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唐诗宋词
1.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作文
唐诗宋词风光旖旎,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唐宋是我们诗词文化最鼎盛的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高峰。
孟浩然、王维的宁静淡泊,岑参、高适的边塞长吟,李白的浪漫奔放,杜甫的乱世悲歌……星光灿烂的诗坛是唐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誓言给我鼓励;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让我向往;白居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乡愁让我心酸;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哲理给我启迪…… 宋代词人们高奏过悲壮威武的慷慨悲歌,低吟过委婉动人的缠绵情话,悲叹过心疲气短的穷途末路…… 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悲叹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向往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感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唐诗短而精炼,掷地有声;宋词长而有韵,回味无穷。
迷人皎洁的汉宫秋月令我心驰神往,倾国倾城的燕瘦环肥使我魂牵梦绕…… 唐诗宋词那或雄壮或惆怅的意境是否让你身临其境?唐诗宋词那或勉励或警示的言语是否让你有所感悟? 唐诗宋词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段历程,更是一个传奇!它所代表的是一个个永远令人陶醉的王朝。 每次读到唐诗宋词,我都会有一种全部占有的冲动,这,也许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宋词,是你,在我心头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2. 关于《我心中的唐诗宋词》的作文
又见枝头吐新绿题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总以为春天是被当作一枚精美的书签,珍藏在岁月的扉页间,蕴含在古典的唐诗宋词里。然而,当她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里被再次拽出来,试图用她久违的美丽感染每一株小草,让不经意的微笑蜂拥枝头时,我才发觉,窗外已是春光烂漫。
春天的每个角落里都有着各自的奇妙。在渐吹渐暖的春风里,万物开始复苏了。
透过教室的窗子,我看到春意在教学楼前这方小小的花园里四处漫延。不,春天毕竟不是一枚精美的书签,她不会因为我们的不留心而不来,更不会为我们的挽留而驻足。
望着窗外这个美丽泛滥的春天,我也审视着人生的春天。清澈的河水再次明媚了;白杨树冷冷清清的躯干,逐渐的丰润成青绿色;枝头鹅黄的嫩芽正踮起脚仰望着阳光,压抑了一冬的愿望试图伸展成一片片碧绿的叶;各种各样的小草争先恐后的探出了脑袋,唯恐错过布谷鸟衔来的那缕阳光似的,她们欢畅的心情肆无忌惮的疯长着。
追求作为生命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是那么的深切。生生不已,奋斗不息 这是我的人生信念。
多想把青春的时光谱写成一片翠绿的追求,多想把流泉轻唱的期望书写的更加简洁明亮。此时,我轻盈的思维仿佛翩飞的蝴蝶,已飞出了我的视野,穿过遥远的时空,迷失在唐诗宋词里。
朦胧中我看到那些叹春、伤春的以及惜春的诗词大家,依旧站在春天的画卷里身影落寞的凝神苦思。何必刻意的期盼或挽留春天呢﹖无法企及的只是虚枉罢了,与其这样,不如让生命以无限的激情响应春天的勃勃生机。
窗外的春天正活力四射,多么可贵的时光啊 但是,人生的春天更加珍贵 那么,就用我激情生命与这些花草树木共邀春天的一笑吧。
3. 【作文我眼中的唐诗宋词】
我眼中的唐诗宋词 诗词像落叶一样走进我的生活;诗词像太阳一样滋润我的心灵;诗词像彩虹一样渲染我的青春.在唐诗宋词中,我仿佛是穿梭时空,倾听古人的心声. 一场秋雨,一场梦.梦中,有人轻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人浅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啊,从唐诗宋词中我读懂了刘禹锡的豁达胸怀;读懂了张继的姑苏情绪;读出了秋天的美丽,在唐诗宋词中,我品味了秋天的美丽. 月,自古以来,寄托着人们的思念,祝福和悲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领悟了苏轼的无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寂.倾听苏轼李白的心声,我感受了那遭贬谪后的悲凉,但仍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的精神.在唐诗宋词中,我学会了冷静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 我心中的唐诗宋词啊,你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你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情绪!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你走进我的生活,让我在你的滋润下成长. 诗人们的豁达胸怀,他们的悲凉孤寂,他们的积极乐观,他们眺望美景时发出的感慨呀,震撼着我的心灵.唐诗宋词,是诗人们只会的结晶!寄托着古仁人千变万化的情感. 唐诗宋词,虽然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的体现.但在我心中却占据着主要位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诗宋词,是我心中不灭的光!我心中的唐诗宋词,永远存在着的美!倾听诗人的心声,寻找诗人的情绪,品味诗词的魅力,感受诗词的韵味,沉浸在诗词的怀抱,让诗词奏响人生的欢歌.。
4. 关于《我心中的唐诗宋词》的作文
又见枝头吐新绿题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总以为春天是被当作一枚精美的书签,珍藏在岁月的扉页间,蕴含在古典的唐诗宋词里。然而,当她在吹面不寒的杨柳风里被再次拽出来,试图用她久违的美丽感染每一株小草,让不经意的微笑蜂拥枝头时,我才发觉,窗外已是春光烂漫。
春天的每个角落里都有着各自的奇妙。在渐吹渐暖的春风里,万物开始复苏了。
透过教室的窗子,我看到春意在教学楼前这方小小的花园里四处漫延。不,春天毕竟不是一枚精美的书签,她不会因为我们的不留心而不来,更不会为我们的挽留而驻足。
