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唐朝富庶的唐诗
1. 反映唐朝不同时期的唐诗
我个人总结的,水平有限,呵呵~但希望能帮助到您。首先我得指出一下你对唐朝文学的四个时期的区分时间不正确哦,不是:“初唐,中唐,盛唐,后堂”,而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
唐诗的四个时期
(一)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宽了诗歌题材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二)盛唐时期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例:李白名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
(三)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王朝的兴盛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不少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等。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
无题(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 体现唐代民俗的唐诗有哪些
说实在的 每首诗 都有每首诗的韵味 最佳实在不好评价 如真要选择 这里是香港人民评出来的10首 香港评选出来的最受欢迎的十首唐诗 (一)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二)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 (三)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四)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五)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六)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七)赋得古草原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 (八)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十)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刘心武写文章说:“这十首唐诗实在是常诵常新,即使过录一遍,灵魂也总有一种难言的欣悦!”他还说:“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十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值得珍惜和承袭的精华,并且也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所达到的一种全人类必须仰望的高度。”
3. 唐朝的繁盛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四、统治者的个人爱好、提倡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诗歌风气的形成。唐代君主,很重视诗歌,也大都能诗。
太宗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学士,编纂文书,与之唱和吟咏。高宗、武皇常自制新词以入乐。
玄宗本人就是诗人,自述每运笔赋诗,辄“乐以忘忧”。文宗特制诗学士七十二人。
武皇宴集群臣,宋之问赋诗最佳,曾获御赐锦袍。帝王的爱好、倡导提高了诗人的声誉,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重视诗歌的风气 五、文禁松驰,是产生大量抨击权贵、真实反映底层生活诗歌的前提 文学艺术的高峰,总是出现在思想比较解放的时代。
唐朝统治者清明大度,敢于招贤纳谏。唐太宗能用直言敢谏的魏征;武则天重用贤臣狄仁杰;唐玄宗对于那些直刺自己的诗歌也不犯禁。
“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唐代诗人在一个较为自由的思想空间里直抒己见。李白:“奸臣欲窃位,树党自成群”杜甫:“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这些大胆揭露权贵的不朽诗篇,只有在文禁松驰的社会环境里,才能一经问世就得以广泛流传。文禁松驰的政治气氛,使民族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力得到解放,使诗人无所顾及地追求艺术的创造与完美。
六、“安史之乱”丰富了诗人的创作素材.社会的巨变刺激着诗人的灵感,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杜甫、元结、顾况等诗人对黑暗现实做了痛苦的观察与冷静的思考,从而创作了大量揭露阶级矛盾、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诗作。
七、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种艺术的发展也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水陆交通发达,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及中外文化的交流,给传统的唐文化注人了新的内容,新鲜的活力做为诗歌姐妹艺术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也受到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杜甫的《画鹰》、高适的《画马篇》、白居易的《胡旋舞》、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描写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诗歌,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很善于吸收其它艺术的养料滋补自己,也可以看出唐代诗人们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时代精神。
八、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则是唐诗繁荣兴盛的内在因素。 任何一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一方面有对以往文学艺术的继承,一方面有其自身的变革和发展,唐诗也是这样。
