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沫唐诗的
1. 李白描写庐山的诗句是
有两首:望庐山瀑布水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⑵。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⑶。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⑸。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⑹。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⑻;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⑼。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⑽;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⑾。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⑿。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
[1-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⑼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⑽乐:爱好。
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
闲:宽广的意思。 ⑾无论:不必说。
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
此指山中清泉。还得:但得。
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
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⑿谐:谐和。
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⒀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3-4] 作品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4-5]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
[6-7]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8]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
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
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
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
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
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
2. 鲁迅翻译过哪些作品呢
一九二一年 《工人绥惠略夫》(俄国M·阿尔志跋绥夫作中篇小说。
商务印书馆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后归北新书局,为《未名丛刊》之一,今绝版。) 一九二二年 《一个青年的梦》(日本武者小路实笃作戏曲。
商务印书馆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后归北新书局,为《未名丛刊》之一,今绝版。 ) 《爱罗先珂童话集》(商务印书馆印行《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
一九二三年 《桃色的云》(俄国V。爱罗先珂作童话剧。
北新书局印行《未名丛刊》之一。) 一九二四年 《苦闷的象征》(日本厨川白村作论文。
北新书局印行《未名丛刊》之一。 ) 一九二五年 《热风》(一九一八至二四年的短评。
印行所同上。) 一九二六年 《出了象牙之塔》(日本厨川白村作随笔,选译。
未名社印行《未名丛刊》之一,今归北新书局。) 一九二八年 《小约翰》(荷兰F。
望·蔼覃作长篇童话。 未名社印行《未名丛刊》之一。
今版被抵押,不能印。) 《思想山水人物》(日本鹤见佑辅作随笔,选译。
印行所同上,今绝版。) 一九二九年 《壁下译丛》(译俄国及日本作家与批评家之论文集。
印行所同上。) 《近代美术史潮论》(日本板垣鹰穗作。
印行所同上。) 《蕗谷虹儿画选》(并译题词。
朝华社印行《艺苑朝华》之一,今绝版。) 《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与实际》(日本片上伸作。
