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朗诵加动作

    1.朗诵古诗配什么动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新春佳节,欢情豪迈,意气风发,如花般处处盛开的心情,朗诵时要用一种悦然赏心,欢欣欲动的声(声音)色(表情)。尤其是唐寅的《元宵》还洋溢着风流才子的怡然自得,如能展现这一点更好。可用古筝的曲目相配,如“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等,古人诗书琴画中的琴多指古筝,“余音三日绕梁不绝”是非常的清雅优美。“赏花市”也适用古筝曲目,衬托出繁花似锦。

    动作可在朗诵《元宵》时手持折扇,很有中国风,配合折扇的开合传递出唐寅的才情。《看花市》则神采奕奕、舒缓清晰地朗诵,配合一些手臂伸展的动作(开怀)不必太多,诗人亦是政客嘛。

    至于朗诵次序,共5人,每个人分开念则诗句数目不能整约,所以按男女分类,男生合念第一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女生合念第二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以此类推,正好可以分配平均念完。男女声相错也更有感染力。

    祝你们成功!

    2.诗歌朗诵我渴望带动作视频

    致克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许多年代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激变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魂,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

    这时在我的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心中的一切又中心苏醒,

    有人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1825

    戈宝权 译

    这首情诗是普希金写给安娜·彼得罗夫娜·克恩(1800-1879)的。

    1819年普希金与19岁的克恩第一次相遇。那次普希金与19岁的克恩(她已经是一位56岁的将军的夫人了)只用了法语交谈了几句话,但临别时她记住了普希金的目光。

    几年过去了,普希金的诗成了众人谈论的话题。爱好诗歌的克恩一直幻想再次见到他。1825年6月,她客居三山村奥西波娃姑姑家的庄园时,普希金也前来造访。两人重逢,相隔六年,不胜欣喜。从那天起,那一年的夏天,整整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几乎天天见面。同辈人在一起无拘无束,普希金兴致勃勃为伙伴们朗诵自己的新作。

    普希金和克恩后来有过多次通信,情意相投,满纸幽默和戏谑,可惜克恩的信很多封没有保存下来。

    普希金写给克恩的这首诗,是他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作,是爱情诗中最迷人的一朵鲜花。难怪后来很多作曲家为它谱了曲。

    3.诗歌朗诵的手势怎样加

    给诗歌朗诵加手势呢?可以从三个个方面入手:一是仿;二是找;三是敢。

    一是仿,就是模仿,先按照老师教授的诗歌动作反复练习。模仿有两个好处:1、把加手势变成习惯。

    比如,《雨巷》这首诗,“撑着油纸伞”,老师教授的手势是:手做握伞动作,眼睛往上看着伞面;“独自彷徨在”,老师教授的手势是:右手抚摸着胸口,眼睛迷离,摇头;“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老师的手势是,右手往右前方伸出来,缓慢延伸。通过这些动作,就营造了诗中的场景,将朗诵者和观众一下子带进意境。

    学生自己还不会设计动作时,就要按照老师的设计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感受到加手势的好处,并形成习惯。

    以后,只要拿到一首诗,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做动作。遇到类似的场景,自然就会做出类似的动作。

    2、熟能生巧。熟,是反复练习,巧,就是技巧方法。

    诗歌朗诵的手势,你反复练习100遍,200遍,就能在练习中,悟出新的感受,摸索出一些新的技巧和方法。这已经是创新了。

    比如,我自己在反复练习《雨巷》这首诗的过程中,就体会到了嗅觉动作的形象逼真作用。“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在“丁香一样的芬芳”前面,我加了一个鼻子深深的吸气动作,就把闻到芳香的场景逼真的展现出来了。

    并且把它上升到理论高度:嗅觉也是营造诗歌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二是找,就是从生活中找合适的动作。

    当你拿到一手新的诗歌,不知道怎样加动作,就要从生活当中去找动作。怎样找呢?一是具象的找;二是抽象的找。

    具象的找,就是诗歌的形象很鲜明,很具体,就按照生活中的动作照搬就好了。比如“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就完全模仿生活的动作就行了。

    抽象的诗句,往往很难加动作。怎么办呢?就是变抽象为具象。

    比如:《南方北方》中“我以南方的热烈,思恋北方的苍凉”两句中,“热烈”很抽象,我就把它想象成一朵木棉花,因为木棉花是广东树木,花有开的很红很大,正好能体现出热烈的特点;“苍凉”也很抽象,我就把它想象成北方的皑皑雪原,就体现出了苍凉的景象。再比如,北岛的《回答》开头两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很抽象,我把它想象成一个蹲在地上的一个卑鄙的人;“高尚”很抽象,我就想象成一个高尚者的头像雕塑,这样就变抽象为具象了。

    三是敢,就是敢于尝试。拿到一首新的诗歌,看到一句诗,脑子里首先想到什么动作,就先做出来。

    不要认为这个动作不合适,自己就先否定掉。这样就会卡壳,练习不下去。

    练习手势的过程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不管好坏,你先加上一个手势进行练习,保证一首诗句句有动作。然后在一遍遍的练习中,不合适的动作自然就会被合适的动作取代。

    说句通俗的话就是,先要有饭吃,再要吃好饭。

    唐诗朗诵加动作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