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华长恨歌书法作品在哪找
解开庞中华之谜
浏览242次发布者:ybsf_pzhang 时间:2011年4月06日 21:24
对千千万万书法爱好者,庞中华始终是个解不开的谜。
自1980年庞中华第一本书“谈谈学写钢笔字”出版以来,25年过去,庞中华已出版近300种字帖和专著。
包括“庞中华诗集”、“庞中华散文集”、“庞中华书法作品”、“庞中华人生感悟”、“庞中华书法理论”等各种著述。
累计印数达一亿三千万册,非正式渠道印刷近三亿册。
有关方面统计,按个人出书总印数,在中国排第二位。
第一是毛主席语录。
自1981年以来,庞中华在国内外著名大学、机关、部队,公益演讲一千多场,受到的欢迎程度,不亚于当今走红的歌星影星。
他创造的用音乐伴奏书写的“快乐立体教学法”,蜚声海内外。
凡听过他演讲的听众,无不为之感动和赞叹。
自1983年以来,庞中华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硬笔书法讲座”掀起中国硬笔书法热潮,并于1993年,经中国文化部和民政部批准登记,成立了国家级硬笔书法社团——中国硬笔书法协会。
为中国书法事业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自1985年以来,他创办的书法函授中心,已通过函授和面授,培养了180万学员。
很多人已成为当今中国硬笔书坛的佼佼者,不少人已是军队,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
而今庞中华到中国每一个城市,那些年轻领导人都深情对他说:“庞老师,当年我是你的学生,临过你的字帖。”
庞中华对书写工具情有独钟。
他使用全世界生产的各种硬笔和中国传统毛笔。
书写真、草、隶、篆以及少数民族文字和外国文字,都能得心应手。
他用市场上销售的粗头大号笔书写大幅作品,为硬笔书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各地的硬笔制造商们,对他敬重若神明,都期望自己生产的笔能为庞中华所用,并冠以他的名字。
对于绝大多数读者,庞中华是一个谜。
他生活简朴,行动低调,不炒作自己,也不去那些热闹场合抛头露面。
他认为,作品靠读者检验,成就由历史鉴定,炒作和吹捧都是短期行为。
他依然得保持学生时代的乐趣:读书、写字、拉琴、唱歌,极积的健身运动。
愉快的社交活动是公益讲演。
再和几个朋友清茶一杯神侃,有时聊到半夜也不尽兴。
这次,本报记者和他在市区某茶室从上午10点侃到下午6点,8个小时,想解开有关他的一些谜团。
一、庞中华字帖为什么畅销不衰?
从1980年7月庞中华的处女作《谈谈学写钢笔字》出版以来,25年过去,除这本书至今仍在不断印行外,还有海内外近20家出版社出版近300种庞中华的各类字帖和专著,包括庞中华的诗歌、散文、书法理论、人生感悟、手抄本的古典名著、电视光盘等。
其累计印数已达一亿三千万册。
非正常印刷则达3亿册以上,按个人印书总计,在中国排名第二,第一是“毛主席语录”。
至今,从北京王府井书店、西单图书商城到各省、市、乡村的书店、以及港澳台东南亚等地华文书店,庞中华字帖依然是书法爱好者的首选畅销书,这里面有什么谜团吗?有人说,庞中华的成功,是因为得到文坛前辈江丰、文怀沙的厚爱并为之写序,故洛阳纸贵,畅销全国。
的确,历代许多杰出人才“脱颖而出”,需要德高望重的前辈提携。
但这是一个方面,从“两分法”讲,文怀沙先生有精辟论述,他引证毛泽东的“实践论”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鸡蛋因适当温度而孵出小鸡,石头无论怎样加温,也变不出小鸡。
庞中华之所以成功,是他具备了成功者的内因。
我和江丰同志作了一点推荐工作。
如果以为我们写篇短文就能让人成功。
那么我的三个儿子为什么没能成为庞中华一样的人物呢?”
