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讲座南京大学教授
1. 我记得有个讲堂视频,是讲中国古诗词的,一位女大学教授第一讲是
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18岁时考入克拉科夫大学。
1495~1496年,他在德国几所大学游学。1497~1503年,他赴意大利留学,先进入博洛尼亚大学,同时努力学习希腊文,攻读天文学。
1497年3月9日,哥白尼在博洛尼亚观测月亮掩金牛座α星(毕宿五),这是他一生中的第一次观测记录。他在1500年1月9日和3月4日还观测了土星合月,并在罗马讲学期间观测过1500年11月6日的月食。
1512年,哥白尼定居在弗龙堡,弗龙堡城墙中的平台成为哥白尼的天文观测台,他自制了三分仪、三角仪、等高仪等器具。这座遗址被称为“哥白尼塔”,一直保留到今天。
哥白尼的毕生成果是其巨著《天体运行论》,全书分为6卷。在第1卷里,哥白尼讲述了地球的运动和宇宙的构造,驳斥了托勒密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理论。
在后5卷里,他用精密的观察记录和严格的数学论证,阐明第1卷的主张。 哥白尼说:太阳屹立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
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其次是金星,再次是地球。月亮绕着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
比地球离太阳远的行星,依次是火星、木星和土星。行星离太阳越远,运行的轨道就越大,周期就越长。
在行星的轨道外面,是布满恒星的恒星天。哥白尼错误地把太阳说成是宇宙的中心,他的宇宙模式是建立在肉眼观测基础上的太阳系构造图。
哥白尼的著作长期不能得到出版,后来由他的朋友们偷偷在德国纽伦堡排印。1543年5月24日,已经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抚摸着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说:“我终于推动了地球。”
7月26日,哥白尼逝世。
2. 93岁教授激情讲课高呼“唐诗万岁宋词万岁”是怎么回事
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三尺讲台,只为传承。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
择一事,终一生。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直至90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名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从小念私塾、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
为了讲好这次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 —《中文大辞典》。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其实,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
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赢来了热烈掌声。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就如同平常的一次上课下课。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
“老师的课,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 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一名青年教师告诉记者。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面对学 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3. 求宣传词,急
中国首位文学博士,三上《百家讲坛》。
通过他的细细讲解,杜甫、白居易、朱熹……一个个坎坷身世、多情才子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他就是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莫砺锋。10月23日,莫砺锋教授走进由我院主办的“名人大讲堂”,以“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为题,与诗歌爱好者畅谈唐宋诗词。
宣传部副部长梅国英主持讲座。能容纳一千多人的艺术教育中心座无虚席。
报告中,莫教授首先阐述为什么不说“唐诗宋词”而说“唐宋诗词”?莫砺锋认为:“假如说成唐诗宋词,那么宋诗就被忽略了。苏东坡、陆放翁放在唐朝绝不比李白、杜甫逊色。
宋诗不在多,而在于好。”他通过讲述在联合国大厦发生的生动事例,说明了在世界各语种中汉语是最简洁的文字之一,而在汉语的各种表达方式中诗词又是最简洁、最美丽的。
他认为,虽然唐宋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作为一种与汉语共同发展的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依然与时俱进、影响深远、永不褪色。 莫教授赞誉唐宋诗词为“最美的表白”。
对现代人来说,一封成功的情书也离不开唐宋诗词的优雅。“情歌王子”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及晏几道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在他眼里就是“最美的表白”。
“诗歌是个人气质最好的试金石。 如果你失恋了,你对她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她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没回来你可以来南京找我。”
此话一出,全场哄堂大笑。他从现代与古代的爱情语言表达的特色作比较入题,睿智风趣地分析了唐宋诗词的优美与动人之处,虽然是戏谈,却也由此进入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唐宋诗词与现代人生”。
莫砺锋教授结合个人下乡插队做知青时的经历,畅谈了自己在读唐宋诗词时的切身感受,畅谈了自己对古代诗人词人创作过程中心境的理解,并对他们旷达的人生态度和伟大的人格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莫教授特别提到了苏东坡,强调“东坡就是一个平坦的山坡,他生活在普通人的心中。
”莫教授希望能通过苏轼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告诉大学生们:“人生在世,不会始终平坦,总会碰到不期而遇的坎坷、挫折,而东坡就是树立了最好的榜样,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愉快的面对生活。”最后,莫教授谈到了对于唐宋诗词“我们应该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
莫教授告诫我们现代人生活粗鄙化,过分粗糙,文化肆意追求快餐化,我们更应该从古人的诗词中去学习他们的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另外,他还建议我们在选择阅读版本时,应该选择最经典的、最准确的诗词版本。
讲座的最后,莫砺锋教授还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围绕相关问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 临行前,莫老写下东坡先生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献给我院的师生们。
整场讲座精彩纷呈,莫老幽默风趣的讲解、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细致严谨的阐述,对唐宋诗词文化进行了睿智的解读,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体会了唐宋诗词的深层意韵,感悟了现代人生的诗意境界,并博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
4. 中华古诗词大会俩位教授
中华古诗词大会俩位教授:郦波、王立群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中共党员。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王立群,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祖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佳学术主讲人”,是七年来连续在《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的学者。
