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lt陋室铭39

    1. 《陋室铭阅读及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陋室⑴铭 山不在⑵高,有仙则名⑶。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⑷。斯是陋室⑸,惟吾德馨⑹。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⑺。谈笑有鸿儒⑻,往来无白丁⑼。

    可以调⑽素琴,阅金经⑾。无丝竹⑿之⒀乱耳⒁,无案牍⒂之劳形⒃。

    南阳⒄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⒅,孔子云⒆:何陋之有 翻译: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2. 古诗词《陋室铭》刘禹锡

    陋室铭唐代: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 陋室铭 古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成为有名的(词位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成为灵异的(词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用金泥做成的经文,或《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此处借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使听力紊乱。 (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9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

    4. 陋室铭 古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

    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之乱耳(11)(16),无案牍(12)之劳形(13)。

    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成为有名的(词位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成为灵异的(词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用金泥做成的经文,或《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此处借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使听力紊乱。 (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

    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5)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编辑本段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高尚(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9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

    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

    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金经”、“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

    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勃勃生机,真是陋室不陋。

    5. 陋室铭全诗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年代及作者 唐·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诗人,哲学家,洛阳人。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

    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

    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内容及注释与翻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

    南阳⑨诸葛庐,西蜀子云⑩亭。孔子云:何陋之有?⑾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2)名:出名(3)灵:灵验(4)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吾,我。

    (5)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7)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8)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这里泛指佛经。(9)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10)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1)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2)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3)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出处: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之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比喻意义:“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唐诗lt陋室铭3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