文老言之有理。
我们再分析一下庞中华成功的“内因”。
首先是庞中华在青年时代即“文革”的喧嚣年代,潜心学习,他诵读诗书,临写古帖,打下坚实基本功。
他在地质队的深山里,遍临钟王颜柳,诵读李杜苏辛。
在高山大河里锻炼其体魄,在月夜星光下苦练其琴弦。
采百花酿成蜜,创造了为大众喜爱的“庞体”字。
“庞体”的特点,人们都赞同高秀林先生的评价:“端庄稳实,舒展开朗,雄奇刚健,典雅秀丽。
”庞中华字帖25年畅销不衰,我以为不仅是“庞体”秀美隽永,还由于庞中华具备了全面综合才能,他对文、史、哲、诗歌、音乐有多方涉猎,从他第一本字帖开始,他都用深情的诗文向读者倾述,读者爱其字,爱其诗,爱其文,并且爱上他人格的魅力。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庞中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探索,从一九八零年代到九零年代,以至新世纪,“庞体”字和庞中华字帖都展现不同风貌与精进,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读者,他书写的小学生、中学生、青年人、老年人用的字帖、各种书法教材。
很多读者二十多年一直追随他的足迹,见“庞体“的书必买,就象收集邮票,收集某些系列的纪念物,“庞体”书已成为一个人们喜爱的品牌。
庞中华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
除了得到江丰、文怀沙等前辈提携,除了庞中华自身的聪慧与努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赶上了好时代。
可以说是他运气好。
他在“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推出自己的处女作,那时正赶上亿万中国人饥渴学习的年代,因而他的字帖成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福音书”,以致供不应求,后来卖高价,卖盗印本,盖源于此;1983年,中央电视台请他主讲《钢笔书法讲座》,每周播六次,持续播放几年,那收视率自然高,因而推动了全民的硬笔书法热潮。
象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
我们也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庞中华。
对于庞中华的成功,文坛艺坛的泰斗们有精辟的论述。
诗坛泰斗、著名诗人艾青在《庞中华诗抄》序言中写道:“其实,作者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有他驰骋硬笔书坛的豪放气魄和丰富想象。
”艾老以他诗人的慧眼,洞察庞中华首先具备了诗人的气质,可见成功者的气质是首要的条件;而著名的作家、诗人苏叔阳却写得风趣而机敏:“他有一个可爱的名字。
他的名字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字:中华。
或许这个名字真的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让他的一生也如我们的祖国一样,历经坎坷而终因自强不息,最后踏上辉煌的台阶。
”《庞中华散文选》序言,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坛前辈沈鹏写得朴实而真切:“八十年代初,社会上开始畅销的《庞中华钢笔字帖》和中央电视台持续数年播放的《钢笔书法讲座》使庞中华的名字与硬笔书法联系在一起。
他研究的课题是为当时书法界所忽视而又为大众所必须和厚爱的硬笔书法,这样他选择了一个有力的起跑点。”
面对成功,庞中华显得非常低调、冷静而清醒。
他在《庞中华书法系列》的《后记》中写道:“我对自己的肤浅深感苦恼,面对自己耗尽心血的作品,我暗暗自问:它们能为热心的读者所认同吗?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还会有人来读这些作品吗?时而又想,到那时候,自己还能有几幅书法,几首诗,几篇文章,几个音符能流传后世?著名作家李准先生说到一种普遍现象:‘人还没有死,作品就死了。
’真是伤心而且至理名言。
每想到此,就自责自警,不敢懈怠,鞭策自己不断上进,像一个落伍者努力追赶前行的队伍一样,时时有种紧迫感和恐慌感。”
读了以上这些不同的论述,我们也许会明白庞中华成功的某些道理。
二、庞中华的诗文成就
一个国家强大,要靠综合国力;一个人的成功,要靠综合才力。