大江书店印行《文艺理论小丛书》之一。) 《艺术论》(苏联A。
卢那卡尔斯基作。印行所同上。)
一九三○年 《艺术论》(俄国G。 蒲力汗诺夫作。
光华书局印行《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文艺与批评》(苏联卢那卡尔斯基作论文及演说。
水沫书店印行同丛书之一。) 《文艺政策》(苏联关于文艺的会议录及决议。
并同上。) 《十月》(苏联A。
雅各武莱夫作长篇小说。 神州国光社收稿为《现代文艺丛书》之一,今尚未印。)
一九三一年 《药用植物》(日本刈米达夫作。商务印书馆收稿,分载《自然界》中。)
《毁灭》(苏联A·法捷耶夫作长篇小说。三闲书屋印行。)
3. 水和龙有关的诗句
有很多,提供一部分共你参考吧: 1、河海应龙(先秦·屈原·《天问》) 2、熊咆龙吟殷岩泉(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九重彩浪浮龙盖(宋·无名氏·《鹧鸪天》) 4、龙涎沈水总销魂(宋·张元干·《浣溪沙》) 5、龙涎沈水是浅(宋·刘辰翁·《水调歌头》) 6、龙渊水风恬浪静(宋·释祖钦·《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7、龙出水来鳞甲就(唐·吕岩·《七言》) 8、龙鱼未知水为命(宋·释正觉·《颂古一百则》) 9、箫管迎龙水庙前(唐·李约·《观祈雨》) 10、龙得水时增意气(宋·释祖钦·《偈颂七十二首》) 11、龙起犹闻晋水清(唐·杜甫·《诸将五首》) 12、借水沈、龙涎旋碾(宋·朱敦儒·《杏花天》) 13、水亭初试小龙团(宋·李昴英·《浣溪沙》) 14、自然如龙得水(宋·释智朋·《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15、同饮龙渊无义水(宋·释普宁·《偈颂四十一首》) 16、两龙跃出浮水来(唐·张建封·《竞渡歌》) 17、水沈龙脑作燎焚(宋·陆游·《前有樽酒行》) 18、龙骧仙掌岩头水(宋·白玉蟾·《题武夷五首》) 19、战水定惊龙(南北朝·庾信·《拟咏怀诗 二三》) 20、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 21、银漏滴残龙脑水(宋·莫将·《木兰花/玉楼春》) 22、冰洞寒龙半匣水(唐·李贺·《静女春曙曲》) 23、即今龙厩水(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24、水心龙镜(宋·陈德武·《百字谣/念奴娇》) 25、潜龙不离滔滔水(宋·释延寿·《山居诗》) 26、明朝酌取龙湫水(宋·黄干·《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 27、水馀龙镜色(唐·刘长卿·《九日题蔡国公主楼》) 28、水落龙蛇出(唐·刘禹锡·《观八阵图》) 29、激水方龙战(唐·李白·《观佽飞斩蛟龙图赞》) 30、龙藏寒水静(宋·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 31、龙槛沉沉水殿清(唐·李商隐·《吴宫》) 32、龙笛吟寒水(唐·李白·《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 33、洒水净龙须(唐·刘禹锡·《病中一二禅客见问,因以谢之》) 34、龙在水长碧(唐·孟郊·《游终南龙池寺》) 35、两龙跃出浮水来(唐·薛逢·《观竞渡》) 36、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夤·《晓》) 37、龙游沧海水茫茫(宋·彭秋宇·《秋兴》) 38、旌幢点水睡龙惊(宋·陈造·《十绝句寄赵帅》) 39、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竹兼可为簟,名桃笙)》) 40、马如龙、钿车如水(宋·王嵎·《夜行船》) 41、问龙乞水归洗眼(宋·苏轼·《游径山》) 42、耆车如水马若龙(辽·萧总管·《契丹风土歌》) 43、龙击驱辽水(唐·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 44、虬龙水间吟(唐·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 45、云龙出水风声急(唐·张佐·《忆游天台寄道流》) 46、水精宫、金锁龙盘(宋·赵佶·《聒龙谣》) 47、应龙无水谩通神(唐·薛逢·《贺杨收作相》) 48、买得龙媒越水濆(唐·刘威·《伤曾秀才马》) 49、龙溪之水清无底(唐·何敬·《题吉州龙溪》) 50、甚鼎湖、龙去水空流(元·耶律铸 ·《木兰花慢 丙戌岁,游永安故宫,遍览太液池》) 51、溪桥水浅影如龙(宋·刘鉴·《梅四首》) 52、龙旟西幸水滔滔(唐·许浑·《骊山》) 53、葛水雾中龙乍变(唐·韦庄·《放榜日作》) 54、登龙有路水不峻(唐·杜牧·《贺崔大夫崔正字》) 55、斩龙堰濉水(唐·王珪·《咏淮阴侯》) 56、城绕青山龙暖水(唐·王建·《温泉宫行》) 57、湛湛直通龙渡水(宋·刘接·《句》) 58、力推狞龙借水饮(宋·刘尧夫·《句》) 59、龙壁春阻水抹川(宋·陶弼·《句》) 