望着窗外这个美丽泛滥的春天,我也审视着人生的春天。清澈的河水再次明媚了;白杨树冷冷清清的躯干,逐渐的丰润成青绿色;枝头鹅黄的嫩芽正踮起脚仰望着阳光,压抑了一冬的愿望试图伸展成一片片碧绿的叶;各种各样的小草争先恐后的探出了脑袋,唯恐错过布谷鸟衔来的那缕阳光似的,她们欢畅的心情肆无忌惮的疯长着。
追求作为生命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对于年轻的我来说,是那么的深切。生生不已,奋斗不息 这是我的人生信念。
多想把青春的时光谱写成一片翠绿的追求,多想把流泉轻唱的期望书写的更加简洁明亮。此时,我轻盈的思维仿佛翩飞的蝴蝶,已飞出了我的视野,穿过遥远的时空,迷失在唐诗宋词里。
朦胧中我看到那些叹春、伤春的以及惜春的诗词大家,依旧站在春天的画卷里身影落寞的凝神苦思。何必刻意的期盼或挽留春天呢﹖无法企及的只是虚枉罢了,与其这样,不如让生命以无限的激情响应春天的勃勃生机。
窗外的春天正活力四射,多么可贵的时光啊 但是,人生的春天更加珍贵 那么,就用我激情生命与这些花草树木共邀春天的一笑吧。
5. 作文《我眼中的唐诗宋词元曲》
人们经常提到唐诗、宋词、元曲,这三者中,我最喜爱 的是宋词。
随着唐代的灭亡,诗风逐渐衰退,代之而起的一种可以 配乐歌咏的词逐渐兴盛,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词人。 以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词人为代表, 创作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优秀的词篇。
传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苏轼创作出一句词篇后 突然问他的手下的人: “我的词与柳永的词相比,怎么样 啊?”他手下的人答道: “柳郎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姑娘 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颂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来唱‘大江东去’” 。
这则故事充分说明了,词人不同的风格。是的,当你谈 到“大江东去,浪淘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又 怎能不为那雄壮的气势,开阔的胸怀所感染! 正当你为苏轼词宏大的气势而赞叹不已的时候,你又读 到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流水落花 , 春去也,天上人间。
”你又怎能不愁容渐生,心情抑郁惆怅。 向以忧国忧民著称的陆游, 他的一生是坎坷的。
《卜 他的 算子 咏梅》充分体现了他饱受排挤的苦衷: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当陆游在“无 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时,发出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 有香如故”的慨叹,使我们看到了他爱国忧民的品质。正是 在这种思想支持下,才使他临去世前还写下了《示儿》一诗: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当然,政治上的不顺利,也使不少词人在他们的词中露 出一些消积因素。如苏轼在被贬后,也曾出现“人生如梦” 和“我欲乘风归去”的想法…… 总之,宋词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喜爱它。
6. 作文唐诗宋词润我心600字
作文唐诗宋词润我心
一弯明月悬空,我漫步着,却不知方向。是什么?淡淡的薄雾一片,我微敛双眸,仿佛看到了丝丝缕缕的光,在慢慢地往我心底最深处流淌。好温暖……那是灵魂的一番洗礼,不同于初见时的记忆,它给了我更深更久的回味。
小时候读诗,老师教我这个诗,要平仄平仄的去读。因为一直都是以那种严肃的面孔对待诗词,我也只是知道答题怎么答,其他的都是厌倦。直到上了高中,才真正开始接触诗词。那么最好没有人强调,没有人告诉我,你必须平仄平仄的读,你必须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有怎样的思想,怎样的经历。这些都无关紧要,我只要记得它们,喜欢它们,然后,终有一天,我们互相明白。
一直觉得易安的诗词,那灵魂是凄凄切切的,仿佛秋风里吹来的萧瑟。
风住尘香花已尽。易安是从骨子里就散发着傲气的女人,她前半生是过得美好,但是,上帝到底嫉妒了。他给了她绝世的才华,娇美的容颜,给了她一个美好的开始,却给了她一个“国破家何在”的凄凉收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终于还是逃不过命运的玩弄,她被彻底包围,是情愁,是家愁,是国愁。她熬住了,就算丈夫故去,亲人离散;就算国破山河破,新愁旧愁齐上心头,她毕竟是熬住了。曾经见过天花乱坠的美,所以后来的满纸浓愁,一片惨淡,都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原来,需等到风住尘香花已尽,才可以看到最后的风清月朗,花好月圆。易安是凄切的,她从灵魂里散发出的,那若有若无的韵味,是一片浓愁。
还记得很小就知道太白的诗,现在看起来,那灵魂是浪漫多情的,总是和着淡淡的酒香在我心间萦绕不去。
7. 语文作文,《我心目中的经典》,关于唐诗宋词的,1000字左右
与经典作伴,与圣贤为友。
读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读经典就是读人生哲理,读历史故事,读各地风情。
经典是我成长的好友。我天天读经典,天天背经典,它不断哺育着我的心灵。
“人之初,性本善”让我第一次感受古人的声音。而《唐诗宋词》更是我探求的阶梯。
一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就使我心旷神仪,一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对瀑布溢满了憧憬。我带者对李白的崇拜,对杜少陵的向往,去更深的了解经典,而对经典也又多了一份期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大气磅礴,气势宏伟的赞歌让我走进了远去的历史。东汉末年,由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时代。
那荡气回肠的文字和一个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让人心生敬佩。那那精彩的故事扣人心弦,让人百看不厌。
通过读《三国演义》,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关羽、刘备二人的感情之深。诸葛亮之所以能帮刘备打天下,是因为他有知识,熟知天文地理,善长用各种计策。
证明我们要从小学习知识,长大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这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使《西游记》永驻我心。
