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杜甫绝句2
1. 杜甫《绝句2》的意思
绝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1. 鹭:一种水鸟名,鹭鸶。2. 西岭:指岷山。
3. 千秋雪:终年不化的积雪。4. 泊:停靠。
--------------------------------------------------------------------------------[简析]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共写绝句四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次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
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
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
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这首诗,每句一景,其中动景、静景,近景、远景交错映现,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幽美平和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河南巩县人。
他曾官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诗人。
杜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2. 绝句之二杜甫古诗
《绝句二首》 唐代: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是《绝句二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暮春,当时杜甫在成都的草堂。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光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中沉重的乡思。
前两句写景,第一小句写江水和水鸟,江水碧绿,衬托出乌的羽毛更白,一个“逾”字,借衬托而显露其颜色。第二小句写山和花,一个“欲”字,把“江”、“鸟”、“山”、“花”四种实物涂上一层碧绿、青翠、莹白、绯红的油彩。
景色清新,沁人心脾,充满动感。 后两句笔意一转,抒发感情,第三小句写春景物虽好,但已匆匆飞逝,触景生情。
并着力地勾出了第四句“何日是归年”。春归人未归,沉沉的伤感,缕缕的分愁,一笔涌出,发自心灵深处。
言已尽而意无穷,使人置念不已。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3. 杜甫的《绝句两首》(其二)的赏析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 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 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 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这个“燃”字一字多用,虽然只是一个形容词,却表达了两种状态
首先是颜色欲燃,这是与前面“青”相对而言,写了山的青自然就要写花的红艳
并且这个季节花都能红艳的要燃了,那自然就有隐藏的“山青翠欲滴”的意象
其次是指开放的状态,那种完全盛开在空气中摇摆的招耀,大片大片红艳怒放的花朵,多么的夺人眼球
4. 杜甫诗歌《绝句(其二)绝句(其一)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 春夜喜雨 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 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 润 物细 无 声。
夜 径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 花 重 锦 官 城。
[注释] 1。 乃:就。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 径:乡下的小路。
6。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 [简析]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 题目中的“喜”字统摄全篇。
全诗八句,虽没出现一个“喜”字,但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首联写春雨的来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字,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
春天是植物萌发、生长的季节,正需雨,它就下起来了。诗人用拟人手法,盛赞春雨善解人意,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愿一般。
颔联刻画春雨的特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趁着夜色悄悄地飘洒大地,绵绵密密,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不求人知,无意讨好。
春雨具有这样高尚的品格,诗人格外喜欢。 颈联写春夜雨景:“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诗人希望好雨能下个够,他开门出来看,只见天上乌云密布,地上也是黑沉沉的,连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渔火露出一点亮光。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诗人的想象:春雨过后的翌日拂晓,整个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景象,那一朵朵湿漉漉、沉甸甸、红艳艳的鲜花,一定更惹人喜爱。
花是如此,那田里的庄稼也肯定会茁壮成长。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诗人怎能不赞美春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