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全唐诗崔日用

    1.新唐书《崔日用传》的第一二段翻译,急要

    崔日用传 崔日用,是滑州灵昌人,参加科试考中进士,任芮城尉。

    大足元年(701),武后临幸长安,路过陕州,陕州刺史宗楚客将供应膳食之事交给崔日用,崔日用供应极为丰厚,且说奉宗楚客之命,遍馈随从。宗楚客知道后大加赞赏,极力荐举他,得以提升为新丰尉,不久,又升为监察御史。

    暗中依附安乐公主,得到迁升。 神龙年间,秘书监郑普思将女儿送进后宫,崔日用揭发他送女的阴谋。

    中宗起初不相信,崔日用在廷上恳切争辩,郑普思终究被判罪。当时武家人如武三思、武延秀及宗楚客互相勾结,权宠极盛,崔日用也对他们讨好巴结,很快就升任兵部侍郎。

    一次在内殿参与宴饮,饮到兴浓时,崔日用起身跳《回波舞》佐酒。舞后向皇帝求任学士职,当即得诏书兼修文馆学士。

    皇帝驾崩,韦后专政。崔日用害怕祸患会牵连到自己头上,就借僧人普润、道士王晔的引见,私下去谒见临淄王(后来的玄宗)投靠,且参与商议大事。

    临淄王说“:如今打算举大事,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了解除我亲人的灾祸。”崔日用说“:此举您的孝心感动天地,一定能成功。

    望能出其不意,先发制人,否则,可能生变。”及至讨平了韦氏,当天晚上就使崔日用暂时主持雍州长史的事。

    后来论功授官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参与研究军国大事,封爵齐国公,赐实封户二百。后来,与中书侍郎薛稷相互争吵,停止他参政,出任婺州长史。

    后来,历任扬州、汴州、兖州刺史。

    2.崔元翰是什么人

    崔元翰,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

    名鹏,字以行。生于唐玄 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

    唐德宗建中 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17人。

    考官是礼部侍郎 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丧而隐居教书 治学,多有著述。 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

    府 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 又皆第一。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

    贞元三年 (787)召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知制浩。于朝中言辞 温厚,举止庄重得体,有典浩之风范。

    然而他生性刚烈,不为世所 容。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

    崔元翰是学者型的官僚。性喜孤独,极少结交,一心于翰墨,好 学不倦。

    他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

    主张文以载 道。今《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录其一首《雨中对后檐丛竹》:“含 风摇砚冰,带雨拂墙衣。 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 为佳话。 。

    3.道逢曲车口添涎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李琎敢于饮酒三斗以后才上朝觐见天子。路上看到装载酒麴的车竟然馋得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水味如酒的甘肃酒泉去。

    出处:

    杜甫、饮中八仙歌 (《全唐诗》763页)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八个酒仙是同时代的人,在嗜酒、豪放、旷达这些方面彼此相似。他们虽都在长安生活过,但并不是同时都在长安,杜甫用追叙的方法从“饮酒”这个角度把他们联系在一起。本诗以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及夸张等笔法,描摹了八仙酒后的醉态与醉意,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维妙维肖地表现了他们旷达俊逸的性格特征。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贺知章酒后骑马,姿态就象乘船一样晃晃悠悠。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汝阳王李琎敢于饮酒三斗以后才上朝觐见天子。路上看到装载酒麴的车竟然馋得流起口水来,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迁到水味如酒的甘肃酒泉去。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左相李适之每日饮酒兴起,不惜花费万钱。豪饮的酒量有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淡化政事,以便让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用白眼傲视青天,睥睨一切,旁若无人,俊美之姿宛如玉树临风。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却得意忘形,无所顾忌,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饮酒十斗,就能写出一百篇诗来。他也乐于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喝了酒就醉卧在长安市的酒铺里。他性格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天子召见他,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说自己是酒中之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饮酒三杯,即索笔挥洒,当时人称之为草圣。他常倨傲不恭,不拘小节,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焦遂五杯酒下肚,方显得精神振奋。而在酒席上更加神情卓异,常常高谈阔论,语惊四座,有卓越的见识和论辩才能。

    《八仙歌》的情调幽默谐谑,别有情趣。诗人用笔精炼,色彩明丽,将八位酒中圣哲刻画得入理入微,不同凡响。在音韵上,旋律轻快,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在结构上,每个人物自成一章且主次详略分明,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彼此映衬,风神独异。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群仙画像图,逼真自然,具有独创性。

