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诗词 > 诗词
  • 35怎样让诗词歌赋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35怎样让诗词歌赋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诗词歌赋是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邃,如果不趁早在孩;一、解放心灵下的吟诵;古代诗歌原是可歌的,应和节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二、介入情绪式的鉴赏;我们常常对喜爱的器物把玩不已,生出无限想像和美丽;三、深度理解式的小题大做;时间就像手中的银子,大家都不肯对一件小事奢侈地付;四、实践化的学以致用;各位同人想想,背过的东西会忘记,用

    怎样让诗词歌赋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诗词歌赋是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精邃,如果不趁早在孩子内心里种下这颗种子,是不能指望它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在孩子的内心里发芽的。

    但是大家普遍苦于教授,一是作为重要的中国文化的诗词歌赋博大精深,一时无从下手,二是方法单一,除了强力要求孩子背诵之外再无良策。

    下面几种办法可供师者们参考:

    一、解放心灵下的吟诵

    古代诗歌原是可歌的,应和节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歌有和。

    这是一种回归本源的办法,许多老师正在探讨并开展这方面的教学实验。

    在我们身边,东北师大附中净月校区的任燕就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据说效果不错。

    当学生唱出那种旋律的时候,无论关关睢鸠还是蒹葭苍苍都在孩子的心中化为一种愉快的精神,学生们是很感兴趣的。

    在这一刻,大家摇头晃脑,忽略了时间和空间,完全沉浸在一种忘我的境界里,孩子生命中的苦恼完全被弃之一旁,只有音乐般的声音在教室里盘旋,心灵得到完全解放。

    二、介入情绪式的鉴赏

    我们常常对喜爱的器物把玩不已,生出无限想像和美丽精神,对于古代诗歌精品,我们完全可以用把玩、咂摸、鉴赏的心态去玩味。

    在这个过程中,来促进孩子审美意识的觉醒。

    我们要在鉴赏中请我们的喜怒哀乐真实地介入到我们的鉴赏过程中,找到我们学习的审美意义。

    三、深度理解式的小题大做

    时间就像手中的银子,大家都不肯对一件小事奢侈地付出太多,唯恐回报不多。

    但是对于那些缺乏精神文化价值的练习题,我们却不肯遵守节俭的精神,轻易交付大把银两,这是一种学习的错位。

    我的看法,对待精典,应当付出爱情,应当全情投入。

    我们可以动用各种武器,小题大做在所不惜,因为这些精典会像爱人一样爱我一生。

    可以请孩子们在仿写、扩写与改写中加入自己的理解,促进尝试理解。

    写即理解,我这样说是不是有些过份?

    四、实践化的学以致用

    各位同人想想,背过的东西会忘记,用过的东西也会忘记吗?因为背诵是一种简单任务,不直接体现学习的意义,谁还对没指望的事情,没用的事情下本儿呢?别看您教的时候是这样,您学的时候您内心的想望可不是这样。

    而用过的东西,好用,不好用,都是一种过程,当学习进入一种过程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体验,当把记忆的东西融入一个过程的时候,它就变得深刻而动态。

    所以,我推荐在使用中学习,看看趁不趁手。

    那么,想办法在学习活动中创造学生引用、应用的机会——用过的东西永难忘。

    五、活动化的内化过程

    活动即教学,这样说来,一些朋友可能不大同意,这太绝对,是的,这是一种绝对的说法,不如此无法表达我对活动化学习的敬意。

    就像钟启泉先生说“评价即激励”。

    鼓励学生举办古诗词鉴赏评介会、研讨会,要像对大学者一样给他们摆上茶水或吃食,像对待专家一样摆上麦克

    风,像对待知名人士一样介绍上台或参与讨论的学生诸位。

    这是一种尊重,人是在尊重中成长的,人没有得到过尊重人是不会越来变得越重要的。

    你要相信,重要人物都是在尊重中产生的,所以,不仅你不仅要对人家的孩子表示尊重,也要对自己的孩子表达足够的尊重,当然不仅靠语言,还要靠行动。

    也可以组织和号召学生开展古诗词学生书法比赛,古人写诗与写字是联系起来的,举凡大作家大诗人,都是书法的圣哲。

    这是一种学习文化的连通,作家的作品,诗人的诗与他的字一同要成为我们的学习内容。

    这是综合性学习。

    六、故事化的教授和交流。

    大学时读德国作家保尔.海泽的作品,总觉有唐宋传奇的味道,可读性强,震憾人的内心,尤其是其小说《犟妹子》,当时就动了我的心,至今仍回味不已,那是一种美好的爱情发作的境界。

    他获了诺贝尔奖,他主张写故事就要写“闻所未闻的”故事。

    而我们孩子写出来的东西多是大路货的原因,也可能发端于我们的教学缺乏故事。

    古诗词都是有故事的,可惜我们常忽略这一点。

    所以,我倡导故事化的课堂,也建议把学校和课堂建设成学生的学习和资源中心。

    一些老师常常抱怨课时太少,那是我们把美好的课堂都留给了令人生厌的习题。

    我们千万不要把习题奉为圣贤法宝,千万不要让习题占据了课堂,那样,我们的课堂不仅显得狭小拥挤,而且显得没有品味。

    记得一次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郑国民教授就曾公布一个数据:一个语文知识,如果以考试的方式练习六次,学生对这个知识终生都不会感兴趣了。

    所以,考试的方式只能是在考试复习中进行,而不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

    我的第一届高考生并没有让他们做大量的练习题,只是在以布道的方式让文学文化发芽,结果最后的高考成绩排在学校第一,全市第三。

    所以,功利地说,与其做一百道练习题来使美好的东西变得丑陋,不如多花些时间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尊享其快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