成一家.此昌黎注意所在也”(《瓯北诗话》).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在 中唐,韩愈的诗追求创辟,是诗格的一大变化,对后来宋诗影响极大.所以苏轼说:“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退之”是韩愈的字.苏轼这 两句话,前一句从宋人口味出发,未免偏爱过誉,后一句则如实地指出韩诗变创的特点和作用.韩愈才富学博,以文为诗,驱驾气势,追求奇崛险怪,创大篇,用奇 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正如《调张籍》中所说:“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具体地说表现以下点:一、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韩 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 山火》、《记梦》等.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他还喜欢掇拾琐屑情事而大肆铺陈,如《雉带 箭》全从动态中把握雉、箭和将军的形象,大笔淋漓,一气呵成.这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固然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追求过甚,不免陷于极端.清人刘熙载 云:“昌黎诗往往以丑为美”(《艺概》),就是指这些方面.《南山》连用五十多个新颖的比喻,把南山写得光怪陆离,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二、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 道理.《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赠 张仆射》和《听颖师弹琴》,一写击马毯,一叙弹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动.在《听颖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以描绘音乐的形象:“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接 着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自己听琴时的感受,使听觉、触觉和视觉相贯通,予难于捕捉的声音变化为可视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声的感染力量.韩诗在这方面的一个 特点,就是极尽想象之能事.在《南山》一诗中,作者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来描摹山势形状,取譬设喻的范围极其广阔.举凡天上地下,人兽鬼神,乃至琴棋书 画,碗。

    3.唐诗风格有一段大变于中唐,代表这种新变化的诗人是

    唐诗经过大历年间一度中衰之后,在唐德宗至唐穆宗的四十馀年时间里又渐趋兴盛,并于唐宪宗元和年间达到高潮。这个时期,名家辈出,流派分立,诗人们着力于新途径的开辟,新技法的探寻以及诗歌理论的阐发,创作出大量极富创新韵味的各体诗歌,展示了唐诗大变于中唐的蓬勃景观。而韩孟诗派就是进行这种新变的第一诗人群体。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诗歌艺术形式上开创了一种“奇崛险怪”的诗歌风格,尤其到了李贺的出现,达到了最高峰。

    4.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 - 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

    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剪翎送笼中,使看百鸟翔。

    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仙官敕七丁,雷电下取将。

    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

    腾身跨汗漫,不著织女襄。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

    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某些人不公正的贬抑。

    韩愈在此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得多。

    本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

    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谤伤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

    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

    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特别是读到李、杜光彩四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就象大禹治水那样,挥动着摩天巨斧,山崖峭壁一下子劈开了,被堙遏的洪水便倾泻出来,天地间回荡着山崩地裂的巨响。

    “惟此”六句,感叹李、杜生前不遇。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

    好比剪了羽毛囚禁在笼中的鸟儿,痛苦地看着外边百鸟自由自在地飞翔。“平生”六句,作者惋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

    他们一生写了千万篇金玉般优美的诗歌,但其中多被仙官派遣神兵收取去了,流传人间的,只不过是泰山的毫末之微而已。末十二句为第三段。

    “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

    他终于能与前辈诗人精诚感通,于是,千奇百怪的诗境便进入心里:反手拔出大海中长鲸的利齿,高举大瓢,畅饮天宫中的仙酒,忽然腾身而起,遨游于广漠无穷的天宇中,自由自在,发天籁之音,甚至连织女所制的天衣也不屑去穿了。最后四句点题。

    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老是钻在书堆中寻章摘句,忙碌经营,还是和我一起向李、杜学习,在诗歌的广阔天地中高高飞翔吧。 韩愈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流派。

    叶燮《原诗》说:“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

    诗人以其雄健的笔力,凌厉的气势,驱使宇宙万象进入诗中,表现了宏阔奇伟的艺术境界。这对纠正大历以来诗坛软熟褊浅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而《调张籍》就正象诗界异军崛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的风格,最能体现出韩诗奇崛雄浑的诗风。 诗人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全诗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令人心摇意眩,目眩神迷。

    如第二段中,极写李、杜创作“施手时”情景,气势宏伟,境界阔大。突然,笔锋一转:“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豪情壮气一变而为感喟苍凉,所谓“勒奔马于嘘吸之间”,非有极大神力者何能臻此!下边第三段“我愿”数句,又再作转折,由李、杜而写及自己,驰骋于碧海苍天之中,诗歌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厚。我们还注意到,诗人并没有让江河横溢,一往不收,他力束狂澜,迫使汹涌的流水循着河道前流。

    本诗在命题立意、结构布局、遣词造句上,处处可见到作者独具的匠心。如诗中三个段落,回环相扣,展转相生。

    全诗寓纵横变化于规矩方圆之中,非有极深功力者何能臻此! 尤可注意的是,诗中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幻想。第一段六句,纯为议论。

    自第二段始,运笔出神入化,简直使人眼花缭乱。“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用大禹凿山导河来形容李、杜下笔为文,这种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决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有的。