    注释:

    ⑴知章:贺知章,著名诗人,嗜酒,狂放不羁。⑵似乘船:醉后骑马,似坐船般摇摇晃晃。⑶眼花:醉眼昏花。⑷汝阳:汝阳王李琎。杜甫曾为其宾客。⑸始朝天:才去朝见天子。⑹麴车:酒车。⑺涎:口水。⑻左相:李适之。天宝元年为左丞相。⑼鲸:鲸鱼,古人以为鲸鱼能吸百川之水,以此形容李适之的豪饮之态。⑽宗之:崔宗之。开元初史部尚书崔日用之子,与李白交情甚厚。⑾觞:酒杯。⑿白眼:对拘守礼法的人以白眼相待,此借指崔宗之傲慢嫉俗的表情。⒀玉树:形容人清秀出尘。⒁苏晋:开元年间,任户部、吏部侍郎。⒂长斋:长期戒斋。逃禅:不遵守佛教戒律。⒃不上船:李白豪放嗜酒,蔑视权贵。范传正《李白新墓碑》载:玄宗泛舟于白莲池,欲召李白写序,当时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高力士遂扶其上船见皇帝。这里指李白酒后狂放,无视万乘之尊严。⒄张旭:著名书法家,善狂草,人称“草圣”。好酒。脱帽露顶:写张旭醉时不拘形态的豪放之态。如云烟:指张旭的书法变化多端、生动瑰奇。⒅焦遂:事迹不详。卓然:独异样子。惊四筵:使四座的人惊叹。

    4.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第一人是谁

    崔元翰,博陵安平(今河北定州)人。

    名鹏,字以行。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

    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齐国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丧而隐居教书治学,多有著述。崔元翰通经史、工诗文,年近五十始举进士。

    府试、省试皆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主考官于邵赞曰:"不十五年,当掌诏令。

    "贞元三年(787)召入朝为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七年知制诰。于朝中言辞温厚,举止庄重得体,有典诰之风范。

    然而他生性刚烈,不为世所容。知制诰不到两年即被降职,不久病故。

    崔元翰是学者型的官僚。性喜孤独,极少结交,一心于翰墨,好学不倦。

    他师法班固、蔡邕。尤善对策、奏记及碑志。

    主张文以载道。今《全唐诗》存其诗七首。

    录其一首《雨中对后檐丛竹》:"含风摇砚冰,带雨拂墙衣。乍似秋江上,渔家半掩扉。

    "其弟崔敖、崔备亦与他同取进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传为佳话。

    5.宿云门寺阁

    唐代诗人孙逖与他的《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孙逖《宿云门寺阁》

    开元二年(714),在崔日用的延誉下,19岁的孙逖制举及第,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尉,并于当年秋天南下赴任。

    会稽山阴一带,钟灵毓美,为山川秀色之渊薮,晋人王献之就曾赞道:“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宦游山阴的机缘使得长于中原的孙逖能够亲历江南风物,在担任山阴县尉的三年间,孙逖遍览越地名胜,并与吴越诗人交游赓和,在远离中原故地的柔山媚水之间抒写性情,寄寓感慨,创作了不少格调夐远,情韵深长的山水诗作,他的《宿云门寺阁》就是其中的一篇佳制。

    云门寺位于浙江绍兴南十八公里处的云门山上,东晋安帝时建,四周山林繁茂,景色殊绝,更兼历代不少高士名僧如何胤、智永等都曾栖隐于此,故名声远播,为越中的一处胜景。宋代陆游《云门寺寿圣院记》载道:“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塔重覆,依岩跨壑,金碧飞蛹……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字句之间,其环境之美,结构之壮,可以想见。唐代诗人宋之问、严维以及元稹等都曾题咏过云门山寺,不过孙逖之作可谓独出众人之右。

    6.吴象之《少年行》翻译承恩借猎小平津

    少年行·承恩借猎小平津

    朝代:唐代作者:林知珝

    承恩借猎小平津,使气常游中贵人。

    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林珝,玄宗天宝以前在世。《全唐诗》收《送安养阎主簿还竹寺》道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二七四。安养,属襄州,天宝元年改临汉。 查看详情>>

    林珝古诗词作品: 《少年行·承恩借猎小平津》专 《旅泊江津言怀》 《静女歌·静女乐属于静》 《古兴·长安富豪右》 《晚至乡亭》 《晚投南村》 《阳春歌·帘低晓露湿》 《大梁行·客有成都来》 《同崔员外温泉宫即事》 《题沉黎城》

