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柬之草书唐诗作品
1. 唐代书法家陆柬之有哪些作品 陆柬之的评价如何
陆柬之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兰亭诗》、《文赋》。
陆柬之最初书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
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抄高成就。
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初唐四大家为欧、虞、褚、薛)。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
他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隶行殆已绝迹。依zd据流传下来的《兰亭诗》、《文赋》来看,他的书学师承传递关系,确实与王书是一脉相承的。
故观草书笔意古雅,其书名重于世,当不虚传。李嗣真《书后品》指出“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世南),虞秘监受于永禅师(智永),皆有体法。”
又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
2. 陆柬之的书法艺术
陆柬之最初书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初唐四大家为欧、虞、褚、薛)。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他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隶行殆已绝迹。依据流传下来的《兰亭诗》、《文赋》来看,他的书学师承传递关系,确实与王书是一脉相承的。故观草书笔意古雅,其书名重于世,当不虚传。李嗣真《书后品》指出“陆学士(柬之)受于虞秘监(世南),虞秘监受于永禅师(智永),皆有体法。”又曰:“陆柬之学虞草体,用笔青出于蓝”。《文赋》,墨迹本,无款。晋陆机撰,传陆柬之书。纸本,行书。据《石渠宝笈》载,纵26.6厘米,横370厘米,全卷共144行,计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书92字。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 陆柬之有什么代表作品
主要作品 【《兰亭诗》】《五言兰亭诗》,为唐代陆柬之行书法帖。传世有墨迹、拓本各一。一是首行题“五言兰亭诗,陆柬之书'。墨迹卷,共二十七行。卷后有南宋“睿思阁”等金印及李日华等题记,曾被刻入<;戏鸿堂帖>;。书法涵蓄温雅,与“兰亭八柱之二”<;褚摹兰亭>;运笔极相似。有影印本行世。一是绿麻纸本,帖后有“陆司仪(柬之)书”四字。又有唐天复(901—903)间题记及宋人诸跋,墨迹已佚,仅存南宋游似石刻的拓本,现藏上海图书馆。【《文赋》】
《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直至他晚年书名赫赫时,才动笔了此宿愿。
《文赋》墨迹的章法和气韵,更多的是学习王羲之的。全书144行,1658字,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笔法飘纵,无滞无碍,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从中透露出深厚的《兰亭》根底。
姓名:陆柬之(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为欧、虞、褚、薛)) 生卒:585年生,638年逝世
籍贯:唐吴(今江苏苏州)人
家谱:虞世南外甥
擅长: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
经历: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陆柬之(585-638)。唐吴人。元方伯父。虞世南甥。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以书专家,少学舅氏,而世南学于永禅师,皆有礼法。柬之与欧、渚齐名,隶行入妙,草入能。隶行于今殆绝遗迹,尝观其草书意古笔老,信乎名不虚得也。尝书头陀寺碑、急就章、陆机文赋、龙华寺额、武丘东山碑,最闻于时。传见<;唐书·陆元方传>。
陆柬之最初书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初唐四大家为欧、虞、褚、薛)。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他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隶行殆已绝迹。依据现在流传下来的<;兰亭诗>;、<;文赋>;来看,他的书学师承传递关系,确实与王书是一脉相承的。故观草书笔意古雅,其书名重于世,当不虚传。