庞中华从少年时代就受传统文化熏陶。
诗坛泰斗艾青这样评价庞中华:“他青少年时代就背熟了像《琵琶行》、《长恨歌》等上千首短篇的古诗古文、民歌民谣,深明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大义,丰富陶冶了他的情感、情操。
磨炼了他的诗文技巧。
”他18岁开始在故乡的《重庆日报》发表组诗《华蓉山寄语》,此后走出四川,在深山自学。
拜读鲁迅、高尔基、普希金、托尔斯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雨果、泰戈尔等名家名作,他坚信老一辈的教导:“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坚持写读书笔记,也当作是硬笔书法的练习,受益匪浅。
庞中华勤于学习,善于创造。
他的诗文技巧为他的硬笔书法传播增添了翅膀。
从他第一本处女作“谈谈学写钢笔字”开始,除了他那秀美、挺峭的“庞体”范字外,每一本字帖里,他都用热情洋溢的散文或诗歌,向读者倾述书法,艺术和人生。
对于这样别开生面的“字帖”谁读了也会为之欣喜,为之感动。
庞中华谓之“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书而无文,推之不广。”
由于庞中华具有扎实的诗文技巧,他从第一本书出版后,又开始向全国的报刊投稿,写文章宣传硬笔书法。
几乎是每投必中,采用率极高,他的手稿被很多编辑珍藏。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教育科学电影制片厂先后为他拍了五部系列《书法讲座》,那电视、电影稿本全是他自己动手编写,由导演分镜头开始拍摄,他的文字功夫深受好评。
由作家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庞中华诗抄》(艾青作序)、《庞中华散文选》(苏叔阳作序)、《庞中华人生感悟》(郭家宽作序)、《硬笔书法简论》(庞中华自序)、《庞中华二十周年书法艺术大展作品集》(文怀沙作序)、《庞中华书法电视讲座》(孙伟作序)等著作中,都充分展现作者多方面的才能和娴熟的诗文技艺。
即使象《硬笔书法简论》这样纯理论的著作,作者也是用极优美而动人的文字来描述的,例如该书开篇第一节,作者用“大浪潮”作题目,热情洋溢地写道:“大江东去,沧海横流……(摘引)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通篇几乎是热情优美的散文,而不像一般理论文章那么生涩枯燥。
例如在“硬笔书法美学”这一章中,作者列了许多题目分别论述:“书法和音乐”、“书法和诗歌”、“书法和绘画”、“书法和建筑”、“书法和色彩”、“书法和舞蹈”等各种艺术相依相通的本质特征,文字清新而畅达,读来舒心爽快,例如在“书法和诗歌”一节中,作者是这样描述二者的共生关系:(摘106页)
在《庞中华散文选》中,作者用散文的形式,为硬笔书法呐喊。
那时,很多年轻人想出版硬笔书法字帖或作品集,都以庞中华的题词或作序为希求。
庞中华不辞辛劳,为这些后起之秀写下热情洋溢的文字。
单是收入这本《庞中华散文选》中的序言就近40篇之多,恐怕就是专业作家,也很少有人写过这么多的序言。
庞中华为年轻作者写的“序言”,绝不是应景之作,而是充满热情与期待,抒情与议论相结合,写得亲切自然,痛快淋漓,形成了庞中华书法散文的特有风貌。
庞中华的诗歌创作很有特色。
象庞中华的书法创作是借鉴传统书法一样,庞中华的诗歌创作,则是从中国古典诗歌、民歌民谣和外国优秀诗歌汲取营养。
他18岁发表在故乡《重庆日报》上的四首组诗《华蓥山寄语》,显然是受古典传统诗词的影响。
他的诗歌特点是热情奔放,语言清新活泼,通篇讲求音韵和节奏,构思奇妙,想象力丰富。
很多诗特别适合朗诵。
他是一个学古而善于创新的诗人。
三、庞中华的音乐情结
庞中华的音乐才华不容忽视。
只是由于他的书法艺术广为人知,以至人们忽略了他的音乐、文学等多方面的才干。
“中国青年报”著名记者郭家宽先生写道:“美国作家海明威以‘冰山现象’来比喻那些富有才华的人:冰山只有一个小小尖角显露在海面上,而大部分却隐没在海水中。
庞中华也因其格外畅销的“钢笔字帖”和常年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硬笔书法讲座”而遮蔽了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难怪在一次文艺演出中,当几位迷恋庞氏书法的观众,见他以娴熟的手风琴独奏《打虎上山》那激越奔放的旋律时,竟惊奇地问道:‘这是哪一个庞中华呀?’”
