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素描合集

    1. 求唐诗素描全文作者曾冬

    唐诗素描 采莲曲(曾冬) 推开六月的门,就看见夏天了。

    晴空下,莲的梦想伞一样张开。每一段长长短短的叶脉里,都收藏着一个含羞的情节。

    半亩方塘深处,采莲的女子,坐在一朵莲蓬上,看阳光吹响层层叠叠的心事。风伸出亭亭的手,却没有抓住她绿色的衣裙。

    水光摇曳的舞蹈里,谁的脸庞,胜过芙蓉的盛开?有一只瘦瘦的鸟,搁浅在一片相思的水域。音乐停止了。

    爱情是一株疯长的水草,漫过了季节的堤岸。 千荷万荷之中,你就是最动人的一朵吗?每一束流连的目光,都逃不过你绿袖盈香的诱惑。

    那个午后,你的每一瓣羞涩,都燃成一绺粉红。回首之间,一个窈窕的身影倏忽闪入了荷塘,不见踪迹。

    莲动影移的背景里,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就这么悄然注定!视线之外,又一阵歌声,沿一支菱藕的箫孔,踏过高高低低的荷叶,一轮一轮,刻进了怦然心动的记忆。 那天,天很蓝,云很白,水,很清。

    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 唐诗素描 芙蓉楼送辛渐(曾冬) 风继续吹。雨是昨夜没有流尽的泪么?一点一滴,让一颗碎了又碎的心,依然寒冷,依然找不到一丝温暖和蔚藉。

    满江烟雨跟心情一样迷蒙,所有的风景,都被一片忧愁笼罩。寂寥的吴地,不知道有两个人一夜未眠,有一盏灯一宿没熄。

    天忽阴忽暗地亮了。两把油纸伞,在芙蓉楼下久久伫立。

    雨丝是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叮咛,杂乱无章地横在心口,打湿了所有的离情。这个清晨,有两只鸟伤感地栖在树上,忘记了飞翔。

    而形单影只的楚山,会是一座回首的驿站吗?你彳亍的身影渐行渐远,一路的风雨,淹没了你孤独的行程。 洛阳是一个遥远的梦啊!生命中的烟火,起起落落,已平淡成记忆。

    那倚门相望的影子,是母亲,还是父亲?所有流逝的容颜,被岁月的车轮碾得支离破碎,仅剩一句哽咽而深情的问候。 请告诉故乡: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一片晶莹透明的冰心,依然装在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朴素而真诚,永远不改本色! 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唐诗素描·终南山(曾冬) 第一次发现,高过天空的,不仅仅是鹰,还有终南山。

    阳光走到半路就踅回了脚步,天庭的栈桥,斜搭在山峰的肩膀上。连绵的山脉是一群不羁的马,一路奔涌向东,最后,又在大海的面前温柔地歇下了旅程。

    回头望去,白云似一些飘飘渺渺的梦,在山腰上来来回回地游走。心情不好的风,毫不怜惜地抓起一块,一点一点地撕成了碎片。

    太阳裸露着身子,赶紧拿出阳光的针线,细心地缝补。 青霭有如一些久远的往事,湿湿的,若隐若现,刚想拿出来翻晒,又被一层薄薄的云盖住了纷纭的细节。

    树林有点朦胧;山峰有点朦胧;山涧藏在声音的后面,叮咚而透明;花香击穿了清翠的露水,四散而逃;鸟的叫声,迷失在时光的深处。站在窄窄的山巅上,左边是一种人生,右边是一种人生。

    举目四望,山峦分分合合,逶迤巍峨。千岩万壑之中,阳光像一群捉迷藏的孩子,时有时无,或深或淡。

    四季的风雨,浓缩在一片叶子的表面。 道路消失在更远的风景里。

    哪一朵白云下,会有一扇温暖的柴扉,把一天的疲惫等待?一山空寂。 突然,深涧的对面,传来了一阵脆脆的声响。

    樵夫劈柴的姿势,是黄昏最生动的注解。诗人忍不住兴奋地摇手相问,樵夫伸出手,指了指远处。

    抬头细看,有一束炊烟,早已越过了山岗。 附: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唐诗素描·竹里馆(曾冬) 风安静地栖落在叶片上,黑夜张开了眼睛。