    7.历史上姓崔的名人有哪些

    崔杼(?-前546),又称崔子、崔武子。

    春秋时齐国大夫,后为齐国执政。齐惠公时为正卿,以弱冠之年有宠于惠公。

    惠公死,为高氏、国氏所逐,与国氏出奔卫国。后返齐,灵公时曾率军伐郑、秦、鲁、莒等国。

    灵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吕光(庄公),杀太傅高厚。前548年,因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

    两汉三国 崔广,汉初人,字少通,号夏黄公。与东园公、绮里季、甪里先生同隐居商山(今陕西省山县东),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

    太祖破袁氏,辟琰为别驾从事。曹操征并州,留琰傅曹丕于邺。

    魏初,拜尚书。主曹丕为太子。

    操贵其公亮,迁中尉。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加魏王,以为意指不逊。

    罚琰为隶,后赐琰死。崔林(?-244年),字德儒。

    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

    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明帝时,升任司空,封安阳亭侯,后进封安阳乡侯。

    正始五年(244年)卒,谥孝侯。其家族即著名北方大族“清河崔氏”。

    崔篆(?~?),西汉安平人。王莽时建新大尹(太守),临终作《慰志赋》。

    崔骃,东汉文史学家,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安平县)人。少与班固、傅毅齐名,曾为府掾,后改主簿,著有《达旨》等,有“儒家之林大才子”之称。

    其子崔瑗,官至济北相。为著名书法家,工章草,其书“点画精微,神变无碍”,人称“草贤”,著有《草书势》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人,是汉代著名书法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

    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草圣”的书法家。

    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

    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政论家,安平人,著述颇丰。

    崔烈(?~192年),东汉安平人,崔寔堂兄,官至司徒。崔州平,名不详,字州平,博陵 安平(今河北安平)人。

    东汉末年隐士,太尉崔烈之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荆襄一带的名士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孟建公威、庞统士元、诸葛亮孔明等人常有来往。

    汉太尉崔烈子西河太守崔均之弟。与徐庶、石韬、孟建皆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荆州名士、诸葛亮之友。亮与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先主来隆中见亮,忽见州平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先主与语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先主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晋十六国时期 崔洪(?~291),字伯良,西晋安平人,官至司农、吏部尚书。崔悦,字道儒,清河人。

    崔林曾孙,崔宏的祖父。刘琨的内侄,刘群、卢谌、温峤的舅表兄弟。

    卢谌法钟繇,崔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皆尽其妙。与卢谌俱为刘琨司空从事中郎,后为段末波佐史。

    没石氏,仕石虎,官至司徒左长史、关内侯。石虎末崔悦为新平相,为新平郡人所杀。

    崔浩,清河东武城人,后魏时官至司徒。其修史以彰直笔,因暴露“国恶”,而遭灭门之灾。

    南北朝时期 崔宏,南北朝时清河东武城(今德州武城)人,官至吏部尚书,曾执掌机要,参与草创过各种制度。崔灵恩,南朝梁东武城人,遍读五经,尤精三《礼》、三《传》,初为北魏太常博士,后归梁,累任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官至贵州刺史。

    常聚徒讲学,着有《毛诗注》、《周礼集注》、《三礼义宗》。崔鸿,字彦鸾,南北朝时期东清河鄃(夏津县古时称鄃县)人。

    著名史学家,撰《十六国春秋》。约生于北魏孝文帝(471~499)初,卒于北魏孝昌年间(525—527年)。

    崔挺,北魏京师(今河南洛阳)人,字双根,少好学,孝文帝(471-499在位)时任光州刺史,大行开化之风,累官本州岛大中正、北海王司马。为官清廉,有人曾赠以玉璧,被挺推却,曰"昔无杨震之金,今岂有崔挺之璧?隋唐时期 崔立,将陵(今山东德州)人,金末自称太师、军马都元帅、尚书令、郑王。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

    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

    乾宁二年(895年)前后 崔颢与《黄鹤楼》,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

    《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崔致远,字孤云, 是韩国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一向被韩国学术界尊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东国文学之祖”的称誉。

    晚年归隐,不知所终, 有诗文集《桂苑笔耕集》。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大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

    早期多闺情诗,诗风浮艳,晚期诗风慷慨豪迈,后人辑其诗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