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燕子象征
1. 古代诗歌中燕子的象征含义是什么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
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32616339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2.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什么
燕子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 1、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 意思是燕子飞来时正赶上社祭的日子,美丽的梨花在清明节后飘落。
这两句即点明了季节,又指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明确的景象 2、爱情的象征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1)《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其羽。
之子(被送的女子)于归,远送于野。” 意思是:燕子飞来飞去,有前有后。
我的妹子远嫁,送到郊外分手。 (2)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 (1)“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
(2)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3)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 (4)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4、太平的象征 燕子,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飞起来很好看,人称“燕舞”。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意思是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 在古代诗歌里, “燕舞”常和“莺歌”并列, 作为风调雨顺、春光大好的典型意象。
扩展资料: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3. 我国文学中“燕子”都有何象征意义
“燕子”这个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代表着各种不同的意境和内涵:燕子的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故常被诗人用来点缀戈好春光,如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莺争暖树,谁家新燕琢春泥”;燕子欢成双成对地出人,因此常用来象征爱情和相思,如《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和晏几道的《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因此常用来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和文天样的《金陵驿》“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燕子还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表现羁旅情愁,如苏轼的《送陈睦知潭州》“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和周邦彦的《满庭芳》“年年如新燕,飘流翰海,来寄修橡”。
4. 古诗中燕子的诗句
舞接花梁燕,歌迎鸟路尘。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欲知凉气早,巢空燕不窥。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楚材欣有适,燕石愧无功。
花间燕子栖鳷鹊,竹下鹓雏绕凤凰。
息燕归檐静,飞花落院闲。
瑶筐彩燕先呈瑞,金缕晨鸡未学鸣。
褪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
暗梁闻语燕,夜烛见飞蛾。
燕山应勒颂,麟阁伫名扬。
辞燕依空绕,宾鸿入听哀。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水萍争点缀,梁燕共追随。
久曾聆郢唱,重喜上燕台。
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姑苏台上夕燕罢,他人侍寝还独归。
翠华西去几时返,枭巢乳鸟藏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