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纪事戏赠杜甫
1. 戏赠杜甫这首诗的意思
《戏赠杜甫》是诗人李白写给友人杜甫的的七言绝句,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5卷第23首。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此诗语言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戏赠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译文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2. 李白有评价杜甫的诗吗
戏赠杜甫(见《唐诗纪事》)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3. 李白的《戏赠杜甫》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
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人们一般觉得李白是一个不太有责任感的浪子, 杜甫则比较实在比较老实. 大概是这样吧, 尤其是读完很多杜甫写给李白的诗之后, 很多人都为他对李白的赞誉和关心所感染. 杜甫很尊敬李白, 把李当成自己的师长和偶像.
李白更有一种天才的味道. 他的作品或者很有气势或者极富想象力; 杜甫更象一个专业作家. 他的作品字斟句酌, 读起来很舒服, 看起来也很雅致. 李白的作品大多是游山玩水饮酒听琴和感伤之作; 杜甫的诗作则内容广泛得多, 尤其是一些咏史, 论诗和评论时政之作写的很有深度. 李白写过很多古风, 杜诗则以律诗和绝句为多.
4. 李白《戏赠杜甫》
《戏赠杜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文: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翻译: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扩展资料:
此诗首见于《本事诗》,宋蜀本《李太白集》未收,《全唐诗》收为李白诗,或应作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
虽然在年龄上,李白与杜甫相差了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促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
这高尚的友情,和他们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交往中,相互赠和很多。李白的这首《戏赠杜甫》,引起过前人的误解,都出在这个“戏”字上。
郭沫若对此有过精辟的辨析。自从唐人孟棨解说为李白讥笑杜甫作诗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论。郭沫若不然其说,是高明的见解。郭对诗的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信增亲切,不失为一说。
其实,“戏”字并不都是讥笑的含义,也可以解作“开玩笑”。古人写诗题为“戏赠”,并不都是嘲弄,有许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语,而玩笑语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实话,倍觉亲切可爱。
5. 李白《戏赠杜甫》
《戏赠杜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文: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翻译: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 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此诗前两句运用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末两句为李问杜答,新颖别致,给人以信增亲切之感,似是玩笑之话而实为肺腑之言。 全诗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亦暗喻自已也“为作诗苦”,情深意浓,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扩展资料: 此诗首见于《本事诗》,宋蜀本《李太白集》未收,《全唐诗》收为李白诗,或应作于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 虽然在年龄上,李白与杜甫相差了十一岁,他们却成了忘年之交。
对诗歌艺术的狂热喜好和高深造诣,促使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知交,而共同的远大抱负、正义立场以及在政治上的失意境遇,更使他们情同骨肉,终身不逾。 这高尚的友情,和他们的诗歌一样,垂诸千古。
在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交往中,相互赠和很多。李白的这首《戏赠杜甫》,引起过前人的误解,都出在这个“戏”字上。
郭沫若对此有过精辟的辨析。自从唐人孟棨解说为李白讥笑杜甫作诗拘束之后,似乎成了定论。
郭沫若不然其说,是高明的见解。郭对诗的末两句解释为李问杜答,信增亲切,不失为一说。
其实,“戏”字并不都是讥笑的含义,也可以解作“开玩笑”。古人写诗题为“戏赠”,并不都是嘲弄,有许多都表示善意的玩笑语,而玩笑语之中,往往是些真情实话,倍觉亲切可爱。
6. 请翻译以下文字(李白 戏赠杜甫)
1、梁宋:就是以两汉时期梁国为主的地区。知道是个地名就行了。同游梁宋就是一起在那个地方游玩。
2、畋 音tián ,就是打猎。
3、秋间:秋天。
4、饭颗山头:就是现在山东兖州的甑山。所谓饭颗山,应是李白取笑杜甫的话,两人在一块午餐,李白要喝酒,杜甫急着吃饭,大约是杜甫盛了很大一碗饭,李白就把甑山戏称为“饭颗山”了。
5.卓:单独就不好解了,在这里有高和竖立的意思。日卓午就是日当午。
6.借问别来太瘦生:借问是敬辞,用于向别人询问事情,相当于请问。别来:离别以来。太:过于。瘦生:瘦弱的样子。
******本人试着翻译一下---
戏赠杜甫
在饭颗山头遇见了杜甫,
正午时分他头戴斗笠像个农夫。
请问相别以来大肚皮*的你怎么瘦成这样?
想必是一直以来作诗太辛苦。
*大肚皮:是我从诗里悟来的,因为是“戏赠”,李白笑话杜甫饭量大。
----译文不可太当真。呵呵。
7. 《戏赠杜甫》被称为什么
《戏赠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短诗。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1]
这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梯突,类似于打油诗。
《戏赠杜甫》是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己和关爱。
一方面,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说的那样,“杜诗思
苦而语奇”(接下来的一句是“李诗思疾而语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达
观些,随便些,又大了十一岁。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李白作诗比较洒脱,信口拈来即是诗,而杜甫作诗向来是苦费心思的,苦用心的结果在李白的眼里便成了身体消瘦的原因,这样不仅作诗苦的“苦”字有了着落,连太瘦生的“瘦”字也有了来历。诗的后两句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新颖别致,给人以亲切之感。
李白是把人生的诗情揉得最好的人之一,从《戏赠杜甫》这首诗中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