    幽密的竹林,是比天空更深的海。星星是一些溺水的鱼吗?无论怎么努力划动翅膀,却总是逃不出这片寂寞的水域。

    一个人,独坐在时间的一隅,黑暗漫过了他的梦境。 突然,所有的寂静,都碎成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弹琴的人,十指轻飞,滑过每一根琴弦的声带。天籁的雨点,如一些高高低低的语言,跌进了记忆的河流。

    一只被音乐叫醒的小鸟,飞出窝,捡拾起一句一句的诗行。 密林深处,尘世的喧哗已然遥远。

    没有人知道,有一方静土,可以收留起岁月的浮华。今夜,手握琴盘的人,目睹了太阳的殒落。

    月亮升起来了。这个黑夜的伤口,又把一些清冷的光辉抖落在大地的手掌上。

    琴停了,鸟睡了,花开了,风悄悄地展开了透明的羽翼。一个人,独坐在自己的影子里,怡然自乐。

    任千年的月光,照亮了一生的道路。 附: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站在窄窄的山巅上,左边是一种人生,右边是一种人生。

    举目四望,山峦分分合合,逶迤巍峨。千岩万壑之中,阳光像一群捉迷藏的孩子,时有时无,或深或淡。

    四季的风雨,浓缩在一片叶子的表面。 道路消失在更远的风景里。

    哪一朵白云下,会有一扇温暖的柴扉,把一天的疲惫等待?一山空寂。 突然,深涧的对面,传来了一阵脆脆的声响。

    樵夫劈柴的姿势,是黄昏最生动的注解。诗人忍不住兴奋地摇手相问,樵夫伸出手,指了指远处。

    抬头细。

    2. 古诗大全带画李白

    1、《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5、《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9、《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10、《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3. 古诗赠汪伦简笔画大全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作于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期间。

    诗以民歌形式记叙农民插秧场面及农夫与计吏的对话,从诗前小序“以俟采诗者”看,显有讽谕朝政之目的。前十二句描写村野春景及农民插田情形,既唱怨响之歌,又时时大笑,透现出农民对现实的不满情绪及豪爽洒脱的性格,为下文隐下伏笔。

    中四句以水田苗平及村落晚照暗示插秧已毕,农民返村,直接逗出下文。末十六句即写计吏登场及其与返村的农民的对话,通过计吏的自述,活画出一幅鄙俗虚荣嘴脸,并录下其以“筒竹布”行贿而得以“补卫士”的事实。

    上计吏,指地方派到中央办事的书吏。筒竹布,是当时一种名贵的细布。

    这首诗将农夫与计吏作对比并实录其对话,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卖官鬻爵的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 【昏镜词】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陋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此诗前有引言,记叙镜工制镜,昏镜十倍于明镜,以投合人们好恶心理。

    诗中即着重写昏镜材质低劣,但却适合“陋容”者“自欺”之用,因其不见瑕疵,自觉美貌,所以视为宝物。末二句揭出主旨,明镜与昏镜之价值,根本在于“适”与“不适”。

    秦宫,传说秦宫有宝镜,这里代指明镜。以镜寓讽,自具深意,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刘禹锡以“秦宫”喻明镜,而太宗曾为秦王,显然取意太宗,以讥讽作为宦官、藩镇代理人的宪宗逼顺宗“内禅”之不肖行为以及其喜昏弃明的昏庸政治。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嘴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

    永贞革新失败后,朝中政敌对参与王叔文政治集团者大加造谣中伤,不断排挤打击,刘禹锡有感于现实之严酷而作此诗。诗以群蚊喻众多政敌,揭露其阴险狠毒,并预言终将被消灭,表达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念。