    诗人写自己对李、杜的追慕是那样狂热:“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他长出了如云般的长翮大翼,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探索李、杜艺术的精英。

    追求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此“百怪”可真名不虚说,既有“剌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

    下海上天,想象之神奇令人惊叹。而且诗人之奇思,或在天,或在地,或挟雷电,或跨天宇,雄阔壮丽。

    韩诗曰奇曰雄,如此诗者可见其风格了。 诗人这种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称的“以想象出诙诡”。

    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传户晓了。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此诗是“论诗”之作。朱彝尊《批韩诗》说:“议论诗,是又别一调,以苍老胜,他人无此胆。”

    这所谓的“别调”,其实应是议论诗中的“正格”。

    5.一封朝奏九重天什么意思

    意思: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

    出自:唐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原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代: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释义: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

    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九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拥:阻塞。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被贬,情绪十分低落。

    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作者成就: 韩愈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文,但其诗亦有特色,为一代大家,对后代有较大的影响。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不乏揭露现实矛盾、表现个人失意的佳作,如《归彭城》、《龊龊》、《县斋有怀》等,大都写得平实顺畅。

    他也有写得清新、富于神韵、近似盛唐人的诗,如《晚雨》、《盆池五首》,尤其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愈为诗的新的特点,还不是表现于这类作品,而在于他那“以文为诗”的一些篇什。

    如《山石》、《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曹》,对于这样的作品,前人多所评论,方东树《昭昧詹言》谓前篇乃“古文手笔”,后篇亦“古文笔法”。 这样的“手笔”和“笔法”,和初唐、盛唐的前辈诗人相比,显然有不同者。

    因此,叶燮《原诗》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所谓“大变”,正是韩愈之诗新的特点。

    6.韩愈诗风的特点是什么啊

    韩愈在艺术上有独创之处。

    他的风格多样,但主要特点是深险怪僻,好追求奇特的形象。 一、题材选择上的不平凡。

    韩愈的诗,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喜欢描写自然界的奇景奇物、人世间的奇事奇态,如《调张籍》、《月蚀诗效玉川子作》、《陆浑山火》、《记梦》等。

    即使在一般常见的题材中,韩愈喜欢别出心裁,出人意料地挖掘一些别人笔下所未有的东西。他还喜欢掇拾琐屑情事而大肆铺陈,如《雉带箭》全从动态中把握雉、箭和将军的形象,大笔淋漓,一气呵成。

    这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固然是独创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追求过甚,不免陷于极端。 二、这种风格表现为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

    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如《孟东野失子》一诗,本为劝慰孟郊丧子而作,却以寓言形式入诗,说明“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的道理。

    《陆浑山火》的构思更为奇特。本是一场山林大火,韩愈却描绘成火神宴客,场面极为壮观。

    韩诗的想象更是丰富,立喻取譬,务为奇特。他的《汴泗交流赠张仆射》和《听颖师弹琴》,一写击马毯,一叙弹琴,俱描摹逼真,形象生动。

    在《听颖师弹琴》中,作者首先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以描绘音乐的形象:“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战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接着运用通感的手法,描写自己听琴时的感受,使听觉、触觉和视觉相贯通,予难于捕捉的声音变化为可视可感的形象,渲染出琴声的感染力量。韩诗在这方面的一个特点,就是极尽想象之能事。

    在《南山》一诗中,作者连用了五十一个“或”字来描摹山势形状,取譬设喻的范围极其广阔。举凡天上地下,人兽鬼神,乃至琴棋书画,碗盆锄耨,都成了比喻的对象。

    这一切也正是韩诗“力大思雄”的一个特征。与此相联系的是韩诗奇特的夸张。

    在《苦寒》诗中,作者描摹寒风之烈,是“凶飚搅宇宙,铓刀甚割砭”。《嘲酣睡》诗形容澹师鼾声之大,是“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

    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这种夸诞的描写简直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三、这种风格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奇特和“以文为诗”。韩愈为文主张“务去陈言”,作诗讲求推敲文字。

    他不仅爱用古词奥语,也喜欢用俗口语,力求出新。他曾自言:“壮非少者哦七字,六字常污一字难”(《记梦》)。

    这种推敲的例子在其诗中俯拾即是。如“露泣秋树高,虫吊寒夜永”(《秋怀》);“山作剑攒江写镜,扁舟斗转疾如飞”(《郴口又赠二首》)。

    韩诗又极喜欢设色敷彩,形成浓艳的色调。如《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云:“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然云烧树大实骈,金乌下啄赦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亦气冲融无间断。”韩愈这种奇崛险怪的诗风,也影响了其他一些诗人的作品,蔚为一时风气。

    7.韩愈诗最主要的特色是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一,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题柳柳州集后》),简单地说,就是以气势见长。

    大历、贞元以来,诗人局限于抒写个人狭小的伤感与惆怅,他们笔下的自然景物也多染上了这种情感色彩;他们观察细致、体验入微,但想象力不足,气势单薄。 而韩愈的诗则以宏大的气魄、丰富的想象,改变了诗坛上的这种纤巧卑弱现象。

