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唐诗怎么写
1. 红豆一首诗怎么做的
王维《红豆》赏析王维《红豆》赏析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赏析一】
此诗以世称想思子的红豆为起兴,先说“红豆生南国”,已使人感到相思之情随红豆而生,生生不已。继问“春来发几枝”,问而不答;然而南国温暖多雨,春风又动,则红豆之发,岂止几枝,而相思之情,亦随之浩浩无涯。王安石《壬辰寒食》“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或从此化出。
前两句只写红豆而未说相思,后两句则合红豆、想思为一物而“劝君多采撷”。“君”者,抒情主人公“我”想思对象也。说“我”如何思“君”,容易流于平直、浅露。诗人的高明之处,正在于不说“我”思“君”,却劝“君”多采 “最相思”之“红豆”,则“我”对“君”之无限深情以及对彼此相思之情的无限珍惜,已从空际传出。
相思之情,人所共有,却难于表达。此诗的妙处,全在于托红豆,寄相思,象征比拟,言近旨远,风神摇曳,情思缠绵。故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赏析二】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 “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2. 以红豆写的诗
关于红豆的诗词:
古人篇
情丝寄纸鸢,托风诉心恋。
鸳栖红豆树,相思落片片。
(无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
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唐·牛希济《生查子》)
罗囊绣两凤凰,玉合雕双鸂鶒。
中有兰膏渍红豆,每回拈着长相忆。
( 唐·韩偓《玉合》)
蝴蝶花开蝴蝶飞,鹧鸪草长鹧鸪啼。
庭前种得相思树,落尽相思人未归。
( 唐·伍瑞隆 《竹枝词》)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
江头学种相思子,树成寄与望乡人。
( 唐·温庭筠《锦城曲》)
红豆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唐·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宝箧拏红豆,妆奁拾翠钿。
( 唐·路延德《小儿》)
红豆树间滴红雨,恋师不得依师住。
( 唐·贯休《将入匡山别芳昼二公二首》之二)
忆昔花间相见后,只凭纤手,暗抛红豆。
( 唐·欧阳炯《贺明朝》)
半妆红豆,各自相思瘦。
( 宋·黄庭坚《点绛唇》)
万斛相思红豆子,凭寄与个中人。
( 宋·刘过《江城子》)
交枝红豆雨中看,为君滴尽相思血。
( 宋·赵崇嶓《归朝欢》)
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
( 宋·王沂孙《三姝媚·樱桃》)
几番血泪见红豆,相思未休。
( 元·高明《商调·黄莺儿》)
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
( 清·吴绮《醉花间》)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 清·曹雪芹《红豆词》)
3. 红豆古诗红豆古诗词的内容是什么
红豆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生查子 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圆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瓤,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
天仙子 和凝
柳色披衫金缕凤,
纤手轻捻红豆弄。
翠娥双敛正含情,
桃花洞,瑶台梦,
一片春愁谁与共。
--------------------------------------------------------------------------------
南乡子 欧阳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
树底纤纤抬素手。
--------------------------------------------------------------------------------
酒泉子 温庭筠
罗带惹香,
犹系别时红豆。
泪痕新,
金缕旧,
断离肠。
一双娇燕语雕梁,
还是去年时节。
绿阴浓,
芳草歇,
柳花狂。
--------------------------------------------------------------------------------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
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
河满子 晏几道
对镜偷匀玉箸,背人学写银钩。
系谁红豆罗带角,心情正着春游。
那日杨花陌上,多时杏子墙头。
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
问看几许怜才意,两蛾藏尽离愁。
难拼此回肠断,终须锁定红楼。
--------------------------------------------------------------------------------
浣溪沙 晏几道
已拆秋千不奈闲,
却随胡蝶到花间。
旋寻双叶插云鬟。
几折湘裙烟缕细,
一钩罗袜素蟾弯。
绿窗红豆忆前欢。
--------------------------------------------------------------------------------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莲漏三声烛半条,
杏花微鱼湿轻绡,
那将红豆寄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
归期安得信如潮,
离魂入夜倩谁招?
--------------------------------------------------------------------------------
悼亡诗 王士祯
陌上莺啼细草薰,
鱼鳞风皱水成纹。
江南红豆相思苦,
岁岁花开一忆君。
4. 有关红豆的古诗
1、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绿水悠悠。
2、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此物最相思,
愿君多采撷。
3、【年代】:唐五代
【作者】:和凝
【作品】:天仙子
柳色披衫金缕凤,
纤手轻捻红豆弄。
翠娥双敛正含情,
桃花洞,瑶台梦,
一片春愁谁与共。
5. 红豆古诗词加注音
《红豆》hóng dòu,出自唐代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hóng dòu shēng nán guó。
春来发几枝。chūn lái fā jǐ zhī。
愿君多采撷,yuàn jūn duō cǎi xié。
此物最相思。cǐ wù zuì xiāng sī。
翻译: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扩展资料:
《相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创作的一首借咏物而寄相思的五绝。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
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思
6. 唐诗《红豆》的作者是谁
唐诗《红豆》的作者是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扩展资料: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
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
“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红豆,生于南国,其果鲜红浑圆,外表晶莹剔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431353238透,因为常被南方人作为服饰装饰物。红豆与相思联系在一起,则是来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为丈夫战死边疆,思念亡夫太甚哭死在了树下,此后化为了红豆,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从此以后,红豆被人们称为了相思子,也在文学中引用为相思之意。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示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
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
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
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
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最后一句“此物最相思”只因红豆是最能表达相思之物。
中国人常说,睹物思人。这“物”可能是他吃过的、穿过的,也可能是他看过的、听过的;可能是他喜欢的,也可能是他厌恶的。
只要是与他有关系的,哪怕只有一丝关联,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经。诗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见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红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
从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叮咛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诗人对朋友的满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
用这种方式表露情怀,语意高妙,深挚动人。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
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
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7. 红豆生南国的古诗
1、全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出处:唐代王维的《相思》。
3、注释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
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4、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8. 红豆是哪个诗人写的
《红豆》是(唐朝诗人王维)写的
原文:
《红豆》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释:又名"相思"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采撷:采摘。
译文: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赏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