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和宋词的的意境
1. 【中国诗词的意境分析,举例说明
“意境”定义:“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第207页)对于“意”,可解为人的思想意识;“镜”则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中国诗词的意境,首先要知道诗词的意和境.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环境的相互映衬或者突显、虚与实的依存、动与静的结合等等,都要分析.具体如下:1.孟郊《游子吟》前四句均为写景(人文环境),后两句寄情,抒发了游子炽烈的报恩之情.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点明了送别时间,也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柳”音同“留”),后两句直叙离别之情.以上均是情景交融.2.岑参《逢入京使》,诗人明说要请入京使代为家人“报平安”(明),但内容(虚)却只能由读者自行想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前两句实写(事件及事件发生时间),后两句虚写(明月陪伴王昌龄至夜郎).这就是意境中的虚实结合,有“无声胜有声”之用.3.诗词中动静结合的例子特别多,也很容易发现,就不列举了.意境的分析着重抓住其意与镜即可,分析情境(情景)与情感,这是意境的内容本身;诗词的虚写与实写以及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这二者读者要体味也不难.因原论作篇幅过长,论述较多,笔者根据自己理解简述如上,有不明或者需补述之处可追问笔者,笔者会尽快给予答复.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3)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2. 唐诗和宋词的体裁,意境,风格的差异
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一、从诗词和音乐的关系上来看 中国古代诗歌一开始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尚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就是说诗是用来表达人们的情感意志的,歌则是用来咏唱那些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辞,五声旋律紧紧地依附着歌唱,而律吕则是用来调偕五声。可见言志之诗和歌唱关系之密切。
从原始歌谣,“到诗三百篇”,都是诗乐一体,密不可分。 到了战国时代,楚地歌辞本来也是合楚地音乐而歌的,如《孺子歌》等;而大诗人屈原的笔下开始发生变化。
一方面他的《九歌》仍按乐调写新辞,另一方面他的《离骚》中虽“然乱曰”等极少数地方也许能唱,但全诗373句、2490多个字中的主体部分则只能诵读而不能歌唱。这就开始将配乐而歌的“ 诗”,演变成为纯语言艺术“的徒诗”。
这种用文字来表达的诉诸于视觉“的徒诗”,重在抒发个人情怀;而与乐一体的诉诸听觉“的乐歌”,则重在抒写群体心态。屈原开始了个人独立歌唱的新时代,这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的乐府诗,是配乐歌唱的;在乐工们的眼里,当然不把歌辞放在首位,甚至有任意割裂和拼凑歌辞以入乐的现象。但创作诗歌的人们的兴奋点,主要不在诗歌能否入乐演唱上。
到了汉末建安时代“,三曹“”七子”的群星将诗坛映照得一片通明!他们中也有一些诗歌是按乐府旧调写成,可以入乐歌唱;但摆脱音乐而写诗,已经逐渐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作诗重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诗的文学生命开始高于诗的音乐生命。再往后,摆脱音乐的诗人们,又转向向构成诗歌最基本的要素—语言—去寻求节奏和音律之美,也就是用诗歌内在的语言的声韵不同、语调的抑扬变化所产生的音律美,代替从诗的外部配加上去的回旋起伏的音乐美。
这就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永明体”诗。正如有的学者所评价的那样:永明体的出现,标志 着脱离音乐之后的纯语言之诗发展到一个日臻完美的阶段。
不同种类的艺术越是各自发展,便越是各自臻于成熟,诗歌和音乐的分离,也有力地促进了各自的成熟和繁荣。 词是在音乐的土壤萌芽和诞生的;早期的词是受到音乐洗礼的一种音乐文学,是经过无数歌者歌唱的一种新体歌诗。
所以唐五代时人们称词“为曲子”“或曲子词”,如:敦煌抄本中有《云谣集杂曲子》;五代欧阳炯于广政三年所作《花间集叙》中称所集“为诗客曲子词”;花间词人和凝入相后人“称曲子相公”等。入宋后这种称法仍然存在,如:晏殊曾问柳永“:贤俊作曲子么?”答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直到南宋时,朱熹仍称“:长短句,今曲子便是。”王灼在《碧鸡漫 志》中曰“:古乐府变为今曲子。”
两宋词人词集的名称中,有“称乐章” (的如柳永的《乐章集》),有“称乐府”(的如苏轼的《东坡乐府》),有称“ 歌词”(的如鲖阳居士的《复雅歌词》),还有“称歌曲”(的如姜夔的 《白石道人歌曲》)等等。其实这些名称,似异而实同,都表明词的音 乐性质。