从先秦到汉魏六朝,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远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诗、绝句也基本上跨越了试验阶段,无论是创作方法、文体特征、艺术技巧,还是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唐诗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
唐朝的诗人们博采众长不仅继承和发展了从先秦到六朝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而且发展了各种形式和技巧的艺术传统。难能可贵的是唐代诗人对待文学艺术遗产,并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采取了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科学态度。
初唐诗坛是齐梁浮艳诗风的延续,“绮丽婉媚为本”的上官体占据着统治地位。初唐四杰用实践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
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陈子昂痛斥诗坛“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
4. 反映唐朝经济文化繁荣的唐诗,急
体现中国古代统治者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治国思想和理念。
唐代也不例外,农业成为衣食之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忆昔》诗对“开元盛世”时期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大唐社会进行追忆,称颂与褒扬之意溢于言表。
到唐朝中期,种茶、饮茶之风遍及全国,并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茶文化。“檐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白居易不但早上饮茶,夜半听钟声、赏清影,还要品茶:“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
他的品茶诗作还有:“春泥秧稻暖,夜火茶焙香。”(《题施山人野居》)“药圃茶园是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唐朝人口急剧膨胀,人地矛盾凸现。为了养活众多人口,唐人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垦。
史载“开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这种开垦破坏了植被,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烧歌》) “山用火耕田。”
(李商隐)“终朝看火耕。”(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由以上诗句可见,受时代局限,当时人们大量烧山垦荒,没有也无法具备现在人们较普及的环境意识。
其它边塞诗作也反映了西部的生态恶化和战争对农业的破坏:“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并序》)以农业为依托的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唐代城市建筑具备世界领先的水平。
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唐都长安,其建筑风格、市坊布局、风俗人情已经引起当时世界的关注。有诗为证:“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扬一益二”证明扬州的经济繁荣。历代的开发建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达的农工商业,长江、运河便利的交通,这一切造就了扬州的城市形象,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并将扬州嵌入他们的诗句。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人生只合扬州死。”
(张祜《纵游淮南》)“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遣怀》)李白以《秋浦歌》为题写了十七首五言诗。
其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在唐代时是著名的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大约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左右,李白漫游来到此地,在秋浦逗留期间,写成组诗。据郭沫若考证,它是李白诗作而且也是所有唐诗中唯一一首描绘冶金场景的诗作,这种题材在古典诗歌中是难能可贵的。
制瓷业在唐代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人纷纷吟赋做诗来赞美越窑。“茶新换越瓯。”
(郑谷《送吏部曹郎中免官南归》)“越瓯秋水澄。” (许浑《晨起》)“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越碗初盛蜀茗新。” (施肩吾《蜀茗》)上述诗句反映了越窑瓷的釉色特点,当时以越瓷作茶具成为时尚。
尤其著名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两句诗,几乎可以认为是陆龟蒙为越窑青瓷免费策划的广告词!以人为本的第三产业成为有益补充唐代商业不可压抑地发展起来:日中为市的古风被打破,邸店和柜坊这样的商业金融机构的雏形也相继出现,唐朝后期,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经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布海内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贩,还有不少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杜甫《后出塞》)“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姚合《庄居野行》)“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李嘉佑《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王建《汴路即事》)“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众多少数民族云集长安,给巍巍唐都带来生气。
胡人在长安开了许多胡店、酒店,长安文人多有光顾。诗人李白以此为主题的诗篇尤多,其一便是《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乐舞艺术充分体现了唐代文化盛世的开朗气象。
