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天涯阅读

    1. 《天涯》李商隐 诗意

    《天涯》李商隐唐诗鉴赏 天 涯 李商隐 春日在天涯, 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 为湿最高花。 李商隐诗鉴赏 李商隐的这首绝句,“意极悲,语极艳”(杨致轩语),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

    首句平直叙起,蕴藏着极深沉凄惋的感情。“春日”写时光之美妙可爱,“天涯”喻飘泊之遥远;两词并用,便将旖旎的春光与羁旅的愁思交织在一起。

    第二句使用“顶针”格,重复“天涯”二字,再点题意。但两个“天涯”含意不尽相同,前者是泛指遥远的天边,后者是特指具体的天边,回环重复,更见低徊缠绵之致。

    春日越是美妙可爱,落魄江湖,远在天涯的诗人更感到惆怅。“春日在天涯”已经使人黯然伤神;而“天涯日又斜”递进一层,就更加渲染了在天涯海角,踽踽独行,穷愁飘泊的悲凉气氛。

    “日又斜”是说时间向晚,一天又将过去,这就给艳丽的春景笼罩了一层慵倦凄暗的阴影。繁花似锦的春光,与西沉的斜阳,纵然掩映多姿,但无多时,终将沉没于苍茫暮色之中。

    日复一日,春天也终将红英落尽,悄然归逝。韶光之易逝,繁花之必将凋零,与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失意蹉跎,正复泯然相合。

    着一“又”字,则日暮途穷,荼然疲役之慨,寂寥孤独,空漠无依之痛,尽在言外。这两句既包含着对美好事物无限留恋珍惜之意,也包含着生命必将凋零之悲的无奈。

    转句在宛曲回环中见奇警,结句余音袅袅,哀艳动人。“莺啼”本来是非常宛转悦耳的,可是由于此时此境,诗人却觉得像在啼哭。

    这两句意思是说,声声啼唤着的黄莺儿呀,如果你有泪水的话,请为我滴在枝头上那朵最高的花瓣上吧!这是因为诗人蜡炬成灰,泪已流干,只有托啼莺寄恨了。诗中“啼”写听觉,看花写视觉,“湿”是触觉,为我而湿最高之花乃是意觉,这就把诗人敏锐的联想和深切的感受写出来了。

    诗人移情及物,使黄莺感叹悲啼而垂泪;而泪水所湿之花,自然也泪痕斑斑,凄楚欲绝。莺花之娇艳,最足以代表阳春的盛景,然而春归花落,总不免于凋零寂灭。

    是莺花为诗人而悲者,正所以自悲也。 耐人寻味的是,这“最高花”为什么会引起诗人如此深情的关注呢?这是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也就是开到最后的花,意味着春天已过尽,美好的事物即将消逝,莺儿的啼声也倍觉哀绝了。

    再者,也因为树梢顶上的花,上无庇护,风狂雨骤,峣峣者易折,这和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容易遭到损坏的命运多么相似,和我们这位有才华、有抱负而潦倒终身的诗人的命运又是多么相似!李商隐所处的时代,唐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深感绝望,因而生命的短瞬,人生的空虚,使诗的伤感情调更加显得沉重。 诗人的悲痛已经远远超过了天涯羁旅之愁,而是深深浸透着人生挫伤和幻灭的痛苦。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往往会令人不能自持,溺而忘返。这首美艳而凄绝的绝句既是春天的挽歌,也是人生的挽歌,更是诗人那个时代的挽歌。

    请采纳`。

    2. 天涯 李商隐 古诗赏析

    时代的变迁予一个时代的诗人与诗歌大致雷同的震撼与影响,在一个渐趋变化的时代气质影响下,诗人们的感受与关怀,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悄悄发生改变。

    唐朝盛衰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固然可以分为三个风气大为不同的阶段,而唐诗发展的历程也大致呈现相应的趋势变化:散发着自由奔放、刚健浩大青春活力的盛唐气象与盛唐气质;渐渐走向“内向”、面对现实另僻蹊径的中唐情;落日黄昏时哀婉衰飒的晚唐气氛。 而说到诗歌的晚唐气氛,则不能不提到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开创的唐代诗歌第三重境界。

    一 从《天涯》看唐诗第三种境界的特点 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伤春与时世、身世之伤相交织,愁牵恨萦却又不明一端,这是诗人潦倒天涯、艰难苦恨中难以驱遣的情怀,而重茧乱丝般的感触无从细细直陈,便只能以虚涵混括的意境来表达难以言尽的心绪,李商隐深曲绮丽而又感伤细腻的诗风在这首诗上达到一个极致,无怪乎冯浩笺引杨守智评:“意极悲,语极艳,不可多得。”而这一句,也恰恰点明了由李商隐开创的唐代诗歌的第三重境界的特点。