60、剑动星光水有龙(宋·朱浚·《句》) 61、水尽铜龙滴渐微(唐·徐寅·《晓》) 62、水状龙萦盘(唐·李白·《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63、潭底龙游水沫开(唐·李端·《题云际寺准上人房》) 64、水淬龙蝹蝹(唐·孟郊·《赠剑客李园联句》) 65、大小藏蕴灵兮下有龙湫水泠泠(宋·白玉蟾·《武夷歌》) 66、水截龙章试虎斑(宋·陈师道·《寄豫章公三首》) 67、凫水松龙是弟兄(宋·吕祖俭·《慈溪龙虎轩偶成》) 68、龙文远水吞平岸(唐·元稹·《早春登龙山静胜寺,时非休浣,司空特许是行》) 69、两派龙湫水(宋·戴复古·《雁山总题此山本朝方显》) 70、箨龙环水小方壶(宋·李弥逊·《次韵林仲和筠庄》) 71、群仙下云龙出水(唐·卢纶·《慈恩寺石磬歌》) 72、砚水恐藏龙(唐·李洞·《观水墨障子》) 73、白龙湫水落陈山(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之六十七》) 74、耆车如水马若龙(宋·姜夔·《契丹歌》) 75、龙骧水犀手(宋·李壁·《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76、献花借水辨龙蛇(宋·释道川·《颂古二十八首》) 77、龙挟水云飞(宋·释文珦·《旱雨》) 78、水滑带龙涎(唐·杜牧·《暝投云智寺渡溪不得却取沿江路往》) 79、渡水常忧化作龙(唐·白居易·《与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 80、绿鸭回塘养龙水(唐·李商隐·《射鱼曲》) 81、剑水不分龙(唐。
4. '雨巷'的内容及作者的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生于1905年3月5日,中学就读于皮市巷上的宗文中学堂。1923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同施蛰存(也是杭州人)、杜衡创办《璎珞》旬刊,译魏尔伦的诗。
他译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6月以后戴望舒在北京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本诗还体现了作者对于音乐美的追求,全诗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据考证,《雨巷》是戴望舒先生于1927年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写下的,1928年8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9年4月作者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在他自己主持的水沫书店印行,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
5. 与叶小鸾有关的文学作品
沈宜修《季女琼章传》 女名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余第三女也。
生才六月,即抚于君庸舅家。明年春,余父自东鲁挂冠归,余归宁,值儿周岁,颇颖秀。
妗母即余表妹张氏,端丽明智人也,数向余言,是儿灵慧,后日当齐班蔡,姿容亦非寻常比者。 四岁,能诵《离骚》。
不数遍,即能了了。又令识字,他日故以谬戏之,儿云:“非也,母误耶?”舅与妗甚怜爱之。
十岁归家,时初寒,清灯夜坐,槛外风竹潇潇,帘前月明如昼。余因语云:“桂寒清露湿。”
儿即应云:“枫冷乱红凋。”尔时喜其敏捷,有柳絮因风之思 。
悲夫!岂竟为不寿之征乎? 后遭妗母之变,舅又久滞燕都,每言念顾复之情,无不唏嘘泣下。儿体质姣长,十二岁发已覆额,娟好如玉人。
随父金陵,览长干桃叶,教之学咏,遂从此能诗。今检遗箧中,无复一存,想以小时语未工,儿自弃去邪?十四岁能弈。
十六岁有族姑善琴,略为指教,即通数调,清泠可听,嵇康所云“英声发越,采采粲粲”也。家有画卷,即能摹写。
今夏,君牧弟以画扇寄余,儿仿之甚似。又见藤笺上作落花飞蝶,甚有风雅之致。
但无师传授,又学未久, 不能精工耳。 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
自恃颖姿,尝言欲博尽今古,为父所钟爱。然于姊妹中,略无恃爱之色。
或有所与,必与两姊共之。然贫士所与,不过纸笔书香而已。
衣服不喜新,即今年春夏来,余制罗衫裙几件,为更其旧者,竟不见着。至死时检之,犹未开折也,其性俭如此。
因结褵将近,家贫无所措办,父为百计营贷。儿意甚不乐,谓荆钗裙布,贫士之常,父何自苦为。
然又非纤啬,视金钱若浼,淡然无求,而济楚清雅,所最喜矣。 儿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
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故名为丰丽,实是逸韵风生。
若谓有韵致人。不免轻佻,则又端严庄靓。
