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荜门惆怅内时节暗来频怎么理解翻译

    1. 急求归去来兮辞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

    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 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 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回去吧!让我同外界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弹琴读书能使我忘记忧愁;农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诉了我,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

    有时驾着有布篷的小车,有时划着一条小船,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季节,感叹自己一生行将告终。

    算了吧!身体寄托在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候?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听凭自然的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 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锄草耕种;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

    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2. 听张立本女吟翻译

    【译文】

    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

    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

    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

    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

    【原文】

    听张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鉴赏】

    诗的内容似无深义,却创造了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暗蓝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幽篁依阶低吟。清冷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峨冠广袖的少女徘徊的身影。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在这首诗里,景色全由人物情态写出,而人物意趣又借极简炼的几笔景物点缀得到深化。由情见景,情景相生,是形成此诗佳境的显著特点。

    “危冠广袖楚宫妆”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贵族女装,这身典雅的妆束令人清楚地想见少女亭亭玉立的风姿;从“独步”可见庭院的空寂幽静和她清高脱俗的雅趣,而“闲庭”又反衬出少女漫步吟哦的悠然神情。“逐夜凉”则藉其纳凉的闲逸烘染了秋爽宜人的夜色。夜静启开了少女的慧心,秋凉催发了少女的诗思。她情不自禁地从发髻上拔下玉钗,敲着阶沿下的修竹,打着拍子,朗声吟唱起来。以钗击节大约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晏几道《浣溪纱》词有“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句,写的是一位歌女在“遏云声里送离觞”的情景,也颇妩媚,但稍嫌激烈,高适此诗中的少女,孤芳自赏,不求知音,信手击竹,对月自吟,那种心声和天籁的自然合拍似更觉曼妙动听。

    抒情的画意美和画面的抒情美融为一体,是盛唐许多名篇的共同特点。这首诗写女子而洗尽脂粉香艳气息,更觉神清音婉,兴会深长,超尘拔俗,天然淡雅,在盛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题为“听张立本女吟”,故“清歌一曲”实是吟诗一首。古诗本来能吟能唱,此处直题“清歌”二字,可见少女的长吟听来必如清朗的歌声般圆转悦耳。前三句不写月色,直到一曲吟罢,方点出“月如霜”三字,不但为开扩诗的意境添上了最精彩的一笔,也渲染了少女吟诗的音乐效果。诗人以满目如霜的月色来烘托四周的沉寂,使“霜”字与“夜凉”相应,并且此透露出少女吟罢之后心境的清冷和吟声给听者带来的莫名的惆怅,从而在结尾形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韵味。

    3. “夜归丁卯桥村舍”古诗词的翻译是什么

    “夜归丁卯桥村舍”古诗词的翻译:在一个月凉,风静的夜里,有些客人在岩石的前面停船。在桥边,有只狗在叫,庭院空着,人都在沉睡着。在红叶半江船上,有很多人回家,家里还有二顷的田。

    原文:唐代·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

    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进士及第,开成元年受卢钧邀请,赴南海幕府,后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大中年间入为监察御史,因病乞归,后复出仕,任润州司马。

    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许浑以登临怀古见长。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故洛城》《途中寒食》《凌歌台》,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但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

    其宦游、寄酬、伤逝诸作,亦时有佳句,如“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暮宿东溪》),“两岩花落夜风急,一径草荒春雨多”(《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都能在写景中托寓情思,婉丽可讽。

    而意境浅狭,气格卑弱,是其通病。另外,学术界说许浑是《清明》一诗的作者,多有争论,有待考证。

    4.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这句话怎么理解

    出自北宋钱惟演的《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7613236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全词意在说春天来临之后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搅乱词人的心绪、牵引出词人的愁怨,即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作者感情悲凉,景物越美就反衬出心境更加的悲凉。

    而“情怀渐觉成衰晚”,是解释上片满怀愁绪的原因的,岁月无情变迁,美好的时光也一并逝去,更有那容颜和情怀也随着老去,每次照镜子,都暗自惊叹镜里的人儿又朱颜老去年华不再。早年的时候因为多病不敢多喝酒,如今却只怕喝的不够多。这就是所谓的借酒消愁。

    化虚为实应该是说不上的,情怀虽然是抽象的词语,但是它所代表的意象是实存的,这样听起来似乎是不可解的,但这正是这一类词汇的通病。至于解释愁绪原因是我没有说很清楚,这个要说一声抱歉,“情怀”和“朱颜”是同一句的,应该要联合起来理解,可以这么说,“朱颜”句是进一步表明了情怀衰晚,而情怀衰晚都暗含了朱颜暗换(两句不是互文,但表达的意思有相近之处)。中国古代对于外在景物的审美,是带有隐含的年龄的意味在内的,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情怀衰晚和朱颜暗换是一致的。所谓情怀老去,大概可以这么理解:春光明媚,正常的情况是应该赏春游玩,但由于年华老去,心境也随之转变,对于春光更多的感受是两相对比之下自己衰老的年华,更加触目惊心,景色的美丽更凸显了朱颜暗换的悲凉,而这样的感受,差不多就是所谓的情怀衰晚:再没有玩赏的兴致,却每每因为美丽的春光勾起年华老去的悲凉。

    这应该要结合钱惟演的生平来理解,钱惟演人品不怎么样,致使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而他又汲汲于仕途。他曾经因与太后攀亲备受舆论攻击,被赶出朝廷,难免心气不顺畅。这首词就是在这样心境之下的创作出来的。

    以我观物,物皆染我之色彩,所以自己心境凄凉,外物再美也只能反衬出自己垂垂老矣的凄凉。

    5. 怎样理解颔联中"柳暗花明"的"暗"和"明

    柳暗花明出自诗词:“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多引用后句诗句。

    柳暗花明原指前面花红柳绿,树木花草繁茂锦盛的景象,之后又比喻绝处之中找到出路,突然出现的新的好形势。

    就情态而言,这应该是指对天气晴好下的景物描写。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柳成荫,所以“暗”,鲜花争艳,所以“明”。从柳和花的自身色彩上来讲,柳的绿色偏冷、偏重、偏暗,花的缤纷色彩偏暖、偏轻、偏明,所以“柳暗花明”不仅合乎人的情态,更合乎自然形态。

    6. 旧唐诗,韩愈伎原文及翻译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释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翻译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背景

    前人系此于元和十年(815),当时韩愈在朝任史馆修撰,知制诰。诗写长安春雪,特有一番细腻深微的审美意趣。既为咏雪,又须切中春字,故先从春天的感受落笔。对北方人来说,新年无芳华是正常的,但到过岭南的韩愈却觉得北方春来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长出来,然而白雪却不肯就此离去,它还要穿庭落树地和春天逗个趣。诗人借鉴岑参《白雪歌》之意,拟雪为花,又进一步拟雪为人,说雪都嫌春天来得太迟了,因而要为人们装点出一些春花春意。诗中洋溢着一种北方人在冬去春来时节的喜悦之情,这大概是岭南人所难以体会到的。此诗当与八年后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参读。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