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中有拗句的诗

    1. 古诗的拗句规律有哪些

    拗句是不按四种标准平仄句型格式写出的诗句。

    2.写律句要遵循的原则:

    ⑴每句中135不问,246分明。

    ⑵平声尾不能孤平,不能三平。

    ⑶仄声尾无孤平可言。

    ⑷246字平仄相间。(五绝24平仄相间)

    ⑸每句第2字决不能拗变。

    3.从广义来讲,每句中135字的可变,一般不用救,但也应为拗句。在一首诗中,拗句占多数叫拗体诗。如崔颢《黄鹤楼》。

    从狭义上讲,只有违背上五条原则的拗变,必救不可,这类律句是真正拗句。

    2. 诗词中的拗句是什么意思

    论拗句和救拗办法《论拗句和救拗》所谓拗句,就是读不顺的句子。

    因为汉语有平、上、去、入等声调,所以,诗、词、歌等文学形式大都有一定的句型,以免拗口。写出拗句怎么办?救拗!怎么个救拗法?有些人用推敲的办法,使之合乎格律,不再拗口;而有些人则找一些古代的拗口的好诗作为范例,研究出一些“救拗句式”。

    这些句式大多也是拗口的。很多都是利用一个拗口的句子来救另一个拗口的句子。

    “救拗句式”的使用,使现代诗词中拗句泛滥,怎么读都不顺口。甚至有些诗词通篇充斥着拗句。

    建议在律诗中拒绝拗句。

    3. 唐诗格律有“拗救”,有规律可循吗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 基本形式 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至于你说的拗救问题,我不知道你具体想知道什么就帮你找了一些资料——在格律诗中,不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不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凡是句子中的平仄安排不合格律的,这个句子就称为拗句,句中不合格律的字称为拗字。拗句有时可以采取补救的办法,就是在本句或邻句中,改变其他字的平仄安排,这种方法称为拗救。

    凡经过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拗救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当句救 当句救是指在出现拗句的本句的适当地方,选一个字,把这个字的平仄作相应的改变,使全句读起来声调仍有高低,不会由于出现拗句而影响声律的和谐。

    但必须注意这个补救的字,不能用在句末。例如李白的五律《宿五松下荀妪家》,其颈联为“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其格律安排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完全合律,而对句第一字应平声,现在用了仄声“月”字,如果不救,就成了“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因此第三字必须改为平声,现在用了平声字“明”,对句变成了“仄平平仄平”,就合律了。 又如杜甫的《后至》中:“远在剑南思洛阳”本句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字应平而用了仄声,如果不救,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犯了孤平。

    现在补救,第五字应仄,改为平声字“思”,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不拗了。

    另一种在出句中自救的方法,被成为特定的平仄格式。如七言中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其特点是将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如张籍的七绝《凉州曲》的第二首中后两句“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其出句本来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其第六字应仄,现在用了平声字“恩”为了补救,将应平的第五字改为仄声“主”字,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又如五言诗的“平平平仄仄”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种格式即“平平仄平仄”,如杜甫的《月夜》,尾联是“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出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现在第四字用了平声字“虚”,那么应平的第三字改为仄声字“倚”,成了“平平仄平仄”,但这里必须注意,七言的第三字和五言的第一字必须是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是一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二) 对句救所谓对句救,就是当句中出现拗字,而在本句中没有条件补救时,便在下一句的适当位置进行补救。

    例如唐代温庭筠的五律《商山早行》中的颈联,“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此联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现在上联第三字应该平声处,却用了仄声字“落”,成了拗句,对句第一字本来可平可仄,现在用了仄声字“枳”,如果不救,就犯孤平。所以必须改为平声字,一个“明”字,既救了本句也救了上句。

    这种情况在唐诗中是累见不鲜的,我们不再举例了。(三) 半拗句可救可不救杜甫的《寄杜位》中“逐客虽皆万里去,悲君已是十年流”其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句平仄对,而上句第五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万”,而上下句都没有救,以至造成仄声三字尾。又如韦应物的五律《淮上喜逢故人》中的颈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按格律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出句第三字应平,却用了仄声“一”,造成三连仄,同样上下句都没有救。

    由此可见,凡诗句由于内容需要,而出现拗句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固然可以在本句或下句采取补救,但如果受字面限制,也不必勉强去救。 参考资料: ?si=4 希望能帮到你。

    4. 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的格律有哪些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一、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以用韵分类: (一) 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 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一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

    排律师句以上,另作别论。 二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

    三 古体诗用韵不严,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得换韵。 四 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极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五 古体诗不要求对仗;近体诗除绝句外,则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 [注] 1 近体诗用韵甚严,无论绝句、律诗、排律,必须一韵到底。

    出韵(又称“落韵”)是近体诗的大忌。 2 近体诗以平韵为正例,用仄韵的绝句与律诗非常罕见。

    仄云律诗很象古风,往往也可认为“入律的古风”,因为近体诗毕竟是以平韵为主的。 3 五律和七律之外,偶然又有些六言律诗,同五七言三韵小律一样,都是很罕见的形式。

    5. 唐诗里带着乐的诗句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 杜牧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忆秦娥 李白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罢相作 李适之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东郊 韦应物

    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渔父 张志和

    玳弦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经乱离后天恩 李白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将进酒 李白

    6. 古诗中含有鸟名的诗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

    鹤鸣于九?,声闻于野。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五色云间鹤,飞鸣天上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辉黄鹤楼。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萧萧暮雨子规啼。

    左牵黄,右擎苍。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唐诗中有拗句的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