总之王夫人林下之风,顾家妇闺房之秀,兼有之耳。父尝戏谓儿有绝世之姿,儿必愠曰:“女子倾城之色,何所取贵,父何必加之于儿?”己巳十四岁,与余同过舅家,归时君晦舅赠儿诗,有“南国无双应自贵,北方独立讵为惭,飞去广寒身似许,比来玉帐貌如甘”之句,皆非儿意中所悦也。
一日晓起,立余床前,面酥未洗,宿发未梳,风韵神致,亭亭无比。余戏谓之曰:“儿嗔人赞汝色美,今粗服乱头,尚且如此,真所谓笑笑生芳,步步生妍矣,我见犹怜,未知画眉人道汝何如?”悲夫!孰意儿床前之立今不复见,夫妇不得一识面乎! 作诗不喜作艳语,集中或有艳句,是咏物之兴,填词之体,如秦少游、晏小山代闺人为之耳。
如梦中所作《鹧鸪天》,此其志也。每日临王子敬《洛神赋》,或怀素草书,不分寒暑,静坐北窗下,一炉香相对终日。
余唤之出中庭,方出,否则默默与琴书为伴而已。其爱清幽 恬寂,有过人者。
又最不喜拘检,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夷然不屑也。 性仁慈宽厚。
侍女红于,未曾一加呵责。识鉴明达,不拘今昔间事,言下即了然彻解。
或有所评论,定出余之上。余曰:“汝非我女,我小友也。”
九月十五日粥后,犹教六弟世倌暨幼妹小繁读《楚辞》。即是日,婿家行催妆礼至,而儿即于是夕病矣。
于归已近,竟成不起之疾。十月十日,父不得已,许婿来就婚,即至房中对儿云:“我已许彼矣,努力自摄,无误佳期。”
儿默默然。父出,即唤红于问曰:“今日何日 ?”云十月初十。
儿叹曰:“如此甚速,如何来得及。”未免以病未有起色,婿家催迫为焦耳。
不意至次日天明,遂有此惨祸也。闻病者体重则危,儿虽惫,举体轻便,神气清爽。
临终略无惛迷之色,会欲起坐,余恐久病无力,不禁劳动,扶枕余臂间,星眸炯炯,念佛之声,明朗清彻,须臾而逝。余并呼数声,儿已不复闻矣。
初见儿之死也,惊悼不知所出,肝肠裂尽,血泪成枯。后徐思之,儿岂凡骨,若非瑶岛玉女,必灵鹫之侍者,应是再来人,岂能久居尘世耶?死后日夜望其再生,故至七日方入殓。
虽芳容消瘦已甚,面光犹雪,唇红如故。余含泪书“琼章”二字臂上,尚柔白可爱,但骨瘦冰冷耳,痛哉! 初,儿辈在外塾各有纸记遍,余仿样以木为之,取其不易损坏。
兹九月初,儿亦请作一面,手书其上“石径春风长绿苔”一句。问之,曰:“儿酷爱此语。”
尔时不觉,今忆之,乃刘商诗,上句是“仙人来往行无迹”也。岂非谶乎?儿真仙去无疑矣。
十一月初二夜,五儿世儋梦见儿在一深松茂柏茅庵中凭几阅书,幅巾淡服,神色怡畅。傍有烹茶人,不许五儿入户,隔窗与语而别。
五儿尚幼,故但能忆梦境,不复忆所语也。五儿云:“山名亦恍恍若忆,觉后忘之。”
后数日,大儿世佺。亦梦见以松实数合相遗。
余记陈子昂诗,有“还逢赤松子,天路坐相邀”之句。儿之夙慧异常,当果为仙都邀去耳。
或有讥余妄言,效古《长恨歌》之说。呜呼!爱女一死,痛肠难尽,泪眼追思,实实写出,岂效才人作小说欺世邪? 儿生于丙辰年三月初八日卯时,卒于崇祯壬申年十月十一日卯时,年十有七岁,许字昆山张家,婿名立平,长我女一岁,蚤有文誉,卜于是月十六日成婚,先期五日而卒,夫妇不及一相见。
余。
6. '雨巷'的内容及作者的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生于1905年3月5日,中学就读于皮市巷上的宗文中学堂。1923年,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同施蛰存(也是杭州人)、杜衡创办《璎珞》旬刊,译魏尔伦的诗。
他译诗的时候,正是写《雨巷》的时候。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32年后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
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
1949年6月以后戴望舒在北京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从事编译工作,1950年因病逝世。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本诗还体现了作者对于音乐美的追求,全诗回荡着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旋律,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强化了音乐效果。
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据考证,《雨巷》是戴望舒先生于1927年在杭州大塔儿巷11号写下的,1928年8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1929年4月作者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在他自己主持的水沫书店印行,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雨巷 作者: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消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