那四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其中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他身上的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精神令我十分欣赏。故事使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正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学习,总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去读书吧,经典对人成长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本好的经典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每一部经典都会使你受益无穷。
让经典在我们身边永放光彩。
8. 《我看唐诗宋词》作文800字
行走在唐诗宋词间
向往古人,向往古诗词中清静自在的女子。初夏季节,远处总会传来时高时低的鸟鸣声,在这热风冷雨的无赖光阴中乱人心肠。三炷沉香已沓,瑶琴置于案几。女子青丝低挽,斜卧在榻,衣袂半拖。一手扶头,一手随意垂下,细看她“……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书卷半掩着,似睡非睡。堂前一株白蕊海棠,轻风起处,潮湿的香气,微微一荡,扑面而来。女子轻蹙眉头“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眼前的好风贴水,好树缀锦,堂前花香,更勾起女子的情思低吟。
感伤愁怨历来是中国古诗词的主调,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无不有着美丽彻骨的感伤。“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均的《望江南》,是我比较喜爱的一首小词,那种闺思难了,那种伊人盼归,从一个“望”字,到“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到失望,末了,幽幽的生出的这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怎能不令人柔肠寸断,百转千回?
常常的,一杯清茶,手捧书卷,便会不知不觉地浸入古诗词,似于古人同行。你看那秋凉之夜,月圆之时,她“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掩不住心中淡淡的遗憾。然而,一旦“雁字回时”,心中的人来了书信,便觉“月满西楼”月圆人团圆了。当然,纵使短暂的团圆,终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闲愁,淡如轻烟;这情思,缠绵俳侧,更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再看她,”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随性随情的快乐,“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轻叹。李清照的词,读罢,总能令人回味无穷,仿佛已经感受到在那样一个红莲、玉簟、兰舟的秋夜,思念之人的无可奈何,情何以堪……
李清照之词的婉约清丽,更多的表现在前期的哀伤清愁中,常令少女时期的我,无端的感伤惆怅。比如这首有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叠七字,此伤,此悲,无人能及。更有那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每逢秋雨梧桐叶落时,便会想起。虽然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却也总爱念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诗词中对我影响深刻的感伤文人,另还有秦少游和李后主两位。秦观将诗词中的那种无峰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满庭芳》中“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一个“抹微云”,一个“连衰草”,令人拍案叫绝。这句“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有名家评论:“虽不识字,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而此词的最后一句“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与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种互相印证的感伤,让人觉得感伤即是一种倾诉又是一种寄托。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生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也就有了这种彻骨绝笔的描绘。而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又岂在朝朝暮暮”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是被后人传唱咏颂至今。
记得那年张家界之行,置身于奇山秀石的仙境之地,人也愈发的豪情浪漫,诗情大发。金鞭溪水温婉如玉,清冽透彻。让我想起张志和《渔歌子》中的一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多想重温夜游山脚的时光“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开怀的双溪漂流,如在眼前。那时的心情,惟有苏东坡诗词的豪放才能比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想来,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泊从容的生活态度,依旧包含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哲学。有了“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超越宠辱得失,才能坦然自若,才会感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境界。
此时,窗外的风,吹来一丝的清凉。今夜,星稀月淡,不知觉地在唐诗宋词中倘佯了许久,在古文人的感伤情怀中嘘唏慨叹,竟没觉得时间的流逝。真正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