词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但词的合乐和诗的合乐是有区别的。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配合的音乐体系是不同的。先秦时的音乐一般称为雅乐,与郑声相对;汉魏六朝时的乐府诗,所配音乐的主流是清乐;而与词相配合的是(燕宴)乐。
燕( 宴)乐本来是指在宴饮欢会场合演奏的音乐,古已有之;但隋唐时所“称(燕宴)乐”的意思有变化,主要是指六朝以来域外音(乐胡夷新声)与中原民乐、传统清乐、宗教音(乐法曲)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其曲调的结构和风格一改旧的面貌,使人耳目一新,喜闻乐唱。二是与乐配合的方式不同。
大体而言,诗与乐相配的形式基 本上“是以乐就诗”,即先有诗,然后给诗配乐;而词大体(上自度曲除 外)“是以诗就乐”,倚声填词,言合于声。因为音乐的曲子有长短、旋 律有繁简、节拍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363373762有急缓等因素,就使得合乐而歌的歌词,句式上有长有短,调子也千变万化。
可以说词的基本体制,是被音乐陶铸而成的。所以说词体文学是词与乐的较为完美的一种结合。
音乐对词的影响,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即便是到了南宋后,词已经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按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所填的词体文学的肌体中,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二、从诗词外部的形式上看 1.词的句式长短不齐 词在形式上最明显的一个特色,便是绝大多数词调中的句式都是长短不齐、参差错落,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都有,这和诗歌主要是整齐划一的五、七言句式,形成了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
正因为词体句式上的这一最显著的特点,所以从宋代开始“,长短句”成了词的一个最流行的一个代名词。 虽然从《诗经》开。
3. 古诗词的意境与意象及主题思想
人之一世,草之一秋。人至天命之年,应该就是如岁月至秋了,一切都是在轮回。以往的春光再明媚,到了此时也只剩下秋日余辉。有道是壮士暮年,其气自短。不管你年轻时是如何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但只要跨入到这个门坎,也只能在风起云涌的红尘中叹既往矣。
古人与文人多悲秋。其实伤秋也好,悲秋也罢,只是古今之人面对满目苍夷,仰望寒风枯叶,低思人生过往而生的人世沧桑之感。是的,面对物欲横流,想随遇而安明了取舍,并非易事,多少人为此身心被折腾得疲惫不堪。光宗耀祖乃是国人的传统,但有道是“古今将相今安在,荒冢一堆草没了”;名利兼收是人人梦寐之求,但有道是“世事终是一盘棋,人算不如天算”。那人到底该谋些什么呢?红楼梦里的好了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警言,当知足常乐了。
人已至秋,应该就是如月至秋自盈而亏,理应懂得了许多事理。世事如风云变化,生活中太多的缺憾,太多的扼腕长叹,只缘我们不知道守住已有的幸福,还在追逐着莫名的完美。其实月之阴晴圆缺,人生不如意十之有九。
其实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必要过多的计较事物的前因后果,完全没有必要太多的患得患失,平淡的面对一切,做自己想做、能做、做得好的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就如面对中秋之月,人人都知道月圆是苦历了月缺,辉煌过后必定是暗淡。
岁月至秋,失去的已经失去,收获的已经收获。人已至秋,最终也会象草木一样,在秋风中绽放出一生中最后的光华亦将无可奈何地走向没落。站在人生顶峰上的人呀,至关重要的是应该懂得这些应该懂得的一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原本就是一个椭圆.
4. 谁能给我介绍些唐诗宋词的意境,越多越好
李清照词(时间关系.先介绍到此~~~)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
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
5. 对唐诗宋词意境美的理解,同志们帮帮忙啊
就个人感觉词比诗更有意境,但是就不多说了。
就意境而言,就是这首诗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它所呈现出的一幅画面,而表现这幅画面的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诗词中所用来描写的事物,一般是名词,作者通过对他的描写,来表现意境,所以要想理解诗词的意境最重要的就是分析意象,分析作者通过写这个东西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并且一定要尝试想象,要敢于大胆想象,因而方能够体会其意境美。
不过说实话,LZ说得不是很清楚,导致我不大清楚你究竟要问什么?所以就如此答了,如果是要整体说唐诗宋词的意境究竟哪里美,我想还是LZ多读读诗词,美就美在那韵律与想象啊。