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和宋词都是

    1. 10首唐诗和10首宋词,急

    唐诗: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竹枝词》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 《凉州词》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 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王灏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 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8、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杜甫 《潼关吏》 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登高》 10、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春题湖上》 宋词: 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卜算子·咏梅》 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3、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何时休,此情何时已,但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义. 李之仪 《卜算子》 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 《雨霖铃》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相见欢》 7、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8、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攲玉枕,拂金微.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黄庭坚 《水调歌头》 9、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苏幕遮》 10、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2. 经典的唐诗和宋词分别是哪几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草】似莠而细,无芒,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干熟时正白色,牛马所嗜。【梨花】指雪 【瀚海】沙漠 【中军】古多分兵为左中右三军,中军为主帅号令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

    “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此诗开篇就奇突。

    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

    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可“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

    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以写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

    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启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

    “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护(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

    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

    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

    这又是诗人“好奇”个性的表现。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

    “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

    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

    这些边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

    3.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

    《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比如现在的美国, 和亲政策如果是汉朝使用,那么是一种缓兵之计,修养生息的方法,但是宋朝,我看不到它起了什么好的作用,割地求和,苟延残喘而已,有的论者居然还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解”,我真不知是何居心所在?倘若日本灭了中国,那么慰安妇也可谓民族和解的先锋了,呵呵。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呵呵,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

    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

    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

    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

    (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

    4. 什么是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比如现在的美国, 和亲政策如果是汉朝使用,那么是一种缓兵之计,修养生息的方法,但是宋朝,我看不到它起了什么好的作用,割地求和,苟延残喘而已,有的论者居然还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解”,我真不知是何居心所在?倘若日本灭了中国,那么慰安妇也可谓民族和解的先锋了,呵呵。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呵呵,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

    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词牌浅释 词都有词牌。

    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

    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

    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

    5. 唐诗和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

    一、唐诗代表人物:

    1. 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也是初唐的杰出诗人之一

    2. 盛唐:李白、杜甫、王维

    3. 中唐:白居易、元禛

    4. 晚唐:杜牧、李商隐

    二、宋词代表人物: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三、对白居易作品的感受:

    白居易(772--846) 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强调诗歌要反映民生的疾苦。

    代表作: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

    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

    6. 唐诗和宋词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宋词泛指创作于宋代的词。它是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唐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苏轼、辛弃疾(豪放派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词人)。

    唐诗的特点是结构短小,语言对称。而宋词的结构比较松散,没有固定的版式。唐诗的结构及文风都比较拘束,而宋词的文风比较随意且舒适。同时,宋词更适合于吟唱,而唐诗以诗为主。

    唐诗和宋词都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