5. 钟振振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自1982年起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培养中国和外国博士生、访问学者20人,著述逾1000万字,曾获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一等奖、江苏省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多次组织并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曾任中国第二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长、古天文与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副主席等。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曾应邀在美国耶鲁大学、长滩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学讲学。擅长诗词、楹联、文言文创作,所撰《重修南京夫子庙记》《静海寺警世钟铭序》及楹联多副,已刻石、铸钟、刊木,树立、悬挂于各名胜古迹,广为传诵。由于在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成绩显著,获江苏省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
2012年5月,当选为江苏省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 曾获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一等奖,江苏省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韵文学会“夏承焘词学奖”二等奖,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为上海辞书、江苏古籍等出版社审订《唐宋词鉴赏辞典》等重点书稿多部,约600万字,在全国及上海、江苏的各种图书评奖活动中多次获奖。擅长旧体诗词文、楹联创作。所撰文言散文《重修南京夫子庙记》,已刻石立于该庙中。与人合撰之《警世钟铭》,已铸于钟上,悬挂在南京静海寺中。多次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曾任中国第二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长、古天文与中华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副主席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大学、长滩加州大学等校及国内多所大学讲学。由于在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作出的成绩,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获得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
6. 郦波老师解读古诗词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万家灯火》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
2009年10月初,他已在《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名臣:风雨张居正》。《大明名臣:抗倭英雄戚继光》、《大明名臣:于谦》和《大明名臣:海瑞》已录制完毕。
《曾国藩家书》录制完成。《大明脊梁张居正》于2013年11月05日开播。
2015年暑假期间,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千古爱情之相聚在星空下 ”。2016年1月1日,郦波教授加盟贵州卫视《最爱是中华》第三季。
7. 唐诗三百首里写到哪个城市最多
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做客《市民学堂》,他说,唐诗和南京的关系密切,南京人应该多读唐诗。“你们猜,唐诗三百首里面写到哪个城市最多?是南京。”
“唐诗三百首里,讲到最多的不是当时的首都西安,而是南京。”莫砺锋说,写西安的有8首,写南京的至少有9首,他还没有进一步统计。
而且,写西安的8首名篇中,有3首都是写大明宫。写南京的唐诗则不一样,除了大地名“金
陵”外,还有很多小地名,如秦淮河、台城、朱雀桥,乌衣巷、长干里……“翻开唐诗三百首,地名出现最多的是南京。”
据说,唐朝诗人李白非常佩服南朝的谢朓。谢朓有两句诗非常有名,就是写南京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的城市。李白则写过《长干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写的是城南的长干里。
唐代诗人崔颢也写有《长干行》。莫砺锋分析崔颢的《长干行》说:都说南京人是大萝卜,你看这个小伙子,心思细腻得很。姑娘问他是哪里人,他回答“我是这里的人,我们从小不认识”,言外之意:相逢恨晚啊,我们终于见面了……
莫砺锋说,南京是产生唐诗名篇的沃土,这片土壤有生活,有情感,有文化积淀,所以容易产生名篇。莫砺锋还透露,2014年,南京大学将对全唐诗和全宋词进行重编,到时应该能看到教授级的解读。
8. 康震的讲座列表
1.2004年―2009年,在新加坡新跃大学先后负责教授《古代文学》、《中国诗歌》与《唐宋诗词》课程
2.2005年7月,在商丘市一实小主讲《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讲座
3.2005年3月12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佛教与中国文学》讲座
4.2005年11月18日―20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唐宋诗人与佛教文化》讲座(3 场)
5.2006年2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讲座(10集)
6.2006年5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诗圣杜甫》讲座(7集)
7.2006年5月,在华东交通大学主讲《唐代诗歌的现代意义》讲座
8.2006年9月,在中国政法大学主讲《唐宋诗词的现代魅力》讲座
9.2006年10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频道『百家讲坛』主讲《苏轼》讲座(10集)
10.2006年10月,在北京理工大学主讲《唐代士人生活》讲座
11.2006年11月,在安徽工业大学主讲《李白的现代价值》讲座
12.2006年-2007年,先后在辽宁鞍山统战部主讲《唐诗与人生》、《李白诗歌艺术》讲座
13.2007年1月6日―7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禅宗六祖惠能》与《盛唐诗佛王维》讲座(2场)
14.2007年4月7日,在北师大文学院“金声玉振”系列讲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1303030坛第三讲——康震副教授主讲的《想象苏轼——超越苦难,成就人生》
15.2007年10月16日,北师大风云论坛学术系列讲座第一讲——康震副教授主讲的《唐诗的人生境界》讲座
16.2007年11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频道『百家讲坛』主讲《李清照》讲座(10集)
17.2008年5月3日―4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吉藏大师的人生与哲学》讲座(2场)
18.2008年6月15日,在扬州大学主讲《诗词·人生·境界》讲座
19.2009年2月21日,在新加坡药师行愿会主讲《大唐王朝中的佛教生活》讲座
20.2009年3月25日,应北京师范大学南山诗社邀请——康震教授主讲《唐宋诗词之美》主题讲座
21.2010年1月23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 频道『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系列讲座
22.2011年8月27日,在成都市金沙博物馆“金沙讲坛”主讲《儒家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主干》
23.2012年10月24日—2012年11月15日,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第10频道『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之《三苏》(苏轼 、苏洵 、苏辙)、《唐宋八大家大结局》
24.2013年2月23日,在常州行政中心龙城大厅主讲《老庄的人生境界》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