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唐诗端午解析

    1. 诗词赏析:唐诗中有哪些是描写端午节习俗的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 端午 古诗词 解释

    有关端午的古诗词:《和端午》【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译文】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zd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专《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属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译文】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3. 求助

    第一首诗好理解,是唐代文秀在端午节感怀屈原而做的一首诗。诗的意思很直白,大体就是说“端午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以前的人们都传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他站在楚江边上怅然而笑,这涛涛的江水竞不能洗去臣身上的冤屈!”

    端午节的由来就是屈原投江后,江边的百姓怕鱼儿糟蹋屈原的尸体,边用棕叶包起粽子投入江中,以祭亡灵。

    第二首诗很有趣味,他写的是平常人家的端午生活。在端午节的,除了要吃粽子,还要喝雄黄酒(白娘子传奇里面有一段就是端午节时,白蛇喝了雄黄酒而现出原型),有些地方还吃桑葚。且家家户户都要贴符水,以祛邪。诗的最后两句说他在自家门口贴了黄符,为的是怕债主来收账,用灵符使他避开。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描写的是山村自然的景色。意思大概说的是座落在五重山(深山)里的村落古朴自然,最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漫山的石榴花忽然茂盛地开放了。至于它要表达的意思,没有全诗和出处,也不好枉自评论。

    4. 求有关端午节诗词,并有解析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五律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

    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从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风俗,既有纪念屈原的意思,又有卫生保健的内容。

    竞渡曲 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

    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队龙舟决一胜负。胜者欢欣,败者沮丧。

    赛后女子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为节日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5. 赏析《端午》这首诗中心思想和背景

    作者: 文秀 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

    节分端午自谁言①,万古传闻为屈原②。 堪笑楚江空浩浩③,不能洗得直臣冤④。

    【注释】 ①端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自:自从。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战国时代楚国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贵妃郑袖、令尹子兰、大夫靳尚等诋毁排挤,被贬黜流放。楚败于秦,郢都失陷后,自沉汨罗江。

    相传端午节习俗就是源自对屈原的纪念。 ③楚江:楚国境内的江河,此处指汨罗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处指屈原。

    【简释】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6. 端午节古诗的翻译与鉴赏

    《端午日赐衣》【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翻译:

    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言衣,对我恩宠有加。

    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的风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

    来自皇天的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言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鉴赏:

    《端午日赐衣》是唐代杜甫的一首关于端午节的五言律诗。757年5月,杜甫刚被拜为左拾遗,得到皇帝的赏识,他觉得非常荣幸。皇帝又赐下名贵的宫衣,杜甫的心情,那叫一个美呀!连带着,杜甫把这宫衣还狠狠地夸了一番呢!

    其中“言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是叙述端午节的风俗,与题目相对应。

    其中“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运用了典故,形容衣服的材料非常好。

    这首诗整体语言风趣,运用了典故,表现了自己在端午节终于可以做官的心情,是对皇帝的感恩!

    7. 名家赏析端午名诗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8. 端午节诗词鉴赏哪里有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阳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这三首诗同为端午感怀的诗篇。

    第三首《和端午》 张耒。北宋著名诗人。

    一生多坎坷。但始终不忘操文。

    这首诗。首句即以激烈的情感摄人心魄。

    “深悲”“千载怨”。虽是“竞渡”二字给人营造在端午龙舟赛的热烈气氛,可是在这样的热烈的气氛之下,陡然情绪一转,给人强烈的的冲击感。

    立即会想到一个悲壮的形象。首句即奠定了全诗的沉重的情感基调。

    第二句,开头“忠”字又一次深化了形象。表现了士大夫的另一个人生标度。

    忠而冤,短短两句诗就已经描写出了一个悲剧的人物。 第三句。

    转承。从古人开始写到今世。

    今何有?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对现在政坛的失望。也埋下了自己情绪宣泄的伏笔。

    最后一句,人已亡,只留下离骚传阅后世。满是诗人的对于忠良之士反遭排挤的无奈和不满。

    联系诗人本身,屡遭排挤,仕途坎坷。 诗人端午节怀想三闾大夫,感慨自身的悲惨仕途,借对古人的歌咏婊子对自己身世的无奈。

    唐诗端午解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