庞中华自幼喜欢音乐,在大巴山放牛时,就会吹竹笛,小学时,自制了二胡学习演奏,12岁到重庆少年宫学拉手风琴,并向重庆市歌舞团的手风琴演奏家章马学习。
二十岁到北京,拜访当时中央乐团著名演奏家方国庆得到方老师的指点;此后得到,中国手风琴大师任士荣的指教。
勤奋多思,聪明好学,他还从历代诗人描述音乐的诗篇中得到启发和灵感。
他经常在舞台上表演独奏,伴奏,还自拉自唱自己谱曲的歌;进一步将西方键盘乐器的训练方法,借鉴到书法的训练和学习上。
更进一步,他应用前人关于视觉和听觉具有“通感”的原理,将属于视觉艺术的书法,和听觉艺术的音乐相结合,用手风琴伴奏书写,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快乐立体教学法,在海内外演讲上千场,无不受到热情欢迎。
由于音乐是“世界语言”,因而庞中华的“快乐书法”就通过音乐而传遍海内外。
例如他在日本讲演时,就用日本流行歌曲,如“四季的歌”、“如果幸福大家一起拍拍手”“红蜻蜓”等伴奏书写;在俄罗斯则用民歌“卡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伴奏书写。
这样,都引起外国听众强烈共鸣和反响,对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充满美好之情。
早在1987年2月,庞中华在东渡日本,将他创造的“快乐书法”带到日本书法研修大会,引起日本朋友极大兴趣;1991年10月,庞中华在“世界十大学府”之一的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演讲,他用俄国的手风琴,演奏俄罗斯音乐来解释中国书法,由于东方语言文学系主要攻读汉语专业,因而对汉字书法十分钟情,庞中华的表演式的讲座引起强烈反响。
那天主持演讲大会的是前苏联著名汉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费德林,另一位也是著名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鲁缅采夫教授,他们高度评价庞中华在莫斯科大学的演讲。
费德林院士兴奋地说:“我和鲁缅采夫教授一致认为,庞先生非常富有创造性,突出的有两点。
第一、他用我们欧美人发明的钢笔,书写中国汉字,写得这样美,是一个创造;第二,他用我们俄国人发明的手风琴,来解释中国书法具有音乐一般的节奏、韵律、和谐、变化,让我们莫斯科大学的师生们都理解了中国书法,热爱了中国书法,这是一个很在的创造。
”费德林老人还愉快回忆起他青年时代,即抗日战争时期,出任苏联驻华大使,担任毛泽东斯大林的首席翻译。
他非常喜欢汉字文化,依稀感觉中国书法犹如音乐一般的美,直到今天,庞中华先生用俄罗斯音乐解释中国书法,让他深深理解了中国书法,并且完全解开了他青年时代对中国书法的谜团。
鲁缅采夫教授还一再挽留,希望庞中华先生能经常来莫斯科大学授课。
从1998年到2004年,庞中华多次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等地的许多华人学校、华人文化中心演讲“快乐书法”,引起热烈反响与共鸣,许多校长,老师都盼望庞中华能为他们授课。
音乐为庞中华的书法增添了翅膀,有时在家中,读书写字累了,他就拉着琴自娱自乐地唱歌,缓解疲劳。
他还将一些中外民歌改编成手风琴独奏曲。
他在青年时代,徘徊在别山里,曾将宋代大诗人的“钗头风”、“沈园三首”等谱成曲子吟唱。
直到1979年,庞中华在北京见到文坛泰斗文怀沙。
庞中华那俊秀的硬笔书法和一曲腕转凄恻的“钗头凤”,顿时感动了久历磨难的文老,他对庞中华说:“我叫你一举成功,我让你一举成名。
”从此开启了中国硬笔书法的新纪元。
四、庞中华的讲演艺术
自1981年以来,庞中华在海内外著名学府、部队、机关的演讲一千余场,反响热烈,备受欢迎。
听众认为,听庞中华书法演讲是莫大艺术享受,受益匪浅,很多人还称赞他是“中国演说家”。
庞中华自己却说,他的演讲是“被逼出来的”。