    前八句集中描写蚊子“伺暗”、“喜黑”之特性,中四句写对待众多飞蚊只有采取暂时躲避之态度,后二句预言飞蚊随秋风吹来必然灭亡。匡闲,指方正的床。

    丹鸟,即萤火虫。全诗句句写蚊,句句寓意,语言质朴,声情跳荡,风骨刚健,讥刺有力。

    百舌吟】 晓星寥落春云低,初闻百舌间关啼。花柳满空迷处所,摇动繁英坠红雨。

    笙簧百啭音韵多,黄鹂吞声燕无语。东方朝日迟迟升,迎风弄景如自矜。

    数声不尽又飞去,何许相逢绿杨路。绵蛮宛转似娱人,一心百舌何纷纷。

    酡颜侠少停歌听,坠珥妖姬和睡闻。可怜光景何时尽,谁能低回避鹰隼。

    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天生羽族尔何微,舌端万变乘春辉。

    南方朱鸟一朝见,索寞无言蒿下飞。 此诗借百舌鸟啼声善变,能效百鸟之鸣,以讽刺当时政治生活中那些巧言善变的势利之徒。

    百舌,是鸟名,即乌鸫,能仿效百鸟之鸣。前十句着重写百舌鸟活动的季节、环境,生动地描摹出那种故意卖弄而得意啼鸣的声音与神态。

    后八句着重揭示百舌鸟处境中的危机及其前景的黯淡。一方面,有鹰隼的突袭,侠少的弹射,另一方面,一旦秋风吹来,百舌鸟即凄凉瑟索,仓皇躲入蒿下乱飞,再也叫不出声来。

    朱鸟,即朱雀,天文四象之一,含南方七宿,这里代指秋天。诗的结尾的“索寞无言”、“蒿下飞”与前面的“笙簧百啭”、“迎风弄景”形成鲜明的对照,结构既严,寄讽尤深。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元和十二年,唐军破蔡州活捉割据抗命的淮西藩镇吴元济,刘禹锡此诗即为歌颂这一胜利而作。诗写战胜奏凯,却仅以开篇二句写晨鸡啼鸣、角声和平,暗示夜袭蔡州成功。

    汝南,即指蔡州,天宝时蔡州为汝南郡,这里同时化用古乐府《鸡鸣歌》“汝南晨鸡登坛唤”句意。以下六句皆着力刻画一老人形象,通过老人的言行衬托蔡州之役的重大意义。

    老人所忆“旧事”,是“天宝承平”盛世情形,“感激涕零”的是“元和十二载”的平叛成功,将此两者作比较,足见老百姓对此役胜利的欣喜与高度评价。诗以独特的角度写重大时事题材,正如翁方纲所说“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石洲诗话》)。

    【蜀先主庙】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4. 仿写宋词素描的作文 ,要有三个画面

    导航唐诗素描宋词写意作文训练及素材大全32012-04-19|兰黛公主|转藏(10) 唐诗写意11篇青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青春,是你王勃定格在青史上的形象。

    刘昫撰《旧唐书文苑传》,说你二十八岁弃绝红尘;欧阳修编《新唐书》,称你二十九岁英年早逝。史料上有太多这样的语焉不详和互相矛盾,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的生卒年代至今不也众说纷纭吗?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讲究“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一个王朝的是非善恶无法由当代人自己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必须交付给后人与时间评说!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太多的谜团与聚讼。

    刘昫撰《旧唐书》已是公元940年,欧阳修编定《新唐书》已是1060年,就算你王勃辞世是675年吧,他们与你都隔着几个世纪的风尘。几个世纪的风雨能消蚀多少往事,几百年的大江东去会淘尽多少风流人物,但你王勃没有被岁月掩埋,为什么?因为你有不朽的华章,有不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与《滕王阁序》。

    且不管你活在这个世界是二十八年还是二十九春秋,总之你是不满三十个春秋就溘然长逝了。孔圣人曾回首自己的人生路,为自己画出了一条这样的人生轨迹:“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圣人尚且年至三十才找寻到一条安身立命的道路,而你王勃呢,未至三十即才华动京师,文名播四海。九岁时,你读到了《汉书》,那是唐代大儒颜师古作注的《汉书》。

    一卷《汉书》读罢,你写下了一卷《汉书指瑕》,指摘颜师古的缺失,向那个时代的经学大师叫起了板,一时传为佳话。十四岁,你上书当朝右相刘祥道,被刘祥道视为神童举荐给了唐高宗。

    朝堂之上,你面对君王关于时局与经济的提问,从容不迫,应对如流,被列为优等。龙颜大悦,朝散郎的冠冕就这样赐与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年。

    高宗的第六子沛王李贤比你年少几岁(据《旧唐书》记载,他是文明元年即公元684年辞世的,时年三十二岁,由此可知,沛王生于653年。)你的才华他怎能听而不闻。

    沛王出于对你的仰慕,奏请父皇准许你王勃常伴他的身旁,于是你便成了沛王的修撰官。汉代的一位佚名诗人道尽了人生的况味:“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生苦短,给历史留下些什么呢?立德、立功、立言就是每一位有志之士的梦想。因而少年即志得意满,想必是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应该是最值得赞美的事。