音乐佳作层出不穷,音乐艺人精英荟萃,出现了诸如《霓裳羽衣曲》、《阳关三叠》等著名音乐作品,也出现了许和子、李龟年、康昆仑等杰出音乐家。即使在民间,音乐也极为普及,“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吊白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白居易《杨柳枝》)。
“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渔阳豪侠地, 击鼓吹笙竽。”(杜甫《后出塞》)“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白居易《琵琶行》)以上诗句或提及乐器或罗列曲目。802年,骠国(即今天缅甸)王子舒难陀曾率乐队和舞蹈家到长安表演,许多诗人写诗记事。
白居易在欣赏演出后曾作《骠国乐》:“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鼓一击文身踊。”唐朝文化教育方面的典型事件便是科举考试。
诗人孟郊。
5. 有哪些唐诗反映了唐朝文化繁荣昌盛
杜甫的《忆昔》回忆了开元盛世时期唐朝经济发展繁荣的情况: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贞观诗坛底蕴厚重,初唐四杰气势宏大,陈子昂复古风雅,而张若虚,可谓初唐文坛最特殊的一位,他的诗歌,创造的是一种意境之美。张若虚是初唐与盛唐交际之时的诗人,诗存虽然不多,但一曲歌行《春江花月夜》,就奠定了他的诗史位置,他也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唐诗风格。
张若虚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种优美飘渺,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绕梁三日的韵味。壮阔中带着忧伤,深沉而又迷惘,朦胧的意境,油然而生。
诗入盛唐,更加之丰富起来。 盛唐之时,唐文化进入全盛阶段,对己能海纳百川,对外能积极输出。
儒释道三家,共同发展,和谐共存。这也就深深影响了盛唐诗人。
传统的佛家诗人代表王维,开创唐诗之山水田园感,他的诗歌最为独特,内容以山水田园为主,尤其是那一首《山居秋瞑》,清逸明秀。诗风是如镜花水月般的纯美,境界空宁,内蕴禅意。
王维是寂寞的,但他的寂寞不同于陈子昂,他是在追求寂寞,享受寂寞,于是王维诗中的孤独寂寞,变成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美。 孟浩然之隐逸,又是另一种诗风,虽然和王维一样好写山水田园诗,但孟浩然更贴近生活,如《过故人庄》等诗,他比起王维,要更显淳朴。
王翰,王昌龄等人则将豪放转变为清刚劲健,壮丽俊爽,为我们所熟悉的就是《凉州词》,《出塞》。他们多写边塞诗,爱国感情深厚,积极入世。
崔颢之诗,风骨凌然;高适之诗,慷慨悲壮;岑参之诗,神奇瑰丽……而盛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自然是李白和杜甫。 李杜二人,一是道家诗人的代表,一是儒家诗人的代表;李白的诗,极富想像力,诗风豪放大气,但也不失清新俊逸,风神爽朗;杜甫字锤句炼,写诗技巧最为娴熟,可谓出神入化,在内容上,他重视写实批判,诗歌境界浑融,诗风沉郁顿挫,但亦有萧散自然的一面。
李杜二人俨然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诗风。 中唐诗人,大都是目睹过开元盛世,也都经历过安史之乱的。
唐诗至此,风格大变,失去了李白的自信和磅礴,也缺少杜甫的激愤和深广,更多的是一种寂寞的冷落心境,诗歌创作开始由雄浑走向幽远淡雅。 韦应物的诗歌,还处在一个交界点上,极有盛唐的余韵,又带着更多的清雅闲淡;而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情调冷落寂寞;韩孟诗派诗风偏重于雄奇怪异;李贺情怀苦闷,诗境幽奇冷艳。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中唐诗坛上两个很有特点的代表人物。二人一生都是在贬谪中渡过,心情都很激愤,但是乐观的刘禹锡之诗风简洁明快,风清俊爽,而偏执的柳宗元则更显幽情悲凉,沉重内敛。
经历相似,诗风迥异。 白居易,元稹也是中唐诗坛的杰出代表人物。
元白诗派更重写实,尚通俗,这又与韩孟诗派的怪异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大唐帝国国力日渐衰落,唐诗的风格也日渐狭窄。
晚唐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想像力也略显单薄,内容狭小,诗风朦胧淡雅,内容开始走向爱情。这一阶段以李商隐与杜牧为代表。
观罢唐诗史,我们不难发现,唐诗并非全都豪迈奔放,它的题材内容,它的风格感情,都是多元化的。内容上,基本上有咏史,言志,抒情,写实,批判,谏言等几大类;风格上,有悲壮,慷慨,昂扬,豪放,爽直,亦有清新,淡雅,绮丽,香软,朦胧,俊逸,淳朴,还有幽深,怪异,奇妙,凄凉,冷落。
不少人都认为,唐诗都是自信且豪迈的,因而推断出唐文化是大气磅礴的。诚然,唐代文化的确比其他各朝各代都更显自信洒脱,但如果我们根据这个论据来承认这一论调,那么我们把批判现实的杜甫,悲情的柳宗元,苦闷的李贺,哀伤的李商隐大批放在何处了?若有人以这几位的诗风来当反例回击,我们又当如何自圆其说? 从王勃骆宾王到王翰,从高适岑参到王之涣,从李白到刘禹锡,他们的骨子里头,的确都奔涌着自信与大气,昂扬与乐观,积极的入世心态,进去精神,拼搏精神,随着狼毫挥舞,跃然纸上,传颂千古。
这和当时开放的唐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但若就此给唐文化下了论断,也不免太不把安史之乱与之后唐朝的没落放在眼里了。
安史之乱是一场空前的灾难,而文化是政治经济的镜子,它是最受政治经济所影响的。在历经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亦有百余年的历史,这漫长时期的诗歌,当真还是如开元盛世之时那般自信激昂么?尤其是至晚唐,诗人的全面没落,诗风的逐渐狭窄,几乎除了李商隐和杜牧,诗坛再无他人,这般困窘局面,不得不令人深思。
6. 表现唐朝兴衰的诗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忆昔二首
内容: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阴山骄子汗血马, 长驱东胡胡走藏。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张后不乐上为忙。至今今上犹拨乱,劳身焦思补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致使岐雍防西羌。犬戎直来坐御林,百官跣足随天王。 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 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 洒血江汉身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