4. 唐朝书法家及其篆书作品
篆书自汉代之后,几成绝响,至唐代出现了转机。唐出现了一些写篆书的书家,其中最具影响和代表性人物是李阳冰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37396336。
李阳冰(生于约唐玄宗开元年间,卒年不详;另说721或722~785或787)字少温,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有人说他乃李白族叔,一说为杜甫之甥即李潮。工书,尤喜篆书,师法李斯, 曾退居缙云,穷研篆法,达10年之久。自称“志在古篆,殆三十年……得篆籀之宗旨”,以此闻名于世。李阳冰颇为自信,尝有印文自诩:“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言也”。
李阳冰篆书在当时享有盛名,与李斯并称“二李”。 宋人朱长文将他与张旭、颜真卿并列归于神品。李阳冰与颜真卿交好,常为颜真卿所书碑刻篆额。颜书诸碑多由李氏篆额。
李阳冰篆书的艺术成就,在于有唐一代篆书于式微之际的振兴之功,他继承了李斯小篆的笔法,并创造出 “格峻”、“力猛”、“功备”的风格,是唐代篆书杰出的代表人物, 使篆书艺术在汉代以后出现了又一座高峰。他传世的作品像《三坟记》、《般若台铭》等。多是宋人重刻,已经不能完整保存其点划的美感,但是仍然能够窥见他的点划婉转冲融,结构圆劲遒密创造性的努力。
李阳冰作品多有托笔,代表作品有:
《三坟记》原石己佚,宋人重刻,后经洗碑。与秦汉篆书相较,圆弧形笔画明显增多,改上密下疏的传统结体为上下匀停,飘逸流畅,大字愈见豪迈,但高古质朴的气息远逊秦篆。其作品还有《缙云县城隍庙记》、《拪先茔记》、《般若台题名》《崔祜甫墓志盖》、《高力士碑额》等。
李阳冰曾作《说文刊正》三十卷,不传,多有妄篡之弊,为后世所诟。写小篆必须精通说文,已成为写篆书者必须的功课,李阳冰尽管自信,但学识上的短板,不能不说是他的不幸。
唐朝陆柬之书法作品《文赋》
5. 以草书而闻名张旭难道只擅长草书吗
张旭,字伯高,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唐朝中期的知名书法家。唐朝开元年间官至常熟尉,后又为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於书法,有「草圣」之称。
《新唐书》有张旭的事迹,附於《李白传》之后。张旭的书法,初学陆彦远(陆柬之之子)。张旭曾在朝廷任职,在长安及上京当官,并与颜真卿及杜甫相识。
张旭以豪饮而知名。在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里,张旭亦是其中一位被描写的人物之一,与其他人被称为「饮中八仙」。张旭以书法中最为奔放自由的草书闻名,据《新唐书》记载,张旭喜欢在酒醉之后书写作品,称之为「狂草」。他的书法多以奇形怪状、粗细对比夸张、以及充满情感的线条相连,在《旧唐书》中赞誉为「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张旭草书与李白诗,还有裴旻舞剑被称为三绝。然而张旭并非只写草书,他是唐朝另一个知名书法家陆柬之的外孙,对於楷书、国画等也相当精通。相传他的狂草来自观看公孙大娘及其弟子练剑时的姿态而得到灵感。
在张旭之前,书法界一直奉王羲之及王献之为规范,然而张旭的书法却打破了这个常规,为书法界带来旋风式的改革。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有说颜真卿及李阳冰是他的弟子,此说没有确证。但崔避与颜真卿确实是张旭弟子。由《幽闲鼓吹》载「张旭书得笔法,传崔避、颜真卿。」可得知,真卿本人在《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也提到自己跟随张旭学习笔法。邬彤亦曾为张旭弟子。
唐朝留有不少关於张旭的记载,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在酒后灵感来时,甚至於会激动到用头发书写作品。张旭的传世作品有《古诗四帖》、《千字文》、《郎官石柱记》、《悲清秋赋》、《肚痛帖》等等。其中《古诗四帖》的内容包括了诗人庾信的《步虚词》二首,诗人谢灵运的两首诗:《王子晋赞》、《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共40行。高28.8厘米,宽192.3厘米、写在五色纸上。现藏中国辽宁省博物馆。他的作品在曾得到唐文宗李昂的喜爱、列为「三绝」之一。 当时唐朝还有另一位较年轻的、同样擅於草书的书法家怀素,也喜於醉后书写作品,与他有「颠张醉素」的俗称流传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