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好孩子小学入学早准备唐诗

    1. 一年级学生掌握多少唐诗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共80首。

    一年级学生必背10首,其中唐诗5首。篇目如下:

    【一年级上册】

    山村咏怀 宋 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鸡 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 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 开学时需要准备些什么(小学生)

    孩子入学前,语文方面的推荐用书是:《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也是大妞上学后发现的好书。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唐诗300首,其实大可不必,把这80首背熟,完全可以满足小学6年级的需要。这是一本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指定书目,书中的很多古诗都是小学课本中的必背课文,上学前把诗背熟了,可以在减轻一些孩子上学后的课业负担。

    语文方面入学前必备的有:商务印书馆《小学生标准字典》,在入学第一学期后半段,老师会要求孩子开始学习查字典。我经过反复比较给大妞准备了这本,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针对每个字,字典里都有宋体,楷体两种写法。宋体是孩子常见的印刷体,便于孩子认,旁边田字格里写着这个字的楷体,是孩子入学后的练习字体,便于练习孩子写。最主要的,这本字典里除了每个字的偏旁部首,字共有几画,是什么结构的,在下面还详细写出了每个字按照正确笔顺分解字的写法。汉字每位家长都认识,但是按照正确的笔顺写出来,除了语文老师,很少家长能够做到。这本字典就弥补了这个不足,学龄前儿童都有“先入为主”的特点,让孩子一开始接触汉字就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会大大减轻孩子入学后倒插笔的现象。关于是否在学前就教会孩子如何查字典,我认为大可不必,查字典是在孩子掌握了一定的汉语拼音,一定的汉字基础后,老师再教孩子们如何按照拼音、按照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入学前准备此书,就是要告诉孩子,这本厚厚的小书,非常有趣,会告诉我们这些字都叫什么,怎么写。家长和孩子可以在家玩认字游戏:这个字妈妈也不认识,让我们来问问字典老师吧,妈妈查到该字,并念给孩子听,把常见组词给孩子念念,笔顺分解给孩子瞅瞅,次数多了,孩子们都会非常渴望象妈妈一样能查出所有字都叫什么,怎么写。我当时的做法是,字典在入学前用了很久,我就是不教大妞怎么查,她急得不行。在一年级上学期后半段老师上课教了两遍以后,她就能非常熟练的自己查字典了。我想是长时间对查字典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她产生积极地学习态度,使她在入学后轻松掌握这一技巧。

    语文方面在学前还有一个必备单品:汉字描红本。大妞就是在学前没有进行过比较系统的汉字描红练习,致使她在开学初期写字非常吃力。与之配套的还有数字描红和拼音描红。有些地区,在一年级语文课的初期首先让孩子接触拼音,有精力的宝宝也可在学前稍加练习拼音和数字的描红。

    3. 不爱学习怎么办 我孩子快两周岁了,现在外甥两岁多点都会背好几首古

    让孩子顺着天性成长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孩子不像孩子,孩子没有孩子气的状况。

    孩子的"早熟”并不可取,缩短了幼年的快乐,过早地进入了成人世界。 孩子早熟的主要成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母用对成人的要求引导和教育孩子。孩子的主要任务是玩,是通过游戏来增长知识和能力,但父母却不允许他们与小朋友一起`疯玩`,要他们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二、孩子所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超越了孩子的接受能力,所模仿的对象成人化。生活中的许多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庭,由于城市家庭老死不相往来,把孩子局限在家庭的小天地里,结果,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成人,孩子每天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大都超过他们本身的接受能力,最终导致孩子成人化。

    三、父母填鸭式的教育使孩子背上难以承受的包袱。孩子生活在由父母组成的世界中,像玩具一样被大人摆弄来、摆弄去,父母始终控制着孩子,硬灌输给他们方方面面的、孩子难以承受的知识,并对孩子提出过高的、常常超出孩子忍受力的要求,从而过分刺激孩子的智力,使孩子无法醉心于自己喜爱的游戏和活动之中。

    针对以上原因,要防止孩子早熟,还孩子以童真,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要给孩子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孩子控制得太死、太严。尽量让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生活,使孩子从以大人为伙伴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独生子女的家庭更是要注意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鼓励、支持,甚至有时要`强迫`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 尽可能停止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尽量做到不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

    对孩子的成长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拔苗助长,未来的世界竞争是很激烈,需要早做准备,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只有一个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人才能具备起码的资格在未来社会立足。 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只有大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有关大人之间的事情不要轻易向孩子透露。特别是母亲要注意一点,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说心里话、商量事情的对象。

