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宋词的韵律规则

    1. 怎么解释唐诗宋词的“韵律美”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压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压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

    ①先说诗韵:所谓诗压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例句:

    【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ái)。

    一水护田将绿遶,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遶(绕)”字不压韵,因为“遶”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压韵的。

    ②再说词韵:词的韵,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上去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此处略,详见《王力·诗词格律·第111页》)。据说是古代著名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诗韵大致合并,和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

    其实,这十九部大约只能适合宋词的多数情况。在某些词人的笔下,还受方言的影响。韵里的入声独立性很强。某些词在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等。

    平韵与仄韵的界线也是很清楚的。某调规定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就不能作平韵。除非另有一体。

    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这种通押的情况在唐代古体词中已经开始了。

    2. 怎么解释唐诗宋词的“韵律美”

    略说韵律美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在这些方面,古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这里就不引经据典了(有《诗品》、《词品》、《曲品》等一套丛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这里主要谈谈对押韵的看法.

    在散体的语言中,押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常用押韵的是韵文(包括赋、诗、词、曲等),韵文的意思就是用韵之文.押韵的格式一是逐句用韵,也就是一韵到底,这在有些唱词、美文中能够见到;二是隔句押韵,诗绝大多数是隔句押韵,只有开头两句可以都用韵,词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逐句押韵,又有隔句押韵,还有隔多句押韵的.韵文用韵,多数是全篇一韵,较长的作品也有中间换韵的.

    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我们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而像有些朋友“限韵”,则迹近于文字游戏了.诗友写诗填词时一定要注意韵部的选择.

    宋代以后,和别人诗习惯要次韵或称为步韵,也可以看作是“限韵”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欢玩这种押韵杂技,于高难动作中见功夫.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诗,就写得精炼自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以上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说要大家作诗都要用韵,不用韵就不是好诗呢?恰恰相反,我们是提倡推陈出新的,“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词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词的艺术性.词律是为人服务的,我们不能反成为其奴隶而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只是要大家对“陈”有所了解,然后出“新”.何况诗友们常常要做韵文,也有些朋友喜欢依旧格律做诗词,这时候可以格律从旧,保留旧格律的合理部分,如粘、对、韵等,而在读音上却完全从今.实际上,我们在读古代诗词时已经这样做了.像“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斜”,除了古文研究者外,还有谁念“xia”呢?

    今韵中,现在成系统的有多种,推荐大家用《中华新韵》的新诗韵,包括一麻、二波、三歌等共18部,每一韵又分阴平、阳平、上、去四种声调,这是根据普通话的语音规定的,用它押韵,自然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另外,戏曲中惯用的十三辙也是不错的.熟悉今韵,活用格律,用今音作新体韵文,是一定会出佳作的.有些诗友认为写古体诗特别是填词不用古韵就不是“词”,个人认为是不妥的.

    3. 诗词的韵律是什么

    其实就是类似现在的字典啦。

    把汉字按照韵编排而成的韵书。是一种音韵工具书。

    不过现代用得少了。比如一冬韵等等。

    你想看着方面的例子最好的教材就是以前写给学韵律的启蒙者的蒙学读物啊,比如《声律启蒙》摘抄点点:一 东 云对雨 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三尺剑 六钧弓 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 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 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 溪边晚钓之翁沿对革 异对同 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 牧子对渔翁颜巷陋 阮途穷 冀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 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 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 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 羞看百炼青铜贫对富 塞对通 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 齿皓对唇红天浩浩 日融融 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 千树落花红野渡燕穿杨柳雨 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 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 胸中吐万丈长虹还有后来的《笠翁对韵》摘抄点点:一 东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

    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

    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

    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

    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

    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这些韵书学韵都很好啊,中间还有很多典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4. 什么是诗词的韵律

    释义:平仄和押韵规范。

    详细解释:1.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 2.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节律。

    叶圣陶《倪焕之》十五:“她的肩背有韵律地波动着。” 诗词的韵律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押韵 押韵以格律诗的要求最为严格,许多字如一东中的“终”、“风”、“公”和二冬的“钟”、“峰”、“恭”,现在读音一样,律诗却不能通押,如果通押,就犯了出韵的错误,就要遭人耻笑,考试就要落第。

