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关于爱中国的古诗

    关于爱中国的古诗

    1、《沁园春·丁酉岁感事》宋代:陈人杰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

    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

    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释义:

    是谁使得中原大片国土沦于敌手?北宋覆亡已百年有余,始终没有收复。

    北方有志之士,已寥若晨星;半壁江山,如西风中落日,已穷途末路;朝廷中的有些人,只是坐着空谈,有些人行事鲁莽轻率,这些都是在弹指间贻误战机、令人伤心的是,南宋年年遭到强敌的进攻,长期屈辱苟安,形势岌岌可危。

    和不能安,战不能胜,朝廷偏安于江南,享乐安逸。

    可叹我虽有建功封侯之志,却像鳣鲸离开江湖大海,不能施展;虽然怀揣平戎之策,却因奸佞弄权无人赏识:当权者虽然无能,但国事尚有可为,我深夜难寐,灯下看剑。

    难道只有武将才能为中兴立功,读书人就不能被画在麒麟阁上吗?

    2、《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清代:钱谦益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释义:

    海角崖山斜成一线,现在也不属于中华之地了。

    (指南宋崖山海战之事)

    如今我们(明朝将要灭亡)却没有投水自尽的机会,何况波浪之间还有船只来往。

    (这一句不太确定)

    一眼望去,明朝的城关山河已经没有汉人的旗帜,凄厉的音乐响彻日月,却已经不是汉族的乐器。

    嫦娥想要回来也无处可回了,只能孤零零地在月轮上伴着桂花哭泣。

    3、《登雨花台》明代:魏禧

    生平四十老柴荆,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释义: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

    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

    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

    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

    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4、《水调歌头·定王台》宋代: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

    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

    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

    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

    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

    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释义:

    定王台建在洞庭湖之滨,位于古湘州地界上。

    定王台虽然在历经千年之后已经堙没,但是遗迹尚存,那残存的台基,依然高耸百尺,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汉的刘发。

    想当年定王到此游玩时,一定是华盖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千乘万骑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急管高歌之声似乎直抵云霄。

    然而,屈指已几度春秋,昔日的繁华盛地变成了一派衰败苍凉,盛衰无常,兴废两茫茫。

    登台远望,只见高大的树木枝叶枯落,长江无止息地向东奔流。

    对此情景,想到国家的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而自己空怀一腔报国热情却无路请缨、壮志难酬,不由得发出了悲愤苍凉的感慨:书生报国无门,空自白头,而金兵猝然南下,侵占中原,犹如一夜北风生寒,导致万里河山支离破碎、残破不堪。

    京都沦陷,皇家陵阙黯然被埋没在厚厚的云雾之中,令人愁恨不已。

    念及此,我耿耿于怀,悲愤难休,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徘徊往来在秋风寒霜中,夕阳将落,更增人恨愁。

    5、《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宋代: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

    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

    当年悔草长杨赋。

    释义:

    我于深秋时节从前线奉调回京,一路上但见枯黄的桐叶在晨光中飒飒飘落,又听到寒蛩不停地在夜里悲鸣。

    面对如此萧瑟的秋景,想到回京后再也难以受到重用的现实,心中十分沮丧灰暗。

    忽然忆起当年在前线横戈盘马、纵横疆场的战斗生活,那大散关上和清渭之滨大概还战事依旧吧。

    想到将来黯淡的前途,我顿时萌生了驾舟隐居江湖的想法,只可惜自己早就了然于胸的那套北伐抗金策略无人可以托付,不能让其继续为恢复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早知道我的一腔爱国之志和作战策略终不会得到皇上的理解和采纳,我当年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劝谏皇上呢?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