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诗分类-百度
1. 唐诗有哪些分类和种类
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现实诗派等。
1、山水田园诗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2、边塞诗派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3、浪漫诗派 代表人物: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4、现实诗派 代表人物: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扩展资料: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 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1、《山居秋暝》--王维(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
2. 唐诗的分类
◎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
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
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
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
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 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 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
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
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
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平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平声韵,绝句以平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
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陈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
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
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词)有所谓「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说:「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
」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杜诗中这种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轻一鸟过」,这是句描写一位骁将鞭马向阵前飞驰而去的情形,「过」字不但用得轻快,而且表现出一种神气活现的气概。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名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茱萸、菊花节。
它的命名由来是这样的:古人将数字也分阴阳,而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所以称为「重阳」。
◎ 重阳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
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
就这样,桓景跟著白鸽,终於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
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
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
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著全村老小登上 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 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著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著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 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
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 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著寒光,一眨眼就把 瘟魔钉。
3. 古诗分类
《 唐诗三百首 》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4. 古诗分类
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5. 70首古诗分类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6. 古诗分类
《 唐诗三百首 》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7. 古诗归类大全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机构,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
后来乐府成为了一种诗歌体裁。(1976年在秦始皇陵区出土了一件钮钟,上书错金铭文:“乐府”,2000年在西安秦遗址出土“乐府承印”封泥一枚,进一步肯定了这一史实,而非始于汉武帝时期。)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
8. 古诗按什么分类
按内容:
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战争诗、抒情诗、叙事诗
按形式:
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