    (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对内心体验的搜寻,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深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晦涩,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 无论是李白的豪情万千,还是杜甫的朴实无华,从整体而言,他们的诗歌都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广博的气势,叙述之内容可能有喜有悲,但在那喜那悲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勃然生机。

    但是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气氛则渐渐不同。如上面所提到的这首诗歌中,诗起首二句写春日良辰而人却置身天涯,置身天涯又逢日斜时分。

    天涯沦落情已不堪,更何况沦落之人面对黯淡中的残阳。几经转折,个中气氛已经轰然纸上。

    未写情,情已动。而到了后两句写到了莺啼之泪染湿最高花,更是令人感叹深情奇想之余不由得暗自唏嘘。

    在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个镜头,远景处残阳渐斜,慢慢推近,镜头落在枝头的最高花,原本最为芳美的最高花,在这寂寞清冷的天涯自开自落,那树枝上的莺鸟不由得为之哭泣,泪水渐渐沾湿了凋零的花瓣,此情此景,岂不能叫人为之落泪? 细节的描写细腻至此,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泪水的触感和天涯的清冷。伤时迟暮与天涯飘零等等复杂难掩的苦楚,在这些细腻的情景描写中不言而明。

    (二)随着诗歌奇巧的发展,语言由通俗平易变得越加雕琢,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 相较于初唐、盛唐和中唐努力追求的明白如话和词句原生态的清新,晚唐则在诗歌技巧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更多的关注。

    在此诗中,有两处修辞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曲喻,其二是顶真。曲喻是修辞的一种手法,比直接比喻曲折。

    两物相比,仅有一端相似即可作比,而之外的内容则全靠读者奇情幻想或引申开去,与双关有相通之处,都是用委婉含蓄的比喻烘托, 而意思却在言外,须多转个弯,方能理解。“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取莺啼的啼,有啼哭意,因此联想到莺也有泪,能湿到高花,着墨不多,而神韵悠远。曲喻有助于在有限篇幅中容纳更多内涵,诗意的奇曲深至与此不无关系。

    而“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两句,“天涯”一词回环反复的使用,对诗意起到了回环推进的作用,增加了唱叹之意味。而“斜”、“啼”、“湿”,简练传神的三个字,却使得整个诗篇的情感缓缓流出。

    在结构来说,正如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前两句描写的沦落人在天涯遭逢残阳摇曳的景致,而后两句忽而一转又写到了孤莺泪湿落花的场景。表面上看,诗人所写的是伤春的老主题,但将伤春植入天涯沦落的背景,蕴涵就深厚多了。

    诗人通过摄取典型的自然情景,以特定镜头传达其伤时之感,迟暮之悲,沉沦漂泊之痛等等复杂难言的感慨。而这种感慨的传达,与这种结构的工细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二 李商隐开创的唐诗第三重境界的成因 无论单究李商隐一个个体,或者是推究整个晚唐诗人群体,他们在诗歌风格的演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或者说促成他们的风格以如此的模式发展的原因,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建立在时代背景和时代背景作用下的个人经历——沉痛的历史和坎坷的人生。因而,在试图解读李商隐这种绮丽而又哀怨的诗风成因,这两个原因,也自然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沉痛的历史 文学史上所说的晚唐时期,一般指的是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的时间。经历极盛的繁华如梦,经历安史之乱的狼烟滚滚,一夕梦醒,整个时代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衰败,时代将一层失望和惆怅的阴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

    盛唐时候自由奔放的气息消弭了,元和时期满怀激烈的勇气也消失殆尽了,空余下来的,只有惆怅与浓重的无奈。哀婉和衰飒的气氛始终笼罩着这一个时段的诗歌,挥之不去。

    (二)坎坷的人生 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可谓曲折迂回而忧多乐少,少年时期的寄人篱下与父亲早逝,而后在党派之争中四处碰壁从此政治上一路的穷困潦倒,在情感上经历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时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便渐渐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他偏爱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

    3. 天涯 李商隐 古诗赏析

    时代的变迁予一个时代的诗人与诗歌大致雷同的震撼与影响,在一个渐趋变化的时代气质影响下,诗人们的感受与关怀,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中悄悄发生改变。

    唐朝盛衰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固然可以分为三个风气大为不同的阶段,而唐诗发展的历程也大致呈现相应的趋势变化:散发着自由奔放、刚健浩大青春活力的盛唐气象与盛唐气质;渐渐走向“内向”、面对现实另僻蹊径的中唐情;落日黄昏时哀婉衰飒的晚唐气氛。而说到诗歌的晚唐气氛,则不能不提到李商隐的诗歌和他开创的唐代诗歌第三重境界。

    一 从《天涯》看唐诗第三种境界的特点天涯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伤春与时世、身世之伤相交织,愁牵恨萦却又不明一端,这是诗人潦倒天涯、艰难苦恨中难以驱遣的情怀,而重茧乱丝般的感触无从细细直陈,便只能以虚涵混括的意境来表达难以言尽的心绪,李商隐深曲绮丽而又感伤细腻的诗风在这首诗上达到一个极致,无怪乎冯浩笺引杨守智评:“意极悲,语极艳,不可多得。”而这一句,也恰恰点明了由李商隐开创的唐代诗歌的第三重境界的特点。