    让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而强迫孩子学习各种各样的所谓"本领”。

    父母要能够抵制住媒体的"广告轰炸”,不要轻信所谓的"教子金法”,不要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等鼓噪。还孩子以童声、童趣、孩子顺着天性成长。

    4. 小学生课余是否该背诵一些好的文章诗词

    古诗滋养的孩子 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实际上也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

    圆圆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一些诗歌。我发现她既爱听,也爱记。

    大约她三岁时,我学习电脑打字,每天背“五笔字型”字根口诀。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明先生把“字根表”编得像诗一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我背的时候圆圆在旁边听到了,到晚上关灯我躺在床上背的时候,有的地方想不起来,她竟然都能提示我。这些没有内容的东西,小家伙随意听来,居然记得比我还快,我很惊叹孩子的记忆力。

    中国文字原本就蕴含着艺术美,周作人先生说,中国汉字具有游戏性、装饰性与音乐性的特点。 而中国古典诗歌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以其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美观性等特质,从古到今始终散发着迷人而高贵的气质。

    我在教圆圆读诗的过程中,逐渐坚定了一个认识,即儿童应该大量背诵诗歌,尤其是古诗。 从圆圆四、五岁时,我开始正式教她读古诗。

    我们最早用的读本是一套配有插图的《幼儿读古诗》,共六本,大约有一百多首诗,那些诗都很短,一般只有四句。我经常和她一起朗读这些古诗,等读熟了再一起背。

    这方面并没有做计划,做得比较随意,但因为持续不断地做,到她6岁上小学前,这些诗基本上都会背了。 近年看过一些资料,有的人反对在孩子小时候教他们读古诗。

    认为孩子不理解,只是鹦鹉学舌地记住一些音节,所以提议在孩子小时候应该教他读儿歌,不要背古诗。我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

    艺术首先需要感知,幼儿学古诗并不重在理解,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非常好,良好的感知自然会慢慢形成“理解”。觉得古典诗词陌生难懂,这是大人的事,孩子则没有这种疏离感。

    儿歌可以教孩子一些,但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取代古诗。每个人的学习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应该把最好的东西教给孩子。

    如果家长拿出读儿歌的轻松和愉快来教孩子读古诗,孩子是感受不到这两种文字在愉悦感和美感上的差别的。 另外,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真正会刻进脑子里,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

    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童年时代的背诵,不要让孩子把时间浪费在一些平庸之作上。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古典诗歌,我觉得它值得一个人从小背到老。

    人们因为古诗“难懂”产生的另一个错误想法是,教孩子学古诗时,要尽可能给他讲解,把每一句都“翻译”成“白话”。事实是,学古诗要防止的,恰是“过度解释”。

    其原因,一是基于对儿童领悟力的信任;二是诗文中的意境美与文字美重在体会,它们原本就是无须解释的,一解释就是对想象力的束缚,就是对语言美的破坏。 在孩子两三岁前,读诗不用解释,只要把读诗当作唱歌,体会其中的韵律感就行。

    到孩子四五岁,懂些事情时,再加进“讲解”。但这讲解一定要简单,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意思,同时把影响到理解的一些词解释一下就行了。

    比如我在教圆圆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时,由于诗本身明白如话,只解释一下什么是“曲项”就可以了。 少解释不等于不“解读”。

    我和圆圆对一些非常美的句子经常会反复品味,比如看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会关注它的对仗工整,体会每个用字的精致;看到“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就想象那样一种生活场景是多么朴实有趣。这就是读诗的享受。

    但对于每一首诗,我和圆圆更多地是把时间花在一次次的读和一次次的背诵上。 我们从学习中体会到,大量的朗读和背诵仍然是学习古诗词最经典的方法,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方法最简单也最有效。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前人对这一点已总结得很精辟了。 这种学习方法看起来简单刻板,实际上很有道理。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

    ” “少讲多读”并没有影响圆圆对诗歌的理解,我经常发现自己以为简要的解释,有时也是多余。记得圆圆5岁时第一次读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时,她觉得李白好潇洒,觉得这首诗特别好玩。

    我们刚刚读完,她就对这首诗进行了“改编”——把“李白”改成“圆圆”,把“长安”改成“烟台”,把“臣”改成“俺”——逗得我一家三口都哈哈大笑起来。无须解释一个字,我知道她已经理解这首诗了。

    读得多背得多了,不仅字面意思圆圆很容易理解,她也逐渐学会领略诗歌中方方面面的美。圆圆上小学时有一次我和她一起读杜甫的《登高》,当我们读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时,她沉默片刻,轻叹一口气,忍不住地说“写得真好呀。

    好孩子小学入学早准备唐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