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丹阳送韦参军

1. 诗歌鉴赏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
1。
本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七言绝句,就内容而言属于 ——送别诗。 2。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3。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赏析】 严维,字正文,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至德进士,援诸暨尉,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与刘长卿友善。《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世间的“生别离”而浩叹、而惆怅。 发而为诗,便出现许多传世的佳作。
严羽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沧浪诗话·诗评》)因为这一类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实充沛,极少造作,故最易打动人心。
《丹阳送韦参军》是一首送别的好诗,它感情真挚深厚,造语清丽流畅,读之余味无穷。 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
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
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
“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 惜别之情,溢于言外。
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
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第三、四句写别后的情景。
“日晚江南望江北”,点明友人远行的方向——江北。 兰舟已逝,离情难舍。
天色向暮;连成群的寒鸦也纷纷飞尽,各自归入巢中。但是,诗人仍在江畔伫立,久久地凝望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为一体。友人远去,相见无期,鸟儿飞尽,无踪可寻。
天地间显得多么空阔、多么寂寞。 只有那无尽的江水在无言地流淌,恰如诗人心中无限的忧愁。
这首诗的特点是感情深挚自然,情景高度和谐,妙语连珠,余韵无穷,的确是唐人送别诗中的精品。 [1]丹阳郭:地名。
唐天宝间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为丹阳郡,曲阿为丹阳县(今江苏丹阳县)。 二者地理位置相近。
2. 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秋”字用得好。
一语双关,表面上写时令,实际上却表达人的情绪,作者巧妙运用拆字法,以“心”上有“秋”说明“愁”。(2)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
第三句转接自然,不露痕迹地把前句抽象的离愁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江南”“江北”对比照应突出江水的阻隔,“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忧思绵绵。就连使人感伤的乌鸦此时也“飞尽”了,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这一切给人以孤独、寂静、空虚的感触,“水悠悠”包含了无限思念的深情。
情景交融,真切自然。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