    (一)随着时代的盛衰变化,诗的内容由主要向外部世界摄取转为更多对内心体验的搜寻,诗人的心理由宏放开朗转为深潜细腻,诗歌情感由清晰转为晦涩,气势由张扬转为收敛。无论是李白的豪情万千,还是杜甫的朴实无华,从整体而言,他们的诗歌都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广博的气势,叙述之内容可能有喜有悲,但在那喜那悲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勃然生机。

    但是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气氛则渐渐不同。如上面所提到的这首诗歌中,诗起首二句写春日良辰而人却置身天涯,置身天涯又逢日斜时分。

    天涯沦落情已不堪,更何况沦落之人面对黯淡中的残阳。几经转折,个中气氛已经轰然纸上。

    未写情,情已动。而到了后两句写到了莺啼之泪染湿最高花,更是令人感叹深情奇想之余不由得暗自唏嘘。

    在我们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一个镜头,远景处残阳渐斜,慢慢推近,镜头落在枝头的最高花,原本最为芳美的最高花,在这寂寞清冷的天涯自开自落,那树枝上的莺鸟不由得为之哭泣,泪水渐渐沾湿了凋零的花瓣,此情此景,岂不能叫人为之落泪?细节的描写细腻至此,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泪水的触感和天涯的清冷。伤时迟暮与天涯飘零等等复杂难掩的苦楚,在这些细腻的情景描写中不言而明。

    (二)随着诗歌奇巧的发展,语言由通俗平易变得越加雕琢,结构由自然舒展变得精致工细。相较于初唐、盛唐和中唐努力追求的明白如话和词句原生态的清新,晚唐则在诗歌技巧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更多的关注。

    在此诗中,有两处修辞值得我们注意,其一是曲喻,其二是顶真。曲喻是修辞的一种手法,比直接比喻曲折。

    两物相比,仅有一端相似即可作比,而之外的内容则全靠读者奇情幻想或引申开去,与双关有相通之处,都是用委婉含蓄的比喻烘托, 而意思却在言外,须多转个弯,方能理解。“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取莺啼的啼,有啼哭意,因此联想到莺也有泪,能湿到高花,着墨不多,而神韵悠远。曲喻有助于在有限篇幅中容纳更多内涵,诗意的奇曲深至与此不无关系。

    而“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两句,“天涯”一词回环反复的使用,对诗意起到了回环推进的作用,增加了唱叹之意味。而“斜”、“啼”、“湿”,简练传神的三个字,却使得整个诗篇的情感缓缓流出。

    在结构来说,正如在第一点中提到的前两句描写的沦落人在天涯遭逢残阳摇曳的景致,而后两句忽而一转又写到了孤莺泪湿落花的场景。表面上看,诗人所写的是伤春的老主题,但将伤春植入天涯沦落的背景,蕴涵就深厚多了。

    诗人通过摄取典型的自然情景,以特定镜头传达其伤时之感,迟暮之悲,沉沦漂泊之痛等等复杂难言的感慨。而这种感慨的传达,与这种结构的工细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二 李商隐开创的唐诗第三重境界的成因无论单究李商隐一个个体,或者是推究整个晚唐诗人群体,他们在诗歌风格的演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或者说促成他们的风格以如此的模式发展的原因,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建立在时代背景和时代背景作用下的个人经历——沉痛的历史和坎坷的人生。因而,在试图解读李商隐这种绮丽而又哀怨的诗风成因,这两个原因,也自然是最重要的原因。

    (一)沉痛的历史文学史上所说的晚唐时期,一般指的是文宗大和以后的约八十年的时间。经历极盛的繁华如梦,经历安史之乱的狼烟滚滚,一夕梦醒,整个时代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衰败,时代将一层失望和惆怅的阴影投射在文人的心中。

    盛唐时候自由奔放的气息消弭了,元和时期满怀激烈的勇气也消失殆尽了,空余下来的,只有惆怅与浓重的无奈。哀婉和衰飒的气氛始终笼罩着这一个时段的诗歌,挥之不去。

    (二)坎坷的人生李商隐的人生经历可谓曲折迂回而忧多乐少,少年时期的寄人篱下与父亲早逝,而后在党派之争中四处碰壁从此政治上一路的穷困潦倒,在情感上经历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李商隐时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便渐渐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他偏爱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

    4. 唐诗: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撙歌此曲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5. 唐诗: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撙歌此曲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宋代: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

    6. 唐诗三百首里带有天涯的诗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张籍《没蕃故人》: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李商隐《凉思》: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温庭筠《送人东游》: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杜甫《野望》: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李商隐《隋宫》: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唐诗天涯阅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