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1. 《唐之锦》对于《锦瑟》理解
锦瑟 (唐代李商隐诗作) 编辑 讨论《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
作者在诗中追忆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己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全诗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作品名称 锦瑟 创作年代晚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 者 李商隐目录1 作品原文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3 创作背景4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名家点评5 作者简介作品原文编辑张连庭书《锦瑟》锦瑟⑴锦瑟无端五十弦⑵,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⑶,望帝春心托杜鹃⑷。
沧海月明珠有泪⑸,蓝田日暖玉生烟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⑺。
[1] 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⑴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⑵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⑶“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⑷“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⑸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⑹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⑺只是:犹“止是”、“仅是”,有“就是”、“正是”之意。 [2] [3] 白话译文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3] [4] 创作背景编辑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
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对《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悼念追怀亡妻之作,或以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待儿之笔。
《史记·封禅书》载古瑟五十弦,后一般为二十五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一说二十五弦的古瑟琴弦断成两半,即为五十弦)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5-6] 作品鉴赏编辑整体赏析《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锦瑟》张连庭书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
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
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
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
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
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联总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
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
2. 想问下,泰瑞莎有印度版吗
当然有啦。
印度的由于是仿制的。
所以价各上还低的。
从【盛太合医疗】找到的。
··
···
·····
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得此结语,全首翻作烟波(末二句下)。
黄叔灿《唐诗笺注》: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
吴瑞荣《唐诗笺要》:即用黄帝命素女鼓五十弦,悲不自止之意。中四句曲尽情致。
汪师韩《诗学纂闻》:《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
洪亮吉《北江诗话》:《锦瑟》一篇,皆比体也。
吴汝纶《桐城吴先生评点唐诗鼓吹》:此诗疑为感国祚兴衰而作。
岑仲勉《隋唐史》:余颇疑此诗是伤唐室之残破,与恋爱无关。(元)好问金之遗民,宜其特取此诗以立说。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此诗借题寓感,解者必从锦瑟着题,遂苦苦牵合。读到结句,如何通得去?
姜炳璋《选玉溪生补说》:心华结撰,工巧天成,不假一毫凑泊。
3. 《桐城文录序》全文翻译
译文: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
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
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
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
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
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
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
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
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
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
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
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
注释: [1]大兴:县名,今属北京市。[2]石君珪:朱珪,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朱筠之弟。
乾隆十三年(1748)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正。
[3]编修:为翰林院属官,位次于修撰,掌修国史。[4]日讲起居注官:日讲是为帝王讲解经史之官,起居注是记述帝王言行之官。
清康熙时以日讲官兼摄起居注官,雍正以后遂以日讲起居注官系衔为定制,属翰林院。[5]侍读学士:给帝王讲学之官,清属翰林院及内阁。
[6]学政:为提督学政之简称,掌管一省学校生员考课升降之事。[7]刘文正公:刘统勋,字延清,号尔纯,诸城(今属山东)人。
雍正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正。[8]《永乐大典》:明成祖永乐年间命解缙等人编辑的一部类书,有二万二千九百余卷,搜集了大量宋元以来的佚文秘典,今多散失。
[9]军机处:清雍正时设,综理内外要务,是清代中期最重要的官署。[10]烦:“烦”下疑脱“费”字。
[11]寝:平息,停止。[12]于文襄公:于敏中,字叔子,一字重棠,金坛(今属江苏)人。
乾隆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卒谥文襄。[13]四库全书:清乾降三十七年(1772)开馆纂修,十年始成,凡七万九千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14]《日下旧闻》:清朱彝尊撰,凡四十二卷,记载北京掌故史迹。乾隆三十九年(1774)令朱筠等人继此书纂成《日下旧闻考》一百二十卷。
[15]友于:指兄弟之间的亲爱。语出《尚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16]强识([zhì志):强于记忆。识,记。
[17]小学:汉代起,以小学作文为文字训诂学的专称。[18]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生员有增生、附生、禀生、例生等名目,统称诸生。
[19]陈伯思:陈本忠,字伯思,昌平(今属北京)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历户部郎中,提督贵州学政。
[20]摩厉:磨练,切磋。《国语越语上》:“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饮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赏析: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依传记文体例叙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介绍朱筠的生平,包括他的名字、籍贯和仕历。寥寥七十余字,行文非常简洁。
第二段叙述朱筠建议开四库全书馆以及在馆中的事迹。这是朱筠的生平大事,姚鼐对此却并不浓墨重彩地加以铺叙,而是选择典型事例,写他和刘文正公(统勋)、于文襄公(敏中)两人的交往,从而体现出他的性格特点。
刘文正公是当朝大官,朱筠早年又得其赏识,按理说朱筠对刘应该是言听计从、唯马首是瞻的;然而,当刘反对朱筠开四库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