    他的诗大都气势磅礴,如《南山诗》扫描终南山的全貌,春夏秋冬、外势内景,连用五十一个“或”字,把终南山写得奇伟雄壮,气象万千。《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中有四句写瀑布: 是时新晴天井溢,谁把长剑倚太行。

    冲风吹破落天外,飞雨白日洒洛阳。 把一处瀑布想象得如横空出世,颇有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味,而力度则有以过之。

    又如《忽忽》写对于人生幻变的感受,“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竟然也把这种平常流于哀愁的情绪写得雄壮悲怆。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描绘一场山火; ……天跳地踔颠乾坤,赫赫上照穷崖垠,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三光驰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水龙鼍龟鱼与鼋,鸦鸱雕鹰雉鹄鹍,燖炰煨爊孰飞奔,祝融告休酌卑尊。…… 写得奇奇怪怪,气势逼人。

    韩愈在写诗时,有意采用了汉赋的铺陈手法,博喻的排比句式和游仙诗的超越现实的想象,在诗中烘托出一种浓烈的气氛和强大的力度。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二,是有意避开前代的烂熟套数,语言和意象力求奇特、新颖,甚至不避生涩拗口、突兀怪诞。

    如《永贞行》中“狐鸣枭噪”、“晹睒跳踉”、“火齐磊落”、“盅虫群飞”、“雄虺毒螫”《送无本师归范阳》中“众鬼囚大幽”、“鲸鹏相摩窣”、“奸穷怪变得”这一类描写,以及“夬夬”、“訚訚”、“兀兀”、“喁喁”等叠字,都有些匪夷所思,光怪陆离;过去人们认为可怖的(如“鬼”、“妖”、“阴风”、“毒螫”)、丑陋的(如腹疼肚泄、打呼噜、牙齿脱落)、惨淡的(如荒蛮、死亡、黑暗)事物和景象,在韩愈手里都成了诗的素材,甚至主要以这一类素材构造诗的意境,这无疑引起了诗歌的变革。 韩愈诗歌的特点之三,是把过去逐渐变得规范整齐、追求节奏和谐、句式工稳的诗歌外在形式加以破坏,使之松动变形。

    他常常把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跌宕跳跃、变化多端。像《忽忽》采用十一、六、十一、七、三、七、七的句式,开头就是一句“忽忽乎余未知生之为乐也,愿脱去而无因”完全是散文的句法,却又给人以一声发自肺腑的叹息似的震撼。

    又如《南山诗》连用五十多个“或”和“若”,如“或连若相从,或蹙若相斗,或妥若弭伏,或竦若惊雊”,在五言古诗中开创了赋体式的长篇排比句法,构成满目琳琅、多姿多彩的风景图。再如《寄卢仝》、《谁氏子》等,则大量在诗句中羼用散文的虚词,如“破屋数间而已矣”、“忽此来告良有以”、“放纵是谁之过欤”、“不从而诛未晚耳”等等,使诗的平稳和谐节奏与意脉发生了曲折变化,令人感到惊讶、陌生,也令人感到新奇而注目。

    Nl` 对韩诗历来也有不同评价,贬斥者说它“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冷斋夜话》引沈括语),赞扬者说它“曲尽其妙”(欧阳修《六一诗话》),都有各自的道理。公正地说,韩愈无疑是唐代、也是中国古代一个有独特风格的大诗人。

    他以宏大的气势、丰富的想象、新颖的语言所写的诗歌,表现了一种过去从未曾有过的风格,虽然他着意求变,翻新出奇,但绝不是一味地在语言形式上下功夫,而是既有新的意象、新的形式,又有独特的个性与深入的体验熔铸在其中,所以他的诗常常很有韵味,也很传神,像《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写寺院壁画: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

    魂翻眼倒忘处所,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虽然写来奇奇怪怪,但也确实传达了壁画惊天地动鬼神的气势,呈露了诗人在壁画前心灵所受到的强烈震撼。又如著名的《山石》一诗,采用一般山水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从行至山寺、山寺所见、夜看壁画、铺床吃饭、夜卧所闻、夜卧所见、清晨离寺一直写到下山所见,娓娓道来,让人如历其境。

    在这一夜到晨的所见所闻中,又选用了色彩浓淡明暗变化的若干图景,错落交叠,如“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写出暮色苍茫中的“暗”;下两句写芭蕉与栀子花,又是暗色中的一“亮”;下写以火把观壁画,是明中有暗;而夜卧无声时“清月出岭光入扉”,又是暗中来明;“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霖”,则是天色蒙蒙亮时的山岚弥漫; 而下接“山红涧碧纷烂漫”,则又豁然一明。 这样,就在读者脑际留下了视感极强的连续图景。

    全诗流畅中见奇崛,有精心的雕琢但又显得很自然。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韩愈诗歌也给后世开启了弊端。

    一是他逞奇矜博,喜用生僻字和冷涩词,虽有其出奇制胜的效果,但过分使用则会破坏诗歌阅读的连贯性,造成整体意境的割裂支离。 像《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为诗……》的“呀豁疚掊掘”《征。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