    中唐以后,才逐渐出现邻韵通押,如杜牧的《清明》诗用的十三元韵,但首句却用了邻韵十二文。词押韵不那么严格,像平声,词就合并到了14韵。

    押韵还有选韵和次韵的难易问题。作诗,主动地选韵或被动地限韵,会碰到难易问题。

    像平声中的四支、十一真等,包含的字多,选用就容易,称为宽韵;而像五微、十二文等韵,包含的字较少,选用就难,称为窄韵;还有些韵,如三江、十五咸等,包含的字更少,选用很难,称为险韵;而像有些朋友“限韵”,则迹近于文字游戏了。诗友写诗填词时一定要注意韵部的选择。

    宋代以后,和别人诗习惯要次韵或称为步韵,也可以看作是“限韵”的一种,不少文人喜欢玩这种押韵杂技,于高难动作中见功夫。苏东坡有一首次韵诗,就写得精炼自然:“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1]。

    5. 古诗押韵规则

    若想学习古今诗词创作,不能不先搞懂弄通韵律。

    韵律就好比诗词创作入门的敲门砖,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没有韵律的诗词,就会失去感情色彩和美感,也就象是一杯白开水,品之无味。

    但凡有韵律的诗词,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朗诵起来声情并茂、动听悦耳。

    闻者的感情随着诗中的意境跌宕起伏,使人觉得有一种流畅回环的韵律美。 为了使朋友们更好地了解诗词的韵律,下面我们就简去繁先将诗词韵律(以今韵为主)作一简介: 一 韵辙 刘勰的《文心雕龙——声律》有“同声相应为之韵”的话,虽然和我们现代的解释有出入,但还是揭示了汉语词句语体的基本特征。

    我们通常指的韵辙,其实就是戏曲、曲艺以及诗词、歌词的专用名称——合辙押韵。也就是诗词等当中的词句与词句,呼应起来有合辙押韵的关系。

    1 合辙押韵 所谓合辙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都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

    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而合辙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合辙押韵的作用。现编两句说明:铮铮铁汉,犹如炮弹。

    两个句尾字押的都是an韵,读起来顺口易记, 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 2 韵辙分类 现代普通话的概念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表准的语音。

    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提倡用以北京话为标准的今(新)韵,这是因为古韵实在是令大多数人不易掌握,也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和创作。从现代人创作的诗词(含歌词等)来看,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十三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来合辙押韵的。

    “十三辙”即十三韵辙之意。这种韵辙的分类,起之于明清,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从语音的具体内容来看,就是将几个发音相近的韵部相互通融合并,也称通押。下面就将比较通行的韵辙名称及所含的韵母和收音列成一个简表,供大家参考: 辙 名 包含的韵母 收音 一 七 i (—i) v (er) i v 姑 苏 u u 发 花 a ia ua a 梭 波 o e uo o e 乜 斜 ie ve ie ve 怀 来 ai uai ai 灰 堆 ei uei ei 遥 条 ao uao ao 由 求 ou iou ou 言 前 an ian uan van an 人 辰 en in uen vn en 江 阳 ang iang uang ang 中 东 eng ing ueng ong iong eng ong 以上就是十三辙表,供各位朋友参考。

    3 押韵方式 诗词押韵的方式,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现代的创新和发展。现代诗词的韵式一般都比较灵活,甚至有的诗词连韵都不要了,如有的散文诗或者自由诗根本就没有韵,只是词句的排列组合有诗词的模样而已。

    笔者倒是认为:只要是诗词,还是应该有韵律的,有韵律的诗词才能算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诗词。但诗词作者对押韵的方式却是有一定的选择的,这是因为选择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诗词意境表达的完美与否,起着较大的作用。

    方式选择的不合适,会直接影响诗词内容的表达,削弱诗词的美感。诗词作者一般都回采用如下的几种押韵方式: (1) 通韵 一首诗里句句押韵,也就是说通篇押韵就叫通韵(排韵),也有俗称铁打韵的。

    其特点是韵感特强,诗意较浓,易读易记。缺点是有时为了考虑押韵,限制住了词句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笔者将在本版发的《随着-------》一帖,就是选择的通韵,押的是“灰堆”韵,请查阅。 (2) 跳韵 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

    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

    请参看笔者将发的《月离我很近,你离我很远》一帖,用的就是跳韵。 (3) 变韵 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笔者就不举例说明了。

    (4) 交韵 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

    笔者还是现作一首小诗句加以说明: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 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 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5) 抱韵 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

    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 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为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还是写一首拙诗加以说明: 爱你不需要原因, 不存在任何距离。

    只要决定作的事, 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

    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6) 叠韵 这里的“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

    唐诗宋词的韵律规则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