1980年,庞中华的处女作《谈谈学写钢笔字》出版以后,开始了中国硬笔书法热潮,读者来信象雪片一样飞来,1981年春天,河南最高学府“河南大学”(当时叫河南师范大学),共青团写来邀请信,邀请他到河南大学讲演。
庞中华收到邀请信,又兴奋又担忧。
兴奋是硬笔书法得到大学的认可实在令人欣慰,而担忧的是,自己已在深山地质队度过15年岁月,每天在山上画地质图,在室内写地质报告。
很少说话,连小学也没去演讲过,今日一步登天,突然去“河南第一大学”讲演,实在太冒昧了。
去,还是不去,庞中华进行了反复思考。
在事业上,庞中华是个勇敢的人。
如果不去,无疑是失去千载难逢的机会。
平生虽然从未演讲过,但庞中华的“综合素质”帮助了他:他的文学基础,帮助他写出一个生动的演讲提纲;他的音乐才华,特别是他经常登台手风琴独奏和伴奏,使他能把舞台的经验借鉴到讲台上。
更主要的,他是一个非常富有激情的人,他自己在“文革”中自学的经历就足以感动千百万年轻学子。
他写好讲演提纲,在自己地质队简陋的小屋内,对着墙壁演练了两天,找到了感觉。
就满怀信心,站在河南大学800人的讲台上,在大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和喝采声中,他一气讲了三个小时。
座无虚席,连窗户、走廊和门道都挤满了人。
这是庞中华平生第一次演讲。
也是河南大学八十年代最具轰动效应的演讲之一。
同学们感动了,河南大学感动了。
学校挽留了他一周,跟同学们开座谈讨论
1983年10月,中央电视台文艺部骆幼伟邀请,庞中华赴京做节目,庞中华第一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栏目,由刘璐主持的节目;1984年,由中央电教部主任赵德珍邀请,庞中华主办《钢笔书法讲座》连续播放达五年之久,推动了中国硬笔书法热潮,让亿万中国人民
庞中华在清华,北大的讲演也是激动人心。
那些热情聪明的学生们,当场就宣布成立“清华大学生书法协会”、“北京大学学生书法协会”、并推举庞中华任“名誉主席”,象这种“名誉主席”、“名誉顾问”在国内外达数百个之多。
庞中华十分理解青年人这种激情,他认为,青年人热情向上,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自1985年以来,庞中华的讲演进入军营,深受广大官兵爱戴。
从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到喜迎回归的香港部队,以及空、陆、海、武警、边防、军事院校,各兵种、军种,都留下庞中华热情的身姿和充满才情的讲演。
老一辈的军队领导同志张爱萍、洪学智、李德生、刘华清以及各部队的将军和士兵们,对庞中华为人民军队文化建设所作的贡献以极高评价
二十多年来,庞中华在国内外演讲千余场,其中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航、北师大、北医大、北农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以及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广西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温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全国著名大学,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直属机关,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公安部、外交部、民政部等机关单位。
以及前苏联莫斯科大学、日本书道学院、韩国国际书道大会、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新加坡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台湾老人大学等。
(1)“庞体”书法是继承传统书法的新创造。