    怪不得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也说;“出名要趁早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就是你任沛王修撰官时所作的一首青春的骊歌。仿佛没有忧伤,没有怅惘,惟有三春阳光般的明媚,鹤鸣九天般的飘逸,登高望远般的博大,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

    二唐代的县令又称明府,县令的佐官就是县尉,人称少府,县令是正七品的官衔,少府自然是从七品的官位。你的杜姓朋友,就是这样一位即将辞别京都跋山涉水不远万里赴蜀川就职的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的读书人,心中都有一个浓浓的情结——“龙城凤阙情结”。

    任职京都,那是一个夙愿,出入禁城,那是一种荣光。你的杜姓朋友又何尝不想在朝堂之上天子之侧一展鸿图呢,但毕竟幸运之神眷顾的只是少数人。

    在朋友的眼里,你王勃无疑是人们艳羡的对象。陪伴在皇子身边,对于一个人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王佐之才,意味着青云直上,意味着一条鲜花铺就的灿烂前程在脚下延伸。

    与你话别,你朋友的心中或许就带着这几份失落,脸上或许就露出这几许自卑。他落寞地与你携手走出了长安城的东门,那里有霸陵,送别的人都要在那里为远行的人设宴饯别,那里有古老的驿道,从此一别,马蹄声响,风尘扬起,就是天各一方。

    如何抚慰一颗远别离的心,如何叮咛一声珍重与祝福,如何表白友谊的弥足珍贵,又如何藏起自己的优越感不伤害朋友的心?你没有提霸桥柳,你没有赋“西风古道音尘绝”,你没有诉执手相看泪眼。饯别的酒宴上,你挥毫泼墨,起笔就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大手笔,大写意。

    是啊,古老的长安曾见证过战国时干戈扰攘,曾目睹过项王的叱咤风云,曾亲历过董卓的烧杀抢掠,曾伤悼过五胡的中原纷争。古老的长安也留下了“履至尊而制六合,吞二周而亡诸侯”的秦始皇的足迹,也传唱过“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汉高祖刘邦的高歌,也叹息过杨家王朝如昙花一现般的匆匆三十七年的兴亡。

    如今的长安又一次定为天下的都城。又逢四海为家日,大唐的天空是湛蓝的,大唐的疆域是辽阔的。

    遥远的西域古国龟兹再次纳入了大唐的版图,高丽国王向长安派出了称藩的使节,岭南的广州成了大唐节度使的府第,难于上青天的蜀国剑阁古道又由大唐的将士戍守。你王勃是青春的王勃,你生逢其时,此时的大唐也是青春的大唐。

    你和朋友杜少府立于京都长安的高楼。

    5. 晚春唐诗素描内容是什么

    《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

    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释 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

    此时人已年近半百。 不久归:将结束。

    杨花:指柳絮 榆荚:亦称榆钱。榆未生叶时,先在枝间生荚,荚小,形如钱,荚老呈白色,随风飘落。

    才思:才华和能力。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赏析 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

    乍看来,只是写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但进一步品味便不难发现,诗写得工巧奇特,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

    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说这首诗平中翻新,颇富奇趣,还在于诗中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糅人与花于一体。“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

    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末二句尤其耐人咀嚼,读者大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再细加揣摩,此诗熔景与理于一炉。可以透过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

    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元和十一年。

    注引朱彝尊《批韩诗》云:"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却是如此。"的确,仅就描写暮春景色而言,此诗可谓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

    诗题又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写乃春游郊外所见。诗人全用拟人手法,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

    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或"斗"或"解",活泼有趣。

    这是此诗明白有趣之处。 然而"无才思"三字颇怪异,遂引起后人诸多猜测。

    或谓劝人勤学,不要像杨花那样白首无成;或谓隐喻人之无才,作不出好文章;或言有所讽喻;或言赞赏杨花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细审诗意,诗人当是赞赏杨花的。

    "无才思"应是故作顿挫的谐谑之笔。 此诗之寓意,见仁见智,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心绪会有不同的领悟。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