中国传统书法一两千年,都是用毛笔为创作工具;一九八零年,庞中华钢笔字帖一出,则开启当代硬笔书法新时代。
然而,“庞体”硬笔书法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文革”年代,庞中华在深山地质队帐篷里,读书写字,他临习了大量古代法帖,将传统毛笔书法的艺术精华,移植到硬笔的广阔天地,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百读不厌,被广大读者誉为“庞体”,说明庞中华的艺术实践成功的,是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庞中华既勤奋,又聪明。
他刻苦临习前贤的时候,体现了他的勤奋;他大胆创造“庞体”的时候,体现了他聪明。
他的楷书初学颜真卿,取其端庄,又学褚遂良,取其瘦硬,学赵孟頫之秀丽,二王之俊逸,还从黄自元那里学习间架结构组合,他还临习钟繇、钟绍京等书法大家的小楷;他的隶书是学习“张迁”、“曹全”、“史晨”、“乙瑛”等诸多法帖的结晶;篆书、行草书也都遍临历代名帖,才形成个人独特的面貌。
他涉猎广泛,甚至连魏碑、仿宋体都写得十分到位。
“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朴鼻香”、“庞体”字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是偶然的。
(2)庞中华硬笔大字创作意义深远。
庞中华不但勤奋,聪明,而且有一种远见的目光和智慧。
一九八零年代,因社会的需要,他不断推出独树一帜的“钢笔字帖”;这时,不断有报纸、刊物及各种场合请他题字、题词书写作品,他发觉钢笔难以胜任,于是使用粗头记号笔书写,他访问日本、欧洲时,专门收集国外新型硬笔,而且很快找到书写的技法。
到世纪之交,在他的20周年书法展上,他已熟练运用这些新式硬笔在四尺宣纸上写大幅作品,挂在中国博物馆,引起人们的惊讶和赞叹。
庞中华用市场上出售的大型记号笔创作大幅作品,解决了钢笔、圆珠笔不能写大字的局限,让硬笔书法登上展室厅堂,拓展了硬笔书法艺术天地;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大大促进中国制笔业的拓展、富有远见的厂商们,对庞中华敬之若神明,因为他们凭借商场敏锐感觉就知道,庞中华的艺术实践,将给他们带来无限丰厚的商机。
庞中华多次在电视和各种场合宣传大字硬笔书法,但硬笔书法圈一些人反映迟钝。
南方杭州有一个《中国钢笔书书杂志》,是20年前在庞中华倡导下开创的。
当时每期发行30万册,而今每期三千册都卖不出去。
其主要原因是该杂志负责人没有远见卓识,缺乏开创精神,把自己关在一个狭小圈子里,还自吹自擂是“为艺术而艺术”,攻击庞中华“不懂书法”,“是群众组织”,让人可悲可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那些目光浅短的人们,终究要被时代所抛弃。
庞中华有文章云“现在已是火箭导弹的时代,你为什么仍用大刀和长茅呢?”他认为:艺术家和匠人的差别,在思想,而不是在技法。
庞中华硬笔书法欣赏_硬笔书法_书法欣赏
[图文]2011年11月18日 - 现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庞中华硬笔书法学院院长。
... 庞中华,四川达州市人,生于1945年10月21日,1965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
当代...
www.yac8.com/news/24.....
- 百度快照 - 84%好评
解开庞中华之谜 - 庞中华艺术网
2011年4月6日 - “庞中华书法作品”、“庞中华人生感悟”、“庞...《长恨歌》等上千首短篇的古诗古文、民歌民谣,...除了他那秀美、挺峭的“庞体”范字外,每一本...
www.pzhys.com/html/81/...